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187章:太子月下逃长安

东宫后殿。

李承乾软玉在怀。

然而宦官的到来,却把这一切美好打破。

内侍文忠听完消息后,神情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赶忙入殿,也顾不得太子跟太子妃正抱在一起了。

“殿下。”

声音中,带着少许颤抖。

文忠是知道,李安俨跟太子的关系。

所以在这么个时候,李安俨让人传来消息,说房玄龄深夜入宫。

虽然没说是什么事情。

可这里头的计较,谁还没点想法。

“何事。”

李承乾放开太子妃,沉声问道。

正是**的事情被打扰,任谁都有些恼怒。

内侍文忠看了眼太子妃,附耳低声道:“李安俨刚刚派人传来消息,说房玄龄深夜入宫,恐生变化,特通知殿下。”

听到这话,李承乾当即眉头一皱。

房玄龄深夜入宫面圣,显然是有大事。

否则不至于如此。

那么可能是哪方面的事情,会不会跟自己有所关系?

如果房玄龄掌握了谋反的证据,不至于要等到晚上。

作为大唐宰相,尚书左仆射。

与其他官员不同,房玄龄每天都会跟陛下见面,早间的群臣议事,随时都能进行汇报。

李承乾此刻并不知道,房玄龄实际上已经掌握了他大量谋反的证据。

所以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即便是有房玄龄面圣,也很难说归纳到上告这块。

“文忠,你怎么看?”

李承乾皱眉问道。

内侍文忠咬咬牙,道:“殿下,小心驶得万年船。”

“距离出征高丽,也就几天的功夫了,在这个节骨眼上,可不能出乱子啊。”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

随后对苏玉儿道:“我先去处理些事情。”

苏玉儿微微躬身。

离开后殿。

李承乾面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吩咐道:“去,把照夜玉狮子牵来,召缇骑五十,随孤前往城外军营。”

李承乾很快就有了决定。

不管是房玄龄是什么事情,哪怕只是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可能。

李承乾也赌不起。

在现在这么个关键时期,只有尽可能的保全自身,才能为接下来的事情做谋划。

东宫距离太极宫太近了。

稍有变化,连给他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只有离开东宫,前往城外军营,才是最为稳妥的方式。

倘若当真有变。

城外五千重骑,就是李承乾安身立命的根本。

就算是谋反的事情暴露了,在这个时候,陛下也不会轻易的昭告天下,直接废除自己的太子位。

只要不废除,再怎么怀疑,证据再怎么充实,他这个被告不在,就无法定案。

所有的事情,都必须等到东征高丽结束之前。

“文忠,宫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明日未时三刻,孤会派人在启夏门外等候消息。”

“若有大变,则无须派人。”

“若有险要之事,走不得正门,你可派人走芙蓉园内密道。”

自从李承乾得芙蓉园后,那条被高丽人用来行刺的密道,李承乾又给重新挖通了。

出口和入口,重新做了一番调整。

“请殿下放心。”

“还请殿下速速上马。”

文忠沉声回道。

他知道现在情况很是紧急。

如果真有意外发生,那么太子出东宫,就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旦太极宫的卫士过来,封锁各个宫门,再想离开,可就难了。

李承乾点点头。

此刻照夜玉狮子已经被牵来。

因为李承乾腿疾之事,常以马代步,所以照夜玉狮子通常就在宫殿旁边。

五十名缇骑很快就位。

之所以是五十骑,因为这是负责李承乾的宿卫,随时能动。

若召集其他更多人,耽误的时间就太长了。

卫士们在太子的吩咐下,纷纷跑向马厩。

骑马紧随。

李承乾翻身上马,看了眼太极宫的方向。

而后快速出发。

驾。

一行数十骑,策马奔腾。

嘉福门。

守门卫士见太子策马而来,低头躬身:“拜见太子殿下。”

延喜门卫士:“拜见太子殿下。”

出延喜门,一路向南,是一条笔直宽阔的大道,过十八坊,至启夏门。

李承乾穿赤黄常服,身骑照夜玉狮子。

朝启夏门,一路疾行。

路上巡逻的金吾卫远远瞧着,当即停下等候。

待太子一行路过之际,高声大喊:“拜见太子殿下。”

这个时候,打的就是时间差了。

假若房玄龄上告太子谋反,哪怕是李世民要封锁宫门,也需要派人过来。

只要李承乾速度够快,比李世民派的人更快,就能顺利出城。

这一出城,便是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便是谋反,又奈我何。

就是这般,李承乾率五十骑,抵达启夏门城门下。

宵禁之际,城门封闭。

宵禁制度在大唐极其严格,城门的开闭有严格的规定和程序,由专门的城门郎负责管理,直接听从皇帝的命令。

听到响动,启夏门的卫士顿时紧张起来。

城门郎也赶忙过来。

看到来人,顿时一惊。

“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骑在马上,吩咐道:“开城门。”

城门郎闻言,心头一跳,恭声道:“还请太子殿下出示陛下诏敕。”

虽然太子位高权重,但长安城门,为长安之防。

按照规定,于宵禁之际开启城门,需要有陛下诏敕才可。

哪怕是有紧急军情,也是从吊篮传信,不可擅开城门。

即便是太子亲至,在没有陛下诏敕的情况下,也不能开启城门。

“孤说,开城门。”

李承乾眼神冷冷的盯着城门郎,一字一顿的说道。

城门郎冷汗直冒。

他不知道出了什么情况,也不敢询问太子,为何在宵禁后要开城门出城。

但傻子都明白,太子在没有得到陛下诏敕的情况下,擅开城门,必然是有着极大的事情发生。    而这样的事情,往往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动荡。

“请太子殿下出示陛下诏敕。”

城门郎拱手作揖再次开口,深深低头,不敢多说。

李承乾看了眼拦在前面的城门郎,还有后面以及城门上的上百卫士。

淡淡道:“传孤太子教令,启夏门城门郎冒犯于孤,即刻起,罢官免职,明日自行前往吏部听候处置。”

城门郎听到这话,反而是松了口气。

在没有陛下诏敕的情况下,他确实不能听从太子的命令打开城门。

本身来说,太子虽然权力大,但也不能直接任命和罢免官员。

但李承乾是监国太子。

在监国权内,是有权直接对五品或五品之下的官员进行罢免。

这个罢免不是随意的,正式的罢免流程,还要经过吏部调查,核对,最后才是下达罢免文书。

城门郎从六品,正好在太子监国权内。

“谨遵太子教令。”

城门郎恭声回道。

“让开。”

“是,殿下。”

城门郎当即退到一边,整个人都轻松了。

还是太子会来事啊。

这样他就不用担责任了。

太子声势太强,他一个小小的城门郎,又如何吃罪得起。

“开城门。”

李承乾再次沉声吩咐道。

诸多守门卫士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办。

只好把目光投向城门郎。

城门郎哪会搭理,偏过头不看。

“尔等还不打开城门,更待何时。”

“难道要孤亲自开城门吗!”

面对太子逼迫,众多守门卫士无奈,只能行动起来,开启城门。

城门缓缓打开。

李承乾冷哼一声,率领众骑,出城而去。

守门卫士就这么看着太子一行缇骑,消失在夜色中。

“愣住作甚,还不赶紧把城门关上。”

太子一走,城门郎当即高声喝道。

卫士们反应过来,纷纷拉动绞盘,绳索牵引城门,缓缓关闭。

城门郎随即吩咐道:“速去禀告陛下,太子强开启夏门,夜出长安。”

——

太极宫,承庆殿院门外。

李安俨打开院门,看向房玄龄语气平静说道:“房相国久等了,陛下正在更衣,让房相国于大殿等候。”

到了这个时候,房玄龄反而没那么急了。

一炷香的时间,足够做很多事情了。

太极宫距离东宫不过二十步,这个时间里,李安俨有足够的时间,去给太子通风报信。

淡淡的看了一眼李安俨,房玄龄随着卫士前往大殿,边走边在心中盘算。

李安俨方才,真的去给太子报信了吗。

如果太子知晓了自己深夜面圣,会如何作想,又会如何行动。

是继续待在东宫等候消息,还是会先行出城去。

如果此刻太子在听到消息后,直接出城,那么对于房玄龄来说,这时告密,就失去了意义。

以太子的谨慎,一旦陛下有所动静,则定然立即带着五千骑兵迅速启程。

届时太子谋反之事,陛下也只能暂且隐没下来。

对于房玄龄来说,则得不偿失。

太子很有可能暗中行对他的报复之事。

可如果太子并没有离开东宫呢。

那是不是会错失这次机会。

机会难得,又是深夜。

那就只能赌一把了。

就这么想着,房玄龄很快来到殿门口。

就在这时,房玄龄瞳孔一缩,突然看到一名宿卫,从院门东侧小门走了进来。

东侧,正是东宫的方向。

再看李安俨的神情,已然毫无紧张之色。

房玄龄当下便能确定,李安俨定然是去给太子报信了。

“房相国也是来得巧啊,要是早到一会,恐怕就冲撞了陛下难得的好兴致。”张内侍笑呵呵的说道。

房玄龄略微沉默。

不是他来得巧,是有人让他来得巧啊。

这时,已经更衣好的李世民,从内殿走了出来。

面色红润,精神焕发。

房玄龄行礼作揖:“拜见陛下。”

李世民哈哈一笑:“免礼,赐座。”

看到房玄龄坐好后,问道:“是什么事,让房卿深夜入宫,要与朕说啊。”

听到陛下问话,临到头了,房玄龄又迟疑起来。

不知道是说,还是不说。

这个时候,房玄龄眼角的余光,突然看到李安俨的手上。

只见李安俨的右手,已经搭在了腰间的佩刀上。

可想而知,当他说出太子谋反之事时,李安俨必然拔刀相向。

房玄龄似乎都能看到。

当自己开口说太子谋反后,李安俨拔刀杀了自己,而后自刎谢罪的场景。

“房卿在迟疑什么?”

李世民微微皱眉,看到房玄龄半天无动于衷,于是开口催促道。

此刻,在李世民跟张阿难未知的状况下。

李安俨的精神已经紧绷,手掌里都有些微微汗水。

就像是房玄龄猜测的那样,只要说太子谋反,他必暴起而杀之,而后再自刎谢罪。

这对于李安俨来说,并不是选择题,而是填空题。

因为房玄龄一旦上告太子谋反,牵扯之下,他也脱不开干系,难逃一死。

谋逆死罪,他的儿子,他的夫人,他的老父亲,都会受到极大牵连。

当场斩杀房玄龄,同样是死罪,可太子假若以此保全,那他的儿子,未来必能成为太子心腹,得享权势富贵,福延后世子孙。

“是关于瘟疫之事。”

房玄龄语带叹息的说道。

李安俨顿时松了口气,搭在佩刀上的手,也悄然落下。

同时心里又有些疑惑。

难道真是自己误会了房玄龄?

他真的只是为了上报瘟疫的事,这才深夜面圣?

要是这样的话,太子那边,岂非是搞错了。

“有同州,宜州官员上报,辖内有疑似瘟疫病人,现已将其隔离,恐波及长安,臣心中不安,担忧疫情扩散,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这才入宫上报。”

李世民点点头:“房卿所言极是,朕即刻下诏,立即对同州,宜州所往来之商贾,百姓,严查封锁。”

房玄龄不是瞎扯的,疫情的事,确实有所发生。

毕竟大唐商业繁荣,人员往来流动频繁,感染不可避免,尤其是长安这边,每当有所疫情,总是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又讨论了一番关于对疫情的处置后,房玄龄便出宫离开了。

李安俨看到房玄龄就这么离开,有些焦躁不安。

不知太子在听到消息后,会做出怎样的事情来。

不多时,宫外有消息上报。

张阿难听到后一愣,随后向陛下禀告。

“陛下,太子今夜强开启夏门,如今已出长安城去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