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94章 传承的故事

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94章 传承的故事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江北的秋风吹来了桂花的清香,江潮上的浪花拂尖轻巧的落在应天之中。

朝廷中有躁动的气息而作。

不知从何处传出的消息,京城中都流传着李祺命不久矣的消息,街头巷尾的百姓仅将此当作某个嫉妒李祺之人的诅咒,痛骂后付之一笑。

可大部分官员都知道这是真事。

不少人都想去探望李祺,但是多数都被挡了回来,传出来的只有一句话,“我暂时还死不了,秋闱在即,不要误了诸考生之事。”

这句话更是让人沉默,而后感慨。

李祺这是担心那些视他为精神领袖的士子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所以故意瞒着,真有父母之爱子的爱护。

“这天下有很多人盼着我死,但亦有很多人将我放在心中,若是因我而影响了考试的状态,让这一科该中的人不中,不该中的人却中了,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吗?”

直到此时,李祺依旧很是清醒,他虽然已然是举世公认的圣人,但公认不代表无人反对,公认不代表就要听从。

只不过是因为他打遍天下无敌手,那些人不敢再来撄其锋芒而已。

但只要他一死,那些人立刻就会跳出来,这就是为何要与浙东士人和解,李显穆还太年轻,处理的事太少,功绩太少,即便再有能力,声望也不够。

须知李祺使用大儒传承后,再加上后世的智慧,相当于满级出关,走到这天下人都不得不承认他无敌、承认他是圣人的地步,也用了十二年!

穿越七日震惊皇帝,穿越一月震惊朝野,穿越一年震动天下,那是神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在李祺这里,只有时间才是支撑他走向更高的、最伟大的力量。

当他越来越老,他的须发开始变白,他的弟子越来越多,他的功绩越来越多,他的威望就越来越高!

李祺的冷处理很有效果,京城中刚刚掀起的一点讨论之声,很快就被科举之事掩盖了。

秋闱在即,朝廷又突然调整了来年春闱的时间,这才是震动天下之事,整座应天府百姓的精力都放在了诸府的考生身上。

……

秋闱前一日,在灿灿骄阳的陪伴下,一辆装饰并不如何华贵的马车驶入了国子监,李祺坐在其中,他掀起车帘,如同破开迷蒙山水的清风,出现在所有学子面前。

王艮和李显穆扶着他下车。

国子监中有种宁静的喧嚣,没有人说话,但李祺却仿佛能够听到那些士子咚咚的心跳。

“诸生可安好啊。”

李祺爽朗向所有人笑道。

这句话仿佛打破了什么寂静之所,国子监中只一瞬便由宁静转而燃烧般的喧嚣,无数道问好之声,欢呼之声萦绕在李祺耳边,由远及近,仿佛万人呼和。

王艮和李显穆在一瞬间感觉李祺的身体沉了一瞬,两人眼中带着微不可察的悲戚,用力将李祺扶住。

“明日便是秋闱之日,距离春闱亦不过三月之期,诸生可有万全之备了?”

李祺没再往堂中而去,侍者搬来一把椅子,李祺顺势坐了下去,温声道:“诸生皆是我大明的国之栋梁,未来的六部尚书、诸高官官,都会从你们之中出现。

我在这世上有些薄名声望,总想着该做些什么,是以今日来国子监叨扰,同诸位说些话,若能有一二言入诸生耳中,也算是为我大明的千秋万岁,再尽一份力。”

李祺的话仿佛有种神奇的魔力,方才还喧嚣的国子监中再次渐渐安静了下来,只剩下他的声音在回响。

所有人都望着李祺,这位当世的圣人,满足了他们对于圣贤的所有想象,永远温和、平静、强大、富有智慧,而怀着悲悯之心!

他的眼睛很是清亮,如同武当山上甘澈的清泉,亦宽博温厚,带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稳重,说话不疾不徐,没有丝毫曾激言辩论时的激昂,如同潺潺流水。

纵然是那些不愿意臣服于李祺的学术派系,亦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圣人,这是跨越一切的普世价值。

正如王安石和苏轼在政坛上是对手,可二人对对方的人品唯有敬重,甚至私交甚笃。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昭烈帝的这句话,李祺在用一生来贯彻,如果再给他二十年,他或许真能慑服天下诸派,而一统天下士林。

“这些年或许是年纪渐渐大了,颇好为人师,来到国子监前,总想着和大伙说些什么,可总也找不到一个由头。

想着不若劝学一番,可诸生已然是天下士子中的佼佼者,又何须我在这里挠挠而言呢?

想着劝诸生不要太过于紧张,可科举事关终生,诸生背负着家族的期望,紧张乃是自然之理,又如何能坐于岸上而说些风凉话呢?”

李祺缓缓说着,士子中已然有人眼眶微微湿润,“李景和待人以诚而言语真挚,故堪为天下友,能为天下师”,这句话突然出现在大部分人脑海中,唯有靠近李祺,才能感受到这句话的含金量,才能知道什么叫做良师益友。

王艮脸上满是骄傲,这就是他的老师,不仅仅是他学业上的老师,还是他为人上的老师,是他的榜样和神圣,愿为老师赴汤蹈火,而为天下先!

“最终想来想去,或许说些为官之道,最是合适,这也是一种对诸生的盼望,望诸生皆能蟾宫折桂,显耀高中!”

诸学子错错落落的向李祺行礼,而后渐渐恢复了平静,重新望向李祺,圣人的为官之道,或许便是连陛下都不曾听过的,又会说些什么呢?

几乎每个人都升起了好奇之心,即便是国子监祭酒等人都不经好奇的张起了耳朵。

“官场是很黑暗的。”

李祺的第一句话就让所有人惊住了,这也是能说的吗?

尤其是从圣人的嘴里说出来!

“诸生中有许多年轻人,怀着一腔热血想要做一番功业,造一份清平,将圣人所教的那些道理,在现实中一一用出,继而治国平天下,名留青史。”

李祺淡淡的讲述着,却说进了许多士子心中,“可官场不是这样,纵然你有无穷的热血也会在这里面不断地消磨,洪武朝杀了很多贪污的官吏,他们难道一开始进入官场的时候就想着贪污吗?

可时间一长,便同流合污,曰之和光同尘,为人之道。”

人群中已然有些骚动,李祺说的这些都是痛点,可却都非常的现实。

人群有一士子出列高声道:“景和公,我父亲曾是兵部一主事,因为触怒上官而含冤死去,直到当今陛下建极,才平反此案,他一生清白,可若不是陛下登基,却似乎无甚用处,倘若和光同尘,或可保存性命,请景和公解惑。”

“这世上有两种好人。”

李祺环视着所有人,而后对那年轻士子温声道:“一种人性格刚烈,上可死谏于君王,下可搏命于世道,这等人乃是世之脊梁,千百年来都为人所称颂,世道人心能一次次的重铸,便是有这等人存在,你的父亲就是这种人,你不该有此疑惑,当为有这样的父亲而傲然于当世。”

那年轻士子泪眼婆娑的长揖于地。

李祺的声音有些高涨起来,“还有一种人,隐忍图谋,如后汉之王允,隐忍于董卓之前,乃至于见辱于猖枭!

这等人亦有大勇气、大智慧,事不成之前,谁知其忠奸乎?

一旦事真不成,便是千古骂名,乃至于遗臭万年。

对这等人来说,纵千夫之所指,亦面不改色,为何,其心如铁,光明于其中,而道存天矣!”

李祺此言说罢,众士子只觉浑身热血沸腾,可紧接着李祺的话就让众人又愣住了,“可想要做个好人是很难的,有时候你总是会迫不得已的做些事情,没有人能爱惜羽毛,一直一尘不染,大多数都会死于道中。”

众士子只觉脑子都要炸开了,李祺刚大大赞扬了两种好人,转头就说这条路很难活着。

是啊。

这条路若是真的那么简单,那普天之下到处都是那等名臣了。

“总有人迫于时势要做些违背良心的错事,可人绝不能自甘堕落,而真的以为自己已然无救,继而真的便沉于黑暗。

越是在黑暗的境地中,越是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你生来就要做些大事,你和那些披着人皮的禽兽不同,在你的内心中,依旧有良心和理想。

那些在你们现在胸腔中跳动的那颗心,纵然经历了千百风尘,可它依旧是鲜活的,是如血般鲜艳的赤色,只有它还在,你便永远都是年轻时那个志在清平天下的少年郎!”

李祺话音落下,国子监中已然是寂静一片,唯有自轻柔而渐渐散来的风,带着秦淮河上的脂粉香,带着已然盛放的桂花香,萦绕在鼻翼之间。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国子监中心学门徒实在不少,纵然不是心学门徒也都知晓这句极其震撼人心的言语,以及善恶四句之教。

“正是此言!”

李祺往四周拱手,“今日静极思动叨扰诸生,明日开考,祝诸生俱能高中,日后造福一方。”

说罢在王艮和李显穆的搀扶下重新上了马车。

谆谆教诲言犹在耳,却见李祺已然要离开这里,诸生顿时纷纷上前,无数人想要说些什么,却只听见李祺最后道一声,“言尽于此,今日当散去。”

虽是不舍,可诸生还是纷纷让开了通路。

“景和公,乡试后的鹿鸣宴您会来吗?”

“或许吧。”

余音袅袅。

有位圣人,轻飘飘的来了,又轻飘飘的走,不带走什么,只留下些许言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