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190章:太子这般胆小?

太子内侍文忠看着翻身上马离去的卫士。

心里头一下子就担忧起来。

在这个时候,陛下让张内侍前往太子军营。

这意味着什么?

文忠想不明白,他不是个聪明人,但他知道,这个时候,任何差池都有可能让太子万劫不复。

太子这颗大树若倒下,作为树上的枝丫,他能有什么好结果。

“快点,慢吞吞的,是皮痒了吗。”

“你,你,还有你,全都给我动起来。”

“那些个站岗的,也去给我搬。”

“所有的箱子,立即搬上马车,送到城外殿下军营。”

文忠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才能更好的帮到太子。

太子有交代,这些东西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文忠不知道这些木箱子里,装的有什么用,但既然太子说了,快些送去,总归是没错的。

于是当即急忙的催促起来。

“向可,伱跟着马车,现在就出发。”

余光看到向可,文忠直接吩咐道。

向可道:“文内侍容我去收拾几件衣服。”

文忠现在急得很,恨不得让这些东西直接飞到太子军营,哪里愿意等。

“军营里还能少了你的吃穿?”

“现在就给我上车去。”

向可闻言无奈,只能直接前往马车。

临走到马车边,又返了回来。

文忠眼睛一瞪:“还想作甚。”

向可解释道:“屋子里有些紧要东西,我去给他带上。”

文忠喝道:“快些。”

向可连忙跑进五雷堂,把那几个用来测量的木筒子给拿上。

这三个大小不一的木筒子,就是配方的关键。

太子东征,至少几个月,他也不在。

这些物什,要么毁掉,要么带在身边。

拿着三个木筒子,向可连忙上了马车。

此时,整个东宫后院乱糟糟的。

两万余斤的火药,需要两百余辆马车来装。

这一番喧闹声,也引得太子妃苏玉儿过来查看。

跟着的还有狄奥多西。

苏玉儿走了过来,挥了挥后,让周边侍女宦官离得远了些。

而后再低声问道:“文内侍,太子那边,可是发生了紧要事情。”

她不傻,昨夜原本是温情时候。

突的,太子急急忙忙,半夜出城。

肯定是发生了大事。

只是今日又没打探到什么消息。

文忠是太子内侍,肯定知晓一些情况。

听到太子妃问询情况,文忠哪里敢交代,只能敷衍道:“太子妃多心了,能有什么事情。”

“只是殿下交代下来,奴婢想快些做好。”

苏玉儿深深的看了一眼文忠。

有些迟疑,又有些担忧。

但最终还是没说什么。

其实她已经有所感觉了,内侍文忠脸上就差写着紧张二字。

整个人都已经有些慌了神。

能让太子内侍如此摸样,能让太子夜逃长安,会是怎样的事。

苏玉儿没有再追问。

狄奥多西过来安稳道:“姐姐,殿下肯定能得胜而归的。”

“殿下是个非常厉害的人,比我见过的所有人,都要更加厉害。”

“我想这蓝天白云之下,没有人可以伤到殿下。”

听到狄奥多西安慰,苏玉儿轻轻点头。

可她担心的,哪里是东征的战事啊。

——

延康坊,魏王府。

很显然李泰的消息,要慢上一拍。

早膳都吃完了,这才得到太子强开启夏门,夜出长安之事。

这些天李泰也够累的了。

因为要出征的事情,也有些紧张起来。

毕竟对于李泰来说,这还是第一次出远门,还是打仗。

别的不说,单单这一番长途跋涉,就是对他巨大的考验。

胖子最怕热了,还要在这般热的天气行军。

想想都难受。

这些日子,李泰也时常在军营里看操练。

他也是有五千骑兵的,清一色的铁甲。

就是盔甲款式多了几种。

十几副明光铠,其他的则是光要甲,锁子甲,山文甲,乌锤甲,细鳞甲。

其实铁甲的制作工艺都比较复杂,唐军的主要铁甲还是以明光铠为主。

而明光铠在唐朝使用最为普遍,被列为《唐六典》甲制之首。

之所以李泰军中会出现各类铁甲拼凑,主要还是库存不足。

在供给完太子后,明光铠就没多少了,只能用其他铁甲来供给魏王。

其中乌锤甲的制造相对其他甲胄要简单一些,所以魏王的骑兵主要是以乌锤甲为主。

即便如此,清一色的铁甲骑兵,也足够体现出李世民对他的偏爱了。

“太子的军营里,可是出了什么变故?”

李泰有些好奇的问道。

按照正常的想法,太子半夜去长安,肯定是跟军营有关。

柴令武回道:“我派人打听了,没听说太子军营有什么事情。”

“倒是早上遗爱让人传回消息,说太子军营正在进行军演,动静挺大的。”

李泰让房遗爱跟崔盛玉两人负责操练事宜。

这些天房遗爱基本上就住在军营了,要么就是在魏王府这里。

对于房遗爱来说,回家太难受了。

高阳公主几乎是全面压制,他也不敢反抗,只能是唯唯诺诺的。

对比起来,还不如军营里舒坦。

“哦,对了,早上听闻东宫那边去了几百辆马车,运很多大木箱子去太子军营。”

柴令武补充道。

魏王李泰问道:“知道装的是什么吗。”

柴令武摇头:“打探了,但那边口风很紧,也许是真不知道。”

“大木箱子密封着,还贴了封条,谁也不知道装的是什么。”

“据说挺沉的,可能是军备吧。”

“东宫招了很多工匠,打造一些军备也是正常。”

听到这话,李泰对这些大木箱子失了兴趣。

些许军备而已。

他有五姓七望的支持,根本不差军备。

也就是甲胄严禁私藏私造,这才缺了明光铠,没太子的那么威风。    其他方面,什么都不缺。

“太子行事太过霸道,好在这次他负责佯攻辽东城。”

“那辽东城是前朝百万大军都没能攻克的地方,太子的骑兵,能立下什么功勋。”

“本王就不同了,八百艘战舰,直插高丽腹部,必能建立不世功勋。”

李泰颇为自信的说道。

对于这次东征高丽,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五姓七望那边来的,可都是精锐,个个武艺高强,每次看操练,都让他信心十足。

如果能在军功上比过太子,那么魏王党的声势将更加浩大。

要是太子能死在辽东战场上,那就最好不过了。

可惜了崔文圣。

就这么死了。

李泰前些日子听到崔文圣自杀的消息,还有些唏嘘。

毕竟崔文圣支持了他这么多年,多少是有些情分的。

勾结高丽这事,在李泰看来,崔文圣也是为他着想,以此密杀太子。

可惜,当真可惜。

“对了,那马车被褥,还是太硬了,你让人赶紧做些好的来。”

李泰寻常往来长安跟军营,一般都是骑马而行。

但在军营里,其实已经打造了一辆豪华马车。

为了减少颠簸之苦,马车上垫了很厚的被褥。

饶是这样,李泰坐了几圈,还是感觉屁股疼。

柴令武想起一事,道:“魏王,前两日文学馆有个学士提出,说既然制冰法是采用消石制冰。”

“如今天气炎热,可在马车之下,装上消石和水,如此就相当于在马车下放置一团冰水,虽不至于成冰,也可减少炎热之感。”

“我想了想,倒是觉得此法可行。”

李泰听了,眼睛一亮,催促道:“赶紧给本王马车加上。”

胖子最怕热了,每次李泰想到要在这六月酷暑下行军。

就算是在马车上坐着,也会被累得够呛,当真受罪。

有了这法子,行军路上,那就凉爽许多了。

柴令武准备去吩咐工匠打造新款马车。

临走的时候,又想起一事。

“魏王,太子夜出长安,会不会跟房公有关系。”

李泰问道:“难道房公对城外太子军营做了什么事情?”

“那应该不至于吧。”

柴令武说道:“是这样,我听说昨天晚上,房公入宫面圣了,说了瘟疫的事。”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太子这才强开城门,去了军营。”

“会不会是,太子误会了房公,以为是奏报他谋反之事,被吓到了。”

李泰面色一震,仔细想了想,道:“别说,还真有这可能。”

说吧,哈哈一笑:“太子的胆子,也就这般大嘛。”

对于李泰来说,这是个好笑的事情。

但柴令武心思阴沉,献策道:“魏王,这是个好机会啊。若果是如此,则太子必然不敢入城。”

“只需要几番计较,便可令太子与陛下之间,生出间隙。”

李泰闻言,神色一正:“哦?你仔细说来。”

柴令武讲述道:“如今太子有骑兵五千,若以为是房公上告谋反,则必然紧张至极,不敢回东宫束手就缚,绝地之际,必会舍命一搏。”

“按照太子所想,他如今手握重兵,陛下哪怕得知其谋反之事,也必然不会轻易降罪,而是先收其兵权,免生祸端。”

“如此,只需要东征之前,陛下令太子回宫,则太子不回,则计成矣。”

李泰听完后,皱眉道:“太子当真会这么想吗。”

柴令武道:“此计若成,则使得陛下忌惮太子过甚,若不成,亦对魏王没有任何损失。”

“魏王为何不试上一试呢。”

李泰觉得有道理。

问道:“该如何让父皇召太子回长安?”

柴令武想了想,道:“魏王可命人向陛下进言,如今东征在即,可行祭祀大典以祈求上苍护佑。”

“如此一来,陛下必定会下诏令太子回宫。”

“若太子心虚,则定然不会返回长安。”

李泰微微点头,又有些疑虑道:“此事安排起来,可会露出破绽?”

柴令武自信满满道:“魏王放心,此事可做得天衣无缝。去年太白金星白日现出,今年又起战事,祭祀占卜自是寻常。”

李泰点点头:“好,就以此行事。”

——

长安城外,太子军营。

魏王在算计太子。

太子也在谋划魏王。

“魏王手中有兵力五千,与我等同时出发。”

“若有变化,则可先破魏王阵营,收其兵甲,壮大我军。”

苏定方很自信。

即便魏王同样有着五千骑,但房遗爱,崔盛玉之流,如何被他放在眼中。

同样的兵力,差不多的装备,苏定方很有信心一击击溃魏王兵马。

李承乾笑着说道:“苏将军的想法,跟孤一块去了。”

“还有件事,当教苏将军知晓。”

“魏王手下都护,清河崔氏长公子崔盛玉,亦是孤的人。”

苏定方闻言,颇为震撼。

前有侯君集,现有崔盛玉。

太子原来早就把魏王拿捏得死死的。

若没有这次房玄龄的事情。

恐怕魏王很有可能就要在战场上‘意外’身亡了。

难怪太子对于魏王,一直都没有进行什么举措,原来早就安排在了这里。

苏定方大喜道:“如此大好,有崔盛玉卧底,当可轻松收服魏王麾下骑兵。”

一万甲骑,放在整个大唐,都是一支绝对精锐,乃至于左右大唐局势的军队。

李承乾淡淡道:“无须太过麻烦,魏王把府兵替换成世家精锐,还让崔长公子担任都护练兵。”

“殊不知那五千骑,如今又怎会听他调遣,已然被崔盛玉所掌控。”

“孤只需一道教令过去,崔盛玉自会擒魏王献上。”

苏定方建议道:“殿下,防人之心不可无,崔盛玉毕竟为清河崔氏之子,若收其兵马,当小心处置才是。”

李承乾点头道:“自然,届时打散其部署,充入我军便是。”

此时,有卫士来报。

“报太子殿下,东宫传信,张内侍出宫,向军营而来。”

李承乾跟苏定方相对一眼。

面色凝重。

即便计划妥当,然面对陛下,依旧紧张。

“再探。”

“是。”

紧张归紧张,有了详细的计划,还不至于乱了阵脚。

李承乾喃喃道:“该来的,终究要来了吗。”

苏定方劝谏道:“任张内侍如何说,殿下切记不可返回长安。”

李承乾点头道:“这是自然,孤先从张内侍这里探明虚实。”

“若父皇已然知晓,那就绑了张内侍,大军开拔,即可前往洛阳。”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