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146章 剑指汉王

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146章 剑指汉王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光拂晓之时,宫门方开不久,李显穆便进了宫,径直去拜见皇帝陛下。

他进宫后便见到自己岳父,英国公张辅也正在华盖殿中听命。

见到李显穆走进殿中,朱棣笑着招了招手,“正好显穆你也到了你们翁婿二人一起来听命吧。”

李显穆上前后才知晓,安南果然又有异动,而自己岳父,又是要领兵前往安南了,朱棣指着堪舆图道,“此番前往安南,便如同之前所说,水陆两路并进。

显穆你即将巡抚江南,此番除了调查妖术之事之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便是有关于江南夏粮海运之事,如今郑和率领船队前往日本,江南粮草之事朕便交给你,有没有信心?”

这是实行海运以来,江南粮食第一次运往北京,事关重大,本该由郑和所负责,可如今他出使日本替大明寻找白银,这件事便落在提出海运之事的李显穆头上。

而且李显穆从朱棣的话中能够听出,他所负责的不仅仅是将江南粮食运往京城,还要供给南征安南大军的后勤所需,这几乎是国朝当前最重要的两件大事,竟一同落在了他的肩上,不可谓不重用,不可谓不重视!

皇帝一说完,英国公张辅脸色大变,如此重大之事竟然全权交给李显穆,纵然是他也不由为之心惊。

他担心李显穆出什么纰漏,那后果不堪设想,便想向皇帝进言,再派另外一人处理其中一事。

“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还不等他说出话来,李显穆已经直接应下,皇帝哈哈大笑,英国公张辅却有些无奈。

皇帝所言恰合李显穆之意,他守孝归来后,为自己定下的,本就是以立功而行于世,如今再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

君臣三人又商议了一会儿,李显穆便与英国公张辅一同出宫,方才走出殿外,张辅便无奈的对李显穆道,“显穆,我知道你一向勇于任事,但方才在殿中实在是过于冲动。

既要保证夏粮完整入京,又要供给南征安南所需,还要清查妖术之事,而且我只想你此番前往江南必然不可能只为清查妖术之事,必然会再次弹压江南士族。

这件件大事能完成一件便已颇不得了,你同时做数件难免分心,若出现任何披露,不仅无功而且有过,实在是太冲动了!”

“伯父不必太过担心,小侄做事从不冲动,这几件事虽说皆有难处,可对于小侄而言并不是没有全部做成的把握,俗话说火中取栗,危中有机。不如此,如何能彰显能力,不如此,如何能让陛下越过朝廷固有的机制提拔我呢?”

李显穆朗声笑道,“正如此番,小侄由正五品学士一跃而为正四品少詹事,朝野之中却没有半分说小侄是幸进之人的讥讽之语,便是因为小侄连续做下几桩功绩。

让众人服膺,事功本就是最王道的法门,只要在江南做成大事,陛下便是晋升小侄为从三品,也无人能说一个不字。

父亲去世之后,我心学门人凋零,等到大理寺卿陈公致仕后,九卿之中再无一人,李氏颇为凋零,没有可撑门面者,小侄当仁不让,要扛起这面大旗。”

张辅先是一愣,而后安慰到,“若仅仅如此,更是不必着急。

你我两家联姻有亲,我便是你半个父亲,朝廷之上自有我为你遮风挡雨。

你生来血脉高贵,生在钟鸣鼎食之家,如今家族已然昭雪,不再是罪族之身。

以你的天姿才情,按部就班,亦可青云直上,傲然于天下诸臣,为何如此急切呢?我真是不解。”

李显穆泰然道,“若只为一家,小子自然无不可。

可如今天下表面虽安,可北有蒙古、南有安南,船队越海外,而风暴未息,父亲生前。所言汉唐故土还不曾收复。

先帝之时所留诸政策,如今已然不合时宜。

天下汹汹,痹病丛多!

世人多苦难!

小侄只觉时不我待,欲要清平天下纷乱诸事。

如今圣天子在位,正是要一展身手之时,可如今我人微言轻,唯有不断攀岩向上,方才能一展心中所想!”

李显穆永远都不会忘记父亲临终之前留下的七大恨。

后面四恨太过艰难,暂且不提,可前三恨,让李氏昭昭于世、兴旺心学、光复汉唐旧疆,这三条是他毕生之理想。

经过他父亲一代以及他这一代的努力,让李氏逐渐恢复巅峰荣光,已然是板上钉钉之事。

接下来诸事,亦颇为艰难。

张辅望着充斥少年意气的李显穆,先是一时怔愣,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在塞外之上策马狂奔的景象,而后洒然笑道,“真不愧是李忠文公之子,果然有比天还要高的志向,当今大明,如你这般少年郎绝不超过五指之数!

若诸勋贵家皆如你这般,何愁我大明不兴,何愁我大明不千秋万世?

怪不得陛下如此喜欢你,甚至胜过喜欢他的儿子。

天下难道有人会不喜欢你吗?

老夫的女儿能够嫁给你,老夫也觉得与有荣焉!”

翁婿二人向宫外而去,李显穆哂笑着,“当初先帝在时亦如此称赞小侄,说我是大明的麒麟子,是为大明招纳福分之人。”

李显穆这一说,张辅才想起来,李显穆在年幼之时可是经常入宫见那位太祖皇帝,尤其是在太祖皇帝末年之时,他是唯一一个长期陪在太祖皇帝身边的孙辈。

“你的父亲曾经担任宗人府官职……”

张辅突然反应过来,带着几丝猜测,“以你的年纪与辈分,有朝一日,怕不是执掌宗人府?”

嘶。

张辅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猜测不是虚言,而是非常有可能发生之事,李显穆年纪虽小,可他却是太祖皇帝的外孙,如今看来,他至少比太子朱高炽能活得更久,到那时以他的官职、威望以及在宗家中的身份,宗人令之职,舍他又其谁呢?

“李忠文公啊,你这是给我送来了一个什么女婿?”

张辅又想到自己如今的嫡子体弱多病,还不知能否活得过自己,他子嗣不昌盛,又征战多年,还不知自己还能活多久。

“日后英国公一脉,怕是真要靠这个女婿撑场面了。”

张辅不知道他自己也是超长待机,若非被大明战神明堡宗坑死在土木堡,活到**十岁不成问题,在武将之中寿命长的简直离谱。

二人出宫后分别后,李显穆坐在马车上望着张辅离开的方向陷入了沉思。

关于张辅,他的父亲曾经特意给他说过,为何要替他挑选这样一位岳父。

首先是张辅人品好,不会在李氏陷入低谷时抛弃,是上好的盟友。

其次便是张辅寿命悠长,政治中的胜利者总是最后活下来的那个人,正如在三国东汉末年并不出彩的司马懿,最后成为赢家便是因为他超长待机。

在永乐时期的张辅,或许只是第一战将,等到永乐皇帝一旦去世,张辅的身份便立刻举足轻重。

张辅这种人在洪武时期,那是要被安排一桩大案处理掉的。

如果有朝一日李显穆想要真正秉政天下,他就一定需要一位军方盟友。

譬如历史上的于谦,自己以兵部尚书身份掌管京城兵权,亦或张居正,北有李成梁,南有戚继光,但凡这等权臣必有军方势力拥护,才能稳固政权。

而最稳妥的关系便是联姻。

李祺可谓谋之深远,在他还不知道李显穆未来的情况下,便替他铺好了这一条路。

“可陛下能够放心我翁婿二人,一文一武占据朝堂之事吗?”

李显穆深深皱着眉头,“看来要为自己制造几个表面看起来旗鼓相当的政敌,且藩王之事不能多言,要让皇帝相信朝堂上有足以制衡我翁婿二人的力量存在才是。

淇国公丘福,在靖难之时功列第一,让他与岳父打擂台应当可行。

待到时机合适,将其拿下即可。”

之前李显穆准备进言,废除藩王世袭制,改为降等承袭,可如今想来,还不到时候,削夺皇族力量实在过于敏感,当今皇帝虽然是靖难起家,可却不一定愿意接受。

淇国公丘福,李显穆知道此人志大才疏,只是一员冲阵的猛将,并无政治头脑,这等人战场上或许有用,朝堂之上玩死他,只需要一两句话,可谓不费吹灰之力。

“制衡我的人又该选用谁呢?”

世人怕是做梦都想不到,李显穆还不曾威压天下,就已经开始主动给自己制造政敌。

养寇自重!

“能让皇帝信任且认为足以制衡我的,也只有内阁那些人,内阁众人皆是才智之士!

宰相之才!

接下来我立下功劳之后,可以主动向皇帝举荐杨士奇几人做事立功,提高他们在朝廷中和东宫中的地位,以免一家独大。

这样一来应当可以安稳度过永乐朝,并且攫取到足够的威望和资历。

如今是永乐八年,不知当今陛下还能在位多少年,是十年,还是二十年,那时我已然年近三十,甚至三十余岁,足够领袖天下群臣!”

……

离开京城之前,李显穆的最后一站,自然便是东宫。

实际上自他为太子争辩妖术之事后,已然极其疏远东宫,可朝野之中,关于他是太子党之事,依旧风行不止。

他依旧恪守避嫌之事,如今他即将离开京城,前往江南,身为东宫詹事府少詹事总该。见一面太子,否则便是不知礼数。

“显穆,如今京中之事不会对你造成太大影响吧?

若有,我找人去将散播之人抓起来。”

太子朱高炽颇有些忧虑的对李显穆道,“唉,都是我害了你,若是这些风言风语传到父皇耳中,怕是又要对你起疑心了,父皇之多疑,真是罕见啊。”

李显穆冷声讥诮道,“太子殿下难道以为这京中疯传之事,仅仅是那些百姓和世子个人所为吗?

若是正常之人,岂能猜不到这等言语将会中伤我与皇帝之间的信任,亦对太子殿下不利。

难道殿下以为这背后没有人所推动吗?

太子殿下不妨猜猜到底是谁传播这些言语?”

朱高炽叹息道,“我也对此有所猜测,怕又是我那个好弟弟汉王所做。

两次三番之后,他如今想必已然知晓,有显穆你在前方为我遮风挡雨,我这太子之位便稳如磐石。

他如今必然将你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这是要先离间你和父皇,使你失去陛下信任,而后再对付我,所使出的计策罢了。

只是即便知晓又能如何呢?

这是阳谋,且他所说不错,你本就是太子党的一员,纵然说破天去,也无法说些什么,即便在父皇面前也只能尽量做些遮掩,为之奈何呢?”

朱高炽在感慨时局艰难,李显穆却不太在意,环视着东宫之中的陈列,颇为简朴,唯有角落的香炉升起几缕袅袅香烟,听闻汉王府,颇为奢华,同为兄弟二人倒是大为不同。

“太子殿下莫要担忧,如今京城中所传之事,早在当日为太子殿下争辩之时便已然猜到,我之所以不曾回应,恰恰是等此事发酵传入陛下耳中,然后将计就计,将汉王夺嫡之念,一举歼灭!”

李显穆很随意的说出这番话,就像是说中午要吃什么饭一样随意,让太子朱高炽都愣了一下,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愣愣反问道,“显穆你方才在说什么?断绝汉王的夺嫡之念?”

朱高炽的第一反应便是不可能,汉王夺嫡之念有多深重他再清楚不过,怎么可能如此轻言放弃?

“殿下成为诸君,依仗的是万古以来的礼法纲常,是太祖皇帝的祖制,是千百年来立嫡立长的观念,所以即便殿下什么都不做,身后自然便有千军万马跟随!

这些殿下的助力,于汉王而言皆是阻力!

汉王夺嫡所依仗的无非是陛下对他的宠爱,如果陛下厌恶他、怀疑他,那他便什么都不是!”

朱高炽明白又有些不明白,疑惑问道,“可父皇最喜欢汉王,又怎么会厌恶怀疑他呢?”

朱高炽本以为李显穆会讲出如何让皇帝怀疑厌恶汉王,却没想到李显穆摇摇头道,“没有大臣,也没有人可以主导一个帝王的喜好!”

李显穆当然不会在太子的面前,说出他是如何挑拨皇帝和汉王,那毕竟是他的亲爹和亲弟弟,疏不间亲的道理要时时刻刻记住。

除非你的主君是李世民!

果不其然,听到李显穆这样说,朱高炽虽心中略有些失望,可却也松了一口气,如果李显穆真的在他面前说出如何挑动皇帝与汉王之间关系之事,他真不知该如何去做,又该如何去面对他这位多智近妖的表弟了。

李显穆循循善诱道:“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让陛下厌恶怀疑汉王,而是让陛下知道他对汉王真实的感情。

太子殿下难道认为陛下是真的喜欢汉王吗?

太子殿下难道真的认为陛下不厌恶不怀疑汉王吗?

我不这样认为!

我认为相对于汉王殿下,陛下更喜欢太子,因为太子仁孝,这世上的父母总是更喜欢孝顺的孩子。

陛下对汉王的喜欢,本质上是陛下对自己的喜欢!

可汉王终究不是陛下本人。

如今陛下自己把自己蒙在鼓中,既不曾见到汉王的真面目,也不曾见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但此事发酵之后,陛下必引我入前相问,那时我便可将此言道出。”

李显穆说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句话,太子听罢,眼睛圆睁,震撼问道,“我的弟弟汉王当真如此说过?”

“汉王是否说过太子殿下难道不清楚吗?”

朱高炽愣了几息,而后才缓缓叹息道,“他竟然是说过的,我也曾有所耳闻,只是……没想到这番话竟然如此致命吗?”

“太子殿下,忌讳之事乃是天下大事!”

李显穆洒然笑道,“纪刚为何而死?不就是触碰了指鹿为马的禁忌吗!

难道您忘记了?

若是如今有学子在落榜后题诗,言称待到秋来九月八之语,太子殿下难道以为他还能活着走出京城吗?

太子殿下,您能几次三番被陛下所原谅,是因为支持您的官员,全部都是文官,换句话说,陛下认为您没有威胁!

否则任凭我舌灿莲花,也救不下殿下!

可汉王不同!

现在殿下还认为圣上对汉王没有怀疑吗?”

东宫之中一时陷入了寂静,窗棂之上照进的阳光,有灰尘在光柱中浮沉,粒粒分明,好似浮光掠影。

殿中静谧无声,唯有朱高炽肥胖身躯而产生的沉重呼吸声,却不引人心慌,李显穆甚至还有闲心抬起双手,细细望着鲜红的血丝,如同附着在玉石之上。

“显穆明断人心,使乃夺天地之造化的大才,依照此言,汉王实乃父皇心腹之大患也!”

朱高炽沉默良久后,方才叹息着道出这一大段话,语气中带着深深的佩服,若不是李显穆,他这辈子都想不到,喜爱与厌恶竟会是一体两面!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黑白分明呢?”

李显穆站起身,眼中是明亮的光,“唯有圣人才能站于光明之中,可纵然是圣人,也不过将心中黑暗踩在脚下,既可说镇压,亦可说超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