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134章 君臣交心抢白银!

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134章 君臣交心抢白银!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显穆对朱棣的反应并不例外,没有经济学常识是这样的,他也是跟着他父亲学习了几年,才能明白财政制度的核心。

他并不打算论述的太复杂,于是问出了一个非常浅显的问题,“陛下,您认为一枚铜钱变得更加值钱,对百姓好,还是一枚铜钱贬值对大明的百姓更好呢。”

“对大明的百姓更好吗?”

朱棣沉吟道:“应该是钱值钱更好吧,这样同样的钱就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了,盛世的标准不就是粮食价格很低吗?”

李显穆并不反驳,而是微微一笑,“那臣再问陛下一句,是有钱的人钱越多越好呢,还是大明的普通百姓手里钱越多越好呢?”

这下朱棣毫不犹豫斩钉截铁道:“自然是普通的百姓手里钱越多越好,这样他们就不会造反,我大明的江山才能稳固。”

“好,那臣回到上面的那个问题,富人之所以是富人,就是手里的钱多,现在我们做一个非常简单的算术问题。

假如富人手里有100文钱,穷人手里有10文钱,富人是穷人的10倍。

如果钱变值钱了,比如以前10文钱可以买1斤粮食,现在10文钱可以买两斤粮食,这说明付钱的人钱增加了一倍,而百姓手里的粮食便宜了一半,占据大明最广大的农民是不是就受到了巨大损失呢?”

朱棣先是一愣,而后立刻反应过来反驳道:“但不仅仅是粮食,其他的东西也变便宜了,那钱不还是那么值钱吗?”

“好,陛下已经想明白了这个问题,那现在您知道,一个月前一斤粮食10文钱,一个月后,一斤粮食5文钱,那您是会现在购买这些粮食呢,还是会等更便宜之后去买呢?”

“自然要等他更便宜的时候才去买。”

朱棣的脸色已经很不好看了,甚至有点铁青起来。

“既然陛下会选择更便宜的时候去买,那百姓也会这样选择,那卖粮食的农民,以及贩卖盐、香料、布帛等东西的小商贩,都在等着对方降价。

他们赚不到钱,又怎么去获得自己需要的活着必须的物资呢?

总有人会活不下去。

这么下去,只有钱很值钱,土地、商铺、商品、粮食都会变得很便宜,那这个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朱棣微微闭上眼,而后缓缓睁开,艰难道:“富人趁机购买。”

朱棣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仅由李显木说了这些,立刻就听懂了,甚至想到了那惨烈的场景,大明将陷入民不聊生的一个状态。

“对,有钱的地主富户通过升值了很多的铜钱,以一个极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获得了土地,农民今年卖掉了土地,那明年又怎么交赋税呢?

人头税,摊派杂税,各项徭役,数不胜举。

这仅仅是钱升值的一个坏处,现在陛下还认为缺钱是一件小事吗?

或者说,这不是真正的缺钱,而是要让钱流动起来,一文钱经过了农民的手,到了小商贩手上,这样粮食和商品就经过了一次交易,二人都得利。”

朱棣简直坐立难安了,“这些不都是荒年才会发生的吗?贱卖土地,卖儿卖女,卖身奴婢,怎么会仅仅缺钱就会如此呢?”

“陛下认为维持一个王朝,不会陷入真正的崩溃所依靠的是什么呢?”

“自然是贤明的君王,贤明的臣子,以及安居乐业的百姓。”

“那陛下认为百姓安居乐业所需要的是什么呢?贤明的君王和贤明的臣子,给百姓所带来的东西又是什么呢?

是钱!

是利!

是过去的先贤所鄙视的铜臭之物!”

李显穆的声音变得高亢起来,他明明说着这些离经叛道之言,可朱棣能够从他的声音中听到异常的坚决和对过去的批判。

“荒年灾年的确是非常的可怕,可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这些荒年灾年的赈灾手续已经非常的完善,只要不是连续十几年的大灾难,朝廷都能够安稳的度过,可如果一个国家的制度从根子上就出现了问题,那才是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

唐朝为什么会发生藩镇之乱,而宋朝就没有呢?这不就是因为唐朝对待武夫的制度和宋朝不一样吗!

宋朝为什么对外如此的孱弱,而汉唐又如此的强势呢?不就是因为宋朝和汉朝唐朝的制度不一样吗!

唐朝的灭亡不就是因为江淮地区被黄巢破坏掉了吗?

收不上来税,于是唐朝就彻底没有了任何复兴的希望。

钱钱钱!

一个帝国的辉煌不就是在于钱吗?

如果没有足够的钱,陛下您北征的大军从何而来呢?

去年的财政会议才刚刚结束没有几天,难道您忘记了在会议之上被臣子诘问财政时候的窘迫了吗?

这都是**裸、血淋淋的经验和教训!

现在大明收税的制度,一定会导致我大明的税收越来越少,现在是您统治的年代,我可以断言,现在就是我大明最为昌盛的时候,往后只会越来越虚弱!

我大明必须有一套能够持之以恒,将税收从富人以及穷人手里一起收上来的手段,而不是仅仅的去搜刮穷人!”

李显穆起身,而后又向皇帝深深的躬身拜倒,他的声音越来越高亢,他的语气越来越激动,他的眼睛明亮的像是天上的太阳,照着朱棣都只觉自己心中的那一丝阴暗消散无形。

“洪武年间的时候,有凤阳造反的贼寇,被解押到金銮殿上,先帝问他为什么要造反,他反问陛下当初为什么要造反!

先帝没有回答,但是谁又不知道呢,因为活不下去!

后来先帝将凤阳中都的贪官污吏全部剥皮填草,这便是知道那贼人所说的是真的!

那是洪武朝的事情,而现在到了永乐朝这样的事情难道少吗?

我大明现在就没有人造反吗?

难道这些人就真的是因为心怀奸刻吗?

是因为他们活不下去了!

既然在大明朝盛世的时候就活不下去了,那就说明现在的制度逼着他们活不下去。

民间有贪官污吏在害他,可那些贪官污吏害他们,也是因为我大明的制度有缺陷,想要完全杜绝贪官污吏,您知道这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们只能从制度方面逐渐的收紧,尽量的让他们少有一些可乘之机,这才是真正正确的手段!

否则大明一定会亡于农民造反,摧毁整个帝国,陛下现在明白臣为什么这样的迫切进宫来进言吗?”

朱棣被李显穆的这一番话说得完全惊住了,从他继位以来,所听到的几乎全部都是赞扬,李显穆还是第一个说现在大明的制度有问题,如果不改就会导致亡国,他如何能够不为震惊呢?

“你的胆子这么大吗?竟然敢在朕的面前说这些话!

你就不怕朕治你一个不敬之罪吗?”

“臣不怕,臣一点都不怕!

正是因为陛下是陛下,臣知道陛下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圣君,是能够听得进谏言的圣主,所以才敢说这些话!

如果当朝的皇帝,是防民之口,胜于防川的周厉王,是滥杀建言大臣的隋炀帝,那臣绝对不会在他的面前说这些话!”

李显穆再次深深地拜倒,而后抬起头来,他望着皇帝的眼睛,朱棣从李显穆明亮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李显穆诚挚的说道:“陛下,臣身上流着大明皇族的血脉,往后的三百年、五百年、甚至一千年,或许这不是最后一次姻娅帝室,李氏是大明世袭的贵族,普通的百姓改朝换代,不过就是换个皇帝而已!

而臣呢?

臣的父亲配享于文庙之中。

臣按照现在这样发展下去,日后或许能够配享于您的太庙之中。

臣的后代也会像臣这样。

臣只希望大明能够千秋万代!

所以如果大明的朝政有不对的地方,臣就要指出它,这世上再也没有比大明的社稷更重要的东西了!

陛下!”

李贤穆深深地拜倒在朱棣面前。

但他所说的那一番番话却如此的振聋发聩,这世上最让人震撼的文字就是带着诚意的又有道理的大实话,而朱棣就从李显穆的话语和声音中听到了这些东西!

“显穆,你就是上天赐给我大明的麒麟之臣啊,如果现在大明还有宰相的制度,又岂能不以你为宰相呢?

如果未来朕驾崩的话,大明又怎么能够不交到你的手里去辅佐皇帝呢?

朕已经彻底明白了缺钱的害处!

显穆,你来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告诉朕这项制度的缺陷吧,我想你一定有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

就在这里!

就在华盖殿上!

就在朕的面前!

将你的所有的设想全部说出来,朕必然将竭尽全力的、用尽所有的手段,甚至超越北征蒙古的坚决,去支持你的设想。

让你我君臣,为大明的千秋万世,添上一把填上一把浓浓燃烧的焰火吧!”

李显穆面上不动,心中却大为欣喜,他知道自己成功了!

他不仅仅让皇帝同意了他颇有些疯狂的计划,最重要的是,他此刻在皇帝心中的信任度再次大幅的提高了。

对于一个强势的皇帝来说,这是李显穆攫取更多权利的唯一方式。

“陛下,臣方才在刚刚进殿的时候,就说之前是去见了日本的使者。

因为臣偶然得知了在日本曾经的银见国中,有一座银见山里面有极其丰富的白银矿!

如果朝廷能够掌握这一座白银矿,那么就可以直接铸造出大量的银钱,而这些银钱投入到我大明之内,就相当于朝廷在铸造铜钱,但是其成本却远比铸造铜钱要低!

陛下,您应该知道这代表的是什么!”

朱棣的眼中突然亮起了闪亮的光彩!

“日本那个蕞尔小邦真的有大量的白银吗?”

哪个皇帝不希望能够多铸造一些铜钱呢?

谁又能不知道铸造铜钱对整个国家都有好处呢,但是铸造铜钱就意味着亏损,久而久之,朝廷就不愿意去制造铜钱,而改用宝钞去收刮民间的财富。

如果现在有白银可以纳入朝廷的管控的话,朝廷就不需要用宝钞这种废纸,冒着被百姓唾骂的风险,也可以名正言顺的获得民间的物资。

朱棣从兴奋的状态中回过神来,又颇为疑惑地说,“可是找到白银矿就能够解决大明缺钱的问题吗?

朕一直都觉得民间的铜钱应该是非常富裕的,这无数年来各个朝廷尤其是宋铸造了那么多的铜钱,但是市面上却没有铜钱,那些铜钱都去了哪里?换成白银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

李显穆脸上露出了笑容,“陛下,您的顾虑非常的正常,白银是一种价值很高的金属,远比铜钱的价值要高。

所以即便是那些碎银,它的价值也很难让百姓在平时的生活中去使用,毕竟一文钱就能买炊饼,一文钱该对应多少的银子呢?

如果这些银子全部分割成小块,它的成色就会出现问题,最后落到和铜钱一样的下场。

所以白银的出现,真正的目的是把市面上的铜钱全部激活出来!

如果现在朝廷从海外运来了一船的白银,然后向天下人宣布,朝廷发现了一座矿产极其丰富的矿脉,来弥补现在铜钱不足的状况。

那那些在地窖中在各种地方储藏了大量铜钱的权贵,富有的商人,他们会怎么做呢?”

“白银的价值肯定会贬值,但是铜钱也会大量的贬值,尤其是他们不确定白银到底有多少,甚至能否代替铜钱的情况下,他们一定会把铜钱拿出来买东西。

可这样的话,和滥发宝钞的结局是一样的,百姓受到的伤害会是最大的,他们手中本就不多的铜钱会大量的贬值,这问题就大了!”

“那就要看一下陛下能不能下得了狠心,如果您愿意减免许多地区的赋税,甚至今年不收,那么普通的百姓就能够拥有足够的粮食等储蓄,扛得过这一年,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民间的铜钱就已经完全交换过一次了。

而且古代就已经有均输平准,朝廷完全可以根据新的物价去制定这些政策,以帮助最普通的百姓度过最艰难的一年,只要钱活动起来了,大明的财政状况就会显著的变好。

以后老百姓的手中有了铜钱和白银,大明就不需要再收各种实物的税,而是可以直接收铜钱和白银,就像是宋朝一样。”

李显穆的描述实在是太过于美好,让朱棣在华盖中急着来回转,而后过了一会儿,他转头望向李显穆问道:“那个石见国在哪里?

朕要立刻派人前往,看看那里到底有没有大量的白银,如果真的有,显穆,这又是你的一件大功!”

“石见国的具体位置就要问日本使臣了,但臣确定它和我大明隔海相望,距离朝鲜更加近,臣确定石见国是一定有白银的,但是那座石见山以及银矿具体的大小,还需要后续的探测。

白银不仅仅是我大明想要,日本的那些诸侯也不会放弃!

陛下,如果你想要获得这个白银矿,就要做好战争的准备。”

朱棣先是轻蔑一笑,而后带着深深的蔑视傲然道:“我大明天下无敌!

最不怕的就是战争,就连蒙古人面对我大明的天威,都只能遥遥而逃,区区日本有何惧哉?

若是他们乖乖的交出银矿山那就罢了,若是不愿意,郑和大概很愿意率领着下西洋的大军,往日本走一趟吧!

石见国?石见山?

那就往那里建立一个卫所吧!”

朱棣的语气中满是理所当然,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大明朝!

军事方面绝对的世界第一!

……

李显穆走在出宫的路上,回想起方才在殿上发生的那些事情,他的慷慨激昂以及皇帝的坚决。

既是有些振奋,又颇有些遗憾。

按照父亲曾经的说法,无论是用黄金还是白银亦或铜钱,都不是最好的方法,大明宝钞这样的纸币,才更加的优秀。

可惜大明朝或者说任何一个皇帝至高无上的王朝,纸币都注定是行不通的。

所以他也只能放弃了这样的想法,选择了对现在的大明来说比较好的以白银为主要货币,铜钱辅助的制度。

虽然这个制度在后续也必然会遭到破坏,但那已经是全世界的白银矿都挖掘完毕的时候了。

他突然有些异想天开的想到,“父亲说纸币的关键在于信用和准备金,李氏可能是这个世上最有信用的家族,如果有一天,李氏经过一两百年,信用为天下人所共知,李氏能不能自己发行一些纸币呢?”

仅仅想一想,李显穆只觉身体都在震颤,那是兴奋,亦是恐惧!

——————

永乐年间,李显穆突然不知从何得到了日本有巨量银矿的消息,他以绝佳的口才说服了当时的大明皇帝,而后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石见叩关”之事,大明的船队克服了元朝两次远征日本的失败,成功的到达了日本。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掠夺资源为目的向海外派出军舰,这与永乐时期前两次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标志着大明渐渐从一个保守的农业帝国向陆地海洋双重大国转变!——《大明五百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