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轮回模拟:我能逆天改命 > 第三百三十七章 千载难逢之机,合该大出天下!

彼时的赵王城,昼夜灯火不衰,不闭城门。

诸士诸民齐披甲,可谓严阵以待。

那此前登上王位的年轻新王,在那东头倚着手中之剑,只一人独坐,看那天际泛白,捏着剑柄的手掌微微用力。

三王叩关,即使有先生以为助力,拦下其中一支,可剩下的,依旧难以处理。

“西秦…”

秦政低着头,看着手中散发流光的剑刃,感受着身躯里沸腾的血,还有这些时间聚集在身上,无法用神魂去触摸到的“气运“,一时面上凛然。

幼年的经历,叫他心中蒙上了一层阴霾。

可如今,若是叫他再一次面对…

揉了揉眉心,秦政面上露出了些许疲惫,可却并不掺杂分毫惧意。

他觉得,自己也能正面与一尊王对峙了。

记忆里,西秦之主属于王的威严已经越发淡去,能够依旧留存在他心中的,只有那混身上下的腐朽气息。

这样的存在,就算老迈不堪,想来也依旧仍有余威残存。

但就算如此,当后来者崛起,他也必将会被彻底取代。

秦政的眼中,闪烁着火焰。

上将军赵五灵将大半精锐带往北上,而若函谷关破,那么西秦的兵卒就将一马平川,直奔王城。

王城乃赵武王雍所建,其中底蕴足以抵御古老者攻伐,哪怕是神血之王,也不是轻易便可攻破的。

既是无险可守。

那倒不如直接留在这里,静候大敌而来。

哪怕,那是他名义上的初祖…

秦政也夷然不惧。

只是…

当那天边泛起了鱼肚白后。

这位年轻的王,却没有见到什么杀伐气,只是见到了两个人。

先是一抹紫气,乘青牛而来的年长道人,隐于雾中。

待到近了王城,见了他后,也没多说什么,只微微点头。

随即手指一点,交付给了他一尊晶莹剔透的小鼎,叮嘱秦政待其先生季秋回来,便交付于他手中。

一切事毕,当下驾牛离去。

哪怕秦政疑惑开口,出言挽留,也只是见他化作了一抹紫气,便消失无踪。

“这…”

先是有些懵,可当秦政见到这小鼎的模样,以及那铭刻着玄商时代文字“梁“时,尘封已久的记忆,这才终于稍稍苏醒了一角。

他忆起了此物为何,因此不禁大为震撼。

“是西秦宫中的那尊气运鼎!”

“此物,不是为我那初祖随身御使,寸步不离身的么?”

“为何会在那老先生手里!”

退后一步,秦政眼中惊骇。

而这一幕,自然也被其他人感受到了。

随着季秋南下,虽说东君与鬼谷子未曾出手,但二人亦没有离去,而是依旧留在这王城,坐看局势。

就像季秋所言那样,纵使是事不可为,但起码尽了最后一份力,也算是没有白白谋划一场。

这二人看到了那抹紫气,当下身影朦胧,现于秦政身畔。

两尊百家中的先行者,望向李耳那尊太清道人化身消失的方向,即使平素地位相仿,但此刻仍免不得面面相觑∶

“道家的那位造诣,竟然已经到了这等出神入化的程度了?“

东君震惊了。

他不是没有见识过庄周的道行。

那大梦万千之术,已是精妙绝伦,能够使人拍案叫绝。

却不想今日见到这位道家的起源,方才晓得,人外更有人外天。

“怕就算是那天上神圣下凡来…”

“这位,也未必不能与他们,掰掰手腕了。”

鬼谷子面色复杂。

道尊尚且如此。

夫子应也不差。

如此一看,难怪二人会在今朝入赵。

鬼谷子的眼神扫过秦政手里的小鼎,得了方才猜测,眼见此幕,也没了多少震撼,只有些感慨∶

“赵王。”

“从今往后,你就不仅仅是赵氏的王了。”

“有想过,将你的故土,一并纳入你宏图大世的基业之中么?”

无意之中的一句话,便如一道石块丢入水潭,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一样。

本来秦政就对此有所猜测。

而随着鬼谷子的这一番话语道出,他终于彻底确定了下来,随即深吸一口气∶

“鬼谷先生…你的意思是…”

“西秦那位王,被方才乘紫气而遨游太虚的前辈,给杀了?”

他复又看了眼李耳叫他交予季秋的鼎。

一时间,本来严阵以待的心绪,彻底松弛,堪称一泻千里,紧接着就是前所未有的轻松之感,袭上心来。

死了。

冥冥之中的宿命,于他有着最后危机的一道门槛,就此消失无踪。

秦政摸着剑柄,神色茫然,怎么也没料到,竟会这般轻松。

直到————

又有一平和之声,从这王城外漫漫黄沙传来。

“这位,就是赵王?”

身披儒衫的夫子从城头落,对着东君与鬼谷子含笑颔首。

紧接着,一双饱含智慧的眼眸,望向了他。

“夫子。”

看到这位到来,王城的两位百家亚圣一并回礼。

而这一席话,也将秦政惊醒∶

“阁下,是儒门的那位大先生?“

“赵氏秦政,见过夫子!”

道家魁首,儒脉圣人!

一日之间,他竟接连见到了这两位百家之中的传奇!

“方才那位年长道人,镇杀了西秦的初祖,那这位夫子…“

秦政心神激荡间。

果然下一刻,他便听到了夫子平和开口∶

“赵王。”

“你赵国边境,已经安稳了。”

“北燕雄主的神血燃尽已废,横渡易水北上,函谷关外紫气东来,想来应是那位道家的道友施以秘术,将西秦之主镇压了。”

“再加上你先生只身仗剑,于赵国南境阻拦韩王,还有兵圣孙武也入了赵来..”

“你这基业,已是无忧矣。”

当真如此!

秦政呼吸一紧,瞳孔放大。

秦、燕、韩!

三国退去!

本以为是四面楚歌,十死无生之局,却不想峰回路转,还有这等生机。

脑海里想起季秋的影子,一时间秦政感激不已!

先生,定是先生从中周旋。

不然这些百家大贤,如何会为他出面

秦政刚想拜谢。

却只听闻夫子状似无意,继续问道∶

“可大局虽定,然世道仍乱。”

“因此我来赵都,就是想看看阁下这位王,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听得此言,秦政心中凛然。

一尊圣者开口,定然有他的谋算。

不过…这也确实是一个机会。

因为面对这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秦政心中的那团火焰,早已更加灼热的燃烧了起来。

三国伐赵,既皆倾颓…

那正是大出天下之机!

再加上他秦政本就是西秦嫡出的血脉,既西秦之主没落,那社稷之鼎,便合该为他所执掌也!

而且,这也是一个机会。

诸子百家,乃凡民之中走出的强者,而秦政又需要仰仗这些力量,才能彻底打开如今局面。

可以说,就是天然的合作伙伴!

这位夫子,乃儒脉大贤,桃李满天下,号称门下弟子三千,有七十二位大贤,哪怕是在这个神血执政的时代,都有不少卿士对其礼敬有加。

若能得他赞许,得到儒门的门徒投效,对于他日后的大道,当是如虎添翼。

结合其中因果,秦政毫不犹豫便开口∶

“三国伐赵,皆视孤为鱼肉,如今主次因诸位前辈相助,已然更替,而我赵氏更是雄狮悍卒闻名天下,武力兼备,所以…”

他的声音,逐渐高昂∶

“西秦之主已陨,孤乃是西秦王族血裔,当统御西秦,随后稳固局势,横渡易水定燕,南下平定三晋!”

“以成…王霸之业!”

数千近万年的时光,这片古老的土地,从来没有诸侯王,能够做到这种程度。

哪怕是名义上平定天下的镐京周天子,其实也不过只是名义上而已。

七国的高度自治,除非有神诏降下,不然哪怕是天周,也无法插手他国政治,这是在玄商覆灭时,周天子与最初的数十位诸侯王拟定的契约。

号曰分封。

但时至如今,古老的分封随着诸王接二连三的陨落,随着百家诸子的兴起,已经开始濒临摇摇欲坠。

年轻的王意识到了,这将是一个干载难逢,古来未有的机遇。

同一时间。

夫子望气。

在他那可以看破虚实,与冥冥之中所存在气数的双眸之中。

他看见了有金色的流光,随着这少年言辞凿凿,越发坚定,开始缓慢于他头顶凝聚成型,散发出了煌煌大气的威势。

这是,命格。

潜龙在渊,腾必凌霄。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明白自己的道路,所以他们注定庸庸碌碌,但有些人却可以打破命运之中的囚笼,做到于不可能之中诞生的可能。

这些人,便被称作天命之子。

在夫子的眼中,这赵王秦政此时气运如烈火烹油,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如此浓厚的人道气运,注定他将在这九州,取代天周。

所以,他笑了笑∶

“即使拦在你前方的,有可能会是天周,你也不后悔?“

夫子加重了语气。

对此,心潮溃湃,有冥冥之中大势加持的秦政,只坚定道∶

“为心中之志向,则九死而不悔也!”

此言一出,秦政身躯里的祖血沸腾,一瞬间他好似冲开了某种桎梏,身上气息更上一层楼!

如果要去形成的话…

那就是即使不及季秋,但也与上将军赵五灵,相差无几了!

“乘大势而行,则如虎添翼也!”

“你是这样,你那位先生也是。”

“若王能横扫四海,平定九州,摒弃所谓凡民与神血的差异,一视同仁,那便…合该我人族大兴也。”

夫子轻拍手中书卷,望向徐徐高升的旭日,赞了一句∶

“既如此。”

“可立学宫,邀百家而来,而助人道盛世。”

“我儒门与百家…皆可以共襄大业!”

秦政自微末崛起。

他见过神血的黑暗,见过贵胄的自封。

看到有刀兵之祸纷飞四起,也知何为善恶,何为冷暖自知。

定鼎天下的人,一定要知晓这天下,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王权,贵胄,巨头..虽是目前为止的主旋律。

可这些个事物,哪怕再是无敌,终归还是会在某一日消逝。

唯有那芸芸凡民,如万千星火般的人,才是一切的开始与终焉。

明白了这个道理的王。

注定,将会改变这个时代。

赵王历二年。

王秦政得百家助力,有儒门大先生夫子出手,口含天宪,将燕军横拦于北境易水之外,有道家大能以身外化身紫气东来,于函谷关毙杀西秦之主,驾青牛而去。

当此时。

帝师,太平道义集大成者季秋,单人仗剑过数千里,一剑化虹,先碎王血战车,再斩韩王于赵土之中,铸就不败威名。

成为了当世绝无仅有,以一己之力,送葬两王的第一人。

自此,赵国名震天下。

诸子百家与季秋之名,亦是天下闻名。

一月后,赵王城。

季秋从南境回归,走入这座被漫漫黄沙所包围的雄伟巨城。

本来走时,尚且是危若累卵的样子,堪称人人备战自危,但待到归来,却是一改风貌,彻底换了个模样。

当赵国得百家相助,有大贤出手力镇三王,举国上下都沸腾了。

在以往,赵国的凡民亦或者神血,对于百家与求学的态度,除却兵家传道之外,都是较为抵触。

但当秦政请诸子入府,开辟学宫,以及颁布了一系列执政策略后,再加上有关于这些个大贤的风波事迹传扬开来。

赵土的风貌,也在慢慢的变化着。

起码在这王城,那些个从各地而来的学者们,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敬。

这并非是因为敷衍了事,才做出的虚伪姿态。

而是真真正正,从骨子里萌发的敬意与认同。

人们从来崇尚强者。

而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力量。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当再一次回归,见此情景,季秋心中是欣慰的。

王城尚如此,那么待到这种风气扩散周边,这个国度就将彻底改变。

这一切,都被他所看在眼中。

如今边境秣马厉兵,只待稳固过后,便可大出天下。

秦政,已有了为皇的气象!

沿着来时轨迹,季秋走过街道小巷,轻车熟路,便到了太平书院门前。

正待他想叩开门来。

便见到尘光拂过,那在此世最初所见的儒门大先生夫子,正面如春风,大袍宽袖,站在了他面前∶

“季先生,许久不见。”

夫子面色带笑,而他的身后,正有那门人颜子渊拱手侍立。

“我在此等候良久。”

“特地将此物,以及李老先生交与赵王的东西,一并给你。”

一边说着,夫子一边大袖一挥。

紧接着,曾被西秦之主与北燕王掳掠的九鼎,便一左一右,浮现在了他的面前。

其上铭刻着“梁,与“青,,皆是玄商时代的文字。

“我知晓,你与已经没落的玄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你执此鼎。”

“当能为我辈未来的胜算,再添几分。”

这位高大的儒衫先生如是说道,眸中深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