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不剑仙 > 第二章  我不愿意

不剑仙 第二章  我不愿意

作者:刀一耕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08 15:01: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原来那个陆洵留下了一架书。

作为松山书院的弟子,虽然他天赋普通,但学习却真的是可称刻苦。

别以为长得帅是什么了不得的资本,权贵之家的子弟长得帅,会被称赞一句“风仪过人”,但普通人家出身的子弟,尤其还是贱役之家,长得帅了,无非就是在应聘给人家站岗牵马这一类的工作时,有些加分而已。

再不然就是民间的七大姑八大姨小媳妇大姑娘们热衷于讨论你而已。

徒增乱名,反为不美。

所以,长得帅了,反倒越发应该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学习。

就如美女,你不勾搭人,人家看你一眼都要想入非非,编一些跟你的鸳鸯蝴蝶梦,更何况你还主动抛媚眼儿过去?就这,你还想要好名声?

所以,原主一旦被勒令退学,居然能失意到喝酒喝死,绝非偶然。

过去这些年,就因为长得帅,他压力很大。

不想误入歧途,成为「声色娱人」之辈,只有加倍的勤奋苦读。

看看这塞了满满当当的一架书就知道了。

陆洵揉着脑袋,消解着昨夜宿醉,以及死而复生一番所带来的,脑袋的不舒适的感觉,走到书架前,慢慢地看。

每一本都有很熟悉的感觉。

他顺手抽下一本名为《履斋诗馀》的书。

第一册。

作者吴潜,字毅夫,号履斋,南齐人,曾一度官至南齐国参知政事,是宰相级的人物,政绩颇著,写的词很有名,亦擅宫体诗、律诗。

从记忆中陆洵知道,他是原主最喜欢的几位当代诗人之一。

说是当代,是因为这位南齐的宰相,刚死了没多少年。

诗馀,即词。

《履斋诗馀》,是吴潜词作的合集。

这个时空的文学脉络,在陆洵看来发展的有点乱入,但有了「天机」做评定,这种乱,却又给人一种乱而有序的感觉。

诗起于远古,至《诗经》为大成,以四言为主,一句诗,四个字。

与之稍晚的屈原,擅长楚辞,有别于《诗经》的体系,擅长长句、长诗,甚至还可以被理解为是“赋”这种变体的源头之一。

甚而《离骚》这篇伟大的七星雄诗本身,都被称为“骚赋”。

到了汉朝,“赋”这种题材更是大放光彩。

四言诗仍是一时的主流,但五言诗已经开始出现。

到了汉末时期,五言诗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

汉朝有“乐府”,魏晋亦有“乐府”,这是专门收集民间诗歌的朝廷机构,历代乐府,留下了颇多的五言诗杰作。

至曹丕的《燕歌行》一出,一句七个字,字数更多,明显容量就更大,给了诗人更多表达空间,于是这种格式上的创新,使得曹丕的《燕歌行》的整体水平和造诣,虽然明显逊色于他弟弟曹植的《白马篇》,却仍然拿到了「天机」给出的六星的高分,成为他的代表作。

至此,七言诗开始大兴。

之后天下虽分分合合,却并没有影响诗词歌赋这些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南方宋齐梁陈四代,宫体诗开始兴起,为诗歌的创作,制定出了更严格的平仄、转承、对仗等规矩,最终形成格律诗。

等到现如今的这一代南齐王朝建立之后,五律、七律、排律等诗体,已经接近成熟和完备。

词这种体裁,则是起于西唐。

据说最初发源于敦煌,是当地的土俚小调,亦别称敦煌曲子词,一经西唐国文人的发掘,得到了「天机」的肯定,立刻在西唐发展起来。

这种体裁又被称作「诗馀」、「长短句」。

在「文气」是整个天下修行界最重要的修炼资源这一前提下,这种体裁一经出现,只几年的功夫,就已经传遍了已知的整个世界。

大宋、南齐、西唐、北燕,乃至塞外蕃国,长短句一时大兴。

而这位吴潜,就正是近一百年来,写词写得比较出名的一位大家。

他的作品,曾有多达五篇,得到过四星的判定。

全都是词。

随手翻开一页,书页都已经被多次的翻阅,弄得有些卷了毛边了。

可见原主的用功之勤,也可见他对这本词集的喜爱之深。

这是一首《沁园春》。

名为《沁园春·落雁横空》——

「落雁横空,乱鸦投树,孤村暮烟。

有渔翁拖网,牧儿戴笠,行从水畔,唱过山前。

云阁还垂,雨低欲堕,何处行人唤渡船。

萧萧处,更柴门草店,竹外松边。

凄然。倚马停鞭。叹客袂征衫岁月迁。

既不缘富贵,功名系绊,非因妻子,田宅萦牵。

只有寸心,难忘斯世,磊块轮囷知者天。

愁无奈,且三杯浊酒,一枕酣眠。

禁妖族得气。」

这首词,被「天机」判定为三星之诗。

不需要标注,每一个「开窍」的修行者,都能一眼感知。

因为这种星级,是天地气机所赋予的。

在有了脑海中原主留下的海量记忆的帮助下,关于词作本身,陆洵自然是极熟悉的,此时引起他关注的,反倒是这首词的最后一句。

也即「禁妖族得气」这五个字。

这是吴潜这位大诗人、大词人的特色。

「文气」汇聚于天地之间,人族能得,妖族当然也能得。

甚至据说西唐国清凉山有位缁衣女尼,寿一百七十岁有余,状若妙龄,她就喜欢给所有人、兽、妖讲解经法,诵读名篇。据说此人“每持经梵唱,虎不啸猿不啼,虫不鸣鸟不叫,已毕,皆叩首而去”——她一个人,培养了满山的妖怪。

而这些妖的修炼,显然都得益于她的“持经梵唱”。

也即,获得了「文气」的加持。

但吴潜此人,却极端厌恶妖族。

据说他年轻的时候,曾与一位女子相恋,结果那女子却惨死于妖族之手,此人当即持剑杀上妖庭,讨要公道,却被妖庭直接逐出,看在他出身名门的份上,没杀他罢了,自此,吴潜每次作诗填词,都要在诗词之后,加上这样一句——

「禁妖族得气」。

诗文之前,为序,诗文之后,为跋。

他的这一句跋,在他中前期的作品中,几乎每篇都有。

无论诗词歌赋,原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拥有最高和最终的权力,一句话,只要出现在他的诗文之中,就是对本篇作品的盖棺定论。

作者跋一句「禁妖族得气」,那么这首作品所产生的「文气」,所有妖族都将无从分润丝毫,甚至妖族修行者就算捧着这首词,把它背到滚瓜烂熟,用心揣摩,也不可能获得这首词所产生的「文气」的丝毫加持。

我不愿意让你得到,你就休想得到!

一首两首无所谓,但数量多了,损害还是有的。

新出现的诗词,总是更容易让同时代的人获得更多的感悟,从而有助于修行。少一篇,就是少了一份可能。

更何况,吴潜是一位创作出了多篇四星之诗的当代大诗人。

少了他的那么多诗作的文气加持,对妖族的整体来说,都是不小的损失。

据说最终,是一位大龙代表整个妖族出面,毕恭毕敬地登门拜访、道歉赔罪,又送上美酒三车、美婢二人,这才获得了吴潜的谅解,在他之后的晚年的诗词作品中,这句「禁妖族得气」的跋,才终于是没有再出现了。

可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之前的作品绝不修改,就是要继续「禁妖族得气」,妖族的一帮大能也拿这位大诗人无可奈何。

要知道,六星之诗不知道多少年才出一篇,七星之诗至今仍是屈原屈子那篇《离骚》的专属荣耀。毕生之中能写出一首五星之诗的人,放眼百年,那就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吴潜虽然达不到那个水准,但他多年创作,著作亦是颇丰,其中更有多篇的四星之诗,在当下而言,实在是数得上的大诗人了。

哪怕妖族再恼羞成怒,再实力强大,要是敢杀吴潜,那就等于是得罪了整个人族的修行界。杀人之后必将迎来的反击和报复,是就连他们也承受不能的。

所以,吴潜这位大诗人「禁妖族得气」了大半辈子,几乎等于是指着全体妖族的鼻子破口大骂,使劲儿打脸,妖族那么多实力强横的大能,却依然没有哪怕一个,敢站出来动他一根手指头。

最终还是通过主动登门道歉,才终于化干戈为玉帛,了结了这段公案。

老爷子虽然在自身修行上,建树并不算高,最终止步于「点星」这一等级,却算是善终,而且算是长寿,最终寿七十九岁而亡。

他死之后,一身文气释出,据说「满室霞光」,方圆三里之内,「异香扑鼻,竟月不去」,时人「大哭累日,难释怀抱」,南齐皇帝亦为他停朝三日,以示哀悼。

…………

陆洵心中默默诵念这首《沁园春》,随后便感觉到,有一股极为淡薄的烟气,在自己周身左右萦绕不去。

这就是所谓「文气」了。

这在原来的那个陆洵而言,是每日勤修不辍的功课,但对于此时的这个陆洵而言,却带着相当的新奇色彩。

于是他当即放下这本书,回到床前,盘膝趺坐,闭上了眼睛。

一边运起他在松山书院学习到的基础的打坐修行法门,他一边在心中默默回想这篇词作,很快,词中所描述的那一番山水画卷一般的情形,就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孤村,暮烟,牧童,渡船,还有一位手持拐杖踽踽独行的中年文士。

这是「天机」所判定的所有带星诗作,所独有的「感知」与「共情」。

身为三星之诗,这首《沁园春》中蕴藏的「文气」,并不算是极丰沛的那一种,但也不算太弱,只可惜,陆洵本人的修行天赋,实在有限。

多年苦修,对这位吴潜吴毅夫的诗词又那么熟,他的每次修行,却依然所得甚少。

运转完一个小周天,他睁开眼睛。

强行压抑了好半天的那股子冲动,又再次涌了上来。

试试。

应该行。

那就由我来写一首吧,看能不能获得「天机」判定的星级。

下意识地拿着手中的《履斋诗馀》,走到窗边的书桌前,他坐下,展纸,压纸,研墨,提笔,在一张洁白的新纸上,写下块垒横行的三个字——沁园春。

这是词牌。

但正要写下真正的标题,他想了想,却又忽而停了手。

算了,万一被雷劈了怎么办?

404了也不好嘛!

再想想,虽记了一肚子的诗词歌赋,此时要用,却偏偏一时竟想不起来要写哪一篇了——片刻之后,他忽然眼前一亮,“有了!”

这首诗,十四亿国人里,怕是有超过十亿都能背诵全文。

他提笔圈了“沁园春”三字,以示作废,然后另起一行,写下另外三个字。

静夜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