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一剑荡山河 > 43 辨蛛丝度玉衡死因 登金鳌游上清祖庭

玉衡子曾是上清教中赫赫有名的高手前辈,卫凌羽对其平生事迹颇感兴趣,谈兴盎然,随说随走,不觉到了安置毛团之处。复背上背篓,带了毛团,陈述洞中见闻及玉衡子遗物,在在费解,玉衡子的死因更是蹊跷。

吕凌烟道:“那把大剪刀应该是金蛟剪了,是杀道利器,玉衡真人昔年修行炼魔之宝,端的锋锐。洞府中想必有他弥留之际布下的法阵,你进洞时觉得有一层无形隔膜,正触动了法阵,激发了金蛟剪。这法阵只对活物生效,那玉虚宫的癸北子虽强封己身魂魄,本质上却成死人,进去倒是无事。”

卫凌羽道:“那白猿也是活物,怎么不受影响?”烂桃崖下的洞府里没有水源饮食,那白猿自必时常外出觅食饮水,又是如何做到不触动法阵的?

吕凌烟掩嘴轻笑,道:“换做是你,自家门头挂锁,能不给家人留钥匙么?你有所不知,那白猿是玉衡真人生前坐骑,只是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它竟然没有老死,守着故主尸身不离不弃。”卫凌羽恍然大悟,又问那三环太极球是什么东西。

吕凌烟答道:“那应该上古神器乾坤心,是比金蛟剪还要神异的至宝,可以使真气永不枯竭,更兼赶超时光之效。”语气中不禁充满了钦佩,续道:“六哥,金蛟剪和乾坤心都非凡物,哪个不是修行中人梦寐以求的至宝?还有那归墟要诀及烈阳宫法术,不比你那三阴戮妖刀差,一旦传扬了出去,不知会教多少人趋之若鹜。你入宝山反而空手而回,着实让小妹拜服。”

卫凌羽道:“你要不说,我也不知这些东西的名头和效用。道经里说:‘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想我下山之初,仅因为泄露了一部《太阴真经》,不知引来多少人觊觎追杀,如非侯家两位义兄暗中护持,兼之贵人相助,几番救我性命,只怕早就身首异处了。金蛟剪、乾坤心这样的宝物虽好,然则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匪惟无多大益处,平白再招来杀身之祸,与这个‘宝’字未免相差悬远。”

话到此处,忆起下山时的遭遇,道坚老和尚使苦肉计暗算他,意在太阴炼形术;王灵铭、赵灵妃两个更是不顾三清之谊,设计投毒,捉了他到贡嘎山,连林婉怡也算计了进去,最后反而丧命;万荣枝因贪图玄阴观绝学,甚至连发妻也不去寻了。见利忘义之人固然是本来品行不端,但“宝物”二字之诱因也非同小可。

觉得俗情世务如泥潭沼泽,人人陷身其中,难以自拔,又怎及得上太华山上的一二分清净?不禁喟然长叹。

又说记下了乘风诀、拘神遣将。这两样皆是玄门正法,非受箓道人不可施为,三教授箓科仪近在不日,届时即能施展。便要传与吕凌烟。

吕凌烟只好岐黄炼丹,不喜与人争强斗狠,那拘神遣将是拘役异类作战之法,她拒绝不受,只乘风诀是一式加速指诀,便于日后赶路,便欣然学习。

邓丘之巅常年为烂桃崖溢出的桃花瘴笼盖遮蔽,剧毒无比,白猿居住崖洞却不受其害,教吕凌烟疑窦满腹。卫凌羽疑心那白猿为何捉去那玉清坤道,两下均有一探究竟的意思。

但桃花瘴毕竟非同小可,还是少去为妙,而且卫凌羽已经探过崖洞,亦未发现什么端倪,觉得还是向本方人打听为上。

回到那路边茶馆坐下,茶博士忙来伺候。

卫怜钗心思聪慧,赏了茶博士一枚碎银,道:“茶博士,东边那座山上好多肥美的桃子,怎么你们这里的人不去摘了,任它熟透烂得满山都是。”

茶博士道:“姑娘是跟小的说笑么?那山上桃实是挺肥美,但也得有命吃才是。”

卫怜钗“咦”了一声,道:“好端端的,有什么吃不得的?难不成满山的桃树是哪个大户的私产,不许你们摘?”

茶博士摆了摆手,道:“不是,不是!你不知道,那山上有一片桃花瘴,毒性厉害,而且山路难行,没人敢上去!山下倒是没有瘴气,但那山里有个成了精的老猿时常出没,也不知活了多少年月,难缠得紧!”

卫怜钗佯装不知,道:“老猿?那老猿经常来祸害你们么?”

茶博士道:“它倒不出来扰乱我等经纪民生,只是时常在山下逡巡徘徊,从不离开那山。偶尔有人路过,它也不加害。但不知为何,它似乎对道人非常厌恶,有些外乡来的道人就被它掳走,再也没有回来。它虽不加害我等百姓,但我们心里也怕它得很!”

卫凌羽心头咯噔一下,如照此说,洞中那些骸骨十九就是白猿掳去加害致死的道人。

那茶博士看了一眼吕凌烟,欲言又止,犹豫了片刻,续道:“那白猿掳走的还都是道姑。”

吕凌烟不禁愕然,暗忖:“寻常道人没有降妖除魔的本领,但这里与东海毗邻,离金鳌岛也不过五百里,碧游宫人才济济、高手如云,岂能放任不管?”便问道:“难道没有道人来降那白猿?”

茶博士挠了挠头,道:“倒是来过。但那白猿活得年头久了,比人还精明,发觉来了道人拿它,便躲进桃花瘴里不出来,别人也拿它没办法。天晓得那畜生怎么不怕桃花瘴的。前年有两个从海上来过路的道爷,在小店吃茶,小的把白猿的事给他们说了,本拟怂恿他两位降了那畜生,没成想他们说那畜生虽然掳了不少道姑,但被掳的道姑跟他们不是一个路子,啧!”这一咂嘴声中透着不满,只是碍于卫凌羽、吕凌烟二人身着道袍,也不知跟他口中的那两位道爷是不是一条道上的,不敢说些难听的话。

卫凌羽见那茶博士所知十分有限,再套问不出什么了,付了茶钱,向二女使个眼色,起身离开。

走得远了,卫凌羽忽然道:“八妹,玉清教与咱们上清教毕竟系出同源,为何彼此间隙颇深?仅是因为本教收录异类门人么?”

吕凌烟不意他会有此一问,与目下追查之事简直八竿子打不着,但还是解释道:“这只是其一。主要还是玉清教与咱们上清教有旧仇。”

卫凌羽忽然想起林婉怡曾说二教于八百年前大战盟津关,只是她当初随口提及,并未挑明前因,便道:“这梁子可是盟津关大战时候结下的么?实不相瞒,我对此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要烦你详说。”

吕凌烟道:“这事虽不载与史册,但也不算什么秘辛,六哥有问,小妹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事还与龙脉归属有关,前商共传十七世三十一帝,及至商末帝时国势衰败,民不聊生。那时本教还是商朝国教,一心辅佐商末帝,希冀中兴。偏生那时凤落岐山,周室当兴,玉清教便即顺应天命,辅佐周朝太祖皇帝问鼎中原。二教各为其主,门人插手战事。我教门徒最众,高手极多,但玉清教占着昆仑山祖脉,门人真气精纯,因此战场上本教向来败多胜少。后来我教中高手便在盟津关摆下万仙阵,与玉清教决一死战。后来的事你也知道,我教在盟津关大败,商末帝鹿台**,周室入主中原,成为天下之主。玉清教从龙有功,因而一跃成为成为本朝国教。六哥怎么问起这个?”

卫凌羽没想到盟津关大战的背后竟是因为朝代更迭,不禁讶然。听她问话,才道:“适才那茶博士说,前年从海上来的两个道人说,被白猿掳走的道姑跟他们不是一个路子。我想海上除了碧游宫,再无道家宫观,那两个道人既是从海上来的,十九是我上清同道了。他们既如此说,想必对白猿的事早就有所耳闻。正是那白猿掳走的坤道里并无我上清门人,因此他们也懒得理会,是这样么?”

吕凌烟点点头,道:“想必是的。那白猿追随玉衡真人日久,自是能从服饰上认出上清道人,这不稀奇啊!”

卫凌羽道:“是不稀奇。可如被掳走的坤道也有太清坤道,我教门人弟子还能袖手旁观么?”

吕凌烟欲言又止,卫凌羽说得隐晦,她却听得明白。三清同气连枝,但人的心气儿不一定往一处使,更何况玉清、上清二教之间有盟津关的前怨,事情虽说过去了八百来年,但双方门人对彼此还是嫌隙颇深,也只有玉清道人被白猿掳走,上清道人才会袖手旁观。

卫凌羽又道:“那白猿久居烂桃崖下,时常出没邓丘,掳走的虽尽是女子,毕竟与民秋毫无犯,自然……”话到此即止。

吕凌烟温婉聪慧,焉能听不出言下之意?知好色则慕少艾,人是如此,飞禽走兽亦然。那白猿久居烂桃崖下,并无伴侣,但如说因动凡心才掳了许多女子,大可不必只挑玉清坤道下手,这其中必然另有隐情。

卫凌羽见她神情间并无疑色,知道她听明白了,继续往下陈述:“那洞中有一具新死的坤道尸首,恐怕是玉虚宫门人。另有许多枯骨,衣物早已风化破碎,看不出教派所属,想来生前均是玉清坤道。”

吕凌烟道:“那白猿为何只掳玉清坤道?”

卫凌羽道:“报仇。玉衡子是身中剧毒而死,但那白猿与那新死的玉清坤道并无中毒迹象,可见白猿有法子避桃花瘴气。它既知道,玉衡子前辈不能不知,这么看来,玉衡子前辈中毒并非桃花瘴气所致。那白猿守着玉衡子前辈不肯离去,足见是忠义之辈,它既然捉了许多玉清坤道去害死,说明玉衡子前辈十九是被某位玉清坤道投毒害死,它恨屋及乌,仇视所有玉清坤道。”

癸北子与那新死的坤道十九是途经邓丘,那坤道被白猿掳走,癸北子不知桃花瘴的厉害,去追白猿,中了瘴气之毒,待察觉后,离开邓丘寻找解毒之法,不果。毒入膏肓时封住魂魄,试图救出那坤道,但事与愿违,白猿杀死了那坤道,他只与白猿拼了个玉石俱焚。

吕凌烟颇为赞同,不住点头。玉衡子曾是上清俊杰,无缘无故失踪,及发现时已中毒身亡百余年,本来就很蹊跷,如今听卫凌羽这一番言辞,倒也可以说得通了。那白猿行为偏激,牵连无辜,但心念故主,这一副忠肝义胆着实教人肃然起敬。

卫凌羽又道:“玉衡子前辈遗物均遗留在崖洞之内,可见他是中毒后才到烂桃崖的。那么烈阳宫在哪里?”

吕凌烟道:“这个我却不知,毕竟正阳宫已覆灭百余年了。咱们到了祖庭问问就知道了,那里有本教历代建立的分支道观的记录。你怎么又问起这个了?”

卫凌羽道:“玉衡子前辈是我教门人,况且我又学了他留下的乘风诀、拘神遣将,总得要替他做点事才对。事情虽然过去了百余年,也该教沉冤昭雪。”

吕凌烟道:“这跟烈阳宫在哪里有什么干系了?”

卫凌羽卖了个关子,道:“等到了碧游宫,问明了烈阳宫旧址,我再告诉你。”

吕凌烟也不追问,道:“可是玉衡子前辈已经驾鹤百余年了,害死他的人恐怕也不在人世了。”

卫凌羽道:“办到哪个地步算哪个地步,咱们能做的有限,尽力让真相大白就好。”

吕凌烟道:“六哥,你觉得那白猿是怎么不怕桃花瘴气的?”

卫凌羽道:“这个我也不知。不过,我猜是吃了山上的桃核仁。”当下将在崖洞内见到许多剥开的桃核说了。

吕凌烟一听,觉得大有可能,非要一试不可。三人再去了趟邓丘,爬到山巅,吕凌烟吐出避毒丸,觉得头痛心悸,忙捡了一枚桃核捏开,取了核仁服下,片刻后果然症状全消,才知他猜得不差。

不一日,三人到了鄮县,雇了一艘小船,坐到了桃花岛。一至东岸,果见十余个等候的上清信士,其中还有散发着妖气的异类。海洋蔚蓝广袤,晴空一碧如洗。

鄮县之东为甬东,是上千大小岛屿组成,别称海中洲,桃花岛不过是其下属千岛之一。四下各有岛屿环绕,最有名的便是普陀洛伽山,在桃花岛东北五十里外,是佛教传入中土之后,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所在,多设佛堂禅院,每年出海还愿香客颇多。

日近午时,海天一线处一艘船影映入眼帘,初看时不过是个小小黑点,当时东风正劲,鼓动高挂的风帆,须臾间驶近。船头拱立着一名头发花白的老道,左右恭立着两个道童。

待大船靠岸,那老道向众人行礼,道:“贫道虚谷子,奉掌教法旨前来接引诸位。诸位请上船罢。”两个道童娴熟地放下跳板,接引众箓生登船。

众箓生齐齐回礼,陆续登船。虚谷子更无多言,捻着诀,低诵了几句真言,随说个“敕”字,那大船已自主转了方向。这时,东风骤停,西风忽起,扯着风帆带起大船往东而去。

众箓生多是从北方过来的,许多人没坐过船,大船刚一行动,便给半数人晃得左倒右歪,好在众箓生或深或浅都有武功根底,陆续稳住了身形。

大船来得快,去得更快,在海上疾行如电,五百里水路走了不过两个时辰。

未申交替之际,虚谷子指着东方浮现出的一片岛屿,道:“那里便是金鳌岛了。”

众人闻言,引颈去望,但见:势镇东南,汪洋潮涌作波涛;烟霞瑞霭,滂渤山根成碧阙。丹山碧树非凡,玉宇琼宫天外。内里山岚青柏,秋水长天一色。野卉绯同丹霞,碧桃丹杏齐芳。光华紫雾盘旋,香烟清芬飘渺。时闻黄鹤鸣皋,每见青鸾翔舞。

乍见碧游宫壮丽奇景,炫人耳目,众人不禁觉得荡魂摄魄。

卫凌羽由衷赞叹:“不愧是祖庭,果真是个一等一的福地!”

卫怜钗亦不吝溢美之词,道:“哥,人间竟然还有如此神仙去处!”

大船靠岸挺稳,那两个道童放下跳板,请众箓生下船登岛。岸边早有两列道童躬身迎接,个个在志学之年。见众人下船,引着众人向岛内走去。

向前走出不远,首先见到的是一座三间四柱七楼牌坊,柱身朱漆刷就,更雕青龙绕柱。横梁彩绘,飞檐翘角,楼顶铺琉璃黄瓦,牌匾上刻“碧游宫”三个鎏金大字,势如似蟒,雄壮苍劲,更显庄严肃穆。

跨过山门,但见宫观林立,倚山而建,先经仪门而入,一步步走来,又经玄坛殿、灵官殿、法箓局至二门,穿过玉皇殿、宫保第、上清宗坛、敕书阁、授箓院、讲经阁、存心阁、藏经阁等,殿宇宏大雄伟,教人叹为观止。岛上古柏三百余章,浓荫散绿,林中麋鹿出没,举头仙鹤冲霄,正是:玄门久视福地,上教常葆洞天。

碧游宫早为从各地远方而来参与授箓科仪的箓生备了客房,由众道童分别引至下榻之处。

卫凌羽感知到金鳌岛上妖气炽盛纷杂,直冲碧霄,犹胜当初王屋山倍蓰,知那些妖气皆是本教未被授箓的异类门人所发,便不在意。

客房内中拾掇得干净整洁,香炉内烟雾缭绕,更添恬雅气氛。

那道童向卫凌羽躬身施礼,道:“我叫秀念,这几日负责照顾信士饮食起居,信士万不要客气,有事请吩咐。”

卫凌羽还了一礼,道:“不敢。”取出胡升泰写给正阳真人的信件,双手递上,续道:“在下卫凌羽,这次来碧游宫带了敝业师写给正阳真人的信,还请小道长转交正阳真人。”

秀念“呀”了一声,道:“原来是‘凌’字辈的师叔祖,可折煞秀念了。”摇头未接那信封,道:“掌教太师祖在悬空山清修。那悬空山与主岛间只以一根铁索连接,作为往来桥梁,我轻功根底尚浅,过不得铁索。师叔祖若不嫌麻烦,秀念可以为师叔祖引路,请师叔祖自行前往悬空山。”

卫凌羽这才知晓,原来正阳真人竟是现任碧游宫掌教,上清玄门领袖。略一沉吟,道了声:“有劳。”安顿好毛团,着秀念引路,转出主岛,走了一段距离,地势渐渐陡峭,冈岭起伏,绵亘数里。

走到尽头,乃是一处高逾十丈的悬崖。崖壁松枝盘虬,古柏扎根,四下里多生紫芝。崖下则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惊涛拍岸,乱石穿空。

崖顶一块凸起的天然石台上钉着一条铁索,延伸出二三里,彼端云气缭绕,隐约现出一座小岛。那岛下托氤氲,如悬空中。

秀念道:“师叔祖,这里因多生紫芝,因此叫作紫芝崖。你顺着铁索走去,直到尽头那里,便是悬空山了。”

卫凌羽向他一拱手,便即飞身纵下崖去。秀念乍然惊呼,戛然而止。原来卫凌羽及时出手,捉住了铁索,双手交替,向悬空山荡去。

他在轻功上的造诣虽已登峰造极,但那铁索本身乃是柔性,一经受力便会剧烈晃动,兼之常年受海风海水侵蚀,锈迹斑斑,潮湿无比。他自忖内功还未修行到圆转如意的地步,不敢托大,这才使双手攀附铁索而进。

龙象真气遍布手掌,抓力足可碎金断玉,要防手掌打滑自是易如反掌,不多时,便在秀念的注视下去远,进入了悬空山,被雾气一蔽,不见了踪影。

铁索彼端钉在一根石柱上,卫凌羽顺着石柱跳下,见悬空山内雾气淡了许多,不虞视物不清。此岛方圆不过百丈,绕岛走了一圈,来到岛心,见一块大青石上盘坐着一人,那人约摸花甲之年,头戴上清莲花冠,身着紫色法袍,双目似闭非闭,花白头发给海风一吹,略显散乱。正是掌教正阳子。

见他双盘端坐,两手掐子午诀置于腹前,呼吸绵密悠长,身周隐隐有真气波动,分明是行功的紧要关头。卫凌羽不敢出声,垂手恭立,静待其行功结束。

时光飞纵,不觉间金乌西坠,玉兔东升,夜幕星河,群曜璀璨。岛上海风凛冽,浪打海岸之声不绝于耳。

卫凌羽见彼尚无停功迹象,天色又已晚了,便即悄然退后,欲待明日再来。

正阳子忽然睁开眼睛,和声道:“你是谁门下弟子,因何见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