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91章:天地万物,朕赐给他,才是他的

长安。

宫城。

“太子为何不回?”

李世民这次是真的生气了。

长孙无忌微微躬身,措辞谨慎地说道:“陛下,太子殿下如今在洛阳事务繁杂,诸多事宜尚未处理妥当,实在是一时不便回来。”

他可不敢直接说太子就是不回,自然要找个借口。

李世民的眼神瞬间锐利如鹰,怒喝道:“不便回来?这分明是抗旨不遵!他以为占据洛阳,拥兵自重,朕便拿他没办法了吗?”

咆哮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

对于太子,李世民是一再放纵,甚至都想好了这次太子回来后,如何给他举办盛大的宴会,庆祝他的功劳。

毕竟是打下了整个辽东,对于大唐来说,意义很大。

现在,庆功宴的话都放出去了,洛阳距离长安才多远?

骑马也就一两天的功夫,再忙还能赶不回参加一趟?

难道说太子回来了,就不能去洛阳了?

长孙无忌心中一凛,却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陛下息怒,太子殿下并非有意抗旨,实在是形势所迫。还望陛下能宽宏大量,给太子一些时间。”

长孙无忌自然不想看到父子相残。

然而,李世民此时的怒火已经难以平息,在殿中来回踱步,怒声道:“朕给他的时间还不够吗?他谋反之事朕都未曾追究,如今竟敢公然抗旨。”

“朕意已决,出兵洛阳,废掉太子!”

皇帝的威严不容挑衅。

哪怕是太子。

这跟明着造反都没区别了。

太子甚至连生病的借口都不给。

李世民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此言一出,殿中气氛瞬间凝固。

下首魏征闻言,立刻上前一步,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如今大唐正值盛世,若因太子之事开启内战,必将生灵涂炭,动摇国本。太子虽有过错,但也不可贸然兴兵啊。”

李靖也随之出列,拱手道:“陛下,太子在辽东立下大功,且治理辽东新政颇有成效,深得民心。若此时出兵,恐寒了天下百姓和将士们的心。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长孙无忌也再次劝道:“陛下,太子终究是你的嫡长子,是大唐的储君。若能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回来认错,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还望陛下念及父子之情,暂且放下怒火。”

房玄龄也在一旁附和:“陛下,内战一起,各方势力难免会趁机而动,到时候外患内忧,大唐危矣。还请陛下以大局为重。”

房玄龄这个时候,也只能是站出来劝谏。

哪怕是说大战一起,太子必废。

可如果不劝,他也是罪人。

然而,李世民此时心中的怒火已经蒙蔽了理智,愤怒道:“朕身为帝王,岂能容忍这般忤逆之举?他抗旨不遵,就是对朕的挑战,朕若不加以惩戒,何以服天下?”

“如今太子何意?分明是要造反,是造反!!!”

尽管众人极力劝谏,李世民依旧坚持己见,铁了心要出兵攻打洛阳。

宫城外。

李治已经得到了消息。

长孙无忌入宫前,就让儿子长孙冲去找李治。

得到消息的李治,顿时慌了神。

如果太子被废,那么他所有的计划都将会被打破。

皇位再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至少,太子不能现在被废,这样只会便宜了魏王。

六神无主的李治,直接入宫。

顾不得太多,约见武曌。

武曌也知事情严重,秘会李治。

这个时候陛下雷霆震怒的消息她已经知晓了。

“殿下,如今唯有一人能劝动陛下,那便是同安大长公主。陛下向来敬重长辈,大长公主的话,陛下或许会听。”

武曌很快就想到了对策。

这天下,能够劝说住陛下的,只有同安大长公主了,高士廉哪怕是国丈,都不好使。

这可是陛下唯一的亲姑姑。

李治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毅然决然地说道:“好,我这就去找同安大长公主,无论如何,都要阻止父皇。”

李治跟姑祖母关系好,因为晋王妃的缘由。

由他去说,最好不过了。

李治匆匆赶到同安大长公主的府邸,见到大长公主后,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同安大长公主听后,神色凝重地说道:“没想到事情已经发展到如此地步。陛下这是被怒火冲昏了头脑,内战一开,大唐危矣。”

李治焦急地说道:“姑祖母,还请你进宫一趟,劝劝父皇。”

同安大长公主神色凝重,点头道:“好,我这就进宫去见陛下。”

随即安排车架入宫。

同安大长公主身着华服,踏入皇宫。

宫内。

李世民怒火依旧。

只是看到姑姑,难免要收敛几分。

“姑姑如何来了。”

李世民看向姑姑身后的稚奴,顿时了然。

狠狠瞪了李治一眼。

李治赶忙缩头,身子微微躲在同安大长公主的身后。

“陛下,老身今日来,是有话要对陛下说。”同安大长公主缓缓说道。

李世民不想接这个话茬,皱眉道:“姑姑年事已高,自当好好歇息。朝中之事,姑姑就不必操心了。”

同安大长公主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轻声说道:“陛下,老身虽年事已高,但也知晓些许事理。太子之事,老身以为陛下不妨暂且消消气,再做定夺。”

“太子在洛阳事务繁忙,或许真有苦衷才未能及时回朝。”

李世民冷哼一声,语气强硬起来:“苦衷?他分明是抗旨不遵!朕给他的恩典够多了,他却如此不识好歹。”

“姑姑,此事你就别再劝了。”

同安大长公主微微摇头,眼神中透着关切:“陛下,太子毕竟是你的嫡长子,是大唐的储君。他在辽东也立下了大功,治理新政也颇有成效。陛下若能看在他的功劳份上,再给他一些时间,容他回来解释,想必也是可以的。”

李世民站起身来,在殿中来回踱步,怒声道:“姑姑,太子的功劳朕自然不会忘记。可太子抗旨不遵,这是对朕公然挑衅!朕身为帝王,若不加以惩戒,以后如何治理天下?”

同安大长公主的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陛下,你贵为天子,自然要维护权威。但太子也是你的骨肉,父子之间何必将事情做得如此决绝?内战一开,生灵涂炭,大唐的根基也会动摇,这难道是陛下想看到的吗?”

李世民停下脚步,目光如炬地盯着同安大长公主:“姑姑,你不要拿这些大道理来压朕。他若没有谋反之心,为何迟迟不回?分明是在洛阳拥兵自重,妄图谋逆!”

“天地万物,朕赐给他,才是他的,妄图拥兵自重,起兵谋反,如此不忠不孝之徒,如何担得太子之位。”

同安大长公主毫不畏惧地直视李世民的目光,大声说道:“陛下,你已经经历过那么多的风雨,为何在这件事上如此冲动?你想想,你当初登基之时,不也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吗?如今若因太子之事开启内战,你的宏图大业又将何去何从?”

这是在委婉的提醒,当初玄武门之变的时候。

李世民双手握拳,怒喝道:“姑姑,你不要再说了!朕意已决,太子抗旨不遵,就是死罪!朕岂能容忍他的忤逆之举?”

同安大长公主也提高了音量,针锋相对地说道:“难道陛下忘记了玄武门吗,你杀死了你的兄长,你的弟弟,逼父禅位,如今还要起兵攻打你的长子。”

“好啊,难道我李家之主,就是这般对待亲人?”

“是不是哪天,连我这个老骨头,也要被你囚禁到死。”

“弑兄,杀弟,囚父,灭子,陛下可真是千古一帝啊。”

“想必史官都不知道要怎么写了。”

李世民闻言,脸色瞬间一变。

他最在乎自己在史书上的名声,同安大长公主的话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在他的心头。

大臣们个个低头不敢说话。

这种话,也就同安大长公主,陛下的亲姑姑敢说了。

李治也被吓到了。

没想到同安大长公主这么猛。

气愤顿时僵持起来。

同安大长公主长叹一声。

“陛下,老身知道您心中有气,太子抗旨不遵确实有错。但他也是一时糊涂,被形势所逼。陛下若能放下怒火,给太子一个机会,让他回来认错,这不仅能彰显陛下的宽宏大量,也能避免大唐陷入内战的深渊。”

这是给李世民一个台阶下。

李世民再上头,也不敢对年迈的姑姑如何。

只能阴沉着脸点头道:“朕暂且放下此事,再给太子一个机会。”

同安大长公主微微点头,说道:“陛下英明。老身相信,太子定会迷途知返,回来向陛下认错的。”

说完,同安大长公主向李世民行礼,转身离去。

李世民望着同安大长公主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李世民虽然暂时放下了出兵的打算,但心中对太子的不满并未消除。

次日。

君臣议事。

李世民再次召集了长孙无忌、魏征、李靖、房玄龄等大臣,商议如何处理太子的事情。

“诸位爱卿,太子之事虽暂时搁置,但终究还是要解决。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今天的李世民冷静了很多。

魏征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先派人前往洛阳,传达陛下的旨意,让太子回来认错。若太子能听从旨意,那自然是最好。若太子依旧抗旨不遵,再做打算也不迟。”

李靖也说道:“陛下,臣赞同魏大人的意见。如今不宜轻易动武,可先尝试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长孙无忌微微皱眉,说道:“陛下,臣担心太子心中依旧有顾虑,不肯轻易回来。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先尝试一下。”

房玄龄也点头道:“陛下,或许可以给太子一些承诺,让他安心。比如保证不会追究他之前的过错,继续让他担任太子之位。”

这个事情很尴尬,毕竟是皇家内务。

李世民也不可能说下诏赦免太子什么罪过。

对于天下百姓来说,太子现在可不是有罪的。

李世民微微点头,说道:“好吧,那就依诸位爱卿所言。朕派长孙无忌再次前往洛阳,传达朕的旨意。若太子能回来认错,朕可以既往不咎,依旧让他担任太子。”

这是真心话。

李世民也真不想跟太子兵戎相见。

说到底还是自己的亲儿子。

换个角度,其实李世民心里也担心战损太大。

太子有霹雳火,洛阳又是重城,攻打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洛阳可比高丽的辽东城更加麻烦。

当然,李世民没想过会输。

即便洛阳为天下之中又如何,一道诏书下达,洛阳就会成为孤岛。

断绝洛阳所有的陆路,水路。

太子又能坚持多久?

不过外部的因素也需要考虑,哪怕是开战,李世民还要做其他的准备。

内战一旦爆发,各方势力可能会趁机而动,外部的敌对势力会趁大唐国内混乱之际发动战争,威胁大唐的边境安全。

如果不能再短时间内拿下洛阳,可能又会出现隋朝末年的状况。

流言四散,群雄并起,李家的皇位,可能要拱手让人了。

这样的可能性很小,但也不是没有。

长孙无忌心中一凛,说道:“陛下,臣遵旨。但臣也希望陛下能给太子一些时间,让他好好考虑。”

这很无奈,因为长孙无忌知晓,太子根本就没打算回。

乃至于已经做好了跟陛下兵戎相见的准备。

这个时候,也只能是先拖着,好歹多一些时间,就能多想一些办法。

总不至于直接就开打。

说不定能有什么转机呢。

话说回来,要真是到了不得不打的那一刻,不管是他长孙无忌,还是其他大臣,也算是尽力了。

李世民微微皱眉,说道:“可以,朕可以给他一个月的时间。”

“一月内,太子回归,一切照常。”

“若一个月后,太子还不回来,朕就不客气了。”

这是最后的通牒了。

不管怎么说,李世民绝对不可能一直放任太子占据洛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