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 第0183章:割腕!拙劣的武清伯,冯保的苦肉计

十一月二十四日,午后。

北镇抚司,诏狱。

刑部尚书刘应节、大理寺卿陆光祖、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瓒,自带木椅,令人送饭,一直守在诏狱的审讯牢房,与武清伯李伟几乎寸步不离。

小万历令锦衣卫与三法司联审,但主要嫌疑人武清伯李伟和绸布商邵方都被关在诏狱。

这意味着,锦衣卫将行使主审之权,三法司行使监察之权。

往昔出现这种情况。

三法司的三位主官几乎不可能一直守在这里。

但基于上次武清伯贪墨救死刑犯,三法司未能将其绳之以法。

这让三人觉得仕途上有了污点。

故而这次憋足了劲,要使得此案公平公正,完全遵循《大明律》而行。

此案并不复杂。

朝廷拨下的二十万两白银已确定给了武清伯,二十万件冬衣的总价值又确定不高于四万两。

剩下的十六万两到底去了哪里。

武清伯李伟与绸布商邵方必然是知情者,必须要给出一个说法。

诏狱内的主审是锦衣卫都指挥佥事兼北镇抚司镇抚使曹威,副审是冯保的干儿子、锦衣卫千户周海。

二人没有丝毫拖沓。

在三法司三大主官的监察下,不到两日,便查清了此事的来龙去脉。

二十万两白银,武清伯独得十五万两。

剩余五万两交给了绸布商邵方,邵方贪墨一万两,用剩下的四万两做成了劣质冬衣。

不过。

曹威与周海并未将武清伯拿到的十五万两白银定义为贪墨,而是定义为挪用,且还在“挪用”二字前加了一个词:暂时。

贪墨,一定不归还。

挪用,可能不归还。

暂时挪用,大概率归还。

这个文字游戏,直接将武清伯的罪名降了一等。

武清伯李伟称:当时拿到朝廷拨下的二十万两白银后,因未确定绸布商人选,一时糊涂,将其中的十五万两白银挪用到了修缮宅邸上面。之后确定绸布商为邵方后,便先给了其五万两白银,后续还会将剩下的银两补齐,然邵方为了巴结他,为了招揽更多朝廷的生意,向武清伯称,五万两白银便足矣,剩下的由他垫用,于是便出了黑心棉之事……

绸布商邵方对此供认不讳。

这样的措辞,一听就是为了减武清伯之罪,令绸布商邵方背锅。

这也是此案唯一能钻的空子。

但是,这个空子依照大明律,也只能使得武清伯的“贪墨者绞刑,家属直亲流刑”罪名变成“挪用者绞刑,家属直亲轻惩”。

很明显。

这是向来崇尚文艺的冯保,最擅长的伎俩。

刘应节三人对这个“贪墨变为暂时挪用”的罪名并不感到意外。

锦衣卫若不钻空子,为武清伯减轻罪名,那才奇怪呢!

此罪状出来后,因武清伯李伟和绸布商邵方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又不能大刑伺候,故而很难挑出毛病。

在这种文字游戏上拉扯,越拉扯,越扯不清楚。

绸布商邵方自知必死无疑,为了流放的家人能活下去,只能背锅顶罪。

刘应节、陆光祖、陈瓒三人商量一番后,决定认可此番罪状。

他们仅想将武清伯绳之以法,并不想将李太后的娘家人一锅端,也不可能一锅端。

当即。

曹威与刘应节三人对审出来的罪状,达成了一致意见。

不过在“定刑建议”上,双方分歧甚大。

曹威认为:武清伯李伟乃外戚之身,贵不可言,此次之过,全是听信谗言,外加年事已高,犯了糊涂,建议剥夺其爵位,贬为庶民。

三法司则认为:外戚犯法与庶民同罪,武清伯挪用公款,数额巨大,外加使得十九名戍边士兵冻死,北境兵怨沸腾,应执行绞刑。

三法司知晓将武清伯处死的难度有点大,但他们必须依《大明律》而言。

由于他们彼此无法说服对方,便各拟一道奏本,呈递到了禁中,让小万历决断。

很快。

锦衣卫与三法司调查出的罪状便传到了京师的各个衙门。

殷正茂知晓后,不由得轻蔑一笑。

“哼!即使是暂时挪用,也应判处绞刑,不然日后大明律对皇亲国戚还有什么管束作用!”

沈念知晓后,则是微微皱眉。

他觉得李太后、小万历与冯保三人必然还有后招,不然仅凭“贪墨转暂时挪用”,根本不足以救下武清伯的命。

……

近黄昏。

武清伯李伟的认罪奏本在京师各个衙门传播开来。

沈念翻看一看,便知是冯保的手笔。

武清伯一个泥瓦匠,根本写不出如此“刁滑”的文字内容。

此认罪奏本。

首先对暂时挪用公款承认过错,称自己罪甚大焉,不可饶恕。然后便开始为自己找理由,比如:年迈糊涂、误听人言、一时财迷心窍等。

与此同时。

内廷传来消息,李太后知晓武清伯犯下此等过错后,已哭晕过去了数次。

而小万历面对锦衣卫与三法司呈递上去的罪状,犹豫纠结,还未曾想好如何定罪。

……

翌日清晨。

沈念刚到翰林院前院,便见一名文吏从门外快步跑了过来。

“不好了!不好了!武清伯在诏狱割腕自杀了!”

听到此话。

众翰林官都从屋内走了出来。

王家屏、赵志牟、王祖嫡、赵用贤等都面露欣喜。

王祖嫡甚至忍不住喃喃道:“真是便宜他了!”

一旁面带疑惑的申时行看向那文吏,问道:“你确认武清伯身亡了吗?”

“没……还没有!我只知武清伯割腕为真,当下多名御医都去了诏狱!”

听到此话,沈念微微撇嘴,他不觉得武清伯有割腕自杀的勇气。

“散了!散了!都各自忙公事吧,有情况,老夫立即告知你们”申时行说道,然后喊上沈念,朝着翰林院外走去。

若武清伯身亡,小万历必然万分悲痛,申时行需带着沈念去劝慰。

而此刻。

殷正茂听到武清伯割腕自杀后,立即奔向北镇抚司诏狱。

他极度怀疑武清伯是在装样子。

……

殷正茂的速度非常快。

他得知武清伯在诏狱前厅后面的公房中抢救时,直接奔了过去。

而此刻,冯保就在前厅。

自殷正茂在冯保面前跳御河后,二人就一直不对付。

殷正茂看到冯保后,直接当作没看到,直接朝着里面闯,然而却被冯保拦了下来。

“殷阁老,武清伯仍在昏迷中,当下生死未卜,不能见人!”

殷正茂撇嘴道:“是不能见人,还是不敢见人?老夫对割腕之伤,颇有研究,能否让老夫去看一看伤口。没准儿能令武清伯迅速恢复呢!”

“不能!若导致武清伯伤势加重,殷阁老恐怕无法承担这个责任吧!”冯保加重语气说道。

殷正茂想了想,扭脸离开。

冯保不由得长呼一口气,他来此就是为了防止官员们探望查伤。

特别是防不讲规矩的殷正茂。

武清伯割腕,乃是冯保的计策,但他没想到武清伯怕疼,派去的锦衣卫下不去手,伤口只有一点点。

当下若有人检查伤口,一定会穿帮。

殷正茂离开前厅后,并没有立即离开诏狱,而是朝着关押武清伯的牢房走去。

武清伯在牢房内割腕,没准儿会留有一些证据。

片刻后。

殷正茂来到武清伯所在的牢房内。

然后看到牢房内有一个被砸碎的粗瓷大碗,其中一道碎片上沾着一抹新鲜的血迹。

殷正茂捡起来一看,不由得冷哼一声。

“哼,此等深度的伤口,最多破皮而已,怎会危及性命,太假,太假了,竟玩起苦肉计了!”

片刻后。

殷正茂拿着带着血痕的碗片从牢房内走出。

临近前厅。

他刚好看到冯保在拒绝刘应节、陆光祖、陈瓒、申时行、沈念等人探视武清伯。

殷正茂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大步朝着众人面前走去。

冯保看到殷正茂手中带着血痕的瓦片,脸色瞬间拉了下来。

下面的人,做事实在是太毛躁了!

殷正茂走到众人面前。

“此乃武清伯割腕的碗片,诸位都可以瞧一瞧,我感觉武清伯的伤势应该无大碍。”

刘应节率先接过碗片,与陆光祖、陈瓒二人看了起来。

作为三法司的主官,他们比殷正茂更专业。

三人看过之后,二话不说,瞪了冯保一眼后,直接拂袖离开。

沈念等人见三人此等表情,便知这次的割腕自杀乃是一场表演。

当即,众人便都离开了诏狱。

他们没有选择直接揭露,不是给冯保面子,而是给小万历与李太后面子。

冯保敢如此做,自然是小万历与李太后同意过的。

冯保一脸郁闷,喃喃道:“唉!我……我不该掺和此事啊,但接下来的戏还是要演!”

……

约一个时辰后。

武清伯割腕自杀未遂的消息传遍了京师的各个衙门。

与此同时。

李太后颁布懿旨,称愿意代父受罪,恳请朝廷剥夺他的皇太后尊号。

随即,李太后病倒的消息也从内廷传出。

很快。

小万历向内阁下发手谕:称其难以定罪,令百官讨论!

这时,风向突然变了。

很多官员开始为武清伯说话。

有官员称:武清伯罪不至死,三法司定罪太重,理应撤回。

有官员称:大明朝廷拨款挪用之事,时有发生,武清伯虽挪为私用,但其并非是使得北境戍边士兵冻亡的罪魁祸首,理应轻惩。

……

殷正茂与三法司的主官听到这些言论后,不由得大怒,纷纷上奏反对,并与一些官员打起了口水仗。

很快。

有官员开始攻击起殷正茂与三法司三大主官。

攻击殷正茂杀性过大,攻击殷正茂曾经也有贪墨之举,攻击殷正茂深夜磨刀,恐吓武清伯,实非内阁阁臣之作为。

攻击三法司三大主官**不讲情,攻击他们逼迫小万历行不孝之举,攻击他们趁首辅张居正不在朝,欲压制皇权。

……

一时间,整个朝堂热闹得就像一个菜市场。

这一刻,沈念全看明白了。

原来李太后、冯保与小万历商量后,上演了一出苦肉计。

上次,李太后与小万历为救武清伯,选择与朝臣对立,最后两败俱伤。

这次,他们学会了示弱,学会了令朝臣来攻击朝臣。

张居正不在朝。

吕调阳与马自强根本控制不了殷正茂与三法司,压制不了诸多官员的想法。

更何况还有一个“深夜磨刀”的殷正茂。

此事一下子变成了朝臣内斗,而内斗的结果,往往是各让一步。

一旦让步,武清伯的命就保住了。

与此同时,此事渐渐传到了民间。

令沈念感到诧异的是,很多书生竟然同情武清伯,认为三法司吹毛求疵,**不讲情,如果再不知变通,实乃逼迫皇帝不孝,此为臣子不忠之举。

沈念知晓,这定然是冯保交待下去的,唯有他拥有这种控制京师舆论的能力。

而此刻。

有一个人非常安静,没有发出一丝声音。

他便是蓟镇总兵戚继光。

戚继光有些诧异。

他没想到这种《大明律》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案件惩罚罪责,竟然能拉扯成这个样子。

此刻,他在等小万历的最终决定。

如果小万历不处死武清伯,他便请辞。

他的请辞奏疏已经写完,就差递上去了。

当下。

殷正茂请辞,小万历不惧;三法司主官请辞,小万历不惧;但戚继光请辞,小万历是有些惧怕的。

就在这时,戚继光的亲随来报:冯保来了。

此刻的冯保。

不惧内阁阁臣殷正茂要求处死武清伯。

因为另外两名阁老求稳,是易妥协的,少数服从多数。

不惧三法司的三大主官要求处死武清伯。

因为他们虽代表着大明律,但大明律却大不过皇权。

他唯一惧怕的,就是当下的戚继光撂挑子。

北境不稳,对大明造成的是实实在在的伤害。

他觉得。

只要说服戚继光,令戚继光上奏称轻惩武清伯,此危机就能解决了。

对付那些狡诈擅辩的文官,他无自信,但对付戚继光,他充满自信。

戚继光瞬间便猜出了冯保来寻他的用意,当即命人将他请进屋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