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314章:朝廷的霹雳火

太极宫。

甘露殿。

殿内,李世民正在看着洛阳地图。

跟李承乾的战争,现在已经到了李世民可能都要御驾亲征的地步了。

在火炮的威慑下,李靖似乎已经有些难以抵抗。

此时,内侍张阿难轻声道:“陛下,魏王求见。”

李世民回过神来,轻点头:“宣。”

不多时,李泰入殿。

“青雀拜见父皇。”

李世民吩咐道:“免礼,赐座。”

“谢父皇。”

李泰看了眼案几后面挂着的洛阳地图,开口道:“听闻洛阳战事吃紧,青雀寝食难安。”

确实是难安。

这要是输了,命都要没了。

李世民长叹一声:“他竟能造出比霹雳火更为厉害的火器,这是朕没有想到的,或许也应该早些想到。”

其实是有几分后悔的。

如果早知道李承乾能造出这等火器来,开疆拓土,不过等闲,即便是放些权力给他,又怎样呢。

本来就是太子,这往后的大唐江山,也是要给他的。

同时也对李承乾有些恨。

终归是要给你的,为何就要这么急不可耐?

偏偏要走起兵造反这条路子。

说话间,李世民摆摆手。

内侍张阿难把案几上李靖送来的奏报拿给魏王。

李泰展开文书翻阅,眼皮直跳。

“这火器,竟能击沉战船?”

火炮是没有轰击战船的,但李靖写得清楚,使得水面波涛不断,若落于战舰上,则战舰必沉之。

“正是。”

李世民起身负手而立:“李卫公说那火器可达一里有余,弹丸落地如陨石坠江。”

李泰有些慌了。

先前他还觉得太子的火器,是不是传言过于夸张,没想到实际上传言都保守了。

这可是李靖上奏的奏报,自然是最为真实。

李泰想了想说道:“父皇,青雀以为当务之急是破解火器之秘。”

这火器,让李泰感觉太憋屈了。

如果没有霹雳火,太子当年怎么能打下辽东城,又怎么能侵吞高丽,新罗,百济,占据一方。

若没有这新的火器,太子就应该被困洛阳,最后乖乖求饶。

李世民沉默片刻,道:“火药司那边,朕也许是太过放纵他们了。”

顿了顿,看向内侍张阿难沉声道:“这件事,交予你负责,十五日内,朕必须要看到东西。”

“无论如何。”

这番话的意思很明显了,内侍张阿难沉声点头道:“是,陛下。”

真要没半点起色,那这火药司,也没存在的必要了。

李世民不是个滥杀的人,可到了现在这等程度,也只能如此。

李泰此时,略微迟疑说道:“父皇,青雀听闻,有人夜观天象,见荧惑守心,此乃”

“够了!”李世民厉声喝道:“朕不听妖言!”

李唐并非完全没有敌人。

当年打江山到建立大唐至今,不过二十六载。

曾经的敌人,总归是有些残留的。

更别说虎视眈眈的外邦势力。

看到如今大唐父子相争,别提有多开心了,非常乐意浑水摸鱼,或者是添火加柴,让这场面更加热闹一些。

因此自从李承乾在洛阳确立起兵,李世民下达废太子诏书后,各种流言都有。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唐三世而亡的谶言。

是以实际上来说,李世民受到的压力,是来自四面八方的。

李泰吓得跪倒在地:“青雀知错,只是.”

“青雀愿为父皇分忧,哪怕只是运送粮草.”

“胡闹!”

李世民训斥道:“朕已说过,你只需安心读书。”

李泰心中暗恨,面上却仍作恭顺:“是,父皇。”

犹豫片刻,又道:“父皇,听说大兄在洛阳开仓放粮.”

“此乃收买人心之计。”李世民冷笑:“朕已昭告天下,揭露他的罪行。”

忽的,李世民转头看向李泰,说道:“看来你很闲,既是如此,火药司那边的事情,你也一并去负责吧,多招一些能人异士,朕不管你怎么去做,把霹雳火造出来。”

李泰有些为难,不知道该不该答应。

要是能造出霹雳火,早就造出来了。

现在分明是个烂摊子。

“怎么?没信心?”

“你大兄当初不过凭借两个道士,便能造出,你不行?”

李世民也是给上压力了。

这话里头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你想当太子,那就要表现出能当太子的一面来。

当初的太子能造出霹雳火。

现在你要是也能造出来,那么你就是新的太子。

没明说,但李泰能听懂。

“是,父皇。”

“青雀必定不让父皇失望。”

李泰咬牙回道。

到了这份上,拒绝就等于是拒绝太子位。

也只能是硬着头皮接下了。

“好了,退下吧。”

李世民有些疲倦的说道。

李泰躬身作揖:“是,父皇。”

——

魏王府。

李泰眉头紧皱。

他感觉压力很大。

火药司造了这么久都没能造出来,他去了又有什么用。

可要是造不出来,在父皇心中,岂非他比之大兄差之甚远。

别到时候太子位都没能捞到。

柴令武听完魏王在宫中的情况后,作为狗头军师,很快就有了主意。

“魏王,自从太子自辽东展现霹雳火后,不仅是陛下的火药司,五姓七望,乃至于各大世家豪族,都在暗中研究霹雳火之秘。”

“魏王可说服崔长公子,让他带头,把五姓七望乃至更多世家联合起来,抛弃门户之见,莫要敝扫自珍,共同商讨,或可有所奇效。”

不得不说,柴令武这个狗头军师,其实很多时候还是称职的。

总是能提出一些独特的看法。

这也是李泰一直很是重视柴令武的缘由。

“那就速速联系五姓七望之人,商议此事。”

李泰很快就下了决定。

次日,在一处隐秘的庄院里,李泰与五姓七望的几位代表相对而坐。茶盏冒着袅袅热气,气氛却凝重压抑。

李泰率先开口:“诸位,如今洛阳战事吃紧,太子的火器让朝廷很是忌惮,陛下命本王在半月内造出霹雳火,此事关乎大唐存亡,也关乎诸位家族的兴衰。”

博陵崔氏的一位老者微微皱眉,说道:“魏王殿下,这火药之事,我们虽有涉猎,但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谈何容易。”

霹雳火的研究,各个世家并不如意。

要是这么简单就能研究出来,火药司那边也是白干了。

这时,清河崔氏的长公子崔盛玉目光沉静,缓缓开口:“殿下,火药一道,虽复杂神秘,但并非无迹可寻。我清河崔氏在过往也曾资助过一些钻研此物的能人,或能从中寻得思路。”

话比较委婉,崔盛玉也明白魏王的意思,那就是让各大家族出人,填充火药司。

好歹是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这么多研究霹雳火的人才聚集,或许还真可以快速研究出来。

有清河崔的带头,大家自然不再多说。

其实有些家族想要借此机会谋取一些好处。

然而崔盛玉明白,现在不是内斗的时候,要是太子胜了,什么好处都得落空。

崔盛玉现在也不指望太子了。、

按照太子如今的行事风格,哪怕是得胜了,估摸着清河崔氏最终讨不到什么好处。

——

东宫。

李泰在动。

张阿难也在寻找机会。

他是可惜太子,然而在立场这块,张阿难是一直坚定的站在陛下这边。

如今太子起兵造反,虽说有些遗憾,可张阿难自然是要陛下赢。

“张公公来了!”

负责工坊的刘内监小跑着迎上来。

“今日的竹纸已送往史馆,这是这个月的收益账册。”

“还请张公公查阅。”

说罢,陪笑道:“这点小事怎劳张公公亲自走一趟,吩咐一声,小的立马给张公公送去。”

张阿难接过账册,只是随意的翻了翻。

他自然不是因为账册来的。

自从太子离开后,或者说太子在辽东起势后,曾经东宫的这些工坊,就成了陛下内库的私产。

毕竟李承乾打造的这些工坊,规模虽说不算大,可每个工坊的收益,都是非常可观的。

早起还是太子妃负责,后来陛下干脆把东宫的这些工坊,纳入内库。

“我不是来看账册的。”

“家令寺丞杨启帆何在,让他速来见我。”

张阿难吩咐道。

他这次来,是为了火药而来。

只是踏入东宫后,有些失神。

当初,作为陛下跟太子之间的传话人,张阿难经常来往东宫。

然自从太子东征后,就再也没有来过了。

这一晃,就是两三年。

时隔两三年再次踏入东宫,熟悉的场景,陌生的人,让张阿难唏嘘不已。

现东宫物是人非。

不多时。

家令寺丞杨启帆匆匆赶来。

“见过张公公。”

家令寺丞杨启帆恭敬作揖。

这可是张阿难。

在陛下身边,只是内侍奴婢。

可在外边,就是赫赫有名的右监门大将军,张公公。

“且问你,要是我没记错的话,曾经太子调任一人,至崇文馆学士,很是得到太子器重。”

“如今此人,可在东宫内。”

张阿难沉声问道。

家令寺丞杨启帆立即回道:“公公应该说的是李淳风李学士吧。”

听到这个名字,张阿难点头道:“没错,便是他,可还在?”

家令寺丞杨启帆回道:“在的,在的。”

“按照曾经太”

说到这里,家令寺丞杨启帆有些卡壳。

按理说李承乾已经被废了太子,所以自然不可再称呼其为太子。

可杨启帆对于李承乾是崇拜的,曾经也受到太子看重。

不想直呼其名,有所冒犯。

“太子什么吩咐?”

张阿难倒是没这么多顾忌,作为陛下内侍,他明白陛下对于太子的感情。

哪怕是废了太子,可在陛下心中,李承乾是最有资格担任储君的太子。

即便是如今太子已经起兵造反。

杨启帆闻言,松了口气,顺着话说到:“按照当初太子的吩咐,李学士一直负责东宫内各工坊器具的改造,现在这个时辰,李学士应该是在纺织工坊内。”

张阿难点点头:“带我去见他。”

东宫,纺织工坊。

这是后成立的工坊,原本是没有的。

洛阳那边并没有对纺织机有过多的严格限制,是以李世民就成立了纺织工坊。

思来想去,最后设立在东宫里面。

“张公公来了!”刘内监小跑着引路。

听到声响,工坊内的工匠都停了下来迎接。

“李淳风李学士何在。”

张阿难扫视过去,朗声问道。

目光很快就锁定在一名学士官袍的中年男子身上。

李淳风闻言,有些不知所以,作揖道:“在下李淳风,见过张公公。”

内侍张阿难的名头,朝野上下,谁不知道呢。

“李学士,此番过来,我想请李学士入火药司。”

张阿难开门见山。

李淳风有些纳闷:“张公公或许不知,对于太子霹雳火,我从未接触过。”

“只是在造纸,拓印,纺织,农具上有所涉猎。”

张阿难没有多说,看向那纺织机问道:“这可是太子那边的纺织机。”

问到专业问题上,李淳风说话都流畅了许多。

“没错,这是太子所造的纺织机,当真是精妙绝伦。”

李淳风轻抚着十二锭纺车的青铜齿轮,眼中泛起异彩:“张公公请看,此机采用太子改良的足踏三锭法,女工只需踩踏踏板,便能同时纺出三股丝线。”

张阿难赞同道:“太子的设计确实精妙。”

说到这里话锋一转:“然我这次来,是想请李学士前往火药司,研制霹雳火配方。”

李淳风摇头:“在下只懂农器改良,火器”

张阿难却有不同的看法:“我知道,李学士未曾接触过火器,然天下万道,殊途同归。”

“如今火药司已经陷入瓶颈,未可寸进,也许李学士去了,能有不同之见解。”

顿了顿,张阿难补充道:“陛下诏敕,命火药司十五日内,不计后果,必要有所突破。”

“想来李学士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李淳风自然懂得。

如果他不同意,张阿难有的是办法让他同意。

只是那样就不怎么体面了。

在大唐这片天下,除了太子,谁能违抗陛下的意思呢。

李淳风自然不会对抗陛下。

“在下明白了,愿入火药司为陛下分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