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143章:大唐檄高丽及诸国书

或许对于单瑶来说,复仇便是她的人生全部意义。

她从来没有见过父亲单雄信,在她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单雄信就已经死了。

她是个遗腹子。

而她的母亲,也在生她的时候难产而死。

好在单雄信父亲的亲卫们,把她拉扯长大。。

陈奇想要劝说,都不知道怎么开口。

“陈叔,你不要劝我了,我意已决。”

“他们说了,会帮我们安排进入到芙蓉园里。”

屋子里,单瑶语气坚定

这里的他们,便是一直资助他们这个造反团队的神秘人。

在单瑶很小的时候,这个神秘人就已经出现了,每次都会给他们大量的钱财。

可以说包括陈奇在内的十多个亲卫,他们结婚生子,家庭用度,都是这个神秘人提供的。

单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跟随亲卫们习练武艺,苦练十余年,只为给父亲报仇。

听到这话,陈奇无奈道:“我跟老张他们商量商量,看看明天如何行动。”

单瑶点点头,没有说话。

陈奇见此,也就走了出去。

从这边的宅院出了门,走了另一边的宅院里。

才刚进去,陈奇就被人一把拉住。

“老陈,你疯了吗,你还真让小姐去冒险啊。”

拉住陈奇的男子低声呵斥道。

“是小姐要去的,我能有什么办法。”

“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宿命吧,二十二年前没有逃过,现在也不能逃过去。”

“当初没有跟随将军战死,是我一生的耻辱,现在是该要到了结束的时候。”

陈奇声音平静的说道。

他的话让老张也有些沉默。

当年的往事,不断在脑海中掠过。

作为单雄信的亲卫,将军被杀,他们竟然还苟活至今,这是耻辱。

“即便要死,也是我们去死,你不应该让小姐去。”

“她是个可怜人,不应该为了将军去死。”

老张神情有些激动。

陈奇微微沉默,道:“她享受了将军这么多年的荣耀,为将军而死,难道不应该吗。”

“如果不是我们,二十二年前,她就已经死在路边了,哪里还能活到今天。”

听到这话,老张突然就愤怒了起来,一拳狠狠的打在了陈奇的脸上。

“你这畜生,你可还有半点良心,你的心都被狗吃了吗。”

“这么多年,我们抚养她长大,在我心中,她就像是我们的闺女那样。”

“难道你就没有半点亲情吗。”

“她也不应该因为我们的事情去送死,她应该还有更好的人生。”

被打了一拳的陈奇毫不在意,惨笑道:“更好的人生,你觉得她还能有什么更好的人生。”

“你看看,她现在被我们的谎言,已经欺骗成什么样子了。”

“在她的心里,除了复仇,还剩下什么,还能有什么。”

听到这话,老张犹豫片刻道:“也许,我们是时候该告诉她真相了。”

陈奇道:“行啊,那你去说啊。”

老张不说话了。

两人就这么坐了半天。

良久,老张开口道:“这次的刺杀计划怎么说。”

陈奇闷闷道:“太子参加元宵诗会,地点在芙蓉园,他说会安排我们提前进入,充当婢女,仆从。”

老张问道:“他是魏王党的人?”

陈奇摇头道:“应该不是,芙蓉园是魏王的地盘,在这里刺杀太子,他能逃得了干系?”

“五姓七望,就是不知道哪一家了。”

老张再道:“真让小姐去,就躲不过去了?”

陈奇无奈道:“这么多年,他们花了这么多钱,要不给他们点答复,你以为我们还能活下去吗,大家都得死。”

“你心里明白的。”

老张狠狠一拳砸在地面上,低声道:“也许当初,我就不该听信你的鬼话,搞这些歪门邪道的事情,更不应该把小姐牵扯进来。”

“为将军报仇,应该是我们自己的事。”

陈奇冷哼一声,道:“若没有小姐这个名头,你觉得他们会资助我们?”

“得了这么多年的好处,你现在才说后悔?”

“儿子娶了媳妇,老父母安享晚年,家有良田百亩,你倒是去后悔啊,把东西都还给他们不就行了?”

“还有其他的兄弟们,你倒是去说啊。”

老张听闻这话,握紧的拳头,一下子就松了下来,无力道:“我们是骗子,骗了小姐,借用将军的名头,骗取钱财。”

“我死不足惜,只是小姐才二十二岁,为什么她要来承受这一切,我不忍心。”

陈奇平静道:“我也不忍心,但没有办法。”

“届时刺杀太子,我等先行动手,不要给小姐机会,让她逃走便是。”

老张嘴唇动了动,但最终还是没开口。

刺杀太子,逃走是这么容易的事情?

陈奇警告道:“不要想着告诉小姐真相,念叨了一辈子的东西,如若颠覆,小姐不得发疯?”

“他们若从小姐那边得知真相,都会死。”

——

早朝。

太极宫,太极殿。

今天是太子的加封典礼。

仪式感还是挺强的。

内侍张阿难追这个宦官头头,拿着诏书高声朗读。

“维大唐贞观之年,圣主临朝,四海升平。太子承乾,天姿英迈,德范昭彰。”

“昔者,太子悯农之艰,殚精竭虑,创制曲辕犁。其器精巧,用之便捷,遂使田亩多获,百姓欢颜。此举惠及万民,功在社稷。”

“又以仁德为本,礼贤下士,亲善友朋。于学孜孜不倦,博古通今,为天下学子之楷模。”

“且胸怀大志,心系苍生,辅弼圣主,共理国政。其智其勇,其仁其义,皆为后世之典范。”

“今颂太子之功绩,特此加封农泽圣睿太子,昭告天下,中外皆知。”

百官朝拜:“臣等拜见农泽圣睿太子。”

农泽圣睿,这个封号是很高的。

华夏自古以来,农耕乃国之根基,百姓赖之以生,社稷依之以稳。

这就相当于给太子套上了一个免死金牌。

简单来说,历史上的李承乾谋反,是因为李世民的心软跟疼爱而免死。

那么现在太子谋反,大家就会考虑一个问题。

谋反这个现象的发生,到底是太子的错,还是皇帝的错。

这个加封,可以说给李承乾脑后上了个功德光环。

以至于房玄龄都有些迟疑,自己针对太子的计划,还要不要继续。

然而仔细一想,陛下肯定是不会放弃的。

以圣人平衡之道,现在既然把太子抬到这么高的层次,那么肯定后面就要想办法去进行压制。

否则魏王那边快速落败,陛下岂非要跟太子对上。

陛下自己就是这么走过来的,这里头的道理,比谁都要懂得。

那为何还要如此高抬太子呢。房玄龄略一沉思,就想清楚了。

曲辕犁一经推出,必然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笔墨,陛下是很在乎自己在史书上的评价。

太子有这么高的功绩,陛下却有功不赏,只因自己关系而去打压太子。

这要后世人怎么看待。

所以为了在史书上表现出父慈子孝,陛下才会选择如此行为。

从总的方面来说,太子声望高,也是利好大唐传承的。

房玄龄心下叹息,自己还是逃不了这关啊。

加封典礼后。

李世民又宣布了个重磅消息。

由张阿难再度朗诵《大唐檄高丽及诸国书》。

大唐皇帝诏示天下:高丽之国,本当恭顺事唐,同沐盛世之辉光。然今背信弃义,悍然不再臣服。此等逆行,实乃大悖天理,断不可恕。

大唐仁德布于四海,亦具雷霆之威。今决然对高丽施经济制裁之策。

断其互市之路,设关卡以拒其商品入境。严禁大唐之丝绸、瓷器、茶叶等珍稀之物流入高丽之地。

且尽逐境内高丽商贾,严禁其再度入境。

若有大唐商人胆敢私与高丽交易者,必没收其家产,重罚不饶。

另遣使者通告周边诸国,同断与高丽通商之渠道。

诸国当明,大唐此举乃为维护天下之纲纪有序,保四海之长治久安。

凡与大唐为善者,必同享繁荣之盛景。忤逆大唐者,必遭严厉之惩处。

望诸国谨遵大唐之命,共襄盛举,同伐高丽之不义。

传告檄文一出,群臣哗然。

大家虽然都知道高丽这边肯定是要打的了,但没想到在年初,这都正月十五都没过呢,直接就出檄文了。

经济制裁,这个新鲜的词汇都没听说过,但檄文里对此描述得很是清晰。

这对于高丽来说,绝对是个重大的打击。

“肃静!”

群臣作揖:“臣等谨遵圣命。”

随着大唐皇帝对高丽的檄文传告天下,一场针对高丽人的行动迅速展开。

长安,这座宏伟的都城,此刻仿佛笼罩在一片庄重的氛围之中。

一百零八坊的告示牌前,人群渐渐聚集。

檄文张贴其上,专人声情并茂地朗诵着,声音在街巷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如重锤般敲击着人们的心灵,宣告着大唐对高丽的强硬态度。

东市西市,曾经热闹繁华的商业之地,如今却迎来了一场巨变。

左右金吾卫与县衙差役联合行动,他们身着整齐的甲胄,面容严肃。

高丽商人开设的店铺前,官兵们迅速戒严,店铺被强制关闭。

店主们惊慌失措,有的试图求情,有的则默默地收拾着物品。

然而,在这强大的国家意志面前,一切求情都显得苍白无力。

街道上,高丽人被有序地驱赶着。

他们或背着行囊,或拉着简单的行李,眼神中充满了无奈与迷茫。

曾经以为在这繁华的长安城中能够找到商机与安稳,如今却不得不面对被驱逐的命运。

人群缓缓移动,如同一条流动的河流,向着城门的方向涌去。

整个长安城仿佛都在见证着这一历史时刻。

坊与坊之间,人们驻足观望,低声议论着。

看着高丽人离去的身影,心中既有敬畏,也有担忧。

但更多的,是对大唐的坚定信心,还有身为大唐人的骄傲。

各国使臣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急忙修书回国,详述所见所闻,有的则四处奔走,试图打探更多大唐的动向。

这一刻,他们切身的体会到,大唐帝国的威严强盛,不容许任何的亵渎。

东宫里。

李承乾听着内侍文忠对长安城内情况的汇报。

在长安的高丽人其实不算多,一百多万人口里,大约也就数千到一万的规模。

这其中主要是商人,还有留学的学子。

王朝时代就是这样,皇帝的意志高于一切。

其实从李承乾的角度来看,这些高丽的百姓是无辜的。

有些高丽人定局长安,花费了大半身家,购置房屋,却在一日之间,多年努力化为乌有。

然有句话说得好,慈不掌兵。

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说,对这些高丽人进行驱赶,一是可以震慑诸国。

毕竟高丽本身就一直在拉拢大唐周边国家,共同挑衅大唐。

二是能对高丽国内,造成极大的政治影响。

这些返回高丽的百姓,部分人或许明白事理,但更多人会把矛头对上高丽的统治者,发泄他们的愤怒情绪。

至于同仇敌忾的可能性,几乎不太会发生。

毕竟说到底,高丽一直是大唐的附属国,渊盖苏文叛乱,杀死大唐册封的辽东郡王,拥立新王,这本身就是谋反行为了。

这一波,大唐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高丽发动舆论攻势。

有没有可能高丽也学大唐这样,驱赶境内大唐人出高丽。

要真是如此,李承乾做梦都会笑醒。

都不用大唐出兵,高丽就要乱成一团了。

要知道在高丽临近大唐的这些城池里,生活着大量隋朝遗民,士兵。

他们都是在隋末乱世的时候,去高丽躲避战乱。

又或者是战败的将领,带着士兵投奔高丽。

这才使得高丽在隋末后,迎来了一波整体国力的拔升。

渊盖苏文之所以能杀死辽东郡王,掌控高丽,也是因为很多隋朝将领跟士兵到了他的手上,这么做,相当于自断臂膀了。

“孤明日夜里,参加元宵诗会,此番要防止高丽人狗急跳墙。”

“你去跟苏定方说一声,让他多调派一些兵力去芙蓉园。”

李承乾吩咐道。

高丽人肯定是没有彻底被赶绝的,定然会有少部分被人藏了下来,又或者是隐藏了高丽人的身份,没有被查出。

毕竟从面相上来说,都穿上汉服的话,高丽人跟大唐人的样貌相差不大。

金吾卫跟两县公廨的差役,也不能凭借说谁长得像高丽人,就把人给驱逐长安吧。

内侍文忠迟疑道:“殿下,如今长安动荡,风声鹤唳,要不明日的元宵诗会还是不参加了吧。”

今天一道加封昭告,一道檄文。

太子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原本太子针对高丽的事情,在有心人的眼里,也算不得什么秘密。

况且这里头还有魏王党人帮着宣传。

而大唐本来就是包容宽厚之国,如今出了这样的事情,谁都会去想,驱逐高丽人,就是太子的主张。

作为大唐储君,太子的政治理念,便就是以后大唐的政策方向。

这样强势的太子,可没人愿意看到。

李承乾冷哼一声:“孤若不去,岂非是告诉天下人,孤怕了他高丽不成。”

“这长安城,还是大唐的长安城吗。”

内侍文忠赶忙回道:“殿下恕罪。”

李承乾淡淡道:“就按孤的吩咐去办吧。”

“是,殿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