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173章 房玄龄:随时可废太子

务本坊。

房玄龄正在跟大儿子饭后品茶。

可能是年纪大了,喝不得酒了,房玄龄便喜欢上了喝茶。

“父亲,看来太子是真的在谋反了。”

房遗直的语气有些兴奋。

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掌控了足够的线索,可以指证太子谋反。

“父亲准备什么时候上报陛下。”

房遗直见父亲品茶不语,便再次问道。

“不是现在。”

房玄龄微微摇头。

房遗直有些疑惑:“难道陛下身边的宿卫统领勾结太子谋反这等事,都不足以让陛下废太子吗。”

房玄龄叹道:“如果是以前,或许可以。”

“但是现在,就说不好了。”

这个时候的房玄龄是迟疑的。

前些时候,他通过夫人卢氏的关系,让范阳卢氏长公子去跟贺兰楚石见面。

实际上他并没有交代太多事情给卢氏长公子,只是让他去跟贺兰楚石交个朋友。

卢志杰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清楚房玄龄的谋划。

这就是房玄龄的谨慎之处了。

这样即便是暴露出来,卢志杰这边也难以牵扯到房玄龄的身上。

房玄龄不知道太子对贺兰楚石的监视程度。

所以在让卢志杰去接触贺兰楚石的时候,事先就已经做好了会被太子发现的准备。

从某个程度上来说,贺兰楚石,只不过是明面上的诱饵罢了。

房玄龄的布局,贺兰楚石只是其中一部分。

如果成,自然是好事。

如果不成,那也无伤大雅。

果然,太子随后就把贺兰楚石安排到城外练兵,直接斩断贺兰楚石跟长安城内的联系。

至于太子是否知道贺兰楚石跟卢志杰的联系,这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贺兰楚石也没时间跟机会去跟卢志杰联系。

卢志杰也不可能跑到城外折冲府去找贺兰楚石。

对于这一点,房玄龄还是很佩服的。

太子这一招,等于是直接把贺兰楚石给断开,明面上谁还不能挑出理来。

贺兰楚石是东宫千牛,今年秋后就要征讨高丽。

被安排到城外练兵,不管怎么看都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然而房玄龄的习惯向来是未料胜先料败。

贺兰楚石确实是个突破点,但却不是唯一的突破点。

在猜测李安俨可能跟太子有所勾结后,房玄龄就在探查李安俨的详细情况。

侯君集是通过贺兰楚石才跟太子勾结在一起。

那么李安俨又是通过谁呢。

其实这并不难猜测。

杜荷是太子心腹,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

而杜荷是尚乘奉御,经常在太极宫当值,只有他能经常接触到陛下身边的宿卫。

房玄龄只需要找同样是宿卫统领的随便聊聊,就得到了消息,杜荷跟李安俨是相熟的。

那么李安俨为什么会背叛陛下,投靠太子呢。

只是为了从龙之功?

房玄龄便暗中展开了对李安俨的调查,这对他这个尚书左仆射的宰相,调查一个宿卫统领的情况,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绕开侯君集的吏部,房玄龄轻易就能得到李安俨家中的情况。

他原为隐太子李建成的属官,与李建成同娶于荥阳郑氏,这层关系使他成为李建成的铁杆心腹。

毕竟隐太子李建成背后的支持者,就是五姓七望。

不过李安俨娶的荥阳郑氏,只是庶出,而李建成则是嫡出。

玄武门之变后,李安俨因忠诚被看中,任四品左屯卫中郎将。

正四品官员的收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禄米,每年三百石。

土地,正四品官员可拥有 7顷地,唐朝规定度田以步,其阔一步,其长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为顷,也就是七百亩,可出租或自行耕种。

俸钱,月俸3500钱,食料杂用700钱,总共4200钱。

长安米贱,斗米四五钱,七百亩地给出租给佃户耕种,再交完赋税后,年收入不过两万钱。

在禄米保障日常所需后,李安俨的年收入不过七万钱。

也就是说,即便是抛去杂务各类开支,李安俨也需要存款二十年,才能买得上靠近长安皇城边上的房子。

但房玄龄查到的情况是,在前年年底的时候,李安俨于靠近东宫边上的永昌坊,购买了一处宅院。

房玄龄问过,那处宅院的价钱,须两百余万钱。

李安俨哪来的这么多钱?

只有一种可能,是太子给他的。

所以在前年的事情,李安俨通过杜荷,跟太子勾结上了。

太子府库支出是没有这么多钱的,毕竟用了七万钱,都要被张玄素弹劾,哪来几百万钱去收买人心。

可不要忘了,东宫里的宝贝多,哪怕是个摆设用的瓷瓶,都是皇家专供,吃饭用的筷子,都可能是藩属国上贡的象牙制成,放到外面的市场上,价值随便十几万钱。

只需要卖掉东宫的一些器具,几百万钱还是很轻松的。

房玄龄为了谨慎期间,暗中去查了东宫的府库情况。

果然,在前年的记录里,查到太子生气,砸了一套琉璃金碗,还有各类瓷瓶的记录。

略微估算下,就是数百万钱。

这就跟李安俨的情况对上了。

是因为李安俨贪财?

所以被钱财所惑?

是也不是。

李安俨是个孝子,家中老父亲已然九十多岁,也许是为了给父亲还有妻儿更好的居住条件。

永昌坊离得近,出了延喜门就能到,方便李安俨看望。

二是为了自身跟子嗣前途。

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只要他跟随谋反,那么可谓是青云直上,后世子孙也能延享富贵。

从各方面的因素考虑,李安俨勾结太子谋反,就变成了很合理的事情。

换位思考,如果是房玄龄自己,也是愿意这样做的。

太子天然就有正统性,按照正常情况的发展,就是大唐未来的继承人,为了前程,为了后世子孙,很少有人可以拒绝太子的招揽。

掌控了这些情况,对于房玄龄来说,指征太子谋反,就变成了很简单的事情了。

房玄龄是懂人心的,否则当年也不能为李世民招揽到那么多人才了。

李安俨的弱点很明显,就是家中的老父亲。

通过其父相逼,李安俨则必然就范。

再以谋反罪审讯贺兰楚石,以贺兰楚石的情况,房玄龄相信他为了自身前途,必然会选择举报丈人侯君集跟太子谋反。

到了这一步,太子谋反之事,便能轻易坐实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房玄龄,只差临门一脚,就把让陛下废太子,再立魏王为太子。

可就是到这临门一脚,房玄龄迟疑犹豫了。

人心是很复杂的东西。

房玄龄是个忠臣,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忠于陛下,忠于大唐。

他也想看到未来大唐,繁荣昌盛,国祚延绵。

就现在,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去看,太子都比魏王更加适合当太子,更适合在陛下之后,引领整个大唐走向强盛。

太子的功绩,实在是太耀眼了。造竹纸,利天下学子。

讲武堂,强大唐军事。

曲辕犁,福天下万民。

蜂窝煤,富朝廷国库。

修渠道,惠长安百姓。

一桩桩,一件件,所有的事项都在表明,太子正在把大唐,推向一个新的巅峰。

可能是历史之上,最为强大,最为强盛的巅峰,甚至是不输秦皇汉武。

自己真的要上告陛下,废立太子。

把大唐可能会达到的巅峰,去掐断吗。

真的要把大唐的未来,亲手埋葬吗。

每当想起这个事情的时候,房玄龄就感觉自己是个罪人,是大唐的罪人。

每次从朱雀门出来,回到务本坊的路上。

他都能听到长安的百姓,在歌颂太子的恩德。

在逐渐炎热的夏季,百姓们也能买得起曾经只有圣人才能享用的酥山。

长安的街道,空气中再也没有了往年的臭味,转而似乎带着一抹香甜。

寒门学子们三五成群,面色红润,言笑晏晏,不必再为了买一卷书,而省吃节用,饿得面黄肌瘦。

虽然没看到长安城外的景象,但房玄龄能想象到,大唐天下的百姓们,正拉着曲辕犁,轻松的推开泥土,笑容满面的进行耕种。

当日落之际,再也不用像是往年那样,满身疲惫。

这样的太子,真的要废掉吗。

如果废掉太子,自己会不会成为千古罪人。

所以,房玄龄迟疑了,犹豫了。

到了这临门一脚,却不敢再踏进去了。

“父亲?”

房遗直看着久久不说话的父亲,有些疑惑的问道。

房玄龄回过神来,叹气道:“再等等吧。”

——

东宫,后院。

数个侍卫正在为李承乾穿戴明光铠。

明光铠是大唐你最具代表意义的铠甲了。

只有高级将领,亦或是大唐的精锐军队,才能有资格穿戴。

明光铠的胸、背位置装有打磨光亮的金属圆护,能够有效抵御刀剑、弓弩等冷兵器的攻击。

在阳光的照耀下,圆护会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视觉冲击力极强。

不过制作明光铠需要高超的技艺,从金属冶炼、锻造甲片到皮革加工、甲片编缀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

通常来说,制作一套明光铠复杂且耗时漫长,通常需要两百多天的时间。

但是,现在李承乾穿戴的这套明光铠,只用了四十五天的时间。

首先就是模块化的生产。

在制定好工艺标准尺寸后,明光铠的每个部件,都是单独进行打造的,原本一个工匠整体打造的时间,被拆分成了十几个步骤共同打造。

因为有标准尺寸,所以每个工匠只需要按照自己负责的尺寸去进行打造。

最后再进行组装,就能加快完成整体进度。

单单就这方面,至少就缩短了明光铠几乎一半的时间。

哪怕其他的方面没有改进,也能把原本需要两百多天的时间,缩短到百天左右。

明光铠的制作难题,其次就是钢材了。

在造好了高炉,投入蜂窝煤后,高质量的钢材制造变得简单起来。

然而到了这一步,锻打就成了问题。

人工锻打耗时长,不仅慢,而且质量也不稳定,因人而异。

李承乾深夜思索解决办法的时候,便想到了水力锻锤。

水力锻锤不需要后世的科技工艺,就能制作出来。

这是以水作为动力源,只要有稳定的水流供应,就能持续产生较大的冲击力,驱动锻锤进行锻打。

相比人力锻打,水力锻锤的打击力量更大,能够对钢材进行更有力的塑形和加工。

水力锻锤的制作并不复杂,制作一个蓄水池,加上类似水车的装置,水从高处流下冲击水车的叶片或水斗,使水车转动。

水车的边缘或特定位置连接着传动机构,将水的动能转化为机械的旋转运动。

经过传动机构的转换和传递,锤子被带动进行上下往复运动。

当锤子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具有一定的势能。

然后在重力和传动机构的作用下,锤子快速下落,对放置在砧座上的钢材进行打击。

水力锻锤意义巨大,有了这东西,再加上煤炭高炉炼钢。

这就意味着李承乾能够源源不断的,快速的,生产出大量的稳定高质量的钢材。

不仅是在盔甲上,包括刀剑等各方面都能进行大量生产。

铠甲的各个部件,如胸甲、背甲、肩甲、臂甲、腿甲,都能通过水力锻锤快速成型。

再接下来就是甲片打磨,甲片编缀,皮革加工等方面了。

李承乾想到了缝纫机。

对于踩缝纫机,李承乾自然不陌生,前世小时候家里有,长大了监狱里有。

是通过人力踩踏板的方式,不断提供动力源。

虽然是脚踩驱动,但却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省力气。

原理就是通过木质工具,跟纺织车差不多,脚踩带动旋转,不断提供动力源。

于是脚踩打磨机就可以造出来了。

甲片的打磨是个细致活,打磨抛光耗时良久,但有了脚踩打磨机后,甲片打磨就变得简单起来。

李承乾的明光铠,很快就穿戴好了,毕竟几个侍卫帮忙。

活动了下,感觉比较灵活。

虽然看似跟常规的明光铠差不多,但仔细去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铠甲的关节部位设计得到优化,在肩部、肘部、膝盖等关节处,采用更加灵活的连接方式,穿着铠甲时能够更加自如地活动。

铠甲部件可拆分,采用卡扣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绳索和皮带,使士兵能够更快地穿上和脱下铠甲。

这一点对于行军特别关键。

后世人影视剧中,为了展现更好的效果,所以在拍摄士兵行军的时候,通常是全甲行军。

然而实际上,为了更好的保持士兵体力。

战兵在行军的时候,是怎么舒服怎么来,所有的负重基本都是不带的。

要么是马匹拖运,要么就是辅兵背着。

通常是一个战兵配两个辅兵,帮着背甲胄,刀剑,棉被等物。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遭遇伏击,显然很难进行应对。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军队长途行军被伏击的时候,很容易就会溃败,几乎没有抵抗力,因为对方是全甲伏击,自己这边什么都不带。

敌人也不会给士兵穿戴甲胄的机会。

在战场上没有甲胄,再精锐的军队也要战斗力大幅度跌落。

所以能够快速穿戴甲胄,对于军队来说,至关重要。

“不错,往后明光铠的打造,就按照这个标准来。”

李承乾满意的一句话,便意味着日后明光铠将会变为模块化的流水线生产。

大量高质量的明光铠,将会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

穿戴明光铠的大唐将士,将会成为最坚固的长城。

不过要形成批量生产,现在还是有些难度。

毕竟东宫的工匠有限,目前是把这个标准化的流程打造出来。

真正的大规模制造,需要招更多工匠,建立大唐军备厂才行。

除了明光铠外,还有陌刀。

水力锻锤下,陌刀的打造就更加简单了。

在这个时代,大量身穿明光铠,手持陌刀,腰跨强弩的精锐骑兵,意味着什么?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