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 第一百八十章:崭新的时代,万王之王的彻底落幕!

公元643年,长安城玄武门的阴影还未散去,又一位皇子倒在了权利绞索下。

辰时二刻,太极宫,甘露殿,厚重的帷幕遮挡住了阳光,曾经的万王之王龟缩在阴暗的宫殿中舔舐着伤口。

“吱嘎!”

紧闭着的殿门露出了一道缝隙,金色的光芒透过缝隙映照出一道影子。

来人是李承乾,大唐最耀眼的储君,武德九年,八岁的孩童接过太子金印,眼底映着父亲征伐四方的背影,他曾是李世民最骄傲的作品,代父监国时条理分明,群臣赞其聪明仁爱,鸿儒轮番授课,帝王之术与儒家经典浇筑成完美储君的模版。

可无人察觉,那柄悬在头顶的玄武门旧刃早已剖开了他人性的裂缝,腿疾不是残躯,而是困兽撕咬命运的开端。

当魏王李泰获封二十二州都督,当父亲将《括地志》荣光赐予弟弟,那句泰儿累我的赞许比漠北箭矢更锋利的洞穿了他的心脏,试图暗杀李泰的匕首刺向了自己。

这位太子突然看清了真相,玄武门的血从未干涸,只是这一次,猎物变成了自己。

贞观十七年的谋反不是野心,而是绝望者的困兽之斗,他私调突厥卫队,密养死士,甚至计划在离宫墙二十步处起兵,这般拙劣的计谋怎会是自幼熟读兵法的太子所为。

不过是要用最暴烈的姿态,撕碎父亲父慈子爱的盛世假面罢了,黔州的瘴气吞噬废太子冠冕时,长安城正在筹备新的册封典礼,李承乾至死不知父亲在昭陵为他预留的墓穴比帝王规制更靠近长孙皇后的地宫。

这种矛盾的厚葬或许可以揭晓李世民的苦心,既要用宗法铁律碾碎儿子的天真,又想在地府还他一个完整的童年,他终究没能成为父亲期待的完美储君,却用破碎的人生为盛唐铺就了最柔软的衬里。

“呼!!!”

李承乾长吐出一口浊气,重新再来一次的他没有重复悲剧,而是换了一种活法。

他不再将希望寄托于任何人身上,他只信任自己,这个庞大帝国的权力紧紧的攥在了二十四岁的太子手里。

“你来了!”

李世民抬起头看了一眼,表情很是冷漠。

“青雀以太子规制下葬于母亲陵寝畔,谥号为唐简王。”

“河东郡王李欣跟高阳她们一并发配往崖州,他们的子嗣会一直生活在天涯海角。”

“舅父死了,他们的家的香火没有断,长乐的身子早已痊愈,日后会和长孙冲生很多孩子,为长孙家开枝散叶,母后在九泉之下,想来也不会为此难过。”

迎着李世民的目光,李承乾就像是闲聊一般讲述起了这些事情。

‘嗯?’

或许是对长子的偏见,李世民从未想过他会给李泰‘简’这个谥号。

简并非恶谥,这是一种美谥,通常给予具有简朴、勤俭、谦逊、忠信等品格的人,例如,赵简子、魏简子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相比之下,李世民显得尤为鄙陋,他继位之后才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隐’,追封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号为剌,贞观十六年,又追封李元吉为巢王,谥号如故。

“魏王妃有孕数月,孙真人瞧过了,是个男孩。”

“你还是陛下,皇族之长,理当由你来赐名。”

‘唰!!!’

骤然间,李世民那双龙目迸射出了精光。

河东郡王李欣是李泰的长子,却并非嫡子,就像太子庶长子李象一样,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承继李泰血脉,可魏王妃阎婉腹中的胎儿就不一样了,那是真正的李泰嫡子。

“徽!”

“就叫他李徽。”

沉思之后,李世民吐出了一个字。

“你大可不必如此。”

“我要是想做那些事,根本用不着这般。”

“青雀之所以会死,非是孤冷血无情,而是你把他送上了绝路。”

瞥了李世民一眼,李承乾淡淡道。

《尔雅·释诂》:善也。疏:徽者,美善也。,《易坎》:系用徽纆,寘于丛棘。徽字又引申为束缚。

显而易见,李徽这个名字是李世民对李泰嫡子寄予了厚望,却又怜惜他的处境。

“朕何时逼过青雀?”

目光凌冽,李世民用一种前所未有的霸烈姿态注视着李承乾。

“若非你一而再,再而三的纵容,他怎敢冒险造反。”

“若非他造反,孤又怎会让他去死,他也只能死。”

“就算孤能容得下他,天下人能容得下一个造反的亲王、皇子吗?”

“父皇,事到如今,你难道不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孤有何错?魏王有何错?”

“从始至终,刚愎自用的是你,擅弄权术的是你,离间骨肉亲情的还是你。”

“孤已下诏,改魏王府为简王府,魏王妃为简王妃,青雀嫡子李徽为简王,食邑三千户。”

李承乾一字一句的说道,话语在甘露殿不断回响,振聋发聩。

“简王!”

李世民口中喃喃道。

“孤不是父皇。”

临走之际,李承乾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哈哈哈哈哈!”

注视着他离开的身影,李世民凄凉的笑声响彻整个甘露殿,让人闻之毛骨悚然。

“陛下。”

“太子殿下所言不假。”

潜龙卫统领从角落处走出,恭敬的汇报道。

“朕知道了。”

“朕已经不是皇帝,潜龙卫不应再继续留在朕的身边。”

“从今以后,你就去效忠高明吧。”

摆了摆手,李世民吩咐道。

“是,陛下。”

潜龙卫统领磕了一个头,这才离开了甘露殿。

“阿耶!”

“阿耶!”

就在这时,一个娇俏女声和一个稚嫩童声从殿外传来,晋阳公主李明达牵着新城公主的手踏入了甘露殿。

“兕子,你们怎么来了?”

李世民看见两个女儿,原本阴沉的脸色挤出了一抹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阿耶!”

新城公主挣脱开了李明达的手,扑棱着一双小短腿冲向了李世民,一把抱住了他的小腿,粉雕玉琢的小脸上还有婴儿肥,星辰般的眼睛直勾勾的看着他:“阿耶是不是不开心?”

“新城给阿耶吹吹,吹走不开心,这是阿娘说的。”

“阿耶没有不高兴。”

李世民被新城公主奶声奶气的声音融化了冰冷的内心,一把抱起了她,和声细语的说道:“阿耶不当皇帝了,以后就陪着新城玩,好不好。”

“好!!!”

新城公主还小,意识不到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只知道李世民可以陪她玩,小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

“阿耶,你.”

冰雪聪明的李明达一下子意识到了什么,小脸煞白。

“兕子,没事。”

“阿耶年纪大了,朝政琐事太多,交给你大兄去处理。”

摸了摸李明达的小脑袋,李世民安抚道。

“嗯嗯。”

晋阳公主这才散去了心中担忧。

父女三人开始用起了早膳,甘露殿中其乐融融。

东宫,明德殿。

“夫君!”

苏子衿翘首以盼,终于等到了李承乾,清冷的绝美脸蛋上立即绽放了笑颜。

“厥儿呢?”

李承乾温和的问了声。

“昨夜折腾了一整晚,厥儿也没睡着,直到天亮才回去睡,这会儿还没醒呢。”

苏子衿给了宫女一个眼神,周遭的宫女连忙将准备好的膳食端上桌案,桌案上满是热气腾腾的菜肴。

“嗯。”

微微颌首,李承乾也没多说什么,拿起碗筷,大口大口的进食,折腾这么久,他早就饥肠辘辘了。

太子妃苏子衿宛如小媳妇一般陪着给他布菜,夫妻二人分外和谐。

“父皇自母后过世,一直没再立皇后,后宫诸事通常由杨妃娘娘执掌。”

“孤虽未登基,但后宫诸事,你这个皇后得抓紧管起来了。”

吃饱喝足之后,李承乾叮嘱道:“我大唐沿袭前隋,前隋开皇二年,采汉、晋旧仪,置六尚、六司、六典,炀帝时又增置女官,准尚书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是为后宫之制。”

“孤看这些未免太麻烦了,前朝与后朝须得泾渭分明,尚书省不宜再管六局。”

“不若调整职司,置内职六尚局,曰尚宫,曰尚仪,曰尚服,曰尚食,曰尚寝,曰尚功。”

“置尚宫二人,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各一人,俱正五品。”

“六局分领二十四司,司记、司言、司簿、司乐、司宝、司衣、司饰、司酝、司药、司供、司舆、司苑、司珍、司彩、司计各二人。司闱、司籍、司宾、司赞、司仗、司馔、司设、司灯、司制各四人,俱正六品。”

“授宫官敕,服劳多者,或五载六载,得归父母,听婚嫁。年高者许归,愿留者听。现授职者,家给与禄。”

“六局二十四司皆为后宫之制,由你掌管,不再理会外朝。”

“是。”

苏子衿看了一眼边上的武媚、徐惠,说道:“那便让媚娘、惠娘先行领尚宫之职,各管十二司。”

“可。”

对此,李承乾并无异议,左右不过是后宫诸事,之所以现在分开,就是为了让前朝、后宫权责明晰。

武媚、徐惠,一个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周女皇,另一个是贤明后妃,担任区区两个尚宫,不在话下。

“多谢娘娘。”

武媚、徐惠听后,喜出望外,连忙应声。

“岳丈在外任台州刺史多年,我已命人调他回来中书省任职。”

“昌容比厥儿还小一岁,住在长安可以时常入宫。”

“夫君.”

苏子衿美眸圆睁,似乎想说些什么。

“无妨。”

李承乾打断道:“岳丈的才能,有目共睹,此前朝堂多为士族,排挤庶族。”

“此番,孤执掌朝纲,选贤任能,所谓内举不避亲。”

“梁国公年事已高,待其致仕,便让岳丈任中书令。”

“臣妾替父多谢殿下垂怜。”

苏子衿怎能不明白李承乾的心意,朝中才德之士多不胜数,何必非得寻苏亶,无非是为了照顾她思念亲人的情绪,这才特地安排。

苏亶或许才华不算出众,可是其子苏瑰,字昌容,乃是唐玄宗宰相,司空、荆州大都督,谥号文贞,那可是盛唐不可多得的人才。

“还有一件事。”

“从今天开始,你将《明玉功》传授予襄城她们。”

“这一门功法权当做皇族女子习练法门,至于你,媚娘、惠娘,暂且不必练了。”

“孤手中有更合适的功法,待一切安定之后,再行传授给你们。”

想到这,李承乾叮嘱道。

《明玉功》威力玄妙,修炼至第九层,肌肤透明如玉,内力源源不绝,一旦突破先天,便会诞生寒冰真气,冻结万物,且这一门功法最大的特点在于青春常驻,教给公主们最合适不过了。

要知道,就算是东宫的侍女们修炼的《紫霞功》都远远不及《明玉功》玄奥。

他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始布武,朝中官员、将领、军队是第一批,长孙冲这些驸马都尉得到了武道修炼法门,自然是如狼似虎,公主们要是不修炼起来,怎么能势均力敌。

“是,夫君。”

苏子衿有些不太明白,却还是答应了下来。

以她今时今日的先天武者身份,《明玉功》对她来说已经没多大用了,就算传授给旁人,她也有把握牢牢地控制着主导权。

武媚、徐惠同样修炼到了第九层,一流巅峰,只差一步就迈入了先天境。

“陛下,娘娘。”

东厂督主称心悄然入内,恭敬行礼,问候道。

“从现在开始,皇城之中,一应内宦皆由你统管。”

“置十二监:曰司礼、曰御用、曰内官、曰御马、曰司设、曰尚宝、曰神宫、曰尚膳、曰尚衣、曰印绶、曰直殿、曰都知。”

“司礼监提督太监掌督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当差、听事各役。”

“内官监掌管采办皇帝所用的器物,如围屏、床榻、桌柜等;司设监掌管卥簿、仪仗、围幙、帐幔、雨具等;御马监主管内府马政;神宫监掌管太庙及各庙的洒扫及香灯等;尚膳监掌管御膳、宫内食用和筵宴等;尚宝监掌管宝玺、敕符、将军印信;印绶监掌管古今通集库以及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图书、勘合、符验、信符等;直殿监掌管各殿及廊庑洒扫之事;尚衣监掌管皇帝的冠冕、袍服、靴袜等;都知监负责各监行移、关知、勘合等事。”

“司礼监提督太监为正四品,兼领东厂提督,余下十二监掌印太监为正五品。”

李承乾有条不紊的安排下去。

“是。”

称心连忙应声。

实际上,他在东宫就是这样的位置,统管东宫内宦及提督东厂,只是现在变成了统管皇城内宦。

“嗯。”

李承乾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

这样一来,皇后领六局二十四司,掌后宫一应女官、嫔妃,内宦及皇帝宫殿由十二监负责,皇城完全与外城分割,权责明晰,不会再出现宫中消息随时随地对外传递的情况,铁板一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