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115章 阴谋之始

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115章 阴谋之始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自迁都旨意下后,京城各衙门便陷入了沉沉忙碌,京中百姓亦颇有些惶惶之色。

朝廷派人几次晓谕,南京同样是京城之一,五府、六部、诸寺、都察院等等衙门依旧还在南京城中,才算是勉强将这股风气压了下去。

百姓又不傻,凤阳还是中都呢,可天下人谁会在乎?

所有衙门都留在南京又有什么用,皇帝不在这里了!

就好像唐朝时,洛阳东都的地位提高不就是因为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每年大半时间在洛阳待着。

翌日,李显穆入东宫后不久,便见到太子朱高炽皱着眉回来。

“太子殿下,宫中发生何事了?”

这就显出李显穆官职不够的坏处了,皇宫中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不知道。

若是有个内阁大学士的职衔在身上,那可就省事多了,能够更加从容的布置。

朱高炽叹息道:“倒不是什么大事,但很是麻烦,衍圣公孔公鉴进京弹劾曲阜知县孔成林五项大罪。”

李显穆顿时一惊,“殿下,累及衍圣公的怎么会有小事呢?”

衍圣公的地位在大明朝建立后,经由朱元璋赐予,有了极其显著的提高。

乃是一品文官,班列文官之首,其居住的衍圣公府,是不亚于王府的府邸。

朱高炽突然反应过来,李氏是儒门大族,李祺是配享文庙的圣人,是以李显穆对此有更多的关注。

“此事的原委是这样的……”

时间还要回到一个时辰前。

衍圣公进京朝拜皇帝,朱棣在华盖殿接见了衍圣公孔公鉴。

朱棣很是客气的询问道:“曲阜对孔圣的祭祀都不曾出什么差错吧。”

这本是很惯例的问询,普天之下,还没人有胆子在曲阜搞事情,敢这么做的,朝廷都会教他重新做人。

但任谁都没料到,衍圣公竟然直接长揖至地,愤然状告道:“陛下,臣要参劾曲阜知县孔成林五项大罪。”

本来还比较放松的朱棣见状立刻坐直了身子,整个人都有些愣神,就连侍奉在侧的太子、汉王以及一众阁臣,大多都愣了一下,而后瞬间精神起来。

要知道这曲阜知县孔成林乃是孔公鉴爷爷辈的长辈,到底发生了什么,能够让衍圣公亲自到御前弹劾。

此事不简单啊。

朱棣更是瞬间皱紧了眉头,冷声道:“衍圣公你要状告曲阜知县何罪?”

孔公鉴一项一项如数家珍道:“孔成林有五项大罪。

其一,孔成林借由曲阜税收,贪赃了数万钱粮。

其二,孔成林违反朝廷的制度任用亲信爪牙担任曲阜官职。

其三,孔成林强买强卖官产,导致官产流失。

其四,孔成林勒令吏员伪造契约,将城西的官地占为己有,建立庄园。

其五,孔成林承修的陵、道等工程,将未曾用完的材料私自使用。

至于其他嗜赌成性、包养娼妓、横行霸道、欺男霸女之事,臣便不再多做赘述。

孔成林勾结山东布政使,这些年在曲阜可谓是作恶多端,其人利欲熏心,营私王法,朋比为奸,实在是天下第一等的大恶人,臣请陛下将其革职,以还曲阜朗朗青天。”

这些罪名若是其他人已然足够杀十回八回了,但毕竟是孔公鉴的长辈,是以他只请皇帝将其革职,况且毕竟是孔氏,杀了不好看。

孔公鉴这番话说完,朱棣的脸色就已经难看至极,孔子他不仅仅是一个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牌位,是大明帝国的统治工具,是意识形态宣传的必要。

所以朱元璋当初被孔氏恶心了那么多次,但最终还是捏着鼻子封为衍圣公,而且大大提高其政治地位。

在这套统治秩序之中,朝廷尊崇圣裔,而圣裔则以其超凡的素养和道德水平,向全天下发挥优良的标杆和榜样作用,为大明王朝强化意识形态。

可现在孔门中出了败类,圣人后裔中出现了坏人,那还怎么体现尊崇圣人,反而出现了负面效果。

朱棣强行压住了怒气,对左右下旨道:“着刑部尚书郑赐调查此事。”

直接派出九卿之一的高官,体现了皇帝对此事的看重,衍圣公亦很是满意,欢欣的离开了皇宫,准备回曲阜看曲阜知县倒霉了。

东宫中将朱高炽将前后经过讲完后,就喟然叹道:“堂堂圣人后裔,竟然也如此道德败坏,真是让人唏嘘感慨啊。”

他说完后就看到李显穆深深皱起了眉头,顿时心头一惊,他是知道李显穆一向足智多谋,难道这其中还有他所不知道的事吗?

“明达,这事可是有所不妥?”

李显穆收起紧皱的眉头,沉吟了一下后,缓缓道:“现在只是一种猜测,不知太子殿下能否让微臣参与进此案之中,若是不逮的话,是否能够让大理寺卿陈公参与进去。”

朱高炽更是吃惊起来,衍圣公府的事情虽然重要,可到底不过是弹劾区区知县,不算是军国大事,一个刑部尚书已然是重视,再加上一个大理寺卿,简直是三司共审了,“明达,衍圣公府至于如此大动干戈吗?”

李显穆轻声道:“若仅仅局限于如此,那便不至于,但若是稍后曲阜知县亦反告衍圣公,那就至于了。”

反告衍圣公?!

“不至于吧,曲阜知县难道真的敢这么做?置孔门的声誉于不顾?”

朱高炽听到这几个字都觉得头皮发麻,现在还只是衍圣公弹劾曲阜知县,可若是孔成林反告后,那可就是孔门之间的互相攻讦,一个审理不当,这是要让天下人看笑话的。

孔门成了笑话,难道朝廷就能讨得了好吗?

到时候丢脸的那可是皇帝!

不仅仅是皇帝,士人也丢脸啊,毕竟在朝廷官方的宣传中,圣人后裔都是道德楷模,诸士人拱卫,可出了这件事,对老百姓岂不是一种震撼。

李显穆摇摇头道:“只能说希望不是如此,若真是如此,那这件事就不简单了。”

还有下半句他没有说出来,这很可能会是一次反击,对他李显穆以及北人的反击。

朱高炽被李显穆一说颇有些忧心忡忡起来,但现在亦不知后续之事,只能暂且放下。

而后问起李显穆今日入东宫之事,因为李显穆虽然担有东宫之责,但并不需每日到东宫当值。

李显穆拱手道:“太子殿下,如今迁都之事如火如荼,陛下带着一行人先行赶往北京,而南京必然使殿下留守。

待迁都之后,陛下便要着手北征蒙古诸部了,翌日必然依旧是太子殿下监国。

前几日陛下言语中曾暗示微臣,北征时可能会带微臣到前线去,是以过一段时日,微臣便会离京,不能再伴于太子身侧。

所以有一件事要提醒太子。

请太子殿下晓谕亲近诸臣僚,监国的乃是太子,并不能越过皇帝,对皇帝该有的礼数,皆不能失,否则若是被有心人在皇帝之前说些言语,那生死祸福就不操持在自己手中了。”

朱高炽闻言顿时一凛,心知李显穆这是在暗示自己夺嫡之争了,而有心人自然便是汉王,届时汉王是必然会冲他身边人下手的。

“明达,孤受教了。”

李显穆踌躇了一下后又说道:“解学士是微臣父亲的好友,对微臣亦多有照拂,他颇有才学,尤其是在文治天下方面,颇能恢弘,但于政治上颇幼稚,偏偏又不自省。

过去有先父指点,尚且能安然,先父亡故不过三载,便失了圣心,前些时日我曾与他说过此事,可人之本性,岂能易改呢?

若事有不逮,请太子殿下将其贬黜偏远,那等十数年不能回京之职吧,也算是保全之法。

微臣的师兄王艮,有旷世大才,才堪宰辅而性颇直率,他深受先父大恩,是以欲为心学肝脑涂地,如今他在内阁中,多被排斥,若太子殿下施恩于他,乃至于能够救之于水火,他必愿为太子殿下赴汤蹈火,而在所不辞也!”

朱高炽听明白了,李显穆要离京了,但是对解缙和王艮放心不下,其中王艮更有才华,可以为太子所用,解缙把他送走即可。

朱高炽犹豫了一下,还是缓缓道:“如果我能搭手的话,定然搭手。”

很多时间他是没什么话语权的。

就像是朱元璋在办大案的时候,朱标不想杀那么多人,但根本拦不住一模一样。

明朝太子是没有权力的。

李显穆说罢便准备离开东宫,但还是顿了下脚,“殿下一定要保重身体,这是一场持久战,可能十年之内都分不出胜负,乃至于落入下风之中,但只要坚持住,便能见到风雨后的彩虹。

在这条路上,殿下已然先行一步了。”

朱高炽微微颔首,他明白的。

太子之位虽然是靶子,但为何诸皇子前赴后继,因为这的确是帝位天然合法的继承人。

尤其朱棣要北征的情况下,说句不好听的,若是朱棣突然死在了外边,那朱高炽便直接合情合理的登基了。

在从东宫向外而去时,李显穆一方面思考着迁都事宜,他们李氏自然也要搬迁的,大哥和二哥都有官职在身上,无所谓,他唯一所担心的是母亲临安公主。

相对比应天来说,北京的气候太过于干燥,冬季又太冷,正如朱棣喜欢北京一样,他很担心母亲到了北京亦适应不了,若是水土不服导致身体出现问题,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一方面则思考着方才朱高炽所说的衍圣公状告之事,准备关注一下,看看到底是不是他所猜想的那样。

“若真是猜想中,那可就难办了。”

李显穆深深皱起了眉头,“衍圣公所状告的大致不会有问题,但衍圣公自己也肯定不干净。

要尽快派人去衢州先拿到后手才是,以防被人打个措手不及。”

略沉吟后,李显穆往王艮府上而去,这件事还是要和王艮商议一下才行。

这不仅仅是关乎儒门的大事。

还关乎着南北士人的脸面。

……

自衍圣公进京才刚刚三天,朱高炽就颇急切的让人召他进东宫,李显穆一进东宫,朱高炽第一句话就是“曲阜知县孔成林果然反告衍圣公了”!

李显穆目光微微一凝,这件事不简单了,“殿下,你将殿上所发生之事,详细告诉我一下。”

事情并不复杂。

朱棣将此事交给郑赐去办,涉及到衍圣公,郑赐也不敢怠慢,点选了精干之将,正要先赴曲阜一趟调查,结果曲阜知县的奏章已经递上来了。

于是郑赐就在懵逼之中,再次被召进了宫中,一并处理此事。

曲阜知县孔成林的奏章中同样攻讦了衍圣公五项大罪,甚至比起衍圣公攻讦孔成林的五项大罪,还要无耻、肮脏不堪,其中甚至满是凄然血泪之语。

“太祖高皇帝尊崇圣人,而立衍圣公府,本意是表为天下楷模,可孔公鉴却道德败坏,实在难以堪当大任。

曲阜知县乃孔府世袭,一向由衍圣公所指派、作保,有生杀予夺之权,所以衍圣公对曲阜知县一向是颐气指使,历代曲阜知县对衍圣公莫不是曲意奉承、言听计从。

所谓曲阜知县不过是衍圣公的一条守户之犬罢了。

但微臣认为,臣虽是受到衍圣公所推举,但毕竟乃是天子钦赐的朝廷命官,无论衍圣公还是微臣,一切恩典解释出自陛下,是以不能徇私情、容枉法。

这数年来,在曲阜民间的婚姻田产等等诸事上,便不曾逢迎孔公鉴,却不曾想到,竟然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对微臣恨之入骨,甚至入京在圣上之前,对臣大加构陷。

此番回曲阜后,孔公鉴向诸亲随大肆宣传,不日微臣便将入京受罪,微臣不得不据理力争,向陛下揭发孔公鉴的五大罪状!

以使陛下明晓其人之恶、其人之奸、其人之险,此番罪状,臣早已上秉过山东提刑按察使,但其忌惮此乃衍圣公府事,纵容不告!”

————

永乐六年所爆发的“孔门互讦案”本来只是衍圣公制度的必然结果,无论是明朝廷的皇帝、贵族、官员,还是衍圣公府,都不曾真正放在心上,但此时无人知晓,那受人尊崇的位置,并不是只有孔家人可以坐,命运的齿轮已然开始转动,衍圣公府的千年富贵开始崩塌。——《中国·大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