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一百八十二章 隐忍的目的,委员会制

唐大帆走向北面的黑板,取出一支粉笔,在黑板之上敲了敲,肃然道:“对付一个赵瑁,确实不需要隐忍三个月之久,但是诸位,此番格物学院应对的不是赵瑁,而是学院的缺陷,学院的不足。”

刷刷——

几是看不到的粉末飘落,“缺陷”、“不足”等字写在了黑板之上。

唐大帆抬手将这些字圈了起来:“算起来,格物学院成立至今有八个年头了,时间不算长,却已凌驾于国子监之上,成了事实上大明最高学府之地,承担着为朝廷输送人才的重任!”

“可这些年来,格物学院经历的风波可不少,传统儒学的反扑一次接一次,甚至有人想要借天变扼杀格物学院!现如今格物学院有所成效,又有人眼巴巴地想要摘走果实!”

“这次赵瑁来学院,并非不可预料之事,想来也是必然之事,所以在学院开创之初,顾堂长便一再强调,设置院规,完善院规,执行院规,落实院规,学院内一应事宜当以院规为准。”

“这些年来,咱们摸索着,吃着亏,总结着经验,没少完善院规,可总有些地方没有办法触及,也无法去完善。而这部分,便是堂长职责,堂长的权限边界,是堂长在当下权力之下,带来哪些破坏,又是如何破坏……”

赵臻、李子发、马直等人默然点头。

顾正臣作为学院的缔造者,自然不可能有私心,他作为堂长时,凡事谨慎,凡事按院规来办,从不会聚敛钱财肥自己,也不会想各种办法去贪污,有些缺漏自然就无法发现。

唐大帆写下“测试”两个字,解释道:“蒸汽机测试、材料测试等,有一个词叫暴力测试,或是极限测试。那就是施加破坏,检查蒸汽机、材料能不能扛得住。”

“格物学院的院规、制度也是如此,总需要经历一次暴力检验,才能发现问题,堵住问题,也才能确保在我们这一代人不在了之后,格物学院的院规依旧可以确保整个学院不会因为某个院长、堂长的胡来而被毁掉!”

“所以——”

“所以你就放纵了赵瑁,然后一直在暗中观察?”

李子发问道。

唐大帆将粉笔丢下,微微点头:“没错,经过这三个月的观察,我发现堂长职权滥用,导致的损害极大。比如捐买入学名额,这些年一直没有明确下来数量,现在,是时候设个篱笆了。”

“还有学院教材供应,要不要交集贤院之外的民间书坊承担,这事也必须敲定下来,内部设置店铺之事,绝不能允许。”

“这段时间的观察告诉我,但凡是逐利的因素介入,必然会有利益输送,而利益输送背后,必有**。为了确保格物学院只为学问,一心培养实干人才,就必须摒弃商人进入。”

“万不得已需要引入,也需要设以监督,放在公开之地进行,否则,不准推行!制度与院规的完善,便是我隐忍等待的原因。”

马直、万谅等人表示理解。

杨永安抓着胡须,一脸欣慰:“既然是为了学院的长远,那这几个月的委屈也是值得,何况现如今赵瑁倒了,格物学院也可以拨乱反正了。”

计修身赞同:“这些年的院规、制度建设发挥了不小作用,至少赵瑁没权限,也不可能越过我们直接挪用学院本身的银钱。这些院规、制度必须如铁一般确定下来,谁也不能破坏,包括堂长在内。”

赵臻颤颤巍巍地起身,拐杖动了动:“是啊,顾堂长未必一直当堂长,唐总院也未必一直是总院,你们一个个还算年轻,尚能做个十年二十年,可我老了,杨永安也上六十了吧,总归做不了多少年了。”

“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学院越发完善,即便是更换了堂长、总院、分院院长,也能不影响整个学院的成长,是好事。人会死,院规不会死,只是需要防范,堂长肆意篡改院规,我认为,是时候将顾堂长提过的委员会制拿出来了。”

唐大帆拱手:“正有此意。”

马直、万谅、计修身等人都知道,委员会制是顾正臣很早提出的一种设想,就是各分院院长、总院、堂长,甚至抽调一部分骨干教授,来组成委员会。

委员会负责院规审核、修改,负责重大事务决策。

在委员会里,堂长要强行推动某项院规改动,只有两种办法:

第一,拿到山长特批。

第二,取得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同意。

委员会制度提出很久,却一直没被拿出来用,是因为在唐大帆、赵臻等人看来,这制度多少有些“以下犯上”了,没人想过用这法子约束身为堂长的顾正臣。

可现在经过赵瑁这番折腾,学院高层意识到,委员会制度很有必要。

至少在委员会制度之下,堂长的做派一旦与格物学院的利益起冲突时,与格物学院追求的理念发生冲突时,总院、分院院长、教授等,可以发声反对,并制约堂长胡来,确保学院运作的基础不被动摇。

唐大帆严肃地说:“学院内设委员会制,堂长、总院、分院院长,组成十四委员,并在各教授中选出七个候补委员,若中途没有委员变更,便三年一次选拔,增补委员、候补委员数量……”

以委员会制,约束堂长权力,保障学院坚定以“院规”为准运作的方案送到宫内,朱元璋在看到“山长为委员长,拥有一票否决权”时,便批准了。

只是委员会这一套并不适合朝堂,许多事不适用三分之二同意便可推行。

比如百万大移民,这事一旦公开来办,朝堂之上绝不会有三分之二的官员同意,三分之二的官员反对还差不多,可这事就不办了吗?

一票否决?

一票执行?

当皇帝的,总不能一直站在百官的对立面吧?

即便是,也不宜回回太过明显,影响不好。

这类制度在朱元璋看来,只适合格物学院的内部管理。

格物学院在忙着拨乱反正,刑部却在忙着审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