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隆万盛世 > 1426结束

隆万盛世 1426结束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2: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近百条炮船转弯开始用弧形包围礁盘后,随着领头炮舰炮响,几乎同时,所有战舰向那处礁盘喷射出弹雨,

霎时间刚刚平静的海面被打破,闷雷般炮声下,礁盘四周水花荡漾,除了碎木屑飘在海上,哪里还有礁盘的影子。

本就只是一个刚刚露出海面的小礁石,被十数颗炮弹砸中,早就粉碎没入大海之中不见了踪迹。

炮击演练结束,接下来大明水师战船按照早就演练好的行动路线重新编队成为一个大方阵。

而刚刚还一直无风的天空此时忽然发生变化,天边似有乌云涌动,西风大作。

之前,水师战船完全靠着下层水手桨叶划动提供船体动力,此时西风起,几乎所有船只纷纷开始升帆,强劲风力给了战船更快的速度。

“德雷克,你看明国水师官兵技术如何?”

英国使团正使罗伯特男爵小声询问身边的德雷克勋爵。

好吧,虽然看不起这个海盗出身的爵士,但出门在外,他还要多多仰仗这个人的能力。

最起码,只有他能保证他能活着回到伦敦。

“在山东追上明国水师后,我就在注意观察,他们的操船水平很高,从船只的航行路线就能看出来。

不过明国帆船的风帆和我们不同,我看不出来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但从船只航线路线看,应该都是非常熟练的,合格的船员。”

德雷克不懂东方风帆的操作,只能根据明国水师船只的活动轨迹判断,说出自己的看法。

“之前就听你说注意到明国风帆和我们的不同,那觉得他们的风帆好还是我们的风帆好?”

原来,罗伯特也希望能够通过此次出访,不仅完成女王确定的同明国建立外交关系,确定海上贸易路线,他还想把明国的技术学会去。

对于一个几千年古国来说,他们现在使用的技术,肯定有一定先进性。

其实,东西方人都是非常善于学习的,而不仅仅是只有东方人材懂得“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里的“夷”,其实就是相互的。

大明视欧洲人为夷人,欧洲人何尝不是这么看待东方人。

日本人称夷人为蛮夷,而夷人也称日本人为蛮夷,都是一个道理。

罗伯特不懂帆船操纵,但明国大船帆和欧洲流行的风帆明显有差别,这点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于更专业的,比如帆船的结构这些,就不是他能明白的了。

而德雷克却已经关注到,明国帆船上的风帆明显是一种和西方风帆完全不同的硬帆。

实际上此时的中式帆船广泛使用的还是硬帆而不是西方帆船上的软帆,二者各有优劣,总体说来都非常附和各自的船型。

有人用横帆和纵帆区别东西方帆船,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中式帆并非严格意义的横帆或者纵帆,中式硬风帆可以在这两种形态之间灵活切换。

顺风航行时,可以让两根桅杆上的帆分别飘向两侧,切换成横帆模式,尽可能利用两侧的风力,帆与帆之间不会有太大的遮挡。

在需要快速转向时,硬帆可以调整角度,借助风力灵活转向,如果逆风航行,硬帆则可以切换成纵帆模式。

但是中式硬帆太重了,给桅杆的负荷太大,在当时的材料限制下,帆面积受限,也无法充分利用高风。

所以清朝时期的中国大型帆船一般会在桅杆顶部加装西式顶帆,这种帆轻便效率高,能提升大型船只的航速。

而西方的大型帆船,也就是所谓的全帆装,实际上也是横帆纵帆结合的。

横帆推动船只顺风航行不必多说,船首的三角帆可以和船尾的纵帆配合,实现转向。

此外,三角帆也能抬高船首,防止船首上浪,三桅之间的支索帆可以利用其它方向的气流。

这种帆装可以使船只有较高的航速和较高的可操纵性,软帆也很轻,可以增大帆面积。

但是缺点就是绳索太多,密密麻麻。

当时中国评价为蛛网一样,还需要水手爬到顶部高空作业,在大风大浪的情况下非常危险。

当时,西方殖民者都吐槽东南亚人干啥活都行,就是不敢爬到桅杆最高处。

从效率上来说,西式帆船的风帆确实更加先进,只是操作难度非常高,需要熟练水手才能灵活驾驭。

自然,明国帆船上硬帆就成为两个人小声讨论的要点,分析着里面的优劣。

在罗伯特和德雷克讨论明国水师帆船和操船水平的时候,魏广德也在思考着之前看到过的文书。

特别是今日,他在直沽码头边上看到的三条明显有别于明船风格的大帆船。

这还是魏广德第一次看到这个时代的西方帆船,而且其中两天比较类似,好像就是所谓的盖伦帆船,而另一条则明显不是,可他猜测可能是英国人的船。

十六世纪末,中国人对于西方船只,有一个统称,那就是夹板船。

当然,还有更加便于区别的称呼,那就是夷船。

但是这样的称呼却并不准确,因为这无法区别西式帆船的各种船型,仅仅是在字面上,认为西式帆船都可以拥有两层甲板,所以才称呼其为夹板船。

但是实际上,熟悉欧洲船型的中国人早就注意到欧洲船只的差别。

欧洲的船只,分为许多种类型,既有早期的卡拉维尔快帆船,也有时下在大海上大行其道的克拉克帆船,更有从克拉克帆船发展出来的加利恩帆船,也有新近几十年崛起的盖伦船。

这些船只既可以运货,也可以充作战船使用,排水量从一百吨到一千多吨不等,构成了繁荣的欧洲海上运输的主力。

而欧洲帆船在这个时代的造船技术,确实已经超出了当时中国不少。

在中国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的造船业便陷入了停滞乃至是倒退的地步。

但是欧洲人却利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造船业迎合了各欧洲国家的需要,开始了高速的发展,发展出了很多型适合远洋贸易和进行海战的船只。

欧洲帆船和中式帆船最大的不同,在于船体结构和船帆的应用。

中式的帆船不管是广船还是福船,抑或是沙船,多利用肋板来取代船只肋骨,同时构成水密隔舱,这样一来抗沉性比较好,但是船体结构却受到了限制,使得中式帆船无法造成向西方帆船那样的两层以上的通甲板。

而欧洲帆船虽然没有采用水密隔舱技术,但是却大量使用了密集的肋骨,同时加厚了船板的厚度,虽然抗沉性受到了影响,但是却通过密集粗大的肋骨,加强了船体的结构强度,形成了船体内通长的甲板,使得西式帆船装载货物量更大。

同时方便在船上放置更多的火炮,也可以承受住火炮开火时巨大的后坐力,这使得欧洲帆船得以大海之上。

往往是区区几条欧洲帆船,便可以抵挡几十条中式帆船的围攻,而且还能立于不败之地。

只不过,前两日魏广德和俞大猷再次利用晚上时间商议过一晚,其中俞大猷就提到已经了解到的夷船结构问题。

是的,大明的船厂匠人已经利用壕镜的关系,参与维修西式武装商船的机会对欧洲克拉克帆船和盖伦船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了解归了解,要建造其实也不是难事,但重点还在于不适应,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

比较,对这些老工匠来说,他们能理解西式帆船的结构特点,建造出来不难,但他们已经习惯了建造中式帆船,所以造船的效率会被拉的很慢,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

实际上,大部分工匠都是不愿意放弃他们已经习惯的造船技术,全面仿造盖伦帆船。

而俞大猷对此也有些顾虑,那就是现在大明水师能招募到的水手,大多已经习惯了操纵中式硬帆,让他们改练西式软帆,其中难度也不小。

如果只是少量建造,小批量培训这方面的人手还勉强可以,但要是让大明水师完全换装,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即便俞大猷已经意识到西式风帆确实更好,也不能下这样的决心。

若不是南海水师一直派人了解西式帆船技术,魏广德也不知道东西方帆船的对比,大明的技术居然全面败下阵来。

不是各有所长,而是在适航性、多用途等方面,实际上是全面败下阵来。

欧洲人更加讲求实用主义,他们建造的海船才是真正适用于全球大洋的船型。

在后世国人还在津津乐道所谓水密封抗沉性的时候,殊不知此时最重要的,是涉及空间和载货量,以及能在商船和战舰之间来回切换才是最关键的。

当英国人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以后,英国人起来了吗?

没有。

接替西班牙人统治海洋的是造船大户尼德兰,或者说荷兰。

荷兰人自从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之后,大力发展工商业,荷兰的商人来往于世界各地做生意,迅速的聚集起了巨大的财富。

同时也大力发展造船业,使得他们拥有的海船数量已经超出了一万五千条之多,号称海上马车夫。

这是把西班牙人远远甩开的节奏,而一万五千条海船大多都是最新型的弗鲁特船。

这种船,不仅建造成本较之前的欧洲海船便宜,速度快,载货量提升的同时还减少一半的人力。

采用双层龙骨和密集肋骨支撑,在北海风暴中仍能保持稳定,可谓好处多多。

荷兰人也正是凭借大量海船,经过几次较量后击败西班牙获得海上霸权。

可惜,魏广德不知道这些。

他此时还在纠结到底应该继续中式帆船的发展还是改弦易辙,全面学习欧洲海船技术。

魏广德虽然靠经商发家,可他对商船是真不太了解,但是他知道西式帆船更适合军舰,大明要是建立强大海军,非得参考西式帆船不可。

可就是现在,魏广德亲眼见到大明水师熟练的操纵中式帆船重新编队,魏广德的态度难免发生了些许变化。

本来还想以后人来的视角,强制把大明水师扳到西式战船上的魏广德,终于还是放弃了。

算了,让水师自己选择吧,只要让他们不要局限国内,多看看西式帆船技术,随时提高这方面的技术就好。

随着大明水师完成重新编队,封舟起锚,按照计划从军阵中预先留下的通道驶去。

身后的水手,熟练操作风帆,现在真的是一帆风顺,不仅速度快而且还很平稳。

实际上,此时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水手们都已经熟悉在顺风和逆风环境下该如何操作风帆,保证帆船的航行。

只是顺风航行更加平稳,而逆风多少帆船会向一侧切斜,需要非常熟练的操作风帆的技术,随时调整风帆迎风角度。

等四条封舟穿过大明水师军阵后,四百多只战舰尾随在封舟之后,像禁卫军般护卫着皇帝座驾进入海河入海口,明军水师战舰才纷纷落帆停船。

好吧,这么庞大的舰队,无论如何都是没法停靠在直沽码头的。

而这时候的小皇帝,还没有从亢奋状态中恢复过来,还在那里拉着殷正茂问东问西的。

论起水师,这里没人比殷正茂精通了,魏广德也不行。

不管怎么说,他和水师在一起两年时间,很多东西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刚才水师炮击战术和后面变阵,都是殷正茂在给小皇帝讲解其中的看点,听的小皇帝异彩连连。

即便有了殷正茂的提醒,可是在火炮齐射的时候,那震天的威势,也把小皇帝吓的不轻。

可越是如此,小皇帝越是满意。

毕竟,这可是大明水师,是他手上的一张王牌劲旅。

水师战力越强,他这个皇帝当起来才越过瘾。

哪个小藩国敢不听皇帝的话,一道旨意下去,水师就能把他干掉。

事实也正是如此,如果说大明水师的规模让所有藩国胆寒的话,在见识到大明水师装备的海量火炮后,那种压迫感让所有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

甚至是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大使,都能感受到那种威压。

在魏广德不知道的情况下,此时由东海水师和南海水师编成的炮舰规模和战力,其实已经接近几年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规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