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152章:李世民不敢诛清河崔氏九族

“那两个高丽贵族,也许可以做点文章。”

赵节跟李元昌一样,首先的想法,就是在这件事上,对魏王进行打击。

芙蓉园是魏王的芙蓉园,怎么也不可能脱开关系。

李承乾微微摇头:“不用,那两个高丽人,明日交到大理寺去,跟这次的刺杀案一起审就是了。”

“魏王那边不用管他,陛下自会定夺,这个时候干这些事情,平白落了下乘。”

污蔑魏王其实对李承乾来说意义不大。

就像是魏王要抓他谋反的实证一样,想要在刺杀事件上进行打击,也需要实证。

而且这个刺杀案,已经不是大理寺卿或少卿能处理的了。

二凤那边,肯定会直接指派主审。

且大概率不只是一个主审,包括长孙无忌,褚遂良,房玄龄,孙伏伽等重臣,进行联合审查,必定要把整个案子查个水落石出。

但凡任何跟这个案子相关的人,事,都会被多方审讯。

他们的供词,会经过多方比对,分析,取证。

想在这里头玩猫腻,其实是很愚蠢的事情。

若届时查不到任何跟魏王有关的线索,证据,那么反而容易起到反面效果。

在国家的层面,其实很难是有什么事情,能够进行隐瞒的。

区别在于,值得不值得这么去做。

要知道这些大臣,每天都在处理大量的政务,把精力抽出来,相当于不知道多少事务都要被停止,经常这么搞,很容易出问题。

李世民自己被刺杀,都没有搞出这么大的阵仗。

主要是这次的影响太恶劣了。

首先是众多皇子聚集,几乎如今算是有继承权的成年皇子,嫡子庶子全都在。

更别说还在长安城内,出现了数百强弩,要强杀太子。

这已经不只是太子的安危问题,还上升到了国际事务的层面。

各国使臣也在呢。

“就这么便宜他了?”李元昌有些不甘心。

在他看来,这是很好的机会。

赵节建议道:“也许可以安排些人,散播谣言,就说这次刺杀之事,跟魏王脱不了干系。”

“他刺杀殿下,是为了夺嫡。”

如果早些时间,李承乾会觉得这个想法不错,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太多意义了。

“扳倒魏王没用,即便是把现在的魏王扳倒了,陛下也能随时扶持起另一个魏王。”

“比如晋王。”

“先前陛下从未放开过兵权,魏王被如此偏爱,也未能掌控。”

“但是现在,晋王回长安,直接被封为右金吾卫大将军。”

李承乾的话,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小打小闹的,终究是上不了台面,要搞,就要搞大的。

赵节跟李元昌有些面面相觑。

虽说大家一直都是在干谋反的活,可如果说真要跟陛下对上,心里头还是很虚的。

太子终究是太子,更何况陛下也不是普通的皇帝。

弑兄杀弟囚父,稳坐皇位,纵观古往今来,史书上各个朝代,都是独一档了。

太子能压制魏王,但若与陛下对上,何尝又不是现在的魏王。

——

次日,太极宫。

清晨之际,皇帝内侍张阿难就来到了东宫,说陛下召见。

李承乾抵达两仪殿的时候,魏王已经到了。

但却没有进去,而是在殿外候着。

正月的天气虽有些回暖,但冷风依旧凛冽。

李承乾能看到,李泰脸上的肥肉都在抖,是被冻的。

很明显,这是陛下对魏王的惩罚。

也是做给太子看的。

有些事,大家心照不宣。

也许朝廷重臣们去进行彻查,确实查不到跟魏王有关的线索,但真的与魏王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李世民心里,跟明镜似的。

包括先前,太子派刺客刺杀魏王的事,说辞是纥干承基受了阴弘智的挑拨。

真的就是阴弘智挑拨的刺杀吗。

纥干承基可是太子多年的心腹卫士。

可李世民到现在,都没有去见过阴弘智,询问都没有一声。

有些事情,不过是二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拜见大兄。”

李泰现在彻底老实了,也许是被冻的,也许是在二凤面前装的。

“一起进去吧。”李承乾淡淡道。

“谢大兄。”

看着太子迈进殿门,李泰哆嗦着跟上上去。

殿内的暖意,让他整个人都舒畅不少。

李世民看到两兄弟进来,面色不喜不悲。

“给太子赐座。”

“是,陛下。”

看太子坐下后,李世民这才开口,语气温和:“昨日在芙蓉园的事情,朕已经知晓了。”

“那些高丽人狗急跳墙,却是差点酿成大祸。”

“承乾,你临危不惧,力挽狂澜,朕甚是欣慰,还有青玉案元夕,朕看了,千古佳作。”

“这次刺杀的事情,朕已经让各个大臣联合办案,届时你也一同负责。”

李世民心中对太子的优秀,非常满意。

这就是他的长子,在关键时候,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抛开皇帝跟太子的天然矛盾不谈,现在的太子,已经表现出真正的独当一面。

“谢父皇夸奖。”

李承乾拱手作揖回道,没有多说什么。

随后,李世民看向站在那里的魏王。

冷哼一声,眼神锐利。

“青雀,芙蓉园出了这么大的纰漏,你就没有什么话想对朕说的吗。”

魏王李泰闻言,直接就跪在了地上。

浑身颤抖,脸上的肥肉也因恐惧而微微颤动着。

“父皇,青雀知错,芙蓉园之事,青雀难辞其咎。”

“青雀本应将芙蓉园管理得井井有条,确保各方安全,却不想竟出了如此大祸。”“当时,若非是大兄出手,诸兄弟危矣。”

“青雀愿自削王爵,贬为庶民,流放边关,为我大唐戍边守土,以赎已身之罪。”

听到这话,李世民原本沸腾的怒气,顿时就开始冷静起来。

李承乾心中冷笑。这魏王倒是擅长演戏,苦肉计对李世民来说,向来最为受用。果然,李世民的眼神平和了许多。

“我且问你,那些刺客之事,你事前可是知情。”

李泰哽咽道:“青雀自父皇去年二月将芙蓉园赏赐于我后,便着人修缮。青雀不忍征集徭役,便出资从长安招募工匠。”

“却未料到竟被高丽人钻了空子,那曲江池下的密道,想必就是在那时被偷偷建造。。”

“自父皇赏赐芙蓉园以来,青雀前往的次数屈指可数,且常常开放给长安百姓,供他们吟诗作对、游乐玩耍。”

“那些婢女仆从,也皆是从长安招工而来。青雀对此次刺客之事,确实毫不知情啊,之前也不知道杨妃会特意把元宵诗会定在芙蓉园。”

“因诗会盛况,芙蓉园内婢女仆从人手不足,青雀就让人再招了些,未曾想来了一堆刺客。”

“还请父皇明鉴。若青雀早知此事,定会提前防范,断不会让此等祸事发生。”

李泰是懂二凤心思的,不然也不可能这么多年都被偏爱有加。

先是坦然认错,自请削爵,流放边关,他知道二凤肯定舍不得。

然后再详细解释,说明情况。

到了这个点上,二凤的怒气也渐渐的平息下来。

“承乾,你怎么看。”

李世民转而问道。

我怎么看?我坐着看。

李承乾瞧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李泰,说道:“青雀应是遭小人蒙蔽,刺客的事情,大概是不知情的。”

“倒是这清河崔氏,嫌疑不小。”

李世民微微皱眉:“承乾详细说来。”

李承乾缓缓道:“先前我派人前往营州调查高丽之情况,手下人带了两个新罗贵族回来,两人所管辖之地,被高丽人强占,恰好得救,便随之返回长安。”

“因丢失城池之罪,两人也不敢回新罗,便就在万年县充当差役。”

“前些日子,两人在路上,恰好是预见了高丽王族,早些年他们曾见面过。”

“我得到消息后,便派人去鸿胪寺查明,这高丽王族,果然不曾报备,显然是偷渡而来。”

“如今我大唐与高丽大战在即,势若水火,高丽王族现身长安,必有蹊跷。”

“因而便让人将去抓捕审问,便是抓捕那夜,可能是泄露了消息,有人出钱,请了两个猎命郎君,对其暗杀。”

“好在手下得力,不仅是保全了两个高丽王族的性命,把那两个猎命郎君也一并抓了。”

“这两个高丽王族,跟刺杀之事,大致是脱不了干系,昨夜我已经让人把他们送至大理寺。”

李世民没想到还有这等事情,问道:“承乾可曾审问出,他们所来长安之目的。”

李承乾回道:“因在猎命郎君下逃得性命,两人倒是配合,交代此番来长安,一是为了刺探情报,二是为了发展细作。”

李世民沉声道:“细作,是谁。”

李承乾淡淡道:“清河崔氏,崔文圣。”

听到这个名字,匍匐在地的李泰,顿时一抖。

李世民的目光,也不由如刀剑一般,看向青雀。

崔文圣虽然是一介白衣,但在长安城的名头可不小,而且一直都是魏王党的核心骨干。

“他人可还在长安。”李世民继续问道。

李承乾道:“那夜抓了高丽王族后,崔文圣次日一早,就逃出长安了。”

李世民瞪了一眼李泰,质问道:“魏王难道不知晓这事?”

李泰很清楚,但这个时候,打死是不能认的。

不过崔文圣跟高丽人的事,他确实没参与。

“青雀不知,那崔文圣派人来告诉我,他老家有事,须回一趟。”

“崔文圣密谋高丽人充当细作之事,青雀全然不知,否则定要将他拿下问罪。”

“那崔文圣可恶至极,临走之时,还假意传信,说有两个朋友,被右金吾卫将军陆仝给抓了,请我去帮忙把人要回。”

“我不知情,就去找了稚奴帮忙,想以稚奴右金吾卫大将军的身份,压迫陆仝交人。”

“后来才知道陆仝把人送去了东宫。”

“青雀若知那两人是高丽王族,且跟崔文圣密谋出卖我大唐,哪里又会去要人。”

李泰昨晚就已经跟柴令武,崔盛玉商量过。

对于那天找晋王去要人的事情,肯定是没办法瞒住的,况且太子也没可能帮他隐瞒。

与其被太子说出,还不如是自己主动交代。

听到这话,李世民虽气,却也觉得魏王还不至于这么蠢,明知是细作,还堂而皇之去要人,大概是被崔文圣给欺骗了。

“蠢货,被人当枪使了都不知道。”

听到父皇训斥,李泰心中反而一松。

李承乾这时对李泰问道:“青雀,芙蓉园修缮之事,是崔文圣给你出的钱财吧。”

李泰苦涩道:“是。”

这个事情随便一查就能知道,他现在否认没有任何意义。

这里头的关系,不是他想撇开就能撇开的。

李承乾继续道:“芙蓉园管辖之事,是否也是崔家在负责。”

李泰点点头:“是。”

问话到这里,事件就已经很清楚了。

李承乾转而对李世民道:“父皇,看来刺杀的事,跟清河崔氏脱不开干系。”

李世民面色阴沉,道:“朕会立即派人抓捕崔文圣归案,还有长安城内的崔氏族人,全都抓去交由大理寺审讯,但凡有嫌疑之人,绝不姑息。”

其实到这份上,清河崔氏参与刺杀案,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了。

也许他们手段很干净,但嫌疑是洗不掉的。

真要追究起来,谋杀大唐太子,诸皇子,嫔妃,这等罪过,当诛九族。

然而李世民却不能诛清河崔氏九族。

清河崔氏,大唐第一世家,族人总计五十万左右,嫡系虽不与外人通婚,然庶出没这个规矩。

朝野上下,大唐各地官员,与崔家联姻者不知道几凡。

清河崔氏的清河,是指清河郡,也就是古之冀州。

在清河崔氏的治理下,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若李世民下一道诏敕,要诛杀清河崔氏九族,那么整个冀州都要反。

那就不只是五十万清河崔氏族众了,还有那些世代受清河崔氏恩惠的百姓,他们可是只认崔家,不认皇家的。

包括其他世代联姻的五姓七望其他六个世家。

整个大唐,都要彻底动荡起来。

ps:补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