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 名:《航海八万里》

书名是个好东西,如何起书名也是个学问。

回头看前人书名,起的都很短,像是《论语》、《大学》、《孙子兵法》、《资治通鉴》等,大部分书名不超过四个字,当然,也有少量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七个字的书名。

由此可见,在古代起书名,字数少是通行做法,想想也是,古代嘛,惜字如金啊,这雕版少雕一个字,抄书的少抄一个字,那也是省钱省力的事,不像是后世某些书名,动辄就是几十个字,恨不得书名比章回体的章节名都长……

顾正臣看向朱檀、汤鼎等人:“你们也想想,用什么书名合适?”

朱檀直摇头,自己没参与过大航海,这事可不敢参与。

汤鼎也拒绝,自己没啥学问,做不了这事。

顾正臣见没人愿意抛砖引玉,便看向罗贯中:“这里面的大航海之事,并非讲给某些士绅贵族,更多的是讲给无数百姓,让百姓知道大航海的事。所以,这书名不必太高雅,当直接鲜明。”

罗贯中颔首,低头看向桌案上的书:“直白,让人一听就知道这书是关于大航海的事,还能容易让人过耳不忘,过目不忘,最好如此。”

顾正臣思索了下,认真地说:“依你之见,起名为《航海八万里》如何?”

“《航海八万里》?”

罗贯中、汤鼎、朱梓等人品味着。

这名字简单直接,看似是说航海里程,实则是说航海八万里之内的故事,百姓对航海敏感,对数字也敏感,印象深刻一些,说起来也朗朗上口。八万里,对于一辈子走不出三十里的许多百姓而言,本身就带着一股子霸气,只是缺少一些英雄气概……

不过,这事也不好兼得。

罗贯中点头赞同:“我赞同。”

没人反对,罗贯中提笔,将书名写了上去,言道:“一百六十回,终究有些冗长,我打算花上两年时间,删改至一百二十回。当下各地文教虽兴,可还没到市井处处可谈论文章的地步,这书,晚几年刊印如何?”

顾正臣拒绝了罗贯中:“你可以删改,但这书,必须在今年问世。土豆这个时候应该在广州丰收了,后面还会北面至金陵等地种植,每一次新农作的种植,都将是一次百姓讨论大航海的热潮。”

“若是我们不主动占据话语权,那民间便会不断冒出来各种各样的文章来讲述航海之事,这里面的故事良莠不齐,甚至有人为了赢得满堂喝彩,凭空捏造,刻意放大某些事,贬低某些事。”

“远航是集体的成功,不是某个人的英雄行为。所以,这书已是刻不容缓,今年不问世,日后百姓信谁的?不仅这书要问世,还必须以朝廷的名义,公开发行,以正视听。”

马三宝、汤鼎等人连连点头。

这倒是,不少地方确实编排了一些关于大航海的戏,这些戏份部分是真实的,但对人物的刻画,对台词的编排,许多都过于发挥想象力了,更多的在于去调动看戏人的情绪,而不是在于真实,一句话:

爽就够了,不管逻辑,不管那个身份,那个环境,那个时候这样做合不合适。

总如此刮歪风邪气是不合适的,这本书确实不能再拖了,故事长一点就长一点,不碍事,好故事谁怕长。

罗贯中想了想,答应下来。

顾正臣安排人去请几个写字好的儒士或书吏,书完成了,还需要抄本,总需要留一份在罗贯中这里以供修改之用。

罗晟听清楚了,这群人是书坊的人,前来与父亲商议书雕版印刷的事了。

叹了口气,转身离开。

没多久,罗晟便带着一个小包裹返回,上前将包裹交给顾正臣:“父亲痴迷著书,这段时日为这本书付出良多,我们家境并不富裕,这里是家中全部积蓄,合计十一两银钞,不知够付梓几本?”

顾正臣看着眼前的小包裹,疑惑地看向罗贯中:“还瞒着他们呢?”

罗贯中呵呵笑道:“我回家,只是想安安静静当个父亲,爷爷,可没想太过招摇,若是他们都知道了,难免向外面说,这样一来,这家怕也安宁不了,书也无法写成,日后也难修改了。”

顾正臣敬佩罗贯中这种人,经历过风风雨雨,亲历过大航海,回来之后依旧安然平静,对他来说,生活似乎并没什么改变,改变的只有他的阅历,智慧与目光。

推开罗晟的小包裹,顾正臣认真地说:“你父亲这本书是为朝廷写的,不仅不会收付梓费,日后这本书每发行一本,那罗家就可以拿到十文钱的收益。罗先生,你看如何?”

罗贯中摆了摆手:“这些我都不在意,只要书能出世,为世人阅览、传看,那我就知足了。”

罗晟有些惊讶。

现在雕版都不收钱了吗?不过朝廷也够小气的,一本书才给父亲十文钱,这若是雕版卖个二十本,也不过二百文钱……

顾正臣深深看着罗贯中。

罗贯中这才反应过来,吃惊地看着顾正臣:“你刚刚说什么,罗家?”

顾正臣认真地点头:“是啊,罗家!”

罗贯中抬起双手,深施一礼:“如此,倒是多谢了。”

毕竟上了年纪了,还能活多少年,自己死后,还有一笔钱可以供养子孙,那这确实没什么好遗憾的了,毕竟这辈子亏欠他们太多。

至于钱多钱少,那不要紧,这份心意在,那就是好事。

顾正臣的举动改变着出版发行的规矩,其他人跟不跟是其他人的事,但这本书肯定是朝廷来负责印,至少是朝廷监督印,不准地方书坊随意雕版,除非,交版权许可费……

文化迟早是要发展起来的,有句话怎么说,饱暖思——呸,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土豆、番薯是还没普及,但这东西必然会普及,也就是五年、十年的事。

而等五年、十年之后,朝廷的文教也该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了吧,毕竟现在的社学办得有声有色,其他的不说,但军中卫所,可是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扫盲。

只是有些卫所扫得不够彻底,还有些没扫了盲,但不打紧,再给他们一些年,认识字的人总会越来越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