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83章 开讲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第83章 开讲

作者:见月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5: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和宋濂等人表达过政治主张之后,马钰的心情总体来说是相当舒坦的。

折腾这么久终于打开了局面,接下来就可以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了。

尽管一直提醒自己要冷静,但心里还是很得意的。

躲在书房自嗨了很久才渐渐恢复理智。

然后就陷入了新一轮的沉思。

不知过了多久,朱樉闯进来道:“老马……老马……你又在发什么呆呢?”

马钰看着他满头大汗的样子,笑道:“这是干嘛去了?”

朱樉随便找了把椅子,一屁股坐下说道:

“铺子那边不是盈利了吗,今天我们在城外建了一座粥棚,可把我给累坏了。”

闻言马钰心中一沉,乱世带来大量流民,原身就是逃难来的流民。

当初他们一起逃难来的有四千多人,能活着到达应天的不足三千。

现在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活着。

根据朝廷统计的数据,目前应天各地拥有流民十余万多人。

被分流到各个县后,应天城外还有五万多。

朝廷在城外建的有粥棚,以养活那些流民。

小组织想做慈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建粥棚。

一般人家自然不能随意这么干的,但他们不是一般的组织,倒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毕竟最后的好处,大多都落在了朱标头上。

想到这里,他问道:“天下即将一统,朝廷有说如何安置这些流民吗?”

朱樉摇摇头说道:“得先在各地方建立衙门委任官员,才能安置流民,我估计得到明年了。”

马钰心情更加沉重,这中间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在绝望中死亡啊。

但他也知道朱樉说的是实话,一块地方不是打下来就行了,要从头搭建行政体系。

行政体系搭建不起来,将流民弄过去没人管理,就是草菅人命。

只是道理归道理,对流民来说这大半年的时间可就太难熬了。

现在刚进入九月,天气还比较炎热,冬天可怎么办?

得想想办法啊。

之前行动受限有心无力,现在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是时候做些什么了。

就在他思索此事的时候,朱樉问道:

“刚才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喊你几声都没反应。”

马钰随口道:“这不是刚见过宋先生他们吗,明天你爹肯定会喊我进宫的,我在思考怎么敷衍他。”

朱樉警惕的道:“明天我还要去粥棚,可没空和你一起进宫。”

马钰失笑道:“这次没蛐蛐你爹,谈的都是正事。“

朱樉连连摇头:“正事我也不去……算了,我今晚还是去铺子住吧,明天一早出城。”

说完不理会马钰的解释,转身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马钰非常气愤,这小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咱们可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我能忽悠你吗?

信任呢?——

确实如他猜测的那般,第二天上午吴卓就来了:

“公子,娘娘召您入宫。”

马钰点点头,问道:“今天陛下没有罢朝吧?”

吴卓笑道:“那没有,不过昨晚陛下在娘娘那里留宿的。”

言外之意就是说,两口子一起看的密报,然后一起做出的决定。

朱元璋照常上朝,马皇后喊他入宫。

看看时间,等他们赶到坤宁宫,朱元璋应该正好下朝。

啧,这两口子配合的是真好。

之后两人一边闲聊,一边前往皇宫。

到达坤宁宫的时候,发现朱棡、朱棣也都在,显然这是被喊来听课的。

见过礼之后,几人闲聊了起来。

朱棣对马钰一如既往的亲切,表哥表哥的喊个不停。

朱棡就不同了,对马钰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从原来的疏远,变的亲切的不得了,拉着他求教了很多问题。

马钰也不得不感慨,能力才是立足之本啊。

马皇后则坐在一旁,看着他们亲密的样子,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几人正闲聊的时候,朱元璋带着朱标到来。

众人连忙行礼。

一番折腾之后,大家再次落座。

朱标先开口,讲了朝堂发生的事情,主要是说了群臣对学习算学的态度。

末了顺势问马钰道:“表弟以为如何?”

马钰笑道:“朝堂哪有蠢人,不过是不想学罢了。”

朱标深以为然的道:“我也是这般想的。”

“你编写的算学书我看了,难度并不大。”

“第二本书的三分之一内容我都学过了。”

“我才学了大半年而已,他们就算没有天赋,五年也足够学会了。”

朱元璋插话道:“理是这么个理,然大明草创人心不稳,不宜过于逼迫百官。”

“否则将他们逼的离心离德就不好了。”

马皇后接话道:“现在朝廷的当务之急就是安民,第一本书的内容足够了。”

“我看不如就让现有官吏,去学第一本书。”

“五年后选仕,再以第二本书为标准。”

马钰也觉得这个决定不错。

目前大明第一要务,就是建立稳固的统治体系,然后安抚百姓,让天下恢复生机。

至于发展工商业、搞基建之类的,那都是后面的事情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所以,逼迫现有官吏学习第二本书的内容,完全没有必要。

还不如只让他们学习第一本,如此他们也就不好意思再反对了。

一旦他们都开始学,马氏算学就能迅速在全国普及开来。

为五年后的选仕创造条件。

至于民间士子的态度……没有官吏撑腰,他们的意见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主动权掌握在朝廷手里,他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而且这么做还有个好处,为后续官僚集团新旧交替创造条件。

现在的官吏多是仓促征辟,其中不乏滥竽充数之辈。

安民、收税的工作他们还能勉强胜任,等将来朝廷扩充官吏职能的时候,这些人必然不能胜任。

到时候就将他们边缘化,让懂算学的新官吏取而代之。

这件事情确定之后,朱元璋才问起今天让马钰入宫的真正目的:

“昨日你与宋濂说,要扩充官吏职能,详细给咱说说是怎么回事。”

马皇后、朱标等人也都看了过来。

马钰心道果然如此,昨日他亮明政治主张的时候,就知道朱元璋肯定会找自己谈此事。

关于此事他早就想好了说辞,所以也没有犹豫,直接就说道:

“说此事之前,我想给陛下讲一讲历史发展的两个大趋势。”

朱元璋眼睛一亮,不禁坐直了身体,问道:

“哦,什么大趋势?”

马钰依然没有直接说答案,而是说道:

“这两个大趋势看似两个,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个。”

“因为它们两个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只是为了方便讲述,我才将其分为两条线。”

朱元璋不禁更加期待,他已经熟悉了马钰讲史的风格。

小事情都是直入主题,很快就讲清楚了。

越是重大的问题,就越是会强调很多前提。

今天这个话题,很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马皇后、朱标也是同样的表情,只有朱棡和朱棣觉得表哥咋这么啰嗦。

马钰将前提说完,才进入主题:“这两个大趋势,分别是公权和民权。”

朱标疑惑的道:“公权?民权?”

马钰解释道:“公权就是中央朝廷的权力大小,民权就是万民所拥有的权利。”

朱标了然的点点头。

马钰接着说道:“这个世界是以人为本的,一切的文化和事物都是人创造的,也是围绕人而产生的。”

“没有人,一切都没有了意义。”

“所以公权力的大小,和它能直接掌控的人口有关。”

“朝廷掌控的人口多,公权力就大;朝廷掌控的人口少,公权力就小。”

朱元璋等人都点点头表示明白,这个道理并不复杂,他们自然是能了解的。

马钰顿了一下,见他们没有疑问,就继续说道:

“三代之前具体是什么样子,我们了解的不清楚就不提了,就从三代开始讲起吧。”

“夏商时期因为生产力落后,朝廷无法直接掌控辽阔的疆土,于是就册封了诸侯国。”

“除了册封的诸侯国之外,还有很多服国。”

“所谓服国,就是别的国家因为惧怕夏商,自愿臣服。”

“但这种臣服是名义上的,其国家内部依然施行的是自己的那一套规矩。”

朱棣嘴快,说道:“高丽就是大明的服国是吗?”

马钰笑道:“是的,高丽也是服国,只不过他们在文化上和华夏已经非常靠拢了。”

“还有南洋列国,也都是服国。”

“朝廷对服国的国政影响力其实是很有限的。”

“服国的百姓效忠的也是自己的国君,而不是华夏的天子。”

朱元璋脸色有些不好看,虽然这是事实,可太打他这个天子的脸了。

马钰没有理他,说道:“咱们继续说回夏商时期。“

“不论是藩属国还是服国,其实都是一个个的小政权。”

“中央朝廷对他们的掌控力是很弱的。”

“再说民权,因为生产力低下,百姓被控制在一个个村庄,参加集体劳动。”

“不但没有人身自由,连财产都不允许拥有,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民权了。”

“关键是,百姓名义上是夏商国君的子民,实际上效忠的是列国国君。”

“而在列国内部还有采邑,真正管理这些百姓的是采邑主们。”

“中央朝廷无法直接掌控人口,公权就更难以彰显。”

朱标等人都不禁点头,那会儿君主的权威肯定不如现在的天子。

至于集中劳动,这个之前讲生产力的时候也讲过,他们也能听的明白。

此时将两者结合,思路也愈加清晰。

马钰继续说道:“到了西周时期,周王室横扫天下,不但灭掉了殷商,还将大部分服国也灭掉了。”

“他们将自己的功勋贵族,分封出去替自己掌控天下。”

“而且周王室还制定了礼法制度,要求诸侯国在文化制度上向自己看齐。”

“这就代表着,周王室对藩属国的掌控更强,公权力在扩张。”

“民权方面,井田制的推行,百姓获得了农具的所有权和部分土地的使用权。”

“虽然还是没有人身自由,但权利比夏商时期是有所提升的。”

听到这里,朱标心中豁然开朗,兴奋的接话道: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被破坏授田制出现,民权进一步提升。”

“秦国越过权贵,直接将土地授予百姓。”

“贵族权力被压缩,公权力再次强化。”

“秦朝大一统之后,设立郡县编户齐民,公权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马钰赞许的道:“太子英明,就是如此。”

“秦朝开启了中央集权时代,公权力前所未有的强盛。”

“与之相对应的,编户齐民之后,最底层的人也获得了国家认可的身份。”

“先秦时期百姓指的是权贵的后代,普通人是没有姓氏的,时人称之为黔首。”

“编户齐民之后,黔首获得了姓氏,才有了现在的百姓一说。”

“除此之外,朝廷还规定了民享有的权利,民权也得到了提升。”

朱元璋也非常的开心,这些他自然也想到了。

但朱标能明白这些,并准确表达出来,比他自己想到了还让他高兴。

马皇后也是一样的心情,儿子越来越出息了,在没有比这更让她欣慰的了。

朱棡对他也是充满敬佩,能跟得上表哥的思路,不愧是大哥啊。

只有朱棣一脸懵懂,他并不太能听得懂这些。

脸上写满了‘不明觉厉’四个大字。

旁听的常妃也同样很开心,朱标可是她未来的丈夫。

表现如此出色,她也与有荣焉。

得到了鼓励,朱标就更高兴了,接着往下说道:

“汉文帝等君主相继废除了各种残酷刑罚,百姓的日子更好过了,这也是民权提升的表现。”

“汉武帝完成了思想上的一统,公权力进一步扩张。”

“是不是如此?”

这次马钰却说道:“是的,但也不尽然。”

“其实在汉朝时期,公权和民权反而出现了一次倒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