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不剑仙 > 第六十八章  古人

不剑仙 第六十八章  古人

作者:刀一耕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08 15:01: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四月二十九日,陆洵赶在四月底,就在自己的新宅子里,正式对外举办了《小松》的「初读」会。

除了之前《行路难》「初读」时的众人悉数到齐之外,来的还有本地两个小世家的杰出子弟,并汝南周氏四人。

那两个名额,是卖出去的,卖了九千两银子。

至于周氏,尽管周本中依旧只是被羁押在县衙的大牢里,“斩监候”的判决尚未通过太守府并上报刑部,算是还没落地,但毕竟该周靖周县令办的事情,他还是很认真的去办了的,陆洵自然要信守承诺,给了第四个名额。

这一次的「初读」会,陆洵实际到手两万一千两银子。

以至于连他都不得不感慨,要真是能敞开了卖,自己很快就会成为当今天下最富有的人——超过当今四大帝国的皇室,都不是没有可能。

然而事实上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三星四星的诗作问世,已经牵动世人之心,却到底还没有大的妨碍,顶多就是各大世家都很愿意跟自己做些交易罢了,互惠互利的事儿,但要是五星六星之诗一出,那事情就会迅速变化。

到那个时候,很可能局势就不是自己能轻易掌控的了。

还了郭芬六千两买宅子的钱,剩下的自然就算是剩下了,全部交给陆老娘掌管,作为家里之后的生计支出。

并且在此之后,陆洵正式邀请路宁来为自己管家。

路宁连一丁点犹豫都没有,便慨然应下。

不管是汝南周氏,还是本地那两位小世家的子弟,都还惦记着陆洵另有一首四星之文《读孟尝君传》的「初读」没办,临走之前,都是殷勤致意。

但陆洵已经决定,接下来就不卖银子了。

在世俗社会中生存,简直是一举一动都离不开银钱,但银钱这个东西,却也只能管这个用,到了一定数目之后,再多了就纯粹是数字了。

他需要一些更有用的资源。

譬如,据说汝南周氏手里掌握有十三种仙药的种植技术,这甚至是他们历经千年一直到现在都屹立不倒的核心根基之一,想要种植技术,固然人家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卖的,也绝不愿意拿出来交换,但要求从他们手里交换一些成品丹药呢?总是可以聊聊的吧?

对于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修行者而言,丹药都是绝对的硬通货了。

时间进入五月。

邺城这边的雅会文会,举办的越发频繁了。

各路大大小小的世家,无不召集本地的文人名士们,以各种名目来举办文会,甚至邺城之外,魏郡各地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世家们、名士们,也都纷纷赶到邺城,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文会中去。

大家都在为端午节那一日的铜雀台文会预热。

在一年而言,那是仅次于中秋节太守大宴铜雀台的一次顶级盛会了。

各家名士、诗人,都倾尽全力,把憋了半年的压箱底的诗作拿出来,希望能够崭露头角,最好能拿到高一点的星级评定。

而各路世家在这个时候,也都很愿意用心地与名士诗人们宴饮、交流、拉拢,当然,还有交易——前面大约都是铺垫,最终目的都是交易。

陆洵对此毫无感觉。

他只是从自家老娘口中得知,最近邺城的牛羊肉价格飙涨。

事实上这是每年的惯例了——真正的大族世家,自家旗下各种产业都是有的,基本上都能做到完全的自给自足,根本就无需对外购买,也因此,他们的大肆宴饮,并不至于影响到市面上的牛羊肉价格,但架不住就连一些小的家族也借这个名士云集的机会,对各路名士施以拉拢,因此越是临近端午,整个邺城就越是酒肉飘香,那各类食材的价格自然是一路飞涨。

除此之外,陆洵接到了许多的请柬和拜帖。

是真的好多!

路宁那里很快就攒了好几摞。

一首四星之诗、一首三星之诗,外加一片四星之文,陆洵在短短的半个来月的时间内,就公开地拿出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就算是有些名士们非得要不承认,也架不住各路大大小小的世家们,都是眼馋的。

偏偏陆洵一向深入简出,之前又刚刚遭遇了刺杀,与各家的交情并没有来得及建立起来。那这个时候,若谁能抢在第一个请他到场,自家的文会毫无疑问会马上成为整个邺城,乃至整个魏郡的焦点所在。

若他在文会上还能再写一首诗,那就真的是要一时间名动天下了。

然而,陆洵当然不去。

他每日里晨起习武,至午方歇,除此之外,就只剩下修行。

这几日里,他唯一的一次外出,也只是很低调地带着保镖,去了一趟田小翠的家里,算是为田小翠的「开窍」充一下护法。

本来其实不需要,但田小翠特意打发了坠儿过来哀求,陆洵也就当是出去散散心——虽然明知道「开窍」不是坏事,田小翠也才刚刚二十一岁而已,从时间上来说,稍晚,但还没真的晚,但她的确是从一开始就很害怕这件事,只是碍于这是陆洵亲自点名要求的,她才不得不老老实实按照蔡家小娘子的要求去做。

当然,陆洵的这种深居简出,是少不了要被人嘲笑的。

尽管入室刺杀案就在不远,但随后陆洵就几乎不敢出门了,这等胆小之举,自然是成了不少本地名士口头上胆小如鼠的实证,频频拿来嘲笑。

为此,连诗作都写出了不少。

明斥、暗讽、隐喻,各种手法层出不穷。

甚至还有两首一星之作诞生。

陆洵不为所动,仍旧老老实实的窝在家里。

而外人所不知道的是,就在刺杀一事发生之后,这短短的五六日的时间里,他已经陆续的又点亮了四处「星宫」了。

有灌顶「文气」的强力加持,再经过重新的「开窍」之后,他的修炼进度一日千里,而且几乎不需要从天地之间汲取丝毫的「文气」,只凭借着炼化作诗所带来的「文气」,就已经足够了。

…………

眼看端午将至,邺城之内正是最热闹的时候,忽然有一日,繁忙熙攘的邺城南门外,来了一位中年文士。

他看上去约莫三十来岁,容颜清雅,举止从容,笑容谦和,他穿一身月白色长衫,头戴庶人帽,背后背了一个不小的长方形竹篓,已经破了几个洞,露出里面的书籍和两套替换衣服的一角。

竹篓旁挂了一把长剑,看上去更像是装饰品。

竹篓上方,还站着一只打瞌睡的鸟。

它有着青色的羽毛,喙短而黄,形若喜鹊,却小了些,头顶上是鲜艳夺目的红冠——它应该是困得不行了,此刻闭了眼睛,随着中年文士的走动,就站在竹篓上一摇一晃的,给人的感觉,似乎随时都可能会掉下来。

那文士随着入城的队伍,来到城门前,接受检查。

守门的士卒一看这打扮气质,就知道是赶来参加邺城的端午文会的,也不为难,不曾怎样认真搜拣,只收了五文钱的过门税,便放了进去。

只是等他过去了,却又忍不住看了一眼那竹篓旁挂的剑,不由笑笑摇头。

出门在外的人,会带上武器防身,本是正常,毕竟这天下虽然大体太平,但即便是承平如魏郡,地方阔达两千里,户口也只有千万户而已,事实上人们只是零散的聚居,而在人类的活动轨迹之外,还有大片大片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

那些地方,纵是没有盗贼聚啸,也有数不清的山精妖怪。

旅途总是凶险的。

但以此人的身形、气质而言,看见他的人都会怀疑他能不能舞得起剑来。

入城之后,那文士找了处食肆,吃了一碗汤饼填饱肚子,会了帐出门,这才叫醒了自己背后竹篓上那鸟,命它指路。

然而其实它也不知道该怎么走。

它只在飞的时候能找到地方。

于是文士无奈,只好寻了路人打听一番,这才认准了道路,直奔城北的帽儿巷而去。

约莫半个多时辰之后,他终于找到了幽静的帽儿巷,过去叩响了“赵宅”的大门,待门人打开门,他拱手,客客气气地道:“还请禀告贵主人一声,故人河东吴仿,前来拜会。”

***

再求几张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