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43章 魏王:晋王就这么偷摸发展起来了?

高丽,神武宫。

李承乾召开朝会。

然而朝廷上,却只有寥寥几人。

苏定方,贺兰楚石,陈云超,李德謇,李象。

还有李道宗。

不是李承乾不把李道宗放回去,实在是高丽这边太缺人了。

李承乾釜底抽薪,直接解散了所有的高丽官员。

而高丽贵族,基本上也已经被全面打倒了。

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官几乎上就完全缺失了。

虽说招了不少大唐来的学子,任职地方官员,实则缺口还是相当之大。

许多大唐来的学子,人都没有到神武宫,还只是到辽东城,就已经被直接进行任命,第二天就上岗,一点休息的余地都没有。

汉人官员跟高丽百姓之间,本身就有沟通困难的问题。

语言不同的情况下,教育问题也是重中之重。

虽说造纸印刷工厂那边,不断在拓印大量的简体字拼音版的千字文,作为启蒙书籍,可对于高丽百姓来说,又哪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听起来好像容易,实则做起来的时候,哪哪都是事。

好在是暂且来说,高丽这边百姓都算是比较安定,毕竟大唐太子给了他们不少田地,还有就业岗位,比起从前,自然就满足许多。

然长久以往,肯定是要出事的。

治理地方,显然武官这块是靠不住的,大多数武官自己都大字不识,一些判案,也是闹出大量的笑话。

这些情况,李承乾很清楚,但确实没有办法立即得到解决,只能是一步步慢慢来。

麾下几人,是既当将军,又当宰相,大小事务一把抓。

权力大,可也得是累个半死。

所以李道宗就不能放了,包括他麾下的那些部下,一个个官复原职不说,基本上都进行了升官。

只是原本的部下,都被替换成了高丽人。

因为先前的部下也都升官了。

“太子殿下,如今高丽全境已然平定,虽说渊盖苏文还没有抓到,但已是无伤大雅。”

“臣建议,太子殿下可上书陛下,去掉高丽国号,并入我大唐疆域,列为十一道之辽东道。”

“如此,亦是能使得民心安定,对于远道而来的学子,也能感受到安心。”

李道宗建议说道。

改名是势在必行的事情,这样大唐跟高丽之间,也不存在间隔了。

两边百姓,都是大唐百姓。

过来任职踏上仕途的学子,也不会有那种异国之感。

这个名义,还是有很大用处的。

李承乾点点头。

“好,即刻拟文书上奏陛下,改高丽为辽东道,为大唐天下十一道之地。”

听太子这么说,李道宗安心不少。

现在的他,也没有太多想法要回去,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在心里很多方面,对于太子都比较认可。

说到底,太子是嫡长子,是大唐未来的皇帝。

现在的太子如此优秀,他这个宗室名将,也不说存在什么太大抵触。

陛下那边,到现在也没说要昭告天下废太子。

那么太子就是国之储君。

“好了,现在说说新罗的事情。”

“苏将军,你先来说,后面要如何安排。”

李承乾说完后,苏定方拱手作揖,介绍如今军队的情况。

“臣如今已经准备了八万精锐,粮草十万石,足够大军两月所需。”

“因前些日子,新罗盗匪之事,边关十三城,已被我军所掌控,无关卡之险,可直接通往新罗王都金城。”

“只是根据现在的情报来看,新罗军队对于我方,并未有太多抵抗意图,昨日新罗王都已经传信来,新罗女王将会在年关之前,向太子殿下请罪。”

“臣建议,可以其勾结叛乱之罪,先行幽禁新罗女王,而后直接以新罗女王的名义,对新罗各城池下令,全面对我军投降。”

“新罗所聚集之兵力,粮草,尽数当归我军掌控,一举吞并新罗之地。”

苏定方淡淡的说道,吞并新罗对于他来说,是真没什么好骄傲的。

现在的新罗,完全是不抵抗的状态。

最为险要的边关重地,唐军过去后,说给就给了,没有了险要关隘的阻挡,唐军能长驱直入新罗王都。

从现在的局势来看,新罗至少在明面上,不存在叛乱。

这会让唐军轻松许多。

——

年关将至,长安城更为热闹起来。

高丽战事的顺利,对于长安百姓来说,也是十分值得骄傲的事情。

太子跟皇帝之间的矛盾,自然是属于皇家机密。

大臣们心中知晓,可没有谁敢胡说。

即便是知道一些隐秘的,也不敢去大肆宣扬,真的传了开来,那可是污蔑圣人之大罪,等同谋逆。

所以在长安城中,歌颂太子的声音比比皆是。

听得魏王李泰心中郁闷不已,却也不能去说些什么。

‘可恶,太子就不能早点起兵造反吗。’

此刻的魏王,心里念叨着,让太子早日造反,这样他就能名正言顺的成为新太子了。

只是很多时候,越是期盼的事情,越是容易得到相反的结果。

“魏王,侯君集被放出来了。”

柴令武赶到魏王府,来汇报新的消息。

本就心情不好的魏王,更郁闷了。

“父皇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把侯君集放出来?”

“他可是跟太子勾结谋反的。”

“难道父皇要把太子谋反的事情,就这么揭过去吗!”

李泰颇有些咬牙切齿。

柴令武分析道:“也许是为了安定太子。”

“前些日兵部那边有情报传来,太子发檄文要征讨新罗不臣,年后就要发兵新罗。”

“看如今这情况,太子定然是奔着一统整个辽东地区,吞并新罗百济之地。”

“届时,太子手中的兵力,至少能达二十万之数,加之高丽天险,哪怕是陛下,都要多忌惮几分,从江山社稷来说,不敢轻易逼太子起兵造反。”

李泰有些生气:“新罗百济,是两个蠢货吗,就不知道联合起来对付太子?”

“他们先前对抗高丽的勇气去拿了,这要是被太子得逞,那岂非是要更为嚣张。”

“不行,不能让太子这般顺利,得想些办法,阻碍他。”

李泰也很清楚,一旦整个辽东,新罗百济被太子拿下后,意味着什么。

从军功的角度来看,这等于是给大唐开辟了三道之地。

现在只是灭了个高丽,长安的百姓就为其欢呼,要是把新罗跟百济也一并灭了,这声望还得了。

柴令武苦笑道;“这又如何使得啊。”

“若魏王动手,则陛下知晓了,该是如何看待魏王。”

“魏王切莫忘记了,如今长安城中,晋王掌左右金吾卫,李勣曾是他的长史,两人关系颇深,还有同安大公主在后面帮衬。”

“且听说,长孙大公子跟晋王亦是相交莫逆。”

此番回来后,柴令武就开始收集长安的情况。

晋王这边,自然是不可能忽视的。

只是这一探查,就发现晋王异军突起,突然间就有了与魏王匹敌的实力。

别看魏王党声势浩大,可真正能在长安城拿出手的,还真没几个。

这最后能依靠的,算来算去,还是只有房玄龄。

其他人,根本影响不到朝廷政治中心。

“稚奴现在,这般风光了?”

李泰一惊,不由开口说道。

先前心思一直在太子身上,经过柴令武一提醒,这才发觉晋王也在长安城扎下了根基。

这可是又多了个竞争对手。

柴令武道:“可不是吗。”

“尤其是长孙司徒那边,一直跟魏王不对付,若是太子那边无望,依我看,便是想要推举晋王。”

“长孙司徒是凌烟阁第一功臣,在陛下心中份量很重,若他开口,难道陛下不会有所想法。”

李泰骂道:“这个老东西,都是外甥,凭什么就是要跟我作对。”

“支持太子也就罢了,现在又跑过去支持稚奴。”

说起来,长孙无忌,同样是李泰的亲舅舅。

若是长孙无忌跟同安大长公主,都帮着晋王那边,仅仅只是房玄龄,那结果还真是不好说。

李泰一下子就感觉到了压力。

想了想,吩咐道:“这样,你明日下帖给晋王,安排个酒楼,我找他聊聊,看他是什么想法。”

柴令武有些迟疑:“这好吧。”

其实他觉得没什么必要,争夺皇位这等事情,是威胁几句,就能搞定的吗。

只是既然魏王说了,那他照办也就是了。

看似是魏王最为风光,声势最大。

实际上这么一算下来,太子名正言顺,晋王异军突起,反而是魏王成功夺嫡的几率被降低了。

——

东宫。

看似特闹的东宫,却让苏玉儿感觉到很是冷清。

自从跟太子大婚之后,每年年关,都是在一起过的。

今年太子不回来了,这让她感觉到很是不习惯。

举头望月,心思惆怅。

“姐姐为什么不去高丽陪着太子呢。”

狄奥多西这个罗马公主,出了个主意。

现在的狄奥多西,汉话已经说得很溜了,虽说听上去还有些奇怪别扭,但基本的交流,已经不成问题。

“殿下是在打仗,我等过去,岂非是耽搁了殿下的要事,还需分心照看,若分了心神,可就不好了。”

苏玉儿解释道。

狄奥多西虽然一直没有被册封为太子侧妃,但已然是跟太子有过夫妻之实。

这些日子相处下来,苏玉儿也将其当成了妹妹看待。

毕竟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狄奥多西都不会有什么利益冲突。

“这又什么关系。”

“在我们罗马,妻子跟着丈夫去打仗,这并非是多么难看见的事情。”

“女人都可以当皇帝呢,同样也能骑马上阵杀敌。”

狄奥多西不在乎的说道。

之所以想太子妃去,也是她也想跟着去。

太子造出来的霹雳火,可是在高丽响彻天下,如果罗马也能有霹雳火的话,那么就不会惧怕阿拉伯帝国入侵了。

经过漫长一年的时间,拜占庭的信件,也终于是来到了长安。

阿拉伯帝国忌惮大唐太子,可能会直接干预中东局势,所以原本打算直接进攻拜占庭的计划暂且搁置,很多兵力被调来,用来防备大唐。

这让现在的罗马得以喘息。

信件里,两个罗马皇帝,都狠狠的夸赞了狄奥多西的智慧,勇敢,还有功劳。

这让狄奥多西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

只是现在的局势,狄奥多西也稍微了解一些,知道太子跟大唐皇帝之间,似乎有些矛盾。

她也是懂得政治斗争的,皇室的事情,不管是罗马还是大唐,基本上的情况差不多。

“不要说这个事情了,我们就在长安,等太子回来吧。”

苏玉儿轻轻摇头说道。

再是天真,苏玉儿也明白,她不可能离开长安,陛下那边,大概也是不会同意的。

不算是人质,主要是作为太子跟陛下之间的缓冲。

要是她这个太子妃也跟着去了,岂非是意味着太子要跟陛下彻底闹翻,再也不回长安了?

哪怕只是起个表率的作用,苏玉儿也不可能离开。

“好吧,姐姐。”

狄奥多西很是明白自身的定位,现在的她,只能是依附在太子之下。

因为除了太子,本来就不可能有人会来帮助他。

即便太子没有直接给她帮助,但能住在东宫,本就是代表一种默认。

在大唐太子如今军功盖世的情况下,当他露出有意介入中东局势的可能,这就涉及到了国际震荡。

当然,最主要的是。

在天竺地区,戒日王已经在帮助大唐太子,让波斯末代皇帝伊嗣埃三世,成功得到了大唐使团的庇佑。

这对于阿拉伯帝国来说,才是最为关键的地方。

阿拉伯帝国的通缉,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被大唐单方面给解除了。

这个因素,也是导致阿拉伯帝国把西部战场的兵力,往东部调动的主要原因所在。

大唐太子的强势,霸道,还有无所匹敌的战绩。

让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感觉到深深的忌惮。

另一边。

新罗女王也再次来到了神武宫,向大唐太子请罪。

只是此刻,大殿前方,她的妹妹金胜曼也在这里。

这几乎就是公堂对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