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宋文豪 > 第141章 观澜社

大宋文豪 第141章 观澜社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6: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雨过后的盛夏格外炎热,太阳明晃晃地悬在天穹上,从学舍里往门外看去,空气中似乎弥漫着热浪一般。

在这个没有空调、电扇的时代,对于普通州学生来讲,夏天实在是太难熬了。

陆北顾坐在书案前埋头苦读,旁边放着几条麻巾。

因为天气太过闷热,汗水不受控制地从额头、脊背往下流淌,别的还好说,就是这额头上的汗水,不及时擦就掉进眼睛里,实在是太难受。

不得已,陆北顾只能在汗珠快坠下来的时候,时不时就拿麻巾抹一把,饶是如此,汗还是不断地往下淌。

“去膳堂灌了筒绿豆汤,还有一筒酸梅汤,你要哪个?”

周明远用胳膊肘推开门,对着陆北顾问道。

陆北顾很是惊喜:“绿豆汤就行,多谢周兄了。”

周明远把竹筒做的长筒型水杯放到了他案边,说道:“你这也不休息休息,最起码换身衣衫,汗都出透了,我看你这么学,都怕你晕过去。”

“一入神就忘了。”

陆北顾站起来,稍微活动了一下脖子和腰腿,随后又换了身干净的短衫。

对于中舍生的待遇,陆北顾最喜欢的一点,就是不用自己洗衣服,这在夏天实在是太便捷了,给他省出了很多时间用来学习。

今天距离如悬顶之剑一样的四州联考只有寥寥数日了,而州试也是迫在眉睫,陆北顾深知自己根基尚浅,所以才必须争分夺秒。

周明远“咕噜咕噜”地把酸梅汤喝了大半筒,然后问道。

“社团今晚便有集会,大约是要针对四州联考过去几年的出题规律进行分析,然后粗略押题,你有意吗?若是有意可以同去。”

陆北顾想了想,四州联考是每年夏天都会举行的固定考试,从已知题库上来讲,远比三年一次的州试要丰富的多.而且由于是四州的州学轮流出题,从他在藏书楼四层的总结来看,题目规律确实是有迹可循的。

而这种考试,很多上舍生都考过七八次甚至十多次了,听说周明远参加的社团,就是州学里最大的社团,那其中成员对于这种考试的经验肯定非常丰富,去听听倒也无妨,应该是会有不少收获的。

于是陆北顾应道:“正有此意,那多谢周兄引荐了。”

“行,那晚上跟我一起去就行,他们都听说过你的名字,正好认识一下。”

“对了。”陆北顾问道,“那今晚的社团集会,会研究应试诗赋吗?我最近倒是颇为受此困惑。”

他的诗赋此前是由于赵抃的短期教导才得以入门,跟原本的水平比算是突飞猛进了这也与诗赋的特性有关系,入门不难,难的是之后的提升。

而因为在现代的大量阅读以及受到豪放派诗词风格的影响,陆北顾的诗词,在有灵感的情况下好好发挥一番,从文学性角度来讲,其实还是颇为不俗的。

但文学跟考试是两码事。

在考试规定的那些条条框框限制下,他写出来的东西,跟在州学打熬多年的这些老生相比,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也正因如此,他在上次的分舍考试中,才没有进入上舍。

如果他的诗赋水平能再强一些,大概率就进上舍了。

因为在州学里,前面的上舍生实力非常接近,这就导致了必须要尽量无短板,才能稳定待在上舍。

哪怕是周明远,他的短板,也就是诗,在文会这种场合虽然不行,严重缺乏灵气,但考试是没问题的。

“当然,社团集会有不少应试高手,都会分享经验的,你若是初次来,定能有很大收获多交流交流,比自己闭门造车强多了。”

是夜,西斋三号内,灯火通明,人影憧憧。

这里比普通学舍宽敞不少,显然是州学拨给社团活动的专属之地,并且在规定日期的某个时间段内不禁灯火。

几张书案拼凑在一起,上面散落着各类书卷、札记和写满批注的旧卷。

已有十几名学子围坐,低声交谈,气氛很专注。

他们大多是上舍生,也有几名中舍生。

至于怎么区分身份的,那当然是看各自身上的学服中舍生是淡青色的,上舍生是深青色的。

随着周明远带着陆北顾到来,室内顿时安静了一瞬。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名字响彻州学的新晋中舍生身上。

迎新雅集头名、分舍考新生直入中舍且差点挤进上舍、更立下救城之功名刻碑廊任何一项都足以引人注目,何况集于一身。

周明远笑着介绍道:“诸位,这位便是陆北顾,想必大家早已闻名。陆兄有意加入我们‘观澜社’,一同备战联考与州试。”

“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幸会!”

一名面容儒雅,颌下三缕长须的上舍生率先开口,语气真诚。

“请坐。”旁边一位中舍生连忙让出位置。

“陆兄那篇《六国论》,在下拜读数遍,受益匪浅!”

众人纷纷见礼,言语间带着明显的敬佩以及好奇的意味。

陆北顾一一还礼,态度谦和,并无半分倨傲。

社团的社长,便是那位儒雅的上舍生,名唤崔文璟,亦是上舍排名稳定前三的佼佼者。

此人已经将近四十岁了,资格非常老,是庆历五年进的州学,拿到过三次解额并赴京参加礼部省试,可惜始终没能考中进士。

崔文璟待陆北顾落座,便直入主题:“既然陆贤弟加入,我们便按老规矩开始。”

社团的集会,跟陆北顾想象的其实不太一样,并不是一群人围在一起叽叽喳喳互相争执,最后谁也不服谁不欢而散。

相反,很有秩序。

由社长崔文璟作为主持人按流程进行,每个人只有在固定环节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点类似于读书会,也有点类似于头脑风暴,主要目的在于集思广益、交流经验。

开头帖经和墨义的环节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大概过一下,然后讨论一些重要考点,在深度上来讲,没法跟白沙先生直接教导相比。

不过从诗赋开始,陆北顾就觉得有收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