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 皇帝在添乱…

费震、赵新等人看着一脸兴师问罪的詹徽直皱眉。

赵新刚想说什么,费震便站起身来,严肃地回道:“詹左都御史既然知道移民事,想来也清楚移民在即,需要官员做事——”

啪!

詹徽将茶碗重重搁在桌案上,碗盖处翻出了不少水渍:“贪官污吏是什么人,是失了本心之人!他们知道如何挥霍权力带来享受,知道如何用好手中的权力,去压迫百姓!”

“费布政使,你来告诉我,镇国公要用这群人去移民?若是如此的话,山西近四百万百姓,还有安宁吗?这一轮移民之后,百姓还能信朝廷,还能敬朝廷吗?”

费震看着发怒的詹徽,一时之间无法反驳。

便在此时,一声爽朗的笑声从门外传来,随后是一声清亮的嗓音。

“资善兄,这是要问责山西布政使司啊。”

资善,詹徽的字。

费震、赵新等人急忙看去,詹徽微微皱了皱眉头,也不得不起身,跟在费震等人身旁,上前行礼:“见过镇国公。”

顾正臣咳了咳,拱手回礼,然后对费震等人指了指后面的衙役:“没让通报,擅自闯了进来,不要责怪他们,本想早点赶来,只是这身体有些抱恙,晚了几日,还请见谅。”

严桑桑跟在顾正臣身后,行了个万福,算是回礼。

顾正臣看向詹徽:“看来,陛下还是不太放心,让你辛苦跑来一趟。”

詹徽确实辛苦,要知道那可是十一月底出的金陵,顶着呼呼的北风向北行,不说历经千辛万苦吧,那也是喝了一肚子的西风来到的山西,路上经历了大半个冬日,连过年都没办法陪伴家人。

不过,为国事,顾不上这些。

詹徽搓了搓脸,注视着顾正臣:“镇国公,陛下有口谕。”

顾正臣听闻愣了下,刚要行礼,便被詹徽拦住:“这口谕站着听便是,陛下的原话是:顾小子你听着,监察御史到了山西,不可动辄打伤,否则,回京跪罚。”

费震、房安等人神情有些异样。

这到底是警告顾正臣不要打御史,还是说,你打了御史,最多也就是跪罚……

如此被皇帝对待,恐怕官场之上就顾正臣这一个吧。

顾正臣皱了皱眉头,对詹徽问道:“这道口谕,总归不是因为高星广高御史吧?”

詹徽摇头。

监察御史高星广听说顾正臣在洪洞招兵,就以为顾正臣要造反了,将消息传到山西都司,布政使司,还传到了山西行都司,甚至还送了公文到朝廷,状告顾正臣造反之事……

这家伙现在藏哪里去了,詹徽也不清楚,听说之前在大同,后来顾正臣去了一趟大同后,高星广就没了消息,估摸着藏在某个县城里避风头了。

但,为了一个不起眼的高星广,皇帝还不至于发话,顾正臣想揍他,那也是他活该,也不动动脑子,顾正臣这种人要造反的话,干嘛选在洪洞,他选在金陵不是更有胜算……

顾正臣思索了下,淡然一笑:“若不是冲着高御史,那就说明你这次来山西途中,也不算寂寞。”

詹徽眉头微抬:“镇国公果然聪慧,虽寒风呼啸,但确实算不上寂寞,而且相当热闹。镇国公,咱们皆是为国做事,今日便有一事想问一问,这山西地方上官府,听说有一些贪官污吏,尚在任上。”

顾正臣坐了下来,看着衙役送上新茶。

人多才能热闹。

显然这次进入山西的御史数量不会少,七八个?

兴许更多。

至于朱元璋为何在移民前夕送这么多御史来山西,那就不太好说了。

可能是老朱担心大移民山西有乱,御史可以在关键时候安抚百姓,或者是御史可以盯着移民进程,避免地方官员借移民迫害百姓,亦或是御史监督自己,山西布政使司等,以免以权谋私……

可这些推测,都不需要老朱特意传个口谕。

御史本来就是干这些事情的,何必传个口谕,至于自己揍御史,那确实前科不少,可自己从来没杀过御史啊,揍一顿不过是皮肉之苦,御史就是跑金陵告状去,这人到了金陵,伤也基本痊愈的那一种……

何必特意提醒自己别打御史?

这个动作,显得多余了些。

可老朱往往并不怎么会做多余的事,连别人奏折上多几个句废话都嫌弃的主,不太应该安排詹徽千里迢迢警告一番。

除非——

顾正臣平静地看着詹徽,问道:“在谈论山西贪官污吏这个问题之前,我想确认一下,你来山西,是陛下提出的,还是你主动想来的?”

詹徽笑了,神情里多了几分高兴:“是右佥都御史邵质提请,不少御史附和,邵质原本想要亲自来一趟山西,只是不巧,他妻子突然病重,只好我带人走这一趟了。”

顾正臣恍然。

御史想针对自己,苦于太远,没什么机会,索性接着移民的由头,靠近一点看得更清楚,下刀子的时候也更准……

金陵里发生了什么事,顾正臣并不甚清楚,但结果很显然,自己接下来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杀伤自己的利器,一个不慎,这就是遍体鳞伤。

怪不得老朱警告自己,这明面上是让自己别揍御史,私底下好像是在说,御史有问题就狠狠揍。

当然,揍了之后的后果,该承担的还是要承担……

顾正臣揉了揉眉头,这都移民的关键时刻了,怎么还派与自己不太对付的御史过来给自己添麻烦。

信不过自己可以换人。

想收拾御史,回金陵之后打他们还不简单。

非要选在山西,这不是添乱。

顾正臣叹了口气,对詹徽道:“山西贪官污吏在任上,你想说什么?”

詹徽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正色道:“镇国公在民间素有青天之名,眼里容不了沙子,既然发现了贪官污吏,是不是应该先行罢黜,奏报朝廷,另选贤才干吏而来,而不是让其继续留任,反而害了无数百姓?”

顾正臣沉默了下,摇了摇头,认真地说:“贪官污吏,但凡主动交代罪责,改了的——要用。有罪而不交代的,该判什么刑的,就判了执行。詹左都御史,来不及了,特殊时期,山西官场必须拧成一股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