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有港来信 > 第 75 章

有港来信 第 75 章

作者:三三娘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8 16:42: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原定围读开始的时间已到,但小木屋依然无人前来。应隐半推开凝了雾气的窗户,从晴日下顺着雪地往来路看。

清早十点,当地时间八点,入目所及尽是白茫茫一片,但凝神听,四下却到处都是声响,马的哼鼻声,挤牛奶时奶牛的哞声,奶锅上鼎沸的咕噜声,哈萨克妇女的打馕声,喝奶茶时舒适的叹息声,都闷在各家的院子里。

“还没有人过来。”应隐从窗前离开,将窗户拉上。

插销很细,冷得生涩,她按了会儿,才将它插进孔中。转身时,没再靠近火炉旁,而是就地靠着窗台,与姜特保持着微妙的距离。

今天参与围读的人不多,各组的指导都需要先将本组的人员及器械安排清点好,因此来的人只有两个主演和导演、两位副导演及编剧。姜特瞥她一眼:“你可以打电话问一问。”

应隐便真的打电话问了,直接联系了栗山,得到的答复是走错了方向,正往回走,让她再稍等一会。

窗边气温低,那点漫漶进来的阳光可以说是没有温度。

“你怕生?”

“我没有。”

“那么你怕热。”

应隐只好重又走过去,在炉子边的沙发上坐下。沙发前放着长条茶几,玻璃下压着花布,上面的果盘里放着坚果果干,和一碟坚硬的馕。她来得赶,早饭都没吃。拣起一块馕撕了一下,没撕动。

听到一声笑。她抬头,不明所以地看着男主演。

“这是两个月前做的,要用刀子割。”

“你很了解这里的生活。”应隐说完,方觉不对,疏离笑了笑:“我忘了你是哈萨克族的。”

“我母亲是汉人,所以我算两族混血。”

应隐在这句中,终于认真端详了他数秒。他轮廓很深,一双眼比沈籍的看着还要自带深情,果然是混血的感觉。

“那你是怎么成为演员的?”她问。

“我还没成为演员。”姜特掂起茶壶,“要跟你演过对手戏后,才是演员。喝茶么?”

他很自在,径直拿起应隐的保温杯,旋开,将鼎沸热水注入:“我看过你所有电影。”

“包括烂片?”

“你有烂片,但没有烂角色。”

“好角色在烂片里更让人难以忍受。”

姜特笑了一下:“那么你觉得,这会是部烂片,还是好片?”

应隐怔了一下:“栗老师没有烂片。”

“他很厉害?”

应隐更震惊:“你不知道他?”

“我不知道。”他伸出手,掌心平摊到应隐眼前:跟我握手。”

“什么?”

“握一握。”他轻颔首,目光自上而下注视她。

应隐以为他又要补上两人初见的社交礼,便确实伸出手,与他简短地握了握。他的掌很宽厚,掌心粗糙。

“你的手像真丝,会被我的刮坏。”他的瞳孔颜色是琥珀带灰调的,如苍鹰:“这双手是放牧的手,

牵缰绳,钉马掌,打草,你们的世界我不了解。”

他这么说了,应隐再度重新打量他,或者说审视他。

他讲汉语虽然很流利,但可以听得出些微口音,这种口音不是方言区人说国语的不标准,而是带着某种生硬。他的措辞表达也很直接,总是“你”啊“我”的,平铺直叙,没有折衷,没有委婉,这其实是语法上的生疏所带来的。

“这是你的村庄?”

“不是,我的家乡是另一片牧区,在阿勒泰。你口中的栗老师来我们那里做客,原来的向导生病,

我去带他,他问我想不想换一种生活。”

“你说”

“不想。”

应隐估计,当时栗山的表情就跟她现在一样复杂。他到底知不知道他拒绝的是一个什么机会?

“但是你还是来了这里。”

姜特略笑了下:我看了故事,我只需要在故事里把我自己的生活再过一遍,这不难。”

“那么我的电影,也不是你主动看的。”

“他把我关在房间里,电视里一直演你,我不得不看。”

黑色的液晶屏因为她的一颦一笑而点亮。他原本不耐烦的,看多了,窝进沙发里盘起双腿。

被苍茫原野和崇山峻岭养出来的锐利双眸,如此目不转睛。

“你不上镜。”他说。

“你每句话都在判断和下定义。”应隐回道。

“我的意思是,你很美丽。”

应隐两手抓紧了热水袋。她还需要时间去熟悉他的表达风格。

“这个故事很不应该,像你这么美丽的女人,不会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不是你,是哈英。”应隐纠正他。

哈英的年纪二十四五岁,却已经离了婚。牧民的婚嫁之事进行得很早,往往二十出头就已经生儿育女,因此,哈英虽然只二十四五,但看着却已经脱了稚气。尹雪青第一次见到他时,以为他年过三十。这种误会源自于他身上的沉默、沉稳、自在,而非相貌。他的相貌是英俊的,正如姜特。

“所以,你不相信这个故事。”应隐问。

尹雪青和哈英,五个月的时间经历了相遇、相交、相爱、分离、重遇、死别。在死别前,他们已经刻骨铭心。在死别后,有一个人注定万箭穿心。

“五个月的爱情,你信?”他反问应隐。

他是问了一句很可笑的话吗?为什么眼前的女人会笑起来。

这种笑跟刚刚那种带着礼貌和生疏的不同,而是明亮、温柔却又释怀的。她像在看一桩很遥远的事,是真实的,但因为业已失去,无法追回,便只好这样笑,不敢触碰,像雾里看花,隔着梦境。

“我信啊。”

姜特紧抿上唇,不懂。他歪过脸,狭长重睑下的双眼微眯,琢磨着她。

又等了半刻钟,栗山他们还没到,应隐只好再度打了个电话:“栗老师?”

栗山那头没有有回声,不似在户外。他语气倒是坦然的:“我在片场,跟田纳西他们一块儿,他们美术出了点问题。你让姜特带你在村子里转转。”

应隐终于听出意味,再度叫了他声“栗老师”,很无奈的语气。

栗山老神在在地笑:“让他招待你,你们可以聊聊故事,聊聊电影。”

挂了电话,她看向姜特:“他让你带我在村子里转转。”

见姜特脸上没有意外,她沉了声气:“你早就知道。”

“求之不得。”

“我们可以只在这里坐着吗?”应隐对他乱用的成语避而不应。

“外面太冷。”

“这是他的命令。”姜特微微躬身,伸出一只手邀请她:“我不仅要带你转村子,还要带你回我的房子。"

出了木屋,空旷的山谷间终于见到了人的活动痕迹,通往村子的主干道已被脚步和马蹄踩出泥泞,一侧的溪流中,清澈溪水汩汩流着,浅色山石密布,裹着厚雪的模样珊珊可爱。

“你想踩雪,还是走路?”姜特问。

应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雪地里。那雪蓬松,在靴子底下发出咯吱声。她穿着长筒雪地靴,浅驼色的皮子很快被濡湿成深色。

“你只穿这么多,不冷么?”她没话找话,问姜特。

“不冷。这里是温暖的冬天。”

应隐瞥他一眼:“你对温暖的理解不对。”

她埋怨得好自然,姜特抬起唇角:“在我的家乡,十月份就该准备转场了。转场的途中,我们穿很厚的军大衣,它们被风雪吹得僵硬,像一块铁皮,让你连弯腰都不行。那样才叫寒冷,我们顶着那样的寒冷,从山的这面迁徙向另一面,就是为了找一个风平雪停的地方,那种地方我们叫‘冬窝子。阿恰布,就是一个冬窝子。所以你了解了?这里的冬天只有零下四度,但没有风,对我来说,就是温暖。”

应隐礼尚往来地交换她的家乡:“我生活的地方一年四季都在二十五度以上,只有一二月份会有偶尔几周的二十度以下。”

“所以你和我是不一样的人。那位尹小姐,也来自你的家乡?”

尹小姐尹雪青,也来自四季温暖的城市,不过不是宁市,而是在宁市的隔壁。那里烟囱林立,

人行天桥四通八达,钢筋的塔尖高耸,被誉为世界工厂,承接着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外贸加工订单。无数的打工人南下,如浮萍般飘在一个又一个厂房中,辗转在一间又一间上下铺的宿舍中,站立在一条又一条流水线前。

那里的月亮,如尹雪青比喻的,银白色如同工人手里打饭的饭盒。

尹雪青来自这个城市,这个城市有很多像尹雪青一样的人。曾经她们闻名全国,成为一个城市阴暗文化的象征,后来,她们隐没到商务KTV里,被上头的大伞遮着,也有人隐没到群租的出租屋中,

每天迎来送往,当然,更年老色衰的,就隐没到光照不到的小箱子里,双手贴着黑色霉迹的墙壁,熟练地软下腰,一单五十块。

尹雪青长得像应隐一样漂亮,所以,她总有向上的出路。她们都有一个梦想,攒够钱,金盆洗手,回老家盖房子、结婚生子。这是几千年下来,她们这行传承不变的梦想。家乡有没有风言风语,

不要紧,要紧的是在山村里,父母率先盖上了光鲜的大房子,走在路上挺直腰杆。春风买来的地位,

当然也要春风满面地受。

三十岁这年,尹雪青终于攒够了一百万的私房钱。她是固定做体检的,不过每次只做特定的几项。当她决定停止做工时,她用两千块做了一次全身体检,这份报告为她诊断出一种绝症。发现得太晚,已不太来得及。

@“我不太能想象,你要怎么表演她。”姜特诚实地说,口吻轻描淡写,用词却直白辛辣:“她很骚,

你穿得很严实。”

“你觉得我不像她。”

“你像后来的她。最开始的尹雪青,有一种很完整的骚浪,肉美,皮美,后来的她,是一种碎掉的干净。”

“从工整被打碎。”应隐重复了一遍,认真地看向姜特,深深的,久久的,继而轻微摇了摇头。

这不是否认,而是她觉得不可思议。栗山哪里找来的人?

怪不得,确定女主时,有无数资本带着雄厚金钱来入股,以图空降男主,但栗山的话是,没有人再比他所选定的更天赐。

他们走了二十多分钟,沿着溪流一直往下,走到了村子的尽头,才抵达姜特所住的房子。栗山要他熟悉这里,如呼吸吃饭般自然、自在,因此他早早就搬了过来。在这里的生活与他日常无异,喂马、放羊、歪在榻子上无所事事地打牌,入了夜后喝酒。

男主角和女主角这样堂而皇之地并肩而行,引来全剧组和村民共同的打量。其实大家都很忙的,

无不是手里干着活儿、肩上扛着箱子,但见了两人,总侧面而视。

那是一种不自觉的凝视、观望与窥探。正如尹雪青和哈英在村子里所遭遇到的一样。

太阳已攀升中空,天净无云,笔直地折射在人身上,但应隐在迎来送往的目光中,蓦然打了个冷颤。

栗山的安排与训练不动声色,反应过来时,他们都已经掉进了他的陷阱。

姜特的房间很干净,比应隐昨晚上搬进去的那间还干净。不过,显而易见这里只有一个单身男人居住,看不见哈萨克妇女所喜欢的金线红花毯子,也没有那些花花绿绿的锦被。房内陈设简单,墙壁挂着一张暗红色挂毯,榻上一方敦实的实木矮桌,银色热水瓶靠墙放着。

“我给你冲奶茶。”姜特邀请她坐,打开木盒子,捻出碎茶叶末,放进一柄小巧而细的筛网里。

应隐看着他的动作。他在茶叶里浇出热腾腾的马奶,又拔开热水瓶的软木塞,冲进滚烫热水,最后撒进了糖。做着这一切时,他娴熟而沉默。

“哈萨克人的奶茶该是咸的。”应隐拆穿他。

“你喝不惯,倒掉浪费,喝下去委屈,不如直接放糖。”姜特言简意赅:“给。”

他冲的奶茶浓郁,应隐将杯子捧在手心,那股烫,熨帖到她身体深处。

“应小姐。”姜特叫她。

应隐已听不了这三个字,听了,茶汤从她的怔忪中、走神中、受惊中泼洒出来。

“别叫我这个,叫我隐姐,或者应老师。”

姜特干脆不叫了:“栗山让我加你微信。”

@栗山的一切安排,当然都有他有关电影的用意。应隐只好掏出手机,调出工作微信。姜特看着,

拒绝扫码:“是另一个号,不是这个。”

“都一样。”

姜特意味深长地看着她,唇角自然抿着。如此三秒,应隐躲开目光,垂下眸去,换出了私人号:“扫吧。”

姜特发送好友申请。她的微信名很有趣,也很长,叫:【隐隐今天上班但有空】

“你在等谁找你。”他敏锐地问。

“没有。”应隐回答:“合作方,客户,任何赚钱的邀约。”

姜特笑了笑,没有多问,也没有拆穿。

他们后来拍戏人仰马翻,忙得吃饭喝水都很匆忙,可她的微信名从未改过。

隐隐今天上班但有空。

隐隐今天上班但有空。

隐隐今天上班但有空多希望你能来找一找我。

你说了做朋友的。

可是她知道他们做不成朋友的,他怎么会找她?就像她有难处,也不会找他。十年足够时过境迁吗?那么她要从今天起倒数十年,等到他的坦然,他们再会。

姜特陪她在房子里单独待了很久,门窗自然是闭着的,有时聊天,更多时候沉默。她试着了解他,他也试着了解她,但她眼神总躲着,停不了三秒就瞥开。

“你没有女朋友,或者未婚妻么?”应隐问,怕重蹈在沈籍老婆那儿的覆辙。

“我没有心爱的人,也没有有契约的人。”姜特分为两次回答,“爱一个人的眼神是什么样子的?是黎美坚看徐思图的那样?”@他很喜欢那部《凄美地》,因为那里面的生活和他认识的很不相同,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他是习惯了遒劲的风、习惯了崇峻的山的男人,还不习惯霓虹灯光、葡萄酒杯。他直觉,应隐那么多电影里,唯有黎美坚爱得最深。

戏里戏外,他这个外行人是分不清的,后来在镜头前,也终于看到应隐用那样的目光停留于他了。他以为那就是爱,直到有个男人成为不速之客。他衣着光鲜,黑色大衣考究,但深沉而疲惫,像是不远万里,为了更改命运而到此。

他看到应隐看他的眼神,才知道什么是她真正给出的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