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02章 长孙无忌:拥护晋王当太子?

东都洛阳,天下之中。

位于中原核心地带,是大运河的枢纽,全国漕运的中心。

就商业运输环境来说,如果长安不是大唐的政治中心,是绝对比不过洛阳的。

长安城官员、贵族、士兵、工匠、商人等,这些人群形成了庞大的消费群体,使得长安的市场需求旺盛。

而且随着唐朝对外交流的频繁,长安成为了中外各国进行经贸活动的重要场所,国内外的商人纷纷前来交易,市场活跃度极高。

虽然洛阳也是重要的城市,但在政治地位上低于长安,人口数量和消费能力相对较弱,市场活跃度也不如长安。

长安的商业影响力辐射全国乃至周边国家。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等地进行广泛的经济交流。

洛阳的商业发展虽然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主要是作为中原地区的商业中心,其影响力更多地局限于中原地区,与长安的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商业影响力相比,有较大差距。

李承乾抵达的时候,作为东都留守的唐俭,已经率领官员在进行等候了。

唐俭,李靖一生黑。

贞观四年,东突厥颉利可汗在唐朝军队的打击下,势力大减,他派使者执失思力入长安请罪,表示要举国归附唐朝。

李世民派大臣唐俭去突厥军营慰问,同时命令李靖率军受降。

唐俭到达突厥后,颉利可汗好酒好菜招待,两人相谈甚欢。

然而,李靖却和副手张公谨商议,认为颉利虽然战败,但部下兵马仍然很多,之后一定撤往沙漠,保存突厥的实力。

如今朝廷派使节前往突厥,突厥军必定松懈,以为唐军不会继续攻击,这正是一举消灭突厥的好时机。

张公谨表示反对,认为皇帝的诏书已经同意突厥投降,而且使者唐俭还在突厥处,此时发兵不妥。

但李靖认为这是当年韩信用来击败齐国的计策,所谓“唐俭辈何足惜”。

于是李靖趁夜出动军队,袭击突厥。

当时颉利可汗和唐俭还在饮酒作乐,当李靖的军队杀到时,两人都懵了。

唐俭还笑着说,是可汗你的士兵在叛乱吧。

然后就有士兵报告,是李靖带兵杀过来了。

好在颉利可汗没有立即处死唐俭,让其最终在混乱中脱身返回。

然而跟着唐俭的官员,基本上死得差不多了。

从此之后,唐俭这下辈子,就只为一件事活着,那就是骂李靖。

从贞观四年一直骂到贞观十六年。

直到去年,李世民实在没办法了,就把唐俭派到洛阳来担任东都留守。

东都留守,便是洛阳最高实权长官了。

再往下就是河南尹,洛阳刺史。

不过名义上洛阳的最高长官,职务为陕东道大行台,由李世民兼任。

“拜见太子殿下。”

“免礼。”

“谢殿下。”

李承乾带着百骑,来到洛阳城门,在一众官员拥护下进城。

出了长安,李承乾就再也没有了限制。

这大唐天下,无论去到哪里,没有人的身份会比他更为尊贵。

也不会像是在长安那样,太子教令还会受到约束。

在没有诏敕的情况下,太子教令就是对于任何地方的最高指令。

晚上唐俭举办了盛大的宴席,歌舞表演。

李承乾享受一番后,再到行宫歇息。

大军则是在进行补给,包括换掉一些可能生病的马匹,还有其他辎重之类的事务。

次日一早,则继续出发。

——

长安城并没有因为大唐跟高丽的战争而有所变化。

也没有因为太子魏王的离开,而变得冷清。

大多数的百姓,则跟往昔一样。

不同的是,大唐邸报并没有因为太子的离开而停止发售。

内侍文忠继续按照太子教令行事。

比如对朱雀大劫水泥地面的铺设。

这个是之前早就已经从李世民那边通过许可的事情。

经过数月的水泥制作,现在也可以有了足够的用量,完成整个朱雀大街的地面。

太极宫中。

李世民最近一直很悲伤,暂时还没有从失去长女的痛苦阴影中走出来。

他有四个嫡女,如今却已经走了两个。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悲,让李世民备受打击。

最为主要的是,长乐公主只比太子李承乾小两岁,曾经也是长孙皇后抚养长大,这种特殊的脉络,让李世民难以释怀。

所以在这个时候,张阿难压根不敢提监察城阳公主的事情。

陛下刚刚失去长女,现在去说嫡出二女儿可能参与到太子的谋反里,那不是找死么。

李世民心软,那只是对自己的子女,可不包括外人。

“陛下,这是东宫送来的奏疏。”

张阿难把文书放在龙案上。

李世民打开看了一番后,惊讶问道:“太子的水泥厂,那些水泥,都已经准备好了?”

张阿难回道:“是的,陛下。”

李世民起身:“去后殿看看。”

后殿庭院,有一块用水泥制作的水泥地面。

是李承乾让工匠铺设,给李世民展示用的。

不过因为一系列事情,李世民就把这件事忘了。

只是听太子提过,水泥地面会很好用。

后殿里。

一整片的水泥地面,出现在李世民眼前。

这块水泥地面已经成型很久,李世民踩了上去,发现果然很硬。

“如石砖一般,比三合土更佳。”

李世民很快就意识到水泥地面的作用。

长安的地面很容易就会坑坑洼洼,如同全部铺设上水泥,便会更加干净整洁。

“太子真是有奇思妙想。”

“也不知他怎么突然就找出了这些多的好东西。”

李世民骑着马试行了一段,又让人把马车送来,很是平稳。

随后又开始测试地面的坚硬程度,于是让人拿来一把大锤。

亲手挥动铁锤砸向地面,却只是砸出了一个小坑。

“或可用于城墙。”

李世民很快就有了想法。

长安的城墙主要材料为夯土,只有一些关键部位,如城门,城楼这些地方,才会使用石砖加固。

所以现在的长安城的城墙,主要还是在用夯土建造。

而夯土实际上就是黄土加黏土。

夯土城墙会风化,表面出现裂缝和剥落,从而掉灰。

所以一到夏天,长安城墙就经常出现大量灰尘,碰上大风,颇有黄沙漫天的感觉。

城墙附近有植物生长,其根系也会对城墙结构造成破坏,还经常需要进行清理修缮。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宋元明时期,随着建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砖石结构在城墙建设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开始大量使用石砖。

现在这样的水泥,制作好后跟石砖一样,也不易生灰,岂不是加固城墙的好材料。

李世民问道:“太子的水泥厂,现在有多少水泥了。”

张阿难道:“应该是足够朱雀大街所用了。”

“太子的意思是,在铺设完朱雀大街后,再以皇城为中心,分别向其他坊外的道路进行铺设。”

李世民想了想道:“朱雀大街的水泥地面铺设,朕准了。”

“但在之后,水泥暂且不用于地面,把周遭的城墙先铺上一层。”

张阿难躬身道:“是,陛下。”

——

七月十五,李承乾大军抵达相州。

长安城朱雀大街被戒严,开始进行水泥地面的铺设。

一辆辆马车不断运送水泥沙过来,大量的工匠进行水泥地面的制作。

百姓们对于这个事并不算陌生。

因为新一版的邸报中,已经讲述了关于铺设水泥地面的事情。

文章中详细说明,这是东宫工匠在太子的率领下,发明出的一种全新三合土。

具有不易生灰,硬如坚石的特点。

于此同时,李世民也调用了部分水泥,对长安小段城墙进行水泥铺设的测试。

而在这段时间里。

张阿难终于调查出了一些情况。

是关于杜荷跟李安俨有所联系的事情。

自从杜荷感觉被监视后,行事就一直很小心了,再也没跟李安俨见面,明面上装作互不认识。

但有句话说得好,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张阿难对杜荷的人际关系,进行了汇总,最开始没有出现李安俨的名字。

然而有名宦官却说,他好像听说过杜荷跟李安俨关系不错。

这顿时引起了张阿难的警觉。

毕竟李安俨作为宿卫统领,如果跟太子勾结谋反,那造成的影响,可就太大了。

张阿难并不知道,这件事其实是房玄龄特意透露给他的消息。

李世民的情报机构,最早的时候,就是房玄龄负责搭建的。

当然不是后世传说中,捏造出来的什么六扇门,丽竞门这些。

但确实有这样的情报机构。

对国外的,对国内的。

只是没有后边大明朱元璋搞的锦衣卫这么夸张。

是以张阿难在调查杜荷的时候,房玄龄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他知道陛下这是对太子生疑了。

于是干脆顺水推舟,传递了些情报过去。

通过一系列的排查,张阿难很快就得到了确定,杜荷跟李安俨确实有所往来。

而两人装作不认识的情况,更是让张阿难警觉。

这条消息,很快就汇报到了李世民这里。

李世民面色阴沉。

要知道他对李安俨已经是足够恩宠了。

其作为隐太子李建成属官,自己不但没有对他进行惩戒,反而是因为他的忠诚选择信任,让他担任宿卫统领。

没成想会背叛自己,与太子勾结谋反。

同时,李世民又感觉有些后怕。

如果太子真的发动谋反,自己信任的人,实则却是太子的人。

这岂非是跟自己当初发动玄武门之变一般。

“陛下,要立即拿下李安俨吗。”张阿难问道。

李世民摇头:“不,将他调到其他地方,暂且不宜打草惊蛇。”

人肯定是不可以继续放在身边了。

然李世民也不想直接揭露太子谋反的事情,或是让太子知晓。

毕竟太子已经有起兵造反的动向了,这要是逼急呢,必然再度起兵造反,一切以大局为重。

这也让李世民对身边的人怀疑起来。

李安俨这样的宿卫统领都能被太子所收买,那其他人呢?

于是便吩咐张阿难,加大彻查力度。

另一边。

在太子跟魏王东征后。

晋王李治,就成了长安城中,除了圣人之外,最为尊贵的人。

更何况如今的晋王李治,比之太子跟魏王还要来得更为厉害一些。

执掌左右金吾卫,两卫禁军,都在晋王的掌控之下。

圣人心思难以揣摩,不少人认为,是不是晋王也具备了夺嫡的资格?

而因为长乐公主病逝的关系。

李治跟长孙冲的关系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长孙冲是长孙无忌的嫡长子,而作为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是关陇门阀的代表。

换而言之,长孙冲可谓是大唐第一贵公子。

除皇子外,再没有人比他的身份更为尊贵了。

更何况长孙担任宗正少卿,从四品上。

宗正少卿主要是负责管理皇室宗族事务。

宗室谱牒的编修与管理,宗室成员的登记与管理,协调宗室内部关系,向朝廷反映宗室的诉求,监督对宗室的政策执行等事务。

还有宗庙祭祀的组织与执行,如先前李世民举行的宗庙祭祀,就是长孙冲在进行安排统筹。

包括皇室礼仪活动,如登基,大婚,册封等仪式。

看似好像没有什么权力,实则李唐的宗室成员,都要受其节制。

以前长孙冲跟李治的关系也就一般,但这次长乐公主去世后,两人关系迅速升温,因为有太多的共同话题。

长孙冲也知道,长乐公主跟小弟稚奴的关系一向要好。

只是对于其他勋贵官员来说,已经执掌左右金吾卫的晋王,又跟第一贵公子长孙冲关系如何要好。

大将军李勣曾经是他的王府长史,王妃又受同安大长公主宠爱。

这么一算下来,晋王的势力,似乎并不比魏王差了,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略有超出。

毕竟五姓七望名声大,可在长安权力并不大,而晋王这边的关系遍数过去,可都是长安实权人物。

已经是具备了跟魏王分庭抗礼,有夺嫡的可能。

长孙无忌政治敏感度很高,很快就察觉到了这其中的不妥之处。

原本是打算跟儿子长孙冲说说,让其避嫌晋王。

然而在得到陛下可能在调查太子谋反的消息后,心里头的想法,顿时就有了改变。

长孙无忌虽说没有房玄龄那么大的关系网。

然作为凌烟阁第一功臣,还是有不少自己的情报来源。

其实他并未受到准确的消息,而是通过张阿难对太子党的调查,加上先前太子有起兵造反的嫌疑有所猜测。

如果太子因为谋反被废,魏王又不是他心中的皇帝人选。

那么晋王李治,自然而然的就进入到他的视野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