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 第0175章:解局之策!沈念:让大家都有台阶可下!

“还没有,但应该快了!”

申时行与王锡爵听到此话,不由得兴奋起来,没想到还真有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策略。

“子珩,细讲!细讲!”

申时行两眼放光,沈念在献言献策上,还从未令人失望过。

沈念缓了缓,道:“陛下与张阁老比任何人都清楚夺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但陛下仍坚持夺情,张阁老选择以‘在官守制’响应夺情,吕阁老、马阁老与殷阁老皆同意夺情,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朝堂离不开张阁老!”

“当下,赞同丁忧反对夺情者,呈递奏疏只言祖宗成宪、礼制孝道,完全无用,正确的方式是应拟定出一份令陛下与众阁老都满意的解局之策!”

“我反对丁忧二十七个月,是因若这样做,必换首辅,首辅一换,新政必乱,极有可能引发党争,甚至北方边防也会出现危机!”

“所以我便想着有没有一道良策,可避免这些危机。”

“目前,我的想法是,为避免矛盾扩大,可先让张阁老丁忧返乡,然后最好能在明年年初陛下成婚前起复还朝,此外,还应找理由为张阁老保留首辅之位!”

申时行与王锡爵认可地点了点头,沈念所言才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思路。

当下反对夺情的官员。

至少有一半都是打着孝道旗号,实则反对新政或反对张居正柄国的官员。

他们看不到张居正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张居正丁忧、新首辅上台后,他们才有机会擢升,才能将张居正的诸多门生故旧与支持者拉下马来。

在他们眼里,大明的家,谁当都行。

可是他们全然没有为大明江山考虑,为大明百姓考虑。

张居正卸任。

吕调阳或马自强最有可能成为新首辅,其次是殷正茂、张四维或徐阶。

但这几人。

精力、才气、权威、魄力等皆不如张居正。

即使他们能贯彻张居正的新政措施,最终的效果也将远逊于张居正。

这还不是最令人担忧的。

最令人担忧的两个隐患是:内廷与边政。

一旦小万历与司礼监缺少张居正的制衡,司礼监之权会愈加庞大,日后朝堂这种廷杖官员之事可能会经常出现。

廷杖。

看似彰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无奈之举,只能促成君臣对立,使得矛盾愈加无法调和。

至于边政。

张雪颜、戚继光、李成梁等北境将帅都是张居正新政的有力支持者。

一旦更换首辅。

这些人为保张居正归来仍能担任首辅,定然不会配合新首辅,新首辅若刁难他们,必有意外发生。

边政事多而杂。

蒙古部落一旦趁机侵扰,战事一起,新政便只能搁浅。

这两个隐患就能使得朝廷元气大伤,使得新政改革戛然而止,让大明走回头路。

……

申时行与王锡爵见沈念突然停了话语,不由得面带疑惑地看向他。

沈念无奈摊手。

“至于如何使得陛下同意张阁老先丁忧后起复,如何使得朝廷能为其保留首辅之位,我……我还没有想好!”

”子珩,快想啊,此乃关键!”王锡爵焦急地说道。

王锡爵下意识觉得完整之策唯有沈念能够想出来,故而如此催促。

“莫给子珩太大压力,咱们一起想,一起想!”申时行说道。

当即。

三人分别坐在椅子上,都皱起眉头,认真思索起来。

……

约半个时辰后,已到放衙时刻。

王锡爵起身看向沈念。

“子珩,我去吩咐下面的人准备晚餐,并泡上一壶浓茶,咱们三个今晚可能要熬大夜了!”

沈念无奈,点了点头。

熬大夜,乃是一名京朝官的基本功。

若今晚想不出,他们大概率就要熬到明天清晨。

在沈念三人准备通宵达旦之时。

赵士皋、张位、于慎行、王家屏、沈一贯等一众翰林官也未曾离开,全都忙着撰写奏疏为吴中行四人求情。

此次,这四人若被往死里揍一顿,他们日后被廷杖的概率将会增大许多。

故而,上奏求情,是救别人,也是救自己。

饭毕。

沈念三人一边思索,一边讨论起来。

近子时。

申时行一脸焦躁地来回踱步。

王锡爵将一个笔筒内的十余根毛笔拽得只剩下笔杆。

沈念更是用凉水洗了二十多次脸。

然而,三人依旧未曾想出解决之法。

无论是先丁忧后起复,还是为张居正保留首辅之位,都很难找到谁都无法拒绝的理由。

不多时。

三人终于都熬不住,陆续趴在书桌上睡了过去。

……

翌日,即十月初七,五更天。

天微微亮。

翰林院,沈念的公房内。

申时行、王锡爵、沈念三人都趴在桌子上睡觉。

唰!

就在这时,沈念突然坐起身来,道:“有了!有了!有了!”

沈念的声调甚高。

一下子就令申时行与王锡爵清醒过来。

二人看沈念兴奋的神色以及铺纸的动作,便猜出沈念想出了对策。

“子珩,我为你磨墨!”申时行说道。

“子珩,我为你沏茶!”王锡爵说道。

……

就在沈念奋笔直书,撰写解局之策的时候。

赵士皋、张位、于慎行、王家屏、沈一贯等一众翰林官联名为吴中行四人求情的奏疏,送到了通政使司。

然而。

通政使司在冯保的示意下,根本不向文华殿呈递此奏疏。

直接无理由扣押,锁在了木箱之中。

与此同时。

一群厂卫在禁中与各个衙门巡视。

但凡发现有手拿浆糊之类工具的官员,直接没收工具;但凡发现内阁衙门前、六科廊前转悠的官员,一律驱赶。

此外。

若有官员在金水河河畔转悠,冯保也会立即命人驱赶,以防有官员跳河死谏。

小万历如此指示,也是无奈之举。

他本意是杀鸡儆猴,但当下想要做“鸡”的官员太多。

若不使用一些非常规的办法拦截,那被廷杖的官员可能轻松破百。

如今,他看不到官员们的反对奏疏,就不用批阅,更不用惩罚。

……

不多时,太阳缓缓升起。

翰林院编修吴中行、翰林院检讨赵用贤、刑部员外郎艾穆、刑部主事沈思孝四人被锦衣卫带到午门前。

四人皆被扒去官袍、官帽,身穿素色单衣,双手被麻绳捆绑,嘴巴也被塞得死死的,跪在地上。

此刻距离午时还早。

将他们提前押到这里,是为了令百官畏惧,促成夺情成功。

……

就在这时,文华殿之内。

小万历翻阅奏疏之时,还是看到一道反对张居正夺情的奏疏。

此奏疏来自当下正在刑部学政的新科进士邹元标。

邹元标为了将奏疏送到小万历面前,将其奏疏伪装成了告假本,然后在去内阁言事之时,偷偷将奏疏放到了内阁已票拟过的奏疏中。

小万历看到后,气得差点儿没有将桌子掀翻。

邹元标的措辞比吴中行四人还要毒辣。

“皇上之留居正,岂以其有利社稷耶?不知居正之在位也,才虽可为,学术则偏;志虽欲为,自用太甚。”

邹元标是一名反新政者。

他列举了张居正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进贤未广、决囚太滥、言路未通、民隐未周等,将新政说得一无是处,将张居正骂得一无是处。

“廷杖八十,发配极边充军!”小万历攥着拳头,咆哮着说道。

片刻后。

邹元标便与吴中行四人一同跪在午门前,等待廷杖。

这五人都将胸膛挺得高高的,一脸不服气。

约一刻钟后。

小万历命冯保来到午门前,传递了一句让无数官员都为之胆寒的话语。

“**小人,藐朕冲年,忌惮元辅忠正,不便己私,借纲常之说,肆挤排之计,再有党奸怀邪,欺君无上,必罪不宥!”

此话直白来讲:谁若再敢诋毁张居正,反对夺情,一律廷杖八十,发配极边充军。

小万历显然已被逼得急了。

……

这时。

沈念终于写完了结局之策,待王锡爵与申时行看完之后,沈念还向他们迅速解释了一番。

二人都面带惊喜。

此策,沈念写了两份。

一份呈递给小万历,一份呈递给张居正,计策内容大体一致,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此策到底能不能行。

关键还要看小万历与张居正能不能同意执行。

与此同时。

三人也知晓了邹元标口出狂言,被惩廷杖八十,发配极边充军的事情。

沈念站起身。

“申学士、王祭酒,接下来恐怕我们要兵分三路了!”

“申学士,麻烦您手拿此策向陛下汇禀并为吴中行等五人求情!”

“我前往首辅府,向张阁老汇禀,并让他向陛下呈递奏疏!”

“王祭酒,你立即前往庶常馆与国子监,令他们暂时不可上奏言说此事,他们上奏,除了激化矛盾,一点作用都没有,还易被人利用!”

“好!”申时行与王锡爵皆认真地点了点头。

随即。

三人便都朝着翰林院外奔去。

如果有其它官员胥吏在此处,一定会惊诧于沈念竟敢向两名官职远高于他的官员发号施令。

但此刻的申时行、王锡爵、沈念三人根本不在乎这些俗礼。

在他们三人眼里:真正做事的人,谁说得对,便听谁的。

……

王锡爵率先奔向庶常馆,可惜为时已晚。

已有两名庶吉士将奏疏通过点心盒夹带,送到了禁中御案前。

这两人。

一个是二甲第一名的汤显祖,一个是二甲第三名的冯梦祯。

二人能如此顺利。

显然是禁中有人暗中帮忙,希望他们反对夺情。

此外,还有国子监的五名监生另辟蹊径,拿着反对夺情的奏疏,站在太庙前,高声朗诵他们的奏疏,向上天与太祖朱元璋汇禀当下朝堂之乱。

小万历非常恼怒。

他已经尽可能地堵塞官员们呈递奏疏的渠道,以防牵连太大,但总有人想要作死。

小万历这个年龄,正是血气方刚、气血上头的时候。

根本不可能妥协。

很快。

午门前。

将被“廷杖八十,发配极边充军”的官员监生增加到了十二人。

……

近巳时。

张居正的宅邸中。

张居正披麻戴孝,跪在前厅搭建的灵堂前。

此刻的他,心情非常复杂。

他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反对之声。

自担任首辅以来,他听到过各种各样反对、辱骂的声音。

他皆不惧。

因为他能以权压之,因为小万历无条件相信他,因为他所做之事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大明的黎民百姓。

但是这一次,一个“孝”字,使得他名声大臭。

此刻,张居正显然不想丁忧返乡。

因为他不愿新政改革毁于一旦,因为他知晓待从这个位置掉下去二十七个月后,可能很难再回到这个位置。

他虽在家中。

但已知午门外等待被廷杖的官员监生已增加到十二人。

若小万历与他仍坚持夺情,人数必然越来越多。

廷杖八十,足以将这些人全部杖毙。

张居正没想到会闹得这么僵。

当下的他与小万历都是骑虎难下,他已倾向于妥协,但心中又全是不甘。

就在这时,有家仆来报,沈念称有急事求见。

“请入书房!”张居正说道。

这一刻。

张居正突然长呼一口气,心中喃喃道:若子珩也是劝我丁忧,我……我便返乡吧!

……

稍顷。

沈念出现在张居正的书房中。

“学生沈念参见老师,老师请节哀!”沈念朝着张居正重重拱手。

他注意到,不过数日,张居正的两鬓处便增加了许多白发,神色甚是萎靡。

张居正知晓沈念的来意,当即便率先开口道:“子珩,你是准备劝老夫丁忧还是夺情?”

沈念说道:“先丁忧,后夺情。”

张居正微微摇头。

“当下,朝堂官员们都骂我是未曾丁忧一日,何谈夺情起复!陛下之所以不愿丁忧一日,乃是心中明白,只要我丁忧,日后再想夺情,令我提前回朝,难度就大了!”

丁忧就意味着辞去首辅之位,然后立即就会有官员补上首辅之位。

“如果阁老丁忧后,朝廷的首辅之位一直为您留着呢?”沈念反问道。

“留着?不可能!丁忧意味着去职,而内阁首辅不可或缺,即使令吕阁老担任,也不会空缺!老夫担心的是,依照吕阁老的精力,恐怕最多干半个月,身体就吃不消了!”

“马阁老也是如此,而殷阁老脾气暴躁,又刚被惩罚,若补上的是徐公或张四维,恐怕……恐怕老夫丁忧归来,一切都全变了!”

沈念不再卖关子。

当即将他撰写的解局之策呈递到张居正面前。

张居正拿起文书,认真看了起来。

他看完后,面带惊讶,喃喃道:“新设票拟司?真的可行?”

“只要陛下与您同意,便可施行!”沈念一脸笃定地说道。

沈念这道解局之策,其实并不复杂。

当下反对声过大。

沈念建议张居正先回家丁忧,安葬父亲,而朝廷为了新政稳固,为了表达对张居正这些年来的贡献,决定保留其首辅之职,等他归来就任。

如此,此事的问题就变成了:朝堂不可一日无首辅。

然后沈念便出了一条计策:新设一个由皇帝直管,名为“票拟司”的临时衙门。

此衙门设多名临时差遣。

其名为:票拟检详官(检详,查考之意,亦是掌朝廷机要文字的官职)。

票拟检详官的人选由内阁推荐,小万历遴选,在六部与多个重要衙门中挑选,人数控制在十余人。

票拟检详官,皆拥有票拟之权,与内阁票拟平行操作。

即每日的奏疏,誊录相同的两份,一份交由内阁票拟,一份交由票拟检详官票拟。

之后,统一由小万历进行抉择批红,待张居正归来之日,便将此临时衙门废弃。

往昔,小万历修改票拟被视作对阁臣的不满。

但当下小万历修改驳斥票拟,将被视作正常操作,因为小万历就是票拟司最大的票拟官。

简单来讲——

就是令票拟司代替内阁首辅的一部分事务,为内阁减负的同时,也是为小万历亲政提前做准备。

另外。

也让一部分经常攻击内阁阁臣的官员知晓票拟的难度有多大。

这就相当于小万历暂时失去了张居正这位统筹所有事务的“秘书长”,但却拥有了一群“秘书侍从官”。

如此。

不但解决了张居正丁忧返乡朝政将乱的隐患,也使得保留张居正首辅之位有了充实的理由,即新政改革,不可动摇。

有些隐藏之意,沈念没有写,但张居正心里清楚。

此策看似要等张居正二十七个月,实则票拟司这个草台班子,根本不可能替代张居正的作用。

票拟,那是通过阅览无数奏疏,通过对大明各种事务的统筹了解后,才拥有的能力。

当下让沈念入内阁票拟,沈念都觉得力不从心,更别提其他人。

故而,沈念觉得,待到年初,便可寻理由使得张居正夺情回朝。

到那时,百官都能看出张居正的重要性,并且小万历的底气也能更硬一些,反观官员们反对的理由则会弱一些。

聪明人与聪明人之间,根本不需要太多的解释。

张居正知晓沈念的这番布局,完全是为了让自己尽早归来。

这一刻。

向来坚强的张居正,眼眶泛红,逐渐湿润。

此时。

正是他最难受、最脆弱的时候,他需要关怀,但无数人却都在朝他捅刀子。

唯有沈念,给他送来了温暖,让所有人都有台阶可下。

“有此策,吾心安,吾愿意丁忧返乡!”张居正说道。

随后。

沈念为张居正磨墨,后者开始撰写丁忧请辞奏疏,并恳请小万历轻惩跪在午门前的官员们。

这一刻,文华殿内。

小万历也看罢了沈念撰写的解局之策,申时行根据沈念的意思偏向“利于陛下亲政”方向解释。

小万历听后,甚是高兴。

待设立票拟司后,看似是票拟检详官分了内阁之权,其实是小万历分了内阁之权。

且因有诸多票拟检详官的存在,他不会太过劳累。

在他眼里,沈念此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票拟检详官的设置。

若没有此官职差遣,让小万历亲自批阅奏疏,行使内阁首辅之责,他累死也干不完。

如此一来。

待明年年初,他便能找到合适的理由再次夺情起复,使得张居正归来。

到那时。

反对夺情的官员们已知张居正的价值,在朝廷需要他的情况下,谁再阻拦,那就是找死。

小万历就在准备应下的时候,扭脸看了一眼冯保。

冯保立即会意,朝着小万历点了点头。

他非常乐意看到内阁之权被削弱。

他也希望将首辅之位一直留给张居正。

因为一旦更换首辅,内廷有可能大变,而他的位置也极有可能不牢固。

这一刻,骑虎难下的小万历不由得长呼一口气。

他也不想当暴君,无奈这些官员逼得太狠了!

片刻后。

吕调阳、马自强、殷正茂三大阁臣全被召入文华殿。

小万历总要问一问这三人的想法。

三人看过此解局之策后,纷纷表示赞同,设立票拟司,便没有人能挤进内阁了。

他们只需求稳,等待张居正归来即可。

半个时辰后。

距离午时已不足两刻钟。

小万历收到了张居正恳请丁忧返乡并为午门外官员求情的奏疏。

小万历看罢后,让众人都看了一遍。

申时行看完后,立即站出来说道:“陛下,此难已解,臣恳请轻惩午门外待廷杖的十二人,他们或许是被人利用,但对朝廷实乃一片公心啊!”

“臣附议!”

“臣附议!”

……

吕调阳、马自强等人皆出列拱手。

小万历想了想,道:“因元辅求情,朕可不将他们发配极边充军,可保留官职,但廷杖不能免,不然日后,他们还有无数乱七八糟的招式针对朕,统统杖责四十吧!”

“轻一些!”小万历扭脸看向冯保。

吕调阳等人听到“轻一些”后,不由得长呼一口气,有着三个字在,这十二人便性命无忧。

……

此刻,距离午时已不足一刻钟。

午门前,拥挤着甚多围观者。

吴中行等十二名官员跪在地上,一个个脊梁挺得笔直,一个个都是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

他们已经做好了被杖毙的心理准备。

就在这时。

一名小宦官快步走了过来。

“传陛下口谕,元辅心善,再次呈递丁忧返乡奏疏,且不忘为尔等求情,充军之刑可免,一人杖责四十!”

这一刻,吴中行等人都有些懵。

吴中行与一旁的赵用贤看向彼此,眼神似乎在说:是不是我们赢了?张阁老要返乡丁忧了?

旋即。

这十二人都笃定:是皇帝妥协了,是张居正妥协了!

顿时,十二人再次将腰板挺得直直的,并直视四周的围观者。

这一刻,他们皆感觉自己是大明的英雄,力挽狂澜,解决了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事件。

就在这时。

锦衣卫们将他们挨个推倒,准备行刑。

就在吴中行等人还挺着脑袋,展现自己无畏一切的英雄气概时,裤子突然被扒掉,露出了白花花的屁股。

这一刻,十二人挺着的脑袋不约而同,全都埋在地上。

扒掉裤子比廷杖更让他们觉得丢人。

人群中,一些围观的官员甚是兴奋,他们还不知“新设票拟司”之策的存在。

他们以为,旧首辅倒台,新首辅当立,无论是谁任此职,都不可能如张居正那般严苛。

接下来,他们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