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604章 名震寰宇僧格林沁

晚清时期名将辈出,就功绩而论,汉族的首推曾国藩,至于满蒙名将中,最出类拔萃者应属僧格林沁。

他在对抗英法联军、征讨太平军、剿除捻军等战事中屡建殊功,备受清廷器重。

然而,这位旷世名帅的结局却令人不忍卒睹,他居然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兵斩杀。

“僧格林沁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四级台吉家庭,僧格林沁的族叔索特纳木多布济,娶嘉庆帝第三女庄敬和硕公主,是科尔沁左翼后旗第十代的扎萨克多罗郡王。”

“索特纳木多布济与早逝的公主无后,故而道光帝在族中为其挑选继承人,当时年少的僧格林沁因仪表过人而中选,被索特纳木多布济收为继子。”

“道光五年七月,索特纳木多布济逝世,僧格林沁承袭科尔沁扎萨克多罗郡王。”

“道光五年十二月,僧格林沁在御前行走,后赏三眼花翎。”

“道光八年十月,道光帝选科尔沁扎萨克郡王僧格林沁为婿,成为皇家额驸。”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兼管火器营事。”

“道光十四年正月,授御前大臣,擢升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正蓝色旗蒙古都统,总理行营。””

“道光十六年十一月,改授镶白旗满洲都统兼领纛大臣。”

“出入宫中,最被恩眷。”

“道光二十一年九月,为正黄旗满洲都统。”

“在任期间,因揭露台吉干珠尔巴诺门罕私开牧场的违禁事件和理藩院失察之罪,深得道光帝嘉许。”

“道光二十四年,充右翼监督,署正蓝旗满洲都统。”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为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

“道光二十六年五月改任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

“道光三十年,僧格林沁被改授为镶黄旗蒙古都统,仍领御前大臣。”

“道光皇帝去世,咸丰皇帝即位后,对僧格林沁依然宠信有加,僧格林沁成为顾命十大臣之一。”

“咸丰元年,任命他为御前大臣,署銮仪卫事。”

“咸丰二年,又因为恭谨主持道光皇帝的迁葬事宜,受皇帝赏识而加赏三级。”

“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太平军林凤祥、李开芳等北犯,一路攻城略地,向直隶进军。”

“五月,北伐军攻入河南,僧格林沁受命督办京城巡防事宜。””

“咸丰三年八月,太平天国北伐军攻入京畿重地。”

“咸丰帝下诏授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僧格林沁任参赞大臣,皇上到乾清宫亲自将清太祖努尔哈赤使用过的宝刀授与僧格林沁,命他率领京城军队驻防涿州。”

“十月,太平军攻陷静海,准备进攻天津,僧格林沁则移营王庆坨,防太平军进逼京师。”

“太平军损失惨重,退于连镇。”

“咸丰四年正月,僧格林沁乘夜翻越壕沟、攻入营垒、发起进攻。”

“太平军在突围中损失2千余人。僧格林沁带队一路追杀,擒斩甚众。”

“咸丰皇帝接到捷报后大喜,赐予僧格林沁湍多巴图鲁称号。”

“太平军一路逃窜到阜城县城,僧格林沁带兵围攻,但太平军仍顽强抵抗。”

“咸丰五年正月,林凤祥、李开芳率部自阜城突围到东光县之连镇,冒死冲击清军,被僧格林沁全部歼灭,林凤祥被俘,押送京师。”

“国都附近太平,因此殊功,咸丰帝于二月赐封僧格林沁为多约束噶台亲王,提拔他的儿子为二等侍卫伯彦讷谟羊祜御前行走,敕令调动军队到高唐州督办军务。”

“四月,高唐久攻不下,僧格林沁故作疏防之势,诱使太平军突围。”

“擒获李开芳和他的死党黄懿端等八名并押送京师杀害,僧格林沁加恩世袭罔替亲王。”

“五月,凯旋回京,受赏朝珠一盘、四团龙补褂一件。”

“林凤祥、李开芳都是太平天国的名将,骁勇善战,僧格林沁在两年之中,大小数百战,全部殄灭,无一漏网,因此威名震于海内。”

“在当时,他与南方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齐名,并称为南曾北僧。”

“咸丰六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克广州后引军北犯。”

“咸丰八年,直隶总督谭廷襄及直隶提督栋鄂托明阿防守天津大沽海口战败。”

“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后随即占领天津,扬言占领北京。”

“因战败不得不与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

苏轼:僧格林沁出身蒙古贵族家庭,袭封扎萨克多罗郡王。

道光年间,僧格林沁进京任职,曾担任御前行走、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等职务。

当时,八旗兵战斗力极差,烂泥扶不上柄,唯有僧格林沁统领的骑兵军纪严明、战斗力强,让清廷刮目相看,所以在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僧格林沁均能得到重用。

僧王僧格林沁作为蒙族名将,曾领兵镇压太平天国北伐军李开芳、林凤祥两部,经大小数百战,全部歼灭叛军,威震海内。

英法联军之役时,僧格林沁奉命抵御,并在大沽口保卫战中重创联军,令清廷极振奋。

僧格林沁善抚士卒、治军严谨,加之他本人剽悍勇猛、不畏生死,所以被清廷倚为梁柱,也成太平军、捻军的噩梦。

不过,僧格林沁也有自己的弱点:恃勇轻脱、不谙敌情,作战往往只图近利、谋不及远,从而为最终的覆亡埋下伏笔。

从咸丰十年开始,僧格林沁奉命追剿直隶、山东一带的捻军。僧王打散十几万、收降十几万,又逮捕并处决太平军统帅陈玉成、捻军大头领张乐行以及叛变的民团首领苗沛霖等,战果辉煌。

张乐行遇难后,捻军上下对僧格林沁恨之入骨,新首领张宗禹决定利用僧格林沁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打围战术在各地流动作战,以诱引僧格林沁,待其师劳力竭之后,再予以歼灭。

清同治四年五月,被张宗禹拖垮的僧格林沁,中了捻军的诱敌之计,在山东曹州高楼寨陷入重围。

当时,僧王部队兵不得食,趁夜突围之下,只率领少数随向吴家店方向突围,僧格林沁在途中因受伤而坠马,只好伏身隐藏在麦田中,希望能避过捻军搜捕。

最终,僧格林沁未能躲过这一劫,被捻军一名16岁小兵张皮绠搜出,于麦田当中斩杀,时年54岁。

“六月,咸丰帝任命僧格林沁为钦差大臣,督办海防军务,重建大沽炮台。”

“八月底,僧格林沁会同礼部尚书瑞麟来大沽口,着手大沽炮台的重建工程。”

“僧格林沁是坚定的主战派,坚决要求撤回谈判代表,调用全国之兵,用倾国之粮,整顿部队,把侵略者打出去。””

“但因主和派占上风,他的意见未被采纳。”

“咸丰九年六月,英、法联军舰队在侵华英军海军司令贺布少将率领下到达大沽口外后,立即进行武装挑衅活动。”

“英法联军一路北上,舰队由一艘巡洋舰和十三只炮艇组成,行至天津大沽口时,英、法侵略者一口拒绝从北塘登陆,闯入大沽口。”

“僧格林沁督军力战,击毁英军战舰三艘,使英军死伤四百六十四人,英海军司令何伯受重伤。”

“相持数日,英法联军军舰撤走。”

“咸丰九年底,僧格林沁在南北岸炮台的原址上修建了5座炮台,在北岸炮台以北新建石缝炮台1座。”

“炮台周围修筑堤墙,沿墙修盖土窖,密布炮门枪眼,堤外挖沟,置木栅,联成巨筏,以扼海口要隘,防止敌人登陆包抄。”

“作为大沽口的重要侧翼防地,北塘炮台也进行了重新修建,以防英法联军从大沽以北驾船闯入。”

“不久清军在右岸迎战失利,炮台被攻陷,僧格林沁退守通州,咸丰帝下令拔去僧格林沁三眼花翎,削去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职。”

“继续迎战,战败于通州八里桥,瑞麟又败安定门外,联军进入京城。”

“圆明园被毁,咸丰帝下诏革除僧格林沁爵位、官职,仍保留钦差大臣。”

“咸丰十年九月,和议成功,当时山东捻军猖狂放肆,朝廷恢复僧格林沁郡王爵位,命他和瑞麟前去剿灭。”

“咸丰帝下诏催促僧格林沁到济宁、兖州督师。”

“十二月,僧格林沁率领清军一万多人追击捻军,在巨野迎击,祥瑞麒麟和副都统格绷紧前额位于其西,杀死很多捻军,但格绷紧前额阵亡。”

“咸丰十一年二月,大批捻军由江苏北上,僧格林沁在菏泽李家庄与捻军作战,清军失利,察哈尔总管伊什成布阵亡,回师驻扎在唐家口。”

“同治元年八月,捻军渡过运河,侵犯泰安、济南。”

“僧格林沁亲自率领大军追击,捻军节节败退。”

“捷报传到朝廷,恢复了僧格林沁的御前大臣职位,奖赏回黄缰绳,授正红旗汉军都统,管理奉宸苑。”

“穆宗即位,特下诏嘉奖他的功劳,赏还勒噶台亲王爵位,不久诏世袭罔替。”

“朝廷授权僧格林沁节制调遣直、鲁、豫、鄂、皖五省兵马。”

“同治二年六月,江宁恢复,大赏赐各军,下诏嘉奖僧格林沁转战功劳,加一贝勒。”

“僧格林沁率蒙古骑兵和五省提供的兵力多次打败捻军,在鄂东霍山黑石渡收降捻军十几万人,并打散十几万人,清军也损失惨重。”

“同治四年5月,捻军数万再次进入山东,驰抵菏泽西北的高楼寨地区。”

“僧格林沁被捻军引诱至山东曹州高楼寨,分兵三路进击,清军进入设伏地域,捻军伏兵突起,马、步并进,亦分三路向敌突击,僧格林沁被包围。”

“僧格林沁于5月18日率少数随从冒死突围,当逃至曹州西北的吴家店时,僧格林沁突围时受伤落马,藏在麦田里,被捻军张皮绠斩杀,终年五十五岁。”

“僧格林沁战死疆场,令清廷上下一片震惊,皆以失去国之柱石而惋惜,朝臣文士纷纷作诗悼念。”

“消息传回朝廷,同治帝命侍卫驰驿迎接灵柩到京城,奉上两宫皇太后亲自祭奠,赐给金丧葬,忠祠祭祀昭,在成功地将建专祠,配享太庙,谧号忠,图形于紫光阁。”

“同治七年,捻军被平,派遣官员赐祭一坛。”

“光绪十五年,皇太后还政,命令在京城安定门内建专祠,祠为显忠。”

“儿子伯彦讷谟羊祜继承亲王爵位,赏其孙那尔苏贝勒,第二个孙子温都苏封辅国公。”

李白:僧格林沁遇难的噩耗传来,慈安、慈禧太后两宫震悼,下诏厚葬、褒赠并从优抚恤他的家属。

同时,两宫太后又严令山东、安徽等地的官员严密缉拿杀害僧格林沁的凶手,一旦抓捕,即刻明正典刑。

斩杀僧格林沁的张皮绠,不久便离开捻军返回老家安徽省涡阳县张楼村,用抢劫的银两在当地置办田宅,娶妻生子。

稍后又开设作坊,靠酿酒、贩粮、卖油为生,生活相当不错。

张皮绠知道清廷正在严拿杀害僧格林沁的凶手,所以,从来不敢跟人讲起,直到同治十二年。

当时,僧格林沁遇难已有八年,但山东巡抚丁宝桢依旧寻找凶手,并派出暗探在淮北一带刺探情报。

刚巧有暗探潜入张楼村,在酒坊中听到张皮绠醉酒后,与朋友谈起斩杀僧王的事,立刻向上司汇报。

丁宝桢马上派人抓捕张皮绠,并将他押解到济南。

张皮绠一度想抵赖,坚称自己吹牛,但当丁宝桢从他家中搜出僧王朝珠,张皮绠只能从实招供。

清廷在看到张皮绠的供状后,下令处凌迟极刑。

同年,张皮绠在济南被凌迟处死,时年24岁。

僧格林沁阵亡不久,死讯传回北京,清廷震惊,命侍卫驰驿迎柩回京,辍朝三日以示哀敬。

僧格林沁是清朝最后一位满蒙出身的军事统帅,其死后,慈禧太后遂命曾国藩等人督剿捻军,从此,军权落入湘军的曾国藩、淮军的李鸿章等人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