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宋文豪 > 第190章 红杏尚书【求月票!】

大宋文豪 第190章 红杏尚书【求月票!】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6: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他花了六文铜钱,买了一小条品尝。

跟干炸小黄鱼差不多的大小,入口后,他只觉得口感酥脆,还带着淡淡的甘甜味,应该是腌制的过程中加入了用某些提味的药材或水果。

几个穿着皂色公服,腰间佩刀的捕快,目光锐利地在人群中逡巡,维持着这庞大码头的秩序。

“两位,前面就是进城的门了。”

船老大指着不远处城墙下巨大的拱形门洞:“城内瓦子里热闹,吃食也精细,码头上的店虽便宜,却嘈杂了些。若要雇船北上汴京,那边也有大商号的船行,明日可去打听。”

“多谢船家指点。”

崔文璟拱手道谢,随即对陆北顾说:“贤弟,天色将晚,不如先在码头附近寻一干净客栈安顿,梳洗一番,明日再入城寻访商船行,如何?此地鱼羹颇为鲜美,正好尝个新鲜。”

这计划很稳妥,陆北顾点头应允。

两人来到城门,拿出公验准备进城。

所谓“公验”,就是大宋出门的通行证,需要向原籍官府申请,而这张纸上则会详细地描写出行人的姓名、外貌特征、年龄、职业、籍贯、出行时间、返回期限,以及携带牲畜、货物数量等信息。

但是这东西毕竟太依赖文字描述又难以追溯查验证伪,所以实际核查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并不大,甚至可以说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对于真正有门路的江湖人士来讲,花钱找人伪造一张轻而易举。

而一般来讲,负责查验的城门吏都不会太认真,只要信息能大概对上就行。

但今天却有些奇怪。

小吏拿着他俩的公验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又对着他们的脸看了看。

“不会把我们当逃犯了吧?”

陆北顾被他奇怪的眼神看得有点发毛。

这时候,小吏开口道:“我看二位的公验写的是‘赴礼部试’,都是要进京赶考的举人?”

“正是如此。”陆北顾回答道。

“那就太好了。”

还没等两人反应过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小吏拉着他们说道:“今晚王知府宴请小宋学士,需得有人作陪,烦请二位随我走一趟吧,安排在府衙里,吃住都是免费的,明早便可离开。”

——这事就离谱。

按照常理来讲,江陵知府不管是宴请谁,只要说句话,本地府学的士子别说凑一两个出来作陪,就是凑一两百个都是轻而易举,干嘛要找他们两个外地士子?

而且,还特意强调一下吃住免费,要真是什么好事,凭什么轮得到他们?

崔文璟也觉得不对劲儿,连忙作揖问道:“在下冒昧,斗胆敢问王知府名讳?”

“王逵。”

陆北顾听了这个名字,眼前一黑。

他总算明白,为什么这种白吃白喝的好事,能轮到他们两个路过士子头上了。

王逵,字仲达,真宗天禧三年进士,初为广济军司理参军,后以秘书省校书郎改知万年县。

从仁宗朝,他历知处州、福州、虔州、池州、扬州、洪州诸州,在庆历新政失败之后开始官运亨通,先擢江南西路转运使,旋迁淮南转运使,大约是在去年,调任江陵知府兼荆湖北路兵马钤辖。

而王逵能够平步青云的秘密很简单,他是陈执中的“白手套”。

作为捞钱小能手,王逵被派到江南西路和淮南这种肥的流油的地方,就是负责捞钱填补国库窟窿的,在这方面,王逵干的极其出色,因此不光是宰执们,就连仁宗对他也非常满意。

但王逵一视同仁地压榨商贾、农人甚至是地主士大夫的做法,很快引起了强烈的反弹。

王逵在江南西路转运使任上,包拯就前后数次上疏弹劾,仁宗和宰执们对此默契地视而不见,只是让时任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司李道宁处理,而位居转运使之下的提点刑狱司又怎么可能处理得了王逵呢?

实际上,这只是仁宗在敷衍包拯而已。

包拯不依不饶再次弹劾,仁宗也被搞得有点生气了。

不久之后,因为泸州乌蛮叛乱需要能臣处理,李道宁被调去当泸州知州了对,就是刘用前任的泸州知州,此前陆北顾曾经耳闻因平定乌蛮有功而升迁的那位。

而李道宁调走之后,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司事务,仁宗干脆让王逵兼管。

自己查自己,这能查出来问题就有鬼了。

后来包拯就跟王逵杠上了,连续七次弹劾,力度一次比一次大,而因为王逵在淮南转运使任上搜刮钱财的力度太大,引起了更强烈的反弹,所以在包拯第七次弹劾的时候,仁宗把王逵调到了江陵府。

其中意味,自然是以保护居多。

这里面前后涉及到的庙堂争斗非常复杂,三言两语根本说不清楚。

但无论如何,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王逵在士林中的名声非常差。

而小吏口中被宴请的“小宋学士”,根据陆北顾已知信息,不出意外的话自然就是那位风流成性的“红杏尚书”宋祁,此时应该是在入川赴任成都知府的路上,正好途径江陵府。

崔文璟听到“王逵”二字,脸色亦是微微一变。

这位王知府的大名,连同他那些令士林侧目的“政绩”,早已随着包拯的连番弹劾传遍天下。

他瞬间明白了小吏眼中那份“终于逮到人了”的庆幸从何而来——这分明是王知府名声太臭,本地稍有头脸的缙绅士子避之唯恐不及,而江陵又恰巧是交通要道,府衙干脆在这南来北往的码头“守株待兔”,专挑他们这种赴京赶考的外地举子充数!

“实在抱歉。”崔文璟强压下心中的忧虑,再次拱手,“我二人舟车劳顿,风尘仆仆,形容狼狈,恐有污知府清目,不若容我等”

“哎,无妨无妨!”

小吏仿佛没听出崔文璟话中的推脱,或者说根本不在意。

“王知府素来不拘小节,小宋学士更是名满天下的风流人物,岂会在意这些微末小节?况且宴席设在府衙后堂,并非大堂之上,二位只管安心前去便是。还是那句话,今晚吃住免费,明早便可离开,绝不耽误二位行程。请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