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九百八十八章 李俌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九百八十八章 李俌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随着姜成贤重组了朝堂,接下来就是对新王的册封了。

几日后,在略加修缮的朝鲜王宫中,“盛大”的新王登基典礼顺利进行了。

由于之前的兵火之难,朝鲜王宫被毁了近半,虽然经过收拾,可依旧能看见四周的残垣断壁,就连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焦糊的气味。新王崇善君李澂只是一个娃娃,被带出来时虽穿着华丽的王服,可整个人的气色并不太好,小脸苍白,神色惶惶,战战兢兢,丝毫没点马上要登基为王的喜悦。

姜成贤的人上前扶持着新王坐上王位,由礼曹新任的判书宣读大清皇帝给朝鲜国王册封圣旨,等圣旨念完后,再宣读了朝鲜国王登基的礼表,随后众臣朝着小国王伏拜行礼,撅着屁股山呼千岁后,这场新王登基的典礼就这样草草结束了,而崇善君李澂也正式成为了新的朝鲜国王。

名义上李澂已是朝鲜国主了,但实际上李澂根本不可能主政朝鲜,别说他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娃娃,就算是成人也做不到这里,因为他这个国王就是豪格手中的一个傀儡罢了。

除了在登基典礼上李澂坐在王座上接受了群臣的朝拜外,等典礼完成后李澂就被送去了后宫,由豪格和姜成贤的人看管起来。吃喝不愁,但没半点自由,至于见外人就更不用说了,里里外外都是监视他的耳目,没有允许就连出寝宫也没可能。

至于朝鲜国的政务自然就落入了豪格手中,豪格以大清国驻朝鲜总督的身份摄政,还给自己上了一个所谓的朝鲜摄政王的头衔。说起这个头衔,豪格还是效仿于多尔衮的辅政亲王,只不过把辅政改成了摄政,而这一字之改性质完全不同,权利也大不相等,也许之所以给自己弄这么个头衔,是豪格打算和多尔衮比上一比,又或者故意想借此压多尔衮一头吧。

政务虽然落入豪格手中,但实际做事的却是姜成贤。姜成贤现在已成了豪格的狗腿子,最忠实的爪牙,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姜成贤在完成新王登基典礼后就上奏豪格,建议以新王的名义昭告朝鲜各地,说明之前汉城之乱是因为西平府院君韩浚谦联合王世子发动的一场叛乱,王世子不满先大王所为,在听说了大王意图废除世子之位,另立世子的消息后联合西平府院君韩浚谦发动叛乱,意图争夺王位。

这场叛乱中,西平府院君韩浚谦和王世子内外勾结,逼死了大王,大清上国的亲王豪格得知消息后带兵赶往王宫,阻止乱局,可惜到达时已经晚了,大王已死在了王世子手中,豪格闻讯大怒,领兵平叛,最终西平府院君韩浚谦死在乱军之中,王世子不敌豪格,见大势已去在宫中大肆屠杀,并放火烧了王宫,以至朝鲜王室大多死于其手,最后王世子走投无路自尽而亡,鉴于朝鲜宫廷叛乱的缘故,肃亲王豪格临危受命拨乱反正,于乱军中救出了崇善君李澂,并且稳住了汉城局势。

这一番胡扯说的有鼻子有眼,细节方面更是描绘的极为真实,而且姜成贤作为姜氏子弟,他和王世子妃还是堂兄妹,有他亲自为证,更是真假难辨。

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许多消息流传大多都是靠着口口相传,或者官府的行文来证实的。汉城之变的真正原因虽然已被传了出去,而且因为朝鲜国主和世子包括其他王子的身死朝鲜各地叛乱不休,但因为逃出去的两班贵族和其他百姓毕竟不多,汉城的情况也是从他们口中所得知,究竟如何大多数人听得只不过是传闻罢了。

而随着新王登基后,姜成贤以新王的名义向朝鲜各地颁布诏书,说明汉城之乱的“真相”后,朝鲜民间居然有不少人信了所谓的真相。而且姜成贤不仅做了这件事,还派出手下联络各地的贵族和世家大族,并以朝鲜领议政的身份向对方承诺,只要他们承认朝鲜新君统治,配合朝廷镇压地方叛乱,恢复地方秩序,之前所作所为既往不咎,到时候官照做,钱照贪,荣华富贵继续享用,这点不仅他姜成贤能够保证,就连大清肃亲王豪格同样也能保证。

反正姜成贤打着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自己信了的招式,开始安抚地方,拉拢盟友,稳定朝鲜局势。还别说,他这一番作为还真起到了不少效果,没过多久,就有好几处上表愿意协助朝鲜稳定秩序,平定叛乱,就连朝鲜军中也有不少人给姜成贤拉拢了过来。

随着姜成贤的所为开始有了效果,再加上阿济格的部队也返回了朝鲜,豪格手中的军力得到了增强,朝鲜的乱局开始逐步平息,这使得豪格对姜成贤非常满意,把他喊来狠狠夸赞了他一番,并让他再接再厉,彻底解决朝鲜其他地方的乱局。

就当豪格和姜成贤都以为朝鲜的乱局很快就会在这些手段下逐步平息,最终结束后的时候,让人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了。

在平安道的绫原大君李俌突然现身以宗室身份贬斥姜成贤的胡言乱语,并揭露了汉城之变的真相。

绫原大君李俌是前朝鲜国主李倧的弟弟,后过继大伯义安君李珹,是朝鲜王室宗亲成员,而且从血脉而言同之前遇难的国主极近。在朝鲜王室被几乎屠杀一空的情况下,绫原大君李俌不仅是朝鲜王室仅存的宗室长辈,更是理论上的王位继承人之一。

而且李俌此人向来亲近大明,对大清一直怀有仇恨,更对自己哥哥之前不顾大明恩德,最终投降于大清的举动极为不耻。但他在王室中的身份地位很是尴尬,而且手中也没什么权力,只能无奈看着朝鲜在李倧的所为下抛弃了大明转投大清。

因为这个原因,李俌曾经在家痛骂不已,更心灰意冷呆在平安道居家不出,李倧几次招李俌去汉城做事,都被李俌拒绝,并以身体有疾为由闭门不出。

汉城之变后,李俌在平安道得知消息后大哭一场,之后以绫原大君的身份联络贵族和世家大族,举兵反抗清军。由于他的身份不同,很快就成了平安道义军的首领,直接打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意图驱逐清军出朝鲜,重整山河。

在姜成贤投靠豪格后,又扶持了新君继位,向朝鲜各地发布诏书,黑白颠倒意图蒙蔽天下的时候,绫原大君李俌哪里忍得住?当即就站了出来驳斥姜成贤的胡说八道,同时以先王之弟和宗室的身份向朝鲜臣民说明真相,告诉大家千万不要相信姜成贤的话,更不能轻信豪格的所谓承诺。

建奴根本就没把他们朝鲜人当人,不仅压榨朝鲜,还谋害了朝鲜国君和世子包括王子,朝鲜受此之难,怎能因为贪图富贵认贼做父?如果是这样的话,朝鲜的气节何在?

随着绫原大君李俌站出来说话,刚刚略微稳定的朝鲜政局又开始动荡起来了。尤其是那些并非朝鲜贵族和世家大族组成的义军,他们本来的反抗就是因为大清对朝鲜无底线的掠夺,以至大家都活不下去了才举兵的。

这些人和贵族们包括世家大族不同,他们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起兵反抗,原本就和朝鲜王室没太大关系。所以在这件事上,各自的目的不同,所处的立场也不一样,再加上绫原大君李俌驳斥姜成贤的这番话,更激起了他们对大清的仇恨,非但没有放下武器的念头,反而更激发了他们对抗大清的信念。

此外,绫原大君李俌在贵族和世家大族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一些亲身经历了汉城之变逃出来的两班贵族们更是坚定站在他这边,知道真相的他们满怀仇恨,自然不可能和其他人一样投降豪格,必然反抗到底。

就这样,围绕着绫原大君李俌为核心,朝鲜各路叛军近半都投向了李俌,支持李俌反抗大清的暴政,并不承认现在的朝鲜伪政权,就连刚刚登基的新王同样也不承认。

原因很简单,因为第一朝鲜国王登基按照程序是受大明册封的,历代朝鲜国王没有得到大明册圣旨和印信的前提,新王在法理上不被承认。而所谓的大清册封在朝鲜是不被认可的,哪怕因为之前的原因朝鲜已对大清俯首称臣,但在朝鲜国内,真正的宗主国依旧只承认大明而不是大清。

至于第二,大清肃亲王豪格自称朝鲜摄政王,而且身上还有大清所封的朝鲜总督之职,从这点来看大清已把朝鲜视为囊中之物了。而领议政姜成贤之前是什么货色大家能不清楚,一步登天从区区一个小官成了朝鲜的重臣,他之所以坐上这个位置无非就是豪格的扶持,再加上现在所谓新王又是个娃娃,根本没有半点话语权,和傀儡没什么区别。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鲜民众怎么可能承认新王的合法地位?更不可能承认所谓的朝廷了。

绫原大君李俌的这番举动让豪格勃然大怒,他原本以为通过姜成贤的这番举动能缓解朝鲜政局,使得各地的叛乱逐步平息下来。可现在随着绫原大君李俌的挺身而出,朝鲜的乱局仅仅略微好转后就又急转直下,而且有了绫原大君李俌的缘故,原本一团散沙的各路义军隐隐已有合流的迹象,这更让豪格焦虑不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