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三十三章 谋划政变

晋庭汉裔 第三十三章 谋划政变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9: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司马冏到底不愿放过司马乂。

这倒也很好理解,当政治走向你死我活时,不同的势力是否相容,并不看双方能否互信,而在于双方之间的势力对比。若是双方势力仿佛,火并会两败俱伤,那就可能暂时达成和平,若是双方势力悬殊,一方对另一方没有威胁,那也可以达成相互依附的局面。

而司马乂与司马冏的实力对比,恰好卡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尴尬位置:

司马乂身为骠骑将军,可以给大司马府带来一定的麻烦,而大司马府付出一定的代价,也全然可以消灭长沙王一党。这就注定了双方难以维持和平。

而在太安之议上,司马冏俨然已动了杀心。只是因为考虑到,杀了司马乂后,恐怕难以与成都王议和,所以才暂将此事延后。

可司马冏实无知人之能。散会之后,他又与亲信幕僚商议以后计划,透露口风说,一旦与司马颖谈和失败,他准备劫持天子,诛杀长沙,继而迁都许昌,以做久战打算。结果还未做定计,祖逖转手就通过箭书的方式,将此事告知了好友刘羡。

刘羡既得知消息,可谓大惊,值此生死关头,也顾不上其他,当即进入骠骑将军府,将此事转告司马乂。司马乂亦大惊,他封锁消息,派人去通知刘暾、刘弘、上官巳、羊玄之、王矩、宋洪、令狐盛等几位心腹,令他们深夜来见。

此时已是深冬,深夜极冷,阵风拂面,如霜结发髻。但参会众人却顾不得这些了,他们的心情已沉重如铁,等把其余旁人都屏退,确认无人窥伺后,他们点上蜡烛,密会就此开始。

宣城公刘弘近日染了风寒,因此没有亲自前来,派的是他的女婿夏侯陟,夏侯陟首先追问道:“消息来源可靠吗?不会是齐王欲擒故纵的计谋吧?”

刘羡笃定道:“祖士稚是我过命的好友,十四年前我入狱,就是他拉我出来,他绝不会在这种事上骗我。”

其余人还要有所质疑,但司马乂已然信了,他下判断道:“能在当年后党猖狂的时候救人,可见确是胆魄不凡,我相信祖逖。”但他稍作犹豫,问道:“可问题在于,齐王既起杀心,我该如何反制?是战?是逃?”

众人多点头不语,表情凝重疑虑。

无论司马冏在政治上的舆论有多么负面,但大司马府在洛阳的掌控力是实打实的。现在洛阳的军队建制一如过往,约有十万人,只不过分布却有变动。

禁军分为两个部份,在城内的内军约有四万人,原本是大司马府守军万余人,皇宫守卫万余人,东宫卫率八千人,可近来的局势变动,使得司马冏加强了防御,将大司马府的守军扩军至近两万人,超过了皇宫与东宫的守卫。

在城外本有七万外军,其中约有两万人,是司马冏自征东军司补充的旧部。近来又自征东军司征调了两万人,驻守在邙山一线。

可以说,从名义上来看,大司马府的防御力量是无法撼动的。以司马乂之好战,此时也不禁心生疑虑,要先考虑到幕僚们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同心。

在场的人中,刘暾年纪最大,故而他先分析道:“逃,九成是不可能的。眼下大战将起,为了提防河间王与成都王,齐王已派外军在邙山与河南处布阵防御,想要从那里逃出去,难如登天。若往南逃,到处都是齐王任用的党羽,一旦被发现,必然就会枭首传边,这几乎是必死之局。”

“想要活命,恐怕只能先下手为强,除去齐王!”

虽说心中早有准备,但听到此语,众人仍不免心中一惊。他们抬首环顾,打量对方的神色,幢幢黑影下,烛光探照中,每个人的面貌都处在半明半暗,显得狰狞可怖。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举动,但正如刘暾所言,他们已处在存亡之际,顾不上许多了。

“好,我们就先动手!”司马乂断然击掌道:“可问题在于,到底该怎么做才有胜算,大家好好周详。”

众人先确立能够调用的人手。

司马乂身为骠骑将军,都督内外诸军事,自然有听命于自己的军队。自常山带来的军队,他将大部分遣散回国,但还是留下了八千人。其中有三千人划拨为宫卫,五千人补入外军,理论上都是可以调用的。除此之外,他自己还有三千长沙封**,也补入了外军。

长沙王党羽中,刘羡身为松滋县公,将上谷营安置在偃师县,总共有一千五百人。身为司隶校尉,能够调用的河南郡兵,预计有三千人。宣城公刘弘同理,有自宣城带回的千人骑军。加上其余林林总总的禁军军官,也有三千人可以调动。

如此看来,司马乂在洛阳能调用的人手,差不多有近两万人。以两万对十万,至少看上去,不能说是毫无胜算。但要从实际的运作考虑,这其中又有许多难点。

首先,以现在的窘境,无论是司马乂还是刘羡,必然会被重点监视。他们寻常往来议事还好,可一旦要进入禁军之内,又或者调动私兵,必然会引起大司马府警惕。到那时候,恐怕军队还没有调集完毕,大司马府就已带兵杀来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真正能用的人手,是那种不经任何程序、随时可调用的士卒。这样的人,骠骑将军府有一百五十人,司隶府有八十人,加上林林总总其余的僚属侍卫,合起来,恐怕堪堪也就五百人。

五百人,能够颠覆这座洛阳城吗?

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拉拢更多人。

刘暾提出建议道:“大司马府这一年来专权独断,得罪了不少人。其中有亲王,也有禁军,殿下,您不妨加以拉拢,若能得到他们相助,想要取胜,胜算就大大增加了。”

司马乂道:“你说得很对,但此事事关重大,一定要找可信的人,不然的话,一旦事泄,就万事休矣了。”

那到底该去找谁呢?众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羊玄之道:“我以为屯骑校尉刘乔不错,他此前在朝会上弹劾过董艾,原本进了尚书省要当尚书,结果竟为董艾贬职,又贬回屯骑校尉,若能得他襄助,胜算必然大增。”

王矩道:“也可以拉拢几位藩王,此前王豹不是有议论,要令宗王归国吗?虽未成行,但必然有王公心有余悸,也是一番助力。”

刘羡则道:“西市游侠颇多,可以用重金收买一些游侠,应能得千余人。大司马府中,除去祖士稚外,也颇有我几位故交,他们不过是齐王临时征辟入府的,也可以拉拢过来。”

“……”

司马乂对他们的提议都极为欣赏,但隐隐间,总觉得少了什么。他徘徊两步,扫视周遭,这才发现,一开始提议拉拢的刘暾,竟一直沉默不语,低头似若有所思,便问道:“朱虚公,你有什么话要说。”

刘暾道:“殿下,臣以为,只要拉拢一个人,这次的大事,就十拿九稳了。”

司马乂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并没有得到答案,继而问道:“朱虚公说的是谁?”

“王衍,王夷甫!”

在场众人皆恍然,这确是个非常重要的人选。王衍当了近二十年士族领袖,又做了好些年中领军、尚书令,可谓是门生遍天下,在禁军、朝堂中皆有极高的号召力。当年后党、赵王党都之所以能把持朝局,都是靠了他的支持。也正因为如此,当司马冏发现他可能涉及谋反时,仅是将他免官在家,派人暗中监视,也不敢有更多的迫害。

若是能得到王衍的襄助,确实能使胜算大增。毕竟这一年中,河间王在洛阳煽风点火,其中肯定有王衍做的手脚,这足以说明他能量之大。

刘羡赞同他的想法,道:“朱虚公说得不错,可问题在于,王衍如今为齐王所监视,我们怎么与他沟通联络呢?”

“王夷甫必然有自己的门路,否则他如何与河间王联络?”刘暾笑道:“我们只需要想办法见他一面,一面便好,只要这一面能敲定他加入,后面的事情,他自能自己解决。”

“那么,该怎么见面?”司马乂急切地问。

刘暾叹息道:“我方才不言,就是在沉思此事。”

众人闻言,不禁有些失望。这就好像一个人身处冰天雪地,寒冷无比,结果忽然看见了熊熊燃烧的火光,俨然有了希望。可想要继续向前时,却发现自己与篝火间隔了一道透明的冰墙,这失望的滋味真是可想而知。

刘羡在阴影中缓缓踱步,回想过往的经历,忽然道:“或许可以找个理由,办个大宴会,不管是大司马府的,还是别的什么府的,只要是京中有名的官员,统统可以邀请过来。如此掩人耳目,殿下可趁机与王夷甫联络。同时,我们也可以找刚刚商议的人选谈话。”

听到这句话,司马乂眼前一亮,追问道:“什么理由?”

“娶、嫁、丧、葬,不外如是。”

刘羡的本意,是让在座的几位同僚中,谁的子女中有适合婚嫁的,可以在这个时候推出来定亲,做个幌子,以后再毁约不迟。不料司马乂大喜道:

“府君,这不是正好吗!我家二郎今年四岁,比贵府千金大十四个月,正好可以定亲!趁此良机,我们就把这门亲事定下来,如何?”

司马乂的二郎,名叫司马鲜,小字休奴。早在刘羡去常山国时,司马乂得知曹尚柔怀孕,便起了和刘羡联姻的意思,这两年,频频让王妃做说客,想定下这门亲事。可尚柔一直以孩子年纪太小为理由,将其推脱了。刘羡此时提及婚嫁的话题,司马乂立刻便想起了这门亲事。

刘羡闻言,自是一愣。他与妻子是一个看法,也觉得女儿这个年纪定亲太早,不妨再过些年,性格初定后,再找合适的良配不迟。没想到,司马乂竟在此时重提此事。

这让他颇有些为难,下意识地想要开口拒绝,但见到司马乂殷切的眼神后,又推脱不开了。都到了这个时间,自己还刻意与司马乂保持距离,显然会引起他的疑虑,继而对自己产生猜忌。这是很没有必要的,对以后的起事出镇,恐怕也有大的影响。

想到这里,刘羡默默闭上双眼,心想:为了自己的事业,恐怕只能牺牲女儿的幸福了,这也是掌权者常有的牺牲。自己并没有时间懊恼,只有继续走下去,才不能让女儿的这份牺牲白费。可即使这么想,他还是觉得有些太残忍了。

等他再睁开眼后,长长吐了一口气,向司马乂行礼道:“承蒙殿下恩典,我不胜感激。”

在座众人见状,无不向刘羡与司马乂贺喜,一轮恭维结束后,羊玄之道:“婚宴的时间定在哪一日?”

司马乂道:“事不宜迟,也不用挑什么良辰吉日了,花一日准备礼品,再花一日遍邀王公,第三日我们便办订婚宴,如何?”

刘羡道:“也好,我这就回去准备。”

至此,这次短促的密会就算结束了。众人离开前,刘暾还在对众人嘱咐道:“此事事关生死,诸位一定要严守秘密。”

而后他又道:“眼下的形势,齐王要与成都王议和,才暂时将我们置之不理。我估计议和时间,这一来一去,加上谈判的时间,就在这半月左右,这半个月,就是我们最后的时间。请诸君做好准备,无论此次拉拢如何,半月以后,便是我们奋死一搏的时候了。”

半个月,听到这个日期,众人的内心都一阵压抑,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这十来日就仿佛是死亡倒计时。一旦失败,结果就将是万劫不复。

刘羡离开骠骑将军府,返回到司隶府内,又是一个漆黑的夜晚。刘羡置身其中,仿佛自己是一道融入黑夜的幽灵,满腹牢骚,无从开口,似乎开口就会给人带来不吉。等他打着灯笼返回卧室,可见妻子正抱着女儿灵佑,给她哼唱一首乐府,歌声悠扬婉转,令人忧伤: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这是陆机四十岁时写作的《短歌行》,旨在倾诉这人世的悲哀,似乎身在这黑暗的漫漫长夜中,无论朝哪个方向走,都是一条错路,都看不到希望。阿萝很喜欢这首诗歌,继而常常低唱。

听着妻子的歌声,刘羡看向自己手中的灯笼,与这茫茫无际的黑暗相比,笼中的烛火光明却渺小,它似乎什么都没有照亮,近乎毫无用处。

但刘羡时而看看灯火,再时而看看房中的妻女。他想到了即将到来的无边血海,与即将化为地狱的整个世界,他想到了当年关中民不聊生,遍地尸骸的画面,交织着许多黎庶与孩童的哭声,他想起了很多事情,到最后,他下定决心,心如铁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