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文官体系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文官体系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那么依你之见,你觉得从哪方面入手更好呢?”查理二世眉头紧蹙询问道。

“臣建议从两点入手。”王子辉胸有成竹道:“其一是先建立内阁,以内阁作为陛下和国会(议会)的缓冲,并且就此拉拢贵族中的中间派,适当让权给这些人。”

对此王子辉解释,目前贵族各派不是都想拉拢查理二世么?而且各自之间也有着矛盾,再加上按照英国的政治体制,是国王和国会(议会)共治,一旦双方发生激烈矛盾,不是国王下令解散国会,就是国会的贵族为了自保和国王进行对抗,从而爆发争斗。

之前查理一世的例子就是这样,为了增强国王的权限和宗教方面的问题,查理一世和国会产生了激烈的矛盾,最终先后两次解散国会,以王权直接逼迫贵族们就范。

但贵族们却不愿意这样就范,更不愿意查理一世的举动得逞,最终爆发了内战,也因为这内战的缘故导致国家大乱,最后使得查理一世在内战失败上了断头台,查理二世和其亲属狼狈逃出英国,克伦威尔这个野心家横空出世,打着共和旗号窃取了成果,从而摇身一变成为了名为护国主,实为独裁者的身份。

假如英国之后依旧是延续这个体制,那么未来在查理二世进行改革的时候谁都无法保证会不会再产生国王和国会发生矛盾的情况。一旦这个情况再一次发生,双方只能有一个胜者,不是国王就是国会,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在国王和国会之间组建一个类同于大明的内阁更好,一旦这个内阁制度成立,那么国王和国会直接就有了缓冲,而且内阁属于政府部门,国王通过内阁做出的决策同样也属于政府决策,这样一来国王就成为了亲自下场的参与者演变成裁判者,通过掌控内阁来进行一些政策的实施,假如内阁和国会爆发矛盾,国王作为第三者也有了周旋余地,可以按照实际情况或支持内阁,也或可以选择支持国会重组内阁,如此一来就能避免把自身处于纷乱之中的尴尬境地。

王子辉还告诉查理二世,目前各贵族都有着私心,既然有私心就能利用的机会。而且英国的政府结构原本就比较完善,建立内阁的基础也存在。利用内阁制这个诱饵来拉拢一些贵族,适当进行权力交换,而国王只需拥有任命和罢免内阁成员的权力就足够了,这样的话内阁也不会形成尾大不掉的状况,国王也能借内阁之手同各方周旋,从而达到目的。

“内阁……?”

查理二世凝神细想,大明就是内阁制,在大明呆了好几年的查理二世对内阁并不陌生,自然明白这个制度的优处。不过他还考虑到了一点,那就是他记得大明的内阁制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大明皇帝之前为了制约内阁还扶持宦官组成了司礼监,由此作为牵制内阁的手段,就是担心内阁权限太大,文官势力太强,从而架空皇帝。

想到这,查理二世不由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询问假如在英国实施内阁制的话会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听到这话,王子辉顿时就笑了。

“陛下不必过虑,臣也考虑过这些情况,但觉得这对于陛下来说并不算问题。”

“这是为何?”查理二世不解问。

“这自然是因为英国同大明的根本不同。”王子辉道:“大明的科举实施已有近千年,士子阶级或者说文官阶级早就取代了最初的门阀阶级,而大明在土木堡之变后勋贵集团一蹶不振,再加上大明对宗室的防备和限制,这才使得大明文官集团势力越发强大。”

“但如今的大明已是不同,当今大明天子也看明白了这些,登基之后就做了许多改变,比如恢复勋贵的待遇,提升武将的地位,还有拉拢宗室和进行对外封建,这些都是限制文官集团的手段。如此一来,大明内阁权限已比不上之前了,皇帝掌控大权,政出于上,内阁回归了原本的职权范围。”

“至于英国就更不用说了,英国的政体无非就是贵族政体,再加上宗教的势力罢了。眼下英国根本就没文官制度的存在,无论是国会还是朝堂上,担任各级职务的那个没有贵族或者教士的身份?这些人的出身就注定了他的政治基础,自然不可能形成大明的文官阶级一家独大的局面。”

“何况陛下眼下要考虑的是怎么在英国建立起这个文官体系,在这个体系还没建立之前,内阁依旧由贵族把持。他们各自的利益需求不同,陛下只要能拉拢分化,就能游刃有余在其中周旋。此外还有国会呢,一旦内阁成立,国会同样就成了陛下手中的利刃,如此一来国会针对陛下的举动会大大减弱,反而为了对抗内阁,国会中必然有不少人会想办法拉拢陛下,投陛下所好,这样的话就更有利于陛下了。”

“对啊!”查理二世一拍手,当即就笑了起来。他还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之前只顾得上琢磨大明的政体了,倒忘记了自己所在的英国政体原本就和大明不同。

大明那边顾虑的是文官集团过于强大,皇帝为了遏制文官集团扶持勋贵和武将集团进行牵制。但英国却不同,英国是贵族和教士集团的力量强大,至于文官集团根本就没有,哪里谈得上什么牵制?

相反,现在查理二世更需要做的是如何在英国实施类同于大明科举的制度,从而以文官制度渐渐取代目前由贵族和教士阶级把持朝政的改革。只要文官制度确立,打通下层阶级向上层的通道,那么才能彻底打破贵族和教士阶级的特权体系,从而改变整个国家。

“关于成立内阁的原因我明白了,这件事我会在加冕后进行推动,这是一件好事,而且一旦提出恐怕不会有人会对此反对。”查理二世很有信心地笑道,对于那些贵族的贪婪他再清楚不过了,内阁的职权可比普通的大臣大多了,而且一旦建立内阁制,那么等于国王主动让权给内阁,这是贵族们梦寐以求的,从贵族们自身利益出发他们怎么可能反对呢?

但贵族们却不知道,一旦内阁成立后就等于竖立起了一个靶子,表面上获得了权力,但实际上也替国王挡住了来自各方面的明枪暗箭,而且国王从之前的参与者摇身一变成为了裁判者,进可攻退可守,腾挪的空间一下子就大了不少。

“除了内阁一事,你要说的第二件事应该就是关于文官制度了吧?”查理二世笑问。

“陛下英明!”王子辉一脸佩服,不着痕迹拍了下马屁:“臣还未说,陛下就想到了此事,臣佩服的五体投地。”

“哈哈哈!不至于不至于,要不是你刚才提到这事,我还一下子没想起来呢。”查理二世大笑着摆手,接着询问这个文官制度应该怎么建立更为合适。

对此王子辉早有了想法,当即告诉查理二世文官制度的建立绝对不能操之过急,应该由上至下来进行。查理二世完全可以从考虑贵族子弟的角度出发,从不少贵族子弟中的良莠不齐问题再加上旁系子弟的身份着手。

欧罗巴诸国中,贵族是王国建立的基础,王国是贵族和国王联手统治的,换句话来说国王就是最大的贵族,而国王之下的各级贵族都是围绕国王形成的贵族利益团体,从而形成了王国的体系。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贵族的延续后自然不可能一概不变,再加上贵族继承制度的特殊性,只有长子才能继承爵位,而次子或者旁系子弟是没有权力继承爵位的,往往就造成了高级贵族的次子和旁系子弟只能继承低级爵位,而低级贵族的次子和旁系子弟连爵位都没有,最终沦为平民身份。

就在爵位继承人来说,其中有能力有本事的也并不算多,大多数人都是些花花公子罢了。要论吃喝玩乐自然精通,要说治国本事根本没多少,可就是因为有祖上传下来的爵位,却能成为大贵族,并且占据高位,这在贵族内部也多有非议,甚至还有家族子弟对其强烈不满的存在。

既然如此,要在英国推行文官制度就可以先从这些群体入手,这样一来遭遇的阻碍就会弱许多,而且还能得到绝大部分贵族和贵族子弟的拥护,哪怕有少数人反对也是无济于事。

而且在英国原本就有大学的存在,英国最早建立的大学是牛津大学,这所大学建立于1096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了。而略晚些的剑桥大学只不过比牛津大学晚了十三年罢了,此外还有建立于1413年的圣安德鲁斯大学、1451年的格拉斯哥大学、1495年的阿伯丁大学和1583年的爱丁堡大学等等。

这些大学的建立历史悠久,但从最初开始并非是用来培养文官和学者的,而是带着浓郁宗教学院和贵族学院的学府,所受的教育除宗教外往往都是一些贵族化的课程,直到欧罗巴文艺复兴之后,这些大学才陆续开始了一些社会学和现代科学的课程,但依旧不属于学科的主流。

而且入学的学子中,除教士外就是贵族子弟,平民子弟根本没可能进入大学深造。就比如大名鼎鼎的牛顿表面上是平民,可他实际上也是贵族出身,因为他的母亲就是贵族,而且是拥有爵位的贵族,要不然现在的牛顿也不会进入剑桥读书,从而有后来的辉煌成果了。

王子辉建议以这些大学为基础,增加一些必要的学科,然后再通过建立类同大明科举的文官考核体系给低级贵族和那些没可能得到爵位的贵族子弟们一个上升通道,从而通过文官体系进入政府部门获得职务和升迁的机会。

这样一来,就能获得贵族体系的绝对支持,同时也可以以国王的身份在这些学府单独设置几个可以让平民进入学习的名额,以此来展示国王的“仁慈”和对子民的爱护。因为这些名额数量不会太多,再加上就算针对平民,可大学的花费也不是普通人能承受得起的,往往名额会被一些富有的商人所占据,这样的话也不会遭到贵族阶级的反对,从而顺利推行这个政策。

一旦这件事做成了,王室还可以借此机会单独设立针对低级贵族和平民的新的学府,从而培养潜在的文官人才。只要花上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等这些人陆续必要,通过文官考核进入政府部门任职,等几十年后这些人才越来越多,那么就能逐步取代由贵族体系完全掌控的各级官职,从而建立起英国的文官体系,打破目前由贵族垄断的局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