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91章 绑架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第91章 绑架

作者:见月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5: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苏州,相城,灵应宫。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在为一名三十余岁的中年人,讲解阴阳术数之道。

本来这应该是很和谐的一幕。

然而诡异的是,教课的老师是一名道士,听课的学生却是一名和尚。

两人丝毫不觉得,他们的组合有什么问题。

一个教的用心,一个听的认真。

“……道衍,你学贯三教,渊博已不弱于当世任何一人。”

“然你锋芒太露发而不能藏,若贸然寻求出仕,恐会遭遇挫折。”

“但如果你能避过这一劫全身而退,再潜心磨砺数年褪去锋芒,定能有一番大作为。”

道衍和尚沉默许久,才说道:“老师所言甚是。”

“然天下即将一统百废待兴,正是我辈施展胸中抱负的最佳时机。”

“我又怎能静的下心啊。”

席应珍叹了口气:“从政需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诱惑,经得起磨难。”

“后两者你都能做到,唯有前者……这将是你最大的破绽啊。”

道衍反驳道:“若不经历磨难,又如何能将本心打磨的圆润透彻。”

席应珍摇摇头道:“罢罢罢,你学问已经不弱于我,佛家又能言善辩,我是说不过你了。”

就在道衍以为,他要放弃劝说的时候,哪知道席应珍话锋一转道:

“我预感自己大限将至,你是我最得意的弟子,希望能陪伴我最后一程,并为我守孝三年。”

道衍苦笑:“老师,你……”

他很想说老师你别闹了,就你的修为还会在乎守孝这种俗礼?

但他内心清楚,席应珍确实不在乎俗礼,这么做就是想多困住他一段时间。

让他在沉寂中学会忍耐。

可关键是,席应珍这属于阳谋,他就算再聪明也没办法拒绝。

当然,他有很多办法规避掉守孝。

然而真这么做了,他过不去自己内心那一关。

所以席应珍这一开口,就注定在短期内,他只能困守在这一隅之地不得施展。

席应珍看着弟子的苦瓜脸,如顽童般笑了起来。

你学识再高,再能言善辩,也过不去师徒大义这道坎。

然而就在这时,房门被‘砰’的一声推开,七八名黑衣壮汉鱼贯而入,隐隐将他们围起来。

师徒俩大惊,这是怎么回事儿?

甚至他们还相互看了对方一眼:是你闯祸了?

最后跟进来的三十余岁壮汉,满脸笑容的拱手说道:

“在下蒋如风,奉主人之命请两位前去做客。”

做客?

看着这些凶神恶煞般的壮汉,师徒俩知道这客怕是没那么好做啊。

道衍就想起身说话。

哪知他刚一动,身旁的两名壮汉冰冷的眼神就看了过来,甚至还提了提手中握着的刀。

道衍心中更是一沉。

蒋如风笑道:“唉,不要对大师无礼。”

那两人后退一步,但眼睛始终盯着道衍的一举一动。

这种精锐,绝不是一般人能培养的出来的。

到底是什么人要找他们?

道衍大脑极速转动,将自己认识的,见过的人都回想了一遍,却没有丝毫要领。

席应珍就干脆多了,直接问道:

“不知你家主人是何人?找我二人所为何事?”

蒋如风笑道:“真人去了便知。”

见对方的样子,席应珍立即就知道,自己是问不出什么了。

当即也不再试图套话,而是道:“我知会观里人一声,免得他们担心。”

蒋如风依然面带微笑:“不用了,自然会有人告知他们两位的去向。”

席应珍心中一沉,莫非外面的弟子已经遇害了?

可为何没有听到任何动静?

道衍也同样露出凝重的表情。

蒋如风似乎猜到了两人的想法,说道:

“两位放心,观内弟子都安然无恙。”

说着他也不等两人回应,问旁边的人要来两个黑布口袋,丢在他们面前:

“两位都是德高望重的体面人,就不用我强迫了吧?”

师徒俩相互看了一眼,知道没有反抗的余地,果断拿起黑口袋套在头上。

蒋如风见此也松了口气,这是真的客人,他可不敢得罪。

现在对方被唬住如此配合,也免去了他当恶人。

等两人戴好头套,他一挥手四名壮汉上前架住两人,大家快步离去。

出了房门之后,席应珍和道衍一直在侧耳倾听观内动静。

发现前殿若有若无的声音传来,也都稍稍放下心来。

至少对方没有大开杀戒。

之后他们根据对地形的熟悉,察觉到这一伙人是从后门大摇大摆离开的。

显然观内有对方的内应,应该还具有一定身份。

只有这样,内应才能将后院的人都调走,让对方不惊动其他人就闯进来带走他们。

从这个角度考虑,对方应该早就开始谋划此事了。

可任由他们想破头,都想不到到底是谁。

毕竟乱世尚未真正结束,有资格训练这么多精锐之士的人不少。

关键是,对方绑架自己师徒是为了什么。

让自己当谋士争霸天下?

虽然他们都以自己的学问为傲,可也知道自家师徒俩名声并不大。

当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的时候,也没重用席应珍。

更何况现在天下即将一统,就算有人还不死心,也不至于跑到这里来绑架自己师徒。

可除了一身学问,师徒俩又实在想不起,还有什么值得别人惦记的。

没多久,师徒俩就被装上了马车。

对方也没有绕路故意让他们迷失方向,直接就将车开到了码头,然后又押着他们上了船。

然后船直接北上。

期间还允许他们摘掉头套吃了食物。

通过这一点,师徒俩终于确定,对方应该没有什么恶意。

这让他们稍稍放下了一些心。

但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到底是谁,又为什么要绑架他们?

船舱内看不到外面,师徒俩也无法分辨时间,只能大致估测。

约莫第二天中午船停了下来,两人又被装上马车一路周转。

这次他们能感觉到,自己被运到了山上。

根据默算的距离判断,应当是应天境内。

至于是哪座山就不知道了。

但这个推断,却让师徒俩心情再次忐忑起来。

应天是大明的国都,莫不是有人要在这里搞事情?

他们并没有怀疑朱元璋。

毕竟这会儿大明即将一统天下,朱元璋想见他们一道诏书就可以了。

没必要这么折腾。

如果不是朱元璋,那问题就大发了。

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担心也没有什么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车子又走了大半天,半夜时分终于停了下来。

师徒俩又被人架着一路周转,等头套被取下来的时候,发现已经身处一间密室。

蒋如风依然是满脸笑容,态度非常的客气,还给两人端来了丰盛的食物。

师徒俩也不是俗人,知道万事先吃饱饭再说。

所以也没有客气,将食物吃了个精光。

然后席应珍就问道:“不知你家主人何时来见我们?”

蒋如风笑道:“我也不知,两位且耐心等待。”

“如果两位有什么需要,就拉一下这根绳子,只要不过分的,我们都可以满足。”

说完转身离去。

师徒俩先是面面相觑,然后同时叹气。

道衍正想开口讨论一下当前情况,哪知席应珍打了个哈欠道: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老夫有些困了,先歇息了,你也早点歇息吧。”

说着竟真的和衣躺下,不一会儿就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

道衍先是无语,随后就是敬佩。

这种修养,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啊。

这一路折腾他其实也很困了,明明哈欠不断,可闭上眼睛脑子里却乱糟糟的怎么都睡不着。

最后只能一遍又一遍的默念佛经,总算是让自己暂时安静下来。

——

朱元璋刚刚收到马皇后的信,内容非常啰嗦,把这一路的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了一遍。

就连吃了几碗饭,喝了几碗水都说了一遍。

可朱元璋却看的非常开心,自己未能出行的遗憾也稍稍弥补了一些。

信的最后讲了马钰改良纺纱机和织布机的事情,并且附上了几张图纸。

朱元璋也非常惊讶,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找来工匠照图制作。

然后找来织工试验。

发现效率真的大大的提升了。

而且不是提升了一两倍,而是至少七八倍。

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朱元璋,可谓是非常的震惊。

他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之前马钰讲的关于生产力的课程。

听过那节课之后,他虽然明白了生产力的重要性。

可那种观感并不直接,始终隔着一层。

尤其是对如何发展生产力,他没有丝毫头绪。

可是现在,飞梭和新式纺纱机,让他直观的感受到了生产力提升带来的变化。

一个人就能创造之前六七个人才能创造的价值。

如果家家户户都采用这种新式机器,那将有大量劳动力富裕。

朝廷就能将多余的劳动力,引导向其他方向。

比如开垦更多的土地,比如修筑驰道,比如……

亲眼见证带来的冲击力,比任何语言都要大的多。

此时他也终于理解了,马钰那节课的深意。

看着快速纺纱织布的织工,他心中默默的道:

“咱终于看到,养活几亿人口,度过寒冷期的希望了。”

然后他又想到了马钰。

之前这小子说他先学的广博,什么都懂一点只是了解不深,当时咱还当他是吹嘘。

没想到竟然连工匠技艺都懂。

看来他也并不全是吹嘘。

就是不知道,他还掌握着多少这般高超的技艺。

想到这里,他心中也充满了期待。

恨不得立即将马钰喊回来,然后关在小黑屋里,将脑子里的东西都写出来。

亲自验证了新式机器的真实性,朱元璋没有耽搁,立即下旨全国普及。

“咱要在最短的时间,让天下百姓都能用到新式机器。”

一开始群臣还觉得皇帝一惊一乍的,不就是改良机器吗?

有必要这样大惊小怪吗?

然而当他们亲眼看到新式机器的效率,也同样震惊了。

也终于明白皇帝为何会如此急切了。

同时对改良出这两种机器的马钰,也不禁刮目相看。

就连儒生们,都觉得这两样发明利国利民,应当予以表彰。

儒家只是抨击奇技淫巧,对农具一类的发明创造,那是非常重视和鼓励的。

也就在这个时候,蒋如风入宫汇报道:

“陛下,席真人和道衍大师已经请到。”

朱元璋正忙于推广新式纺织机器,暂时没空去见两人,而且他还有别的打算。

“好生招待他们,但不要让他们离开密室。”

“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然后汇报给咱。”

蒋如风深知不多看不多问的原则,立即领命离开。

——

席应珍、道衍师徒俩就这样被关在密室里,因为不见天日,渐渐的已经失去了时间概念。

只能根据送饭的规律,来推算时间。

席应珍是真的做到了,既来之则安之。

每天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还让人找来道经每日研读。

就好像是在自家一般。

道衍也想如他这般,一开始确实学的像模像样。

可是没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了。

先是烦躁,然后坐立不安,到最后连经书也看不下去了。

一直试图寻找线索,尝试和送饭的人交流套话。

席应珍默默的看着这一切,什么都没有说,每天依然如故。

直到有一天,道衍是在忍不住了,问道:

“老师,您真的就一点都不担心?”

席应珍淡淡的道:“到了我这个年纪,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吗?”

道衍顿时不语。

已经七十九岁的老人,什么都见过了,也什么都看开了。

早已经做好了迎接死亡的准备。

又有什么事情值得他害怕的呢。

可道衍不同,他还年轻,关键是他还有无数的抱负理想未能施展。

无法做到坦然面对死亡。

席应珍忽然叹气说道:“现在知道我为何要强压你了吧?”

道衍愣了一下,没想到他会提这一茬,然随即反应过来,双手合十道:

“老师深意,弟子终于能明白几分了。”

席应珍将手中的经书递给他,道:“明白了就随我再读一读经书吧。”

“或许这就是我最后一次为你上课了。”

道衍心中一沉,深吸口气道:“是,请老师教导。”

之后师徒俩就在这密室里,上起了课。

随着时间流逝,道衍浮躁的心渐渐的开始平缓下来。

虽然还是做不到席应珍那般云淡风轻,却已然能控制情绪,不至于影响到自己的判断。

蒋如风每天一次,将密室里发生的一切告诉朱元璋。

对于席应珍的泰然,朱元璋非常的佩服,不愧是得道高人。

对于道衍的心态变化,他也给予了高度赞赏,名师出高徒啊。

也就在这个时候,锦衣卫传来消息,马皇后一行人已经启程返回应天。

朱元璋终于决定,是时候见一见师徒二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