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大唐剑尊 > 第一卷 俗世江湖 第七十一章 书房谈话

“也对,倘若某些江湖高手真要刺杀朝廷命官,若只是依仗两三寸内劲的侍卫统领,可是不足。比如苏州刺史崔焕之,再比如眼前的宰相大人,都是朝廷重臣,不能有失,因此配上八寸内劲的武道高手,便是足以。”

“至于武道大宗师,乃是凡间武学登顶之人,毕竟人数稀少。”李清玹心思百转,心道:“至于修行中人,想必就是传说中的司天台来把持秩序了?”这许多纷乱念头,只在瞬息间闪过。

裴相爷打量着这个年轻书生,心中颇觉满意,笑道:“老夫醒来之后,精神极好,昨夜也未入睡,多半是睡了太久的缘故。老张跟随我多年,昨夜谈起你来,赞不绝口,对于你这一路的事迹,老夫都已知晓。”

说罢,这位裴阁老顿了一顿,正色道:“若非李郎君仗义相助,我相府这一车队必然覆灭,而老夫能够醒来,更是全靠郎君的一叶百岁覆盆子草。再造之恩,老夫没齿不忘,只是无法起身答谢,还望见谅。”

李清玹连道不敢,裴相爷看着他,赞赏道:“郎君心性高洁,仗义相助,令人感激不尽。听说郎君不仅精通医理,一身武功更是堪比武道大宗师?只看郎君年纪轻轻,就有这等非凡本领,实是世间奇杰。”

李清玹受他夸赞,倒是不太自在,只是连说谬赞,这李清玹在心里暗自想道:“都说朝堂上的王公大臣谈辞如云,怎么这位裴阁老说起话来全是赞美我的话?”

“范腾云曾探过李公子,筋骨未有打磨迹象,脚步也无站桩的痕迹,但你行走之间,如风如雾,一剑落下宛如匹练,神乎其神。”张翁在旁,终是说道:“公子年纪轻轻,有这等本领,又不像是我辈习武之人,想必……是修道人罢?”

李清玹对于张翁点破自己的身份,早有预料。这时,便听裴相爷笑道:“李郎君可修成坎离否?”听到这话,李清玹有些惊讶,本以为这位相爷对修道之事一知半解,不曾想竟懂得修道境界!

但见裴相爷笑意吟吟,说道:“老夫便知一处灵脉,有灵气凝结,可助练气巅峰之人,筑基培药、坎离交汇。”灵地?李清玹蓦然一震。“老夫之所以如此病倒,便是因为路经灵脉时出了变故,随行侍卫大多病倒,老夫首当其冲,病得最重。”

裴相爷徐徐说道:“其余人都已经被郝御医治好,就是我年纪老迈,神智迷困,才陷入这等境地。幸而李郎君以百岁覆盆子草相助。”“昨夜听你诸般事迹,简直更胜武道大宗师,但见你年纪轻轻,又不像武林中人,老夫心中便猜测你是修道中人。后来听说,你有意前往京城,心下便已清楚。”

裴相爷说道:“世上修道炼气之人不少,但能有成就者,寥寥无几。这一回,京城奇人异士云集,修道有成的人物,大多聚在京城,老夫仔细想来,你应该也是这一类才是。”李清玹笑了笑,说道:“相爷慧眼,在下确为修道人,只是修为不足,还未达到练气巅峰。”

裴相爷感叹道:“练气巅峰,已可比武道大宗师了。”在他身后,张姓老者眉目间流露出一丝黯淡,习武数十年才是八寸内劲修为,虽说在江湖上已是一方豪杰。但相较于这十七八岁的年轻书生人,竟是云泥之别。李清玹沉吟片刻,询问道:“不知相爷,对修道境界知道多少?”

“司天台隔绝世俗,命修道之人不得显法于人前,但朝廷之中,凡是掌握重权的朝廷大臣,俱都知晓。而一品大员,几乎都对修道中人或多或少有些接触。”裴相爷语气微顿,说道:“司天台的几位人物,也都或多或少有些相识,只是司天台之首,当朝国师李泌先生,我倒只匆匆见过一回。”

司天台首正,当朝国师,李泌!论官职,司天台首正大人,不过正五品官职,不大不小,不高不低,且还只是个闲职,平日里见了宰相也要行个大礼,却怎么能当得裴相爷敬称一声“先生”?

李清玹心头暗道:“原来朝堂之中,修道之人并非隐秘难寻,这么说来,刺史崔焕之也应当知晓这些,而王源能够得知修道之事,也在情理之中。难怪当日我要寻求金剑玉剑,诸般药材,崔焕之大人和王源都没有诧异之色,显得平静,原来他们在书房中,就早已看穿我是修道中人。”

“可这么说来,师父他的事情,又添了几分诡异。”但师父的这一事,李清玹早知疑点极多,因此也只转过个念头,便放入心底。接下来,裴相爷又跟李清玹闲聊几句,但绝口不提灵脉之处。李清玹按耐不住,终是问道:“敢问阁老,那灵气凝结之地,位于何处?”

裴相爷似有预料,呵呵一笑,说道:“少年心性,本该急躁,但你与我对答许多句话,仍是平静,直到这时才来发问,可见心性极好。那灵气之地也不远,待我今夜绘上一张图来,详细点出地方,只是……”李清玹心中微提,问道:“只是如何?”

裴相爷说道:“只是此事,应当已有司天台插手了。”李清玹微微一怔。“老夫毕竟是朝廷重臣,当病倒之后,诸位名医束手无策,圣上除了派来郝御医之外,还有一位司天台的修道人。”

裴相爷说道:“那司天台的人物,看出我受灵脉地煞所侵,但他不善于疗伤治病,于是回转东都洛阳,去请司天台内那些善于治伤祛病的人物。当时他便是带着一份地图返回东都,只是至今未见踪影。”李清玹皱眉道:“那是为何?”

“多半是老夫这凡尘俗者不入法眼,没能请来司天台内地位较高的人物。”裴相爷淡淡笑了笑,却又说道:“但是,据说灵气凝结之处,颇为罕见,只怕此时司天台已经把那处地方占据。”李清玹顿时沉默,心中微沉。

“但也不是没有法子。”裴阁老说道:“老夫是个凡夫俗子,不过还能有几分薄面,待我修书一封,你到了地方,若是真有司天台之人拦路,把书信交与对方,想必还能给我几分薄面。再不济,以我闻喜裴氏的门庭来讲,司天台之人也会给几分薄面的。”

“李郎君此次前来京城,可是参加道门大会的?如果是的,那你就应该去往东都洛阳,虽说以前都是在西京长安城举办盛事。但前些时日,圣上下旨改令在洛阳城举办道门盛事!不知老夫说得对否?”

李清玹闻言,点了点头,忙道:“阁老一语中的,此事多谢阁老。”从上句话看来,当朝宰相的地位,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在司天台眼里也只是有几分薄面而已。至于先前那凡尘俗者不入法眼的话,一半是调侃,一半是自嘲。

“今夜老夫就可把地形图,以及书信交到你手,权且作个答谢。”裴相爷说道:“只是还请李郎君留个姓名,好在书信之中添上。”李清玹自然应下,他取过笔来,沾了墨水,在纸上写下三个字来。李清玹!

他虽然出自于赵郡李氏,却算不上嫡支子弟,但亦是博览群书,自幼练习书法。只见这三字写下,圆润饱满,隐隐约约带有几分韵味。裴相爷接过纸来,看了一眼,放在桌上,说道:“李郎君想必还未吃早点,老张,你带李郎君前去。”

张翁领着李清玹离去。当那年轻书生离开了书房,裴相爷又把这纸拿在手里,仔细看了看。这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问道:“字迹如何?”这人正是隐在暗处的内劲高手。裴相爷笑道:“听说你也喜好风雅,不如也来看看?”

那人走出来,接过纸张,看了一眼,淡淡道:“笔迹圆润,字体饱满,有圆转如意之态,看来笔力上佳,但还称不上书法大家。只是年纪轻轻,能够练得这一手字,已是不错。”

“错了错了,我留下他的笔墨,可非是想要看这少年是否一位书法大家。”裴相爷笑道:“观字而观人,老夫要看他性情如何。”那人问道:“可有所获?”裴相爷指着纸上的三个字,说道:“正如你所说,笔迹圆润,字体饱满,有圆转如意之态。但在我看来,这每一笔清晰分明,显然是个心思清明,中规守矩的。”

“但到了字末尾迹最后一笔时,稍微划过,仍不免露出几许锋芒。”裴相爷沉吟道:“虽然有清净圆和的性情,但毕竟少年心性,不免几分锋芒锐气。”那人说道:“我倒极少见你如此称赞一个年轻人,看来你对他十分赞赏。”

裴相爷笑道:“极少有这么合意的年轻人了,看他心性甚好,把这灵脉之处告知于他,让他修成坎离,今后也不会为恶,如此也就放心了。若是个心性不良的,今后修行有成,反成大恶,却是不好。”“原本还想绘一张假图,假说是被司天台收尽了灵气。现在,便如实将灵脉所在之地告知好了。”

傍晚,月明星稀,院子角落里的蛐蛐声传出很远。李清玹用过晚膳之后,在房间里打坐修行。戌时一刻,终于等到有人来请。裴阁老的地形图,已经绘制好了。

“听说李郎君明日就要启程?怎地这般着急?”裴阁老把书信及地形图都交到李清玹手里,笑道:“不如在相府多留几日?这些日子以来,老夫病倒,相府上下慌乱至今未定,想必有许多失礼之处,如今老夫醒来,也该让他们好好招待,不好怠慢。”

“阁老好意,心领了。”李清玹说道:“只是晚辈不敢贪图享乐,生怕影响求道之心。”自听闻灵脉时起,他就改换了想法,不去道门大会了,而去灵脉之处。

裴相爷略微怔了怔,说道:“据说要筑基培药、坎离交汇,就要有真气外放的修为,既然李郎君还未能筑基培药,何必如此着急?不如在此静静修行,到了真气外放,再去灵脉之处,更何况,你这一行本就是要去参加道门大会,在我府中呆上几日也是无妨。”

李清玹本也是这般想的,先去参加道门大会,到时再前往灵脉之处筑基培药、坎离交汇,想必是刚好。而若是先去筑基培药,再往道门大会,想必道门大会就已结束了。但李清玹还是觉得,万事以修行为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