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106章 破局之道

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106章 破局之道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胡广他有这个胆子?”

李显穆有些疑惑,胡广此人乃是谄媚阿谀之人,又无甚风骨,惯会见风使舵,逢迎上意,阻道这种事实在是不像是他干出来的,要说内阁中,杨士奇、杨荣、金幼孜等人倒是能做出这等事,这几人皆是那种颇强硬的士子,放在任何时代都能为良相。

“一开始是没有的,可后来时移势迁,便有了。”

解缙解释道:“朝中江西人极多,我和王艮本该是魁首,可我二人都是心学门人,继承的又是景和的衣钵,反而和江西生分,朝中士林中的许多人,便围在胡广身侧,那有些话他就必须要说,有些事他就必须要做了。”

“原来如此!”

李显穆恍然,一旦成为一个派系的领袖,那有些事就身不由己,而不能由着自己的性格来,所以在建立派系时,就要着重挑选那些同道中人,若是来者不拒,那或许暂时有兴盛煊赫,可日后却必然会受此拖累。

所谓,君以此兴,必以此亡,便是这样的道理。

离开京城三年,这其中许多事,在信中是难以说明的,而今与解缙这等亲历者面对面一番交流,才知晓这些情况。

“那内阁中有如何?师兄在内阁艰难又是何意?难不成还有人故意刁难不成?”

在王艮的眼里,李显穆虽然有才,但至少也要再过几年才能发挥作用,是以一直以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故意刁难倒是不至于,杨士奇等人也都算是君子,只是在内阁商议事情时,王艮多被否决而已。

若非许多事务都要经过皇帝,他作为阁臣可以直接提意见,只怕是还不如在翰林院时舒畅。”

现在的阁臣权力不算大,但已然有了不少处理具体事务的权力,内阁中各分派系,王艮在其中孤身一人,自然说话就不算,政治一向讲究的都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多就是大势。

除非像是李显穆这样拿着先帝旨意,直接将势拉满,那才有独战群儒的可能。

“之前王艮要入阁时,我还很是高兴。

结果很快我就意识到自己失去了圣心,被踢出内阁是迟早的事情,王艮在内阁中必然独木难支,所以临走前我故意把胡广也拉走了,否则内阁中七个人,他会更加艰难。

没想到六个人的内阁,依旧很是艰难。”

原来这才是解缙和胡广之间矛盾爆发的根本原因。

“若是黄淮如今愿意站在你这边,甚至能够将其拉入心学阵营的话,那日后局势便能掰过来一大部分,但是胡广不能再入内阁了,否则王艮的精力又要被胡广牵制。

阁臣的位置抢手程度如今甚至仅次于九卿,和侍郎都在一二之间,王艮万万不能有失。”

过去的朝代政治争斗抢的是相位,大明抢的是九卿之位,自当今皇帝愈发重用阁臣,甚至在给阁臣的赏赐中,比照尚书的待遇后,阁臣的位置就越来越重要。

而且成为阁臣远比成为九卿简单,九卿那是要功劳一步步升上去的,阁臣本质上是正五品的官,要求低多了,王艮这种只做了三年翰林的新贵就能入阁。

李显穆沉吟后突然问道:“胡广在迁都之事上的立场是什么?”

解缙亦沉吟道:“按照胡广的性格来看,他必然是会附和陛下的,但现在还真说不准,可能会表示中立,既不得罪皇帝,又不得罪派系。”

江南三省的士人是最反对迁都的,黄淮有顾虑,胡广怎么可能没有顾虑呢?

李显穆脸上现出几分玩味的笑意,“不站队的确是种躲避的方法,但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成功的。

若是他必须要表态呢?”

解缙只觉一道灵光闪过脑海之中,他立刻意识到李显穆在说什么,有些兴奋地说道:“若是他同意迁都,那他就会失去江西人的助力,若是他不同意迁都,那他就会被陛下所厌恶,失去进入内阁的可能性!”

“可他怎么会表态呢?除非陛下亲自问,若陛下愿意亲自问的话。”

“不必!”

李显穆大手一挥道:“叔父难道这么快就忘记了,方才我让介庵公去做什么?

马上全京城的人,都知道我要上书皇帝,请求立刻迁都!

我亲自拿着奏章去请胡广在上面署名,倒要看他签不签这个名字!”

解缙一想到那个场景,就想笑,李显穆这一招简直是绝了,直接亮剑,把他逼到不得不做出选择的境地,而无论他签、不签、还是犹豫,都不行!

签就失去人心,不签就失去圣心,犹豫不绝则是首鼠两端,同时被厌恶。

“胡广之路绝矣!”

解缙真是有种神清气爽的感觉,“万万没想到竟然这么简单就能终结掉胡广,那其他人是否可以以此而为呢?”

李显穆摇摇头道:“那还是不同的,这一招之所以能够用来对付胡广,是因为他现在汇聚的声势,还特别虚妄,只是因为他入阁而后才有这群人汇聚。

他本身在江西是没有底蕴的,这等汇聚的势力,很容易就会被吹散,但是诸如介庵公,亦或者另外几人,底蕴深厚,难以因为一件事就被抛弃。”

“听明达你的意思,你认为胡广一定会同意迁都了?”

“九成把握吧,胡广这种人,首要目的是活着,所以他不会去反抗能轻而易举让他死去的皇帝。”

解缙想了想,还真是如此,胡广是必然不敢明面反抗皇帝的,看来他刚刚生出的一方巨头之梦,就要折戟沉沙了。

“京中局势之繁杂,有些远超我想象,叔父,我还需要理清一下。”

“那我先回馆中了,待你有空闲,再到府中闲坐吧。”

解缙离开后,李显穆闭上了眼,开始分析方才解缙所说的那些事情。

即便是李显穆也不禁皱起了眉头,如今京中的棘手程度,简直堪比当初父亲从江浦刚回京时。

甚至从复杂程度上来看,犹有过之。

那时父亲所面临的是几位尚书,但父亲毕竟身份特殊,先天立于不死之地,再加上皇祖父在位时,杀尚书如杀鸡,是以好下手。

可现在李显穆所要面临的,倒是没有杨靖、李原名、詹徽那种真正互相要将对方置于死地的仇敌。

但结果是一样的。

他还是要对那些身居高位的大臣们动手,还是要对盘踞于江南的大族以及大族出身的那些官吏动手。

这好像就是他父子二人的宿命一样,吃饭睡觉打江南文人,甚至不是故意要打,而是想要做些对天下有益的事情,最后发现总会和江南文人对上。

这江南文人的存在,难道真的就是和国家大事作对不成?

李显穆皱眉沉思着,黄淮能够拉来一部分浙东文人的力量,而后迁都到北京,北人肯定是会同意的,这些人天然就是支持自己的力量。

南人之中,主要的反对者定然是江南,但福建和湖广可能也会暗搓搓的反对,只有四川大概率无所谓。

“引蛇出洞,一网打尽。”

李显穆轻吟着他在皇帝面前提出的建议,“不知道这次能够把多少人勾引出来,这一次尚且勾引不出来的话,那就不好办了。”

实际上对于李显穆而言,江南中最坏的那些怀有异样心思而赞同迁都的人。

那些反对迁都的人,心中所想很好猜出来,无非是北方苦寒,应天繁华不愿意远赴北边,亦或是因着京城所在,而能得到实际利益。

可那些赞同迁都的人,难道就都是心中装着国家社稷吗?

自然不是。

有的人恨不得京城迁的越北越好,这样江南便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他们侵吞起百姓的土地,亦或者钻国家的空子,就方便许多,毕竟远离了天子脚下,那可就是真正的土皇帝了。

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国之大贼,而这些人从来也不少,甚至在这次的迁都之议中,还能借此讨好皇帝,继而获得在江南的特权。

“唉,一网打尽,谈何容易啊。”

李显穆越想越觉得很艰难,当初他父亲两次对江南出手,一次是胥吏案清查那些大族,一次是元史案清理浙东,虽然打击了一番江南,可依旧远远不够。

现在轮到他来做这件事,只觉前路漫漫,不是一时所能成功。

“好在我还有后备方案,若是以为迁都之后就是结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李显穆做事一步三算,借着迁都之事打击江南士族,不过是其中一步而已。

他自然不可能迁都之后就放着江南不管。

在李显穆身前的白纸上画出了大明诸省的轮廓,一条大运河贯穿在其中,在最外围,又有一条长长的黑线画了一条弧线。

“去年末时下西洋的船队第二次远航,不知道何时能够回来,希望那时时间恰好合适。”

在这幅图案的下端,清晰的写着几个大字。

江南、安南、漕运、海运。

字字龙飞凤舞,力透纸背!

其间所蕴藏的,将是改变历史走向的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