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55章 没酒也能论英雄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第55章 没酒也能论英雄

作者:见月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5: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伯仁鲁莽,李文忠呢?咱不是让他去协助伯仁了吗,为何不阻拦?”

朱元璋非常的愤怒,那可是九万大军啊。

一旦有所闪失,对大明来说也是个巨大的损失。

更别提失败后的连锁反应。

虽然常遇春送来的奏疏里,详细阐明了此次出兵计划,看起来貌似可行。

可也只是貌似。

中间但凡有一点失误……他已经不敢往下想了。

关键是,他认为完全没必要行险。

高筑墙、广积粮十余年,大明的优势已经足够大了,可横推当世。

按照计划一统天下,然后再携大势出关,可谓是稳操胜算。

自己大优势的情况下还冒险,在他看来太蠢了。

马皇后心里也很焦虑,但依然装作平静的安抚道:

“伯仁虽鲁莽,但并非不懂兵法,思本更是心思缜密之人。”

“他们二人如此做,定然是有必胜之把握。”

“我们身处大后方不了解前线形势,也不好随便乱猜,以免乱了军心。”

朱元璋怎会不知她是在安抚自己,只是长叹一声道:

“也不能全怪思本,伯仁的脾气也只有天德才能约束得了。”

“哎,怪咱,都怪咱啊。”

“明知道伯仁的脾气,还让他挂帅镇守北平。”

马皇后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才好。

常妃也是焦急不已,她虽然不太懂军事,但察言观色的能力是有的。

皇帝和皇后都如此担心,显然自己父亲太过莽撞,可能要惹祸了。

想要替父亲求情,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徐妙云想要安慰,但这压抑的氛围,让她也不敢随便开口。

就在这时,内侍小心翼翼的来报,朱樉和马钰求见。

马皇后不禁有些好奇他们过来做什么,就让他们进来。

等朱樉和马钰来到正堂,就察觉到氛围不对。

主要是朱元璋那脸拉的都能当鞋垫子用了,不瞎都能看的出来。

朱樉还在疑惑,谁把他气成这样了?

马钰却已经有所猜测,这个时间节点,大概率是常遇春和李文忠出塞了。

见过礼之后,朱樉小心的问道:“娘,谁惹我爹生气了?”

马皇后叹道:“你表哥和常遇春。”

朱樉正想问他俩咋了,马钰却抢先说道:

“常帅和李将军出塞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震惊的看向他。

只有朱樉一脸懵逼,什么出塞了?

朱元璋也顾不上生气了,追问道:

“你是怎么知道的?”

他手里的情报,可是八百里加急送过来的,可以说再没有比这更快的速度了。

而且自己接到情报就来了坤宁宫,根本没有对外人说。

马钰是怎么知道的?

马钰耸耸肩,说道:“从您让他们两个镇守北平的时候,我就猜到会如此了。”

“猜的?”朱元璋眉头紧锁,自然是不信的。

马钰说道:“性格决定行为,了解常帅和李将军的性格,就不难猜到他们会做什么。”

朱元璋反驳道:“伯仁性格冲动,你能看出他不奇怪。”

“可思本向来谨慎思虑周全,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马钰回道:“因为他是年轻人,还是一个少年得志的年轻人。”

“年轻人就有年轻人的傲气。”

“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还有什么比成为霍去病,更让他心动的呢?”

“如果只有他一个人,大概率不会这么做。”

“但有常帅在一旁鼓动……”

“不,都不一定需要鼓动,我估计常帅只是这么一说,他就忙不迭的答应了。”

出塞?霍去病?

朱樉情不自禁的张大嘴巴:“你是说,常帅和李将军打到草原上去了?”

马钰摊摊手,说道:“显而易见。”

朱樉震惊的道:“这……怎么可能。”

另一边,朱元璋依然感觉不可思议,李文忠怎么看都不像是冲动的人啊。

但马钰也向来不打诳语,这次确实是先一步猜到了真相,又让他不得不信。

李文忠可是自己一手养大的,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一面。

这时,马皇后插话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

“你以为此战结果如何?”

朱元璋、常妃、徐妙云都不禁向他看来,就好像他的话代表最终结果一样。

马钰肯定的道:“势如破竹,我推测二十天左右,至多三十天,他们就能拿下上都。”

不知为何,常妃悬着的心竟然放下去了一半。

马皇后有些惊讶的道:“你对他们竟如此有信心?”

马钰说道:“那是自然,目前大明所有将领里,唯有他二人能完成此壮举。”

“这次还是两人一起行动,断无不成的可能。”

徐妙云眼神闪烁了几下,心里微微有些不开心。

你这话把我爹放哪里去了。

但她可没胆子开口质疑,只能心里暗暗嘀咕,这马钰也不过如此。

朱元璋却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后竟认同的道:

“你说的有几分道理。”

“其他将领要么没这个魄力,要么没这个能力,要么过于求稳。”

“只有伯仁,既有这个胆量,又有这个能力。”

“再加上一个李文忠,他们此次行动确实有极大的把握。”

“但……还是太过于冒险了。”

马钰不认同的道:“是陛下过于求稳了,有时候该冒险就得冒险。”

“此战至少能帮大明争取十年时间,还节省了无法计数的人力物力。”

“而且大明早晚要出兵草原,可是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别人的主场作战,很多将领都会心有顾虑。”

“此战也可以给诸将树立榜样,告诉他们哪怕是在草原上,蒙古人依然不是我们的对手。”

“相反,我大军在草原肆意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对蒙古人的军心士气将会是重大打击。”

“此消彼长,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朱樉终于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扼腕叹息道:

“哎呀,早知道我也去北平了,竟然错过了此战,可惜可惜啊。”

众人直接无视了他。

朱元璋自然不会轻易被说服,但他也没有和马钰掰扯,而是说道:

“你对大明诸将倒是挺了解啊。”

马钰笑道:“只对比较重要的文臣武将有所了解。”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问道:

“哦,那你来点评一下,咱倒是想听听你对他们的看法。”

马钰没有说话,只是看了一眼周围的内侍。

马皇后立即道:“你们都退下。”

众内侍连忙退出,不过常妃和徐妙云都被留了下来。

马钰这才说道:“不知陛下想让我点评谁?”

朱元璋随口说道:“天德。”

马钰略微思索,道:“大明军方第一人,开国武将第一功臣。”

“为人谨慎谦逊,不喜朝堂纷争,缺点是过于求稳。”

徐妙云嘴角情不自禁的上翘,心中的小芥蒂顿时消失。

这马钰也不算全然无知吗,知道我爹爹的厉害。

朱元璋眉头一挑,别的都好说,属于大家都知道的东西。

但不喜朝廷纷争这一点,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看来他说对大明诸将多有了解不是虚言啊。

这不禁更让他来了兴趣,再次问道:

“冯胜如何?”

马钰回忆史书上冯胜的记载,说道:

“冯将军军事能力极强,但其较为好胜,心性欠佳容易犯错,需时常敲打。”

又猜中了,朱元璋这下不得不信了,沉吟片刻,他忽然说道:

“你是如何知晓的?”

马钰笑道:“当初我家长辈曾经点评过天下英雄,我大约还记得一些。”

朱元璋点点头,果然如此:

“那你家长辈是如何评价咱的?”

马钰沉吟片刻,说道:“得天下者,朱陈二人矣。”

朱元璋面上表情不变,心中实则已经乐开了花,对马钰长辈更加的欣赏。

瞅瞅什么叫眼光。

早早就看出咱能得天下。

至于将他和陈友谅并列,他也没觉得有任何问题。

虽然他是胜利者,但对陈友谅这个对手的实力还是认可的。

但如果将他和张士诚等人并列,他就会跳脚大骂。

这时,马皇后插话问道:

“既如此,你家长辈为何不择一投效呢?”

马钰反问道:“投效谁呢?”

马皇后顿时不说话了,如果投陈友谅,恐怕就没有大明了。

朱元璋也不禁暗暗庆幸,还好他长辈没有选择站边。

马钰接着又补充道:“两方都是汉人,我家长辈不想帮助汉人屠杀汉人。”

朱元璋和马皇后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投靠一方早日终结乱世,不是更好吗。

况且,如果他们早早投了其中一方,大概率也不会弄得家族破灭。

但这话他们可不会说。

毕竟,马钰的长辈有可能投效任何人。

既然不是百分百来大明一方,那还是让他们坚守原则不站队的好。

马皇后再次问道:“你长辈评价过宋先生吗?”

马钰点点头,说道:“当世文魁,虔诚君子也。”

这话其实在牢里已经说过了。

朱元璋却有不同意见:“虽然我没有见过你长辈,但从你身上就可看出其才能,应当远超宋濂。”

马钰没有承认,也没有反驳,在别人看来就是默认了。

但没人觉得他自大,反而认为他们家的人太谦虚了。

明明有这么高的学问,却还总是如此推崇别人。

这时,朱元璋心中一动,说道:“刘伯温如何?”

马皇后心头一震,担忧的看向马钰,生怕他说出不好的话来。

马钰想了想,说道:“能臣,但不纯。”

马皇后松了口气,虽然不是特别好的评价,但他不纯这一点大家都知道。

所以倒也不算特别坏。

朱元璋点点头,继续问道:“汪广洋呢?”

马钰回忆片刻,说道:“忠心可嘉,然志大才疏。”

“盛世不失为良相,乱世难当大任。”

朱元璋再次点头,这个评价和他自己的认识差不多,否则他早就让汪广洋当丞相了。

“可评价过杨宪?”

马钰这次都没怎么想,直接说道:

“酷吏,可用而不可信。”

朱元璋眉头微皱,这一点与他所想完全不同,但并未反驳而是继续问道:

“高启呢?”

马钰仔细思索,才想起此人是谁,说道:

“清高。”

接着朱元璋又问了几个人,甚至还问了其他势力的人。

比如张定边、毛贵等人。

有些马钰能想起是谁的,都给出简单的点评。

不记得的就直接回答不知道。

即便如此,也让朱元璋心惊不已。

因为但凡他点评过的,除了个别人形象与朱元璋的认识不相符之外,别的都相差无几。

可见,其长辈真的对群雄都做过细致梳理。

不说别的,就凭他对这么多人的了解,但凡加入任何一方都足以搅乱局势。

这不禁让朱元璋更加庆幸,还好他们没有站边。

想到这里,朱元璋再次问道:

“李善长如何?”

这次马钰沉默良久都没有给出回答。

马皇后的心不禁一咯噔,难道是不好的点评?

朱元璋眉头也不自觉皱起,催促道:

“为何不说?”

马钰缓缓摇头,道:“不记得了。”

朱元璋表情一僵,怒道:“你说谎。”

马钰表情不变,道:“是真不记得了。”

朱元璋还要追问,马皇后却插话道:

“陛下息怒,如此多的人,他不记得也是正常的。”

“不如让他回去好好想想,等想到了再告诉你也不迟。”

朱元璋看着她哀求的目光,心中不禁一软,道:

“罢罢罢,咱不问了。”

“咱还有公务要处理,就先走了……”

说完起身离开了。

目送他的身影消失,马皇后发出长长的叹息。

然后她对常妃和徐妙云说道:

“你们先出去。”

两女自然知道原因,连忙退出正堂。

等她们离开,马皇后才严肃的道:

“说吧,你长辈是如何评价百室的。”

马钰这次没有再说谎,道:

“能力出众,然心高气傲、气量狭小。”

马皇后追问道:“还有呢。”

马钰顿了一下,缓缓说道:“不忠。”

马皇后脸色刷的一下就白了,身躯微微晃动。

朱樉连忙上前扶住她,并对马钰说道:

“怎么可能,李相虽然跋扈,但对我爹忠心耿耿,怎么会不忠呢。”

马钰说道:“至正二十六年,陛下决议出兵消灭张士诚,为此征求群臣意见。”

“武将皆摩拳擦掌,但文臣却态度暧昧,很多甚至反对开战。”

“如果我没记错,李善长当时并未支持出兵的决议。”

朱樉不解的道:“他有不同意见不是很正常吗?怎么就能说他不忠呢?”

马钰说道:“别人可以不支持,但他是文臣之首,是你爹最大的谋主。”

“且,以他的才能,不会看不出必灭张士诚,然后才能得天下。”

“在关键时刻他却没有支持你爹,你猜是为什么。”

朱樉问道:“为什么?”

马钰说道:“因为……”

“好了不要再说了。”马皇后出声打断他,说道:

“你说的不过都是猜测之词,岂能因此就断定百室不忠。”

马钰没有反驳,而是低头道:

“是,这些确实都是我家长辈的推测,没有什么证据,或许长辈猜错了也有可能。”

张士诚最擅长用间,喜好以钱财收买人心,而李善长恰恰就很贪财。

且张士诚善待士人,是读书人心目中最佳的君主人选。

若让读书人决定谁主天下,他们必然会选择张士诚。

所以朱元璋要攻打张士诚的时候,才会有那么多文官保持沉默,或者干脆反对。

然而别人反对都还有情可原。

李善长保持沉默,就显得太过诡异了。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收过张士诚的钱,但貌似也就只有这一个解释最合理。

马皇后以前只是没有往这方面想过,毕竟她是真的从来都不会怀疑李善长的忠诚。

但此时被马钰这么一提醒,她又怎么可能会不产生怀疑。

只是,她依然不愿意相信这个推理罢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不适合再继续谈话了。

主要是马皇后不想说什么了,将两人都撵了出去。

走出正堂,迎面见到了常妃和徐妙云。

没有理会她们探询的目光,只是让她们去陪着马皇后。

两女也不敢再多问,小心的去正堂照顾马皇后了。

之后马钰和朱樉就离开皇宫,返回了马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