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清流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清流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史德威怎么说?他一个区区千户难不成还能管到这事?”聂炽不由得好奇询问。

“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马渊因为叔叔是马士英的缘故,对于官场更为了解些,当即就给大家解释了起来。

马渊告诉大家,史德威本人是没什么,正五品的千户,这样的官职虽不算低,可在南京却只是普通。南京是大明两京之一,有着南京六部,官职比史德威高的人多了去了。

可问题史德威不是普通人,他可是史可法的义子。史可法这人虽有能力,名气也不小,可实际上却心眼不大,尤其是一直自命清流,同地方士绅、大族颇有牵连。

虽然史可法不是东林党,但他的政治倾向却偏向于东林党。当时朝廷爆发了江南案,钱谦益等人奉旨南下,以雷霆万钧之势整顿了江南官场,其中东林党落马者不在少数。

史可法那时候只是巡抚,而且他南下的时日不多,同此案倒没什么牵扯,所以在江南案后史可法非但没事,反而就此升了官,先当了南京兵部侍郎,后又成为现在的南京刑部尚书。

江南案的缘故,江南的东林党遭受打击元气大伤,此外还有一批士绅大族牵连了进去,可谓损失惨重。在之后,江南的清流等此案影响逐步淡去,渐渐也恢复了过来,并且开始抱团取暖,找寻合适的领头人,而他们选中的人不是别人,就是这位史可法史大人。

从这点来看,如今的史可法已成了江南清流的代表人物,其势力虽没有当年东林党那么强大,却也不容小觑。此外史可法的官职也不低,眼下是南京刑部尚书,虽然南京六部其职权低于京师六部,但尚书的官职却是实实在在的,一旦史可法哪日调任入京,那必然就成清流中流砥柱,为他们的代表人物。

史可法在拉拢清流和士绅大族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升迁在做准备。不过除了官场上的事外,史可法私下里也在做一些其他事,比如插手商贸,以外贸获利等等,这些事不仅史可法在做,江南其他人也在做,实际上说起来并不稀奇。

朝廷要在大明增开五个通商口岸,其目的就是用总理衙门整顿好规范商贸尤其是海贸进出口,而挑选的通商口岸也是经过慎重选择的,无论是北方的青岛、江南的上海(松江府)、宁波、福建的泉州还有广东的广州,地理位置都是绝佳,可和宁波、泉州还有广州相比,青岛和上海却是两个比较特殊的所在。

青岛位于山东,之前声名不显,属于莱州府下,仅仅只是一个卫所而已。以青岛作为通商口岸,等于分了莱登两地的商流,可从地理位置来看,青岛作为贸易港口更为优越些,朝廷开港青岛这个选择不差,再加上北洋海军眼下驻扎在莱登,就此把军、商分流,也算合适的选择。

但上海就不同了,松江府虽有名,可一直以来松江府出名的只是蚕丝和纺织业,再加上松江府比邻苏州府,而苏州府又属于南直隶,松江府富则富,政治地位却不高,不仅被苏州府所掩盖,还受南京的管辖。

松江府都这样了,就更不用说松江府下的上海县了。如果不是当地人的话,恐怕连上海这个地名都没听说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上海究竟属于哪里,又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估计在朝廷确定其为通商口岸之前许多人都不知晓。

而现在情况不同,一旦上海成为通商口岸,那么其地位必然擢升,再加上上海的地理位置又恰好在长江出海口,位于南直隶和浙江的交接处,等上海建成,它的特殊优越性展露无疑。

说到这,马渊不得不感慨朝廷的眼光毒辣,一眼就发现了上海的重要性,并把其列为通商口岸之一。依他来看,上海成为通商口岸,汇集南北商道,未来成就不可估量。可同样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上海的通商口岸设置直接就影响到了整个江南,假如再加上南边浙江的宁波话,几乎把大半个江南全包括了进去。

“这不是件好事么?”卫安定忍不住问道。

“这事对于朝廷来说自然是好事,对地方同样也是好事,可对某些人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了。”马渊意味深长说了这么一句。

聂炽首先反应过来,他毕竟家族就是经商的,虽然他是读书人可对于家中产业并非一概不知,有些时候还经常因为他的身份缘故帮家族出面和官府打交道,所以对商业较为熟悉。

但卫安定不同,虽然卫家是松江大族,家中产业中商号商铺什么的规模也不小,可毕竟卫家是勋贵之家,卫安定又是一个比较纯粹的读书人,平日更不参与家中产业买卖,自然不如聂炽那么了解。

聂炽有些明白马渊的意思了,试探问道:“马兄所言是否是指朝廷对通商口岸的设置影响了有些人的财路?”

马渊微微点头,说道:“其实不仅是通商口岸,早在朝廷决定开海贸时反对者就有不少,不过都被当今圣上和朝廷强压了下去。再加上当时我大明财政出了问题,国库空虚,内有叛乱,外有建奴为患,如不想办法开流缓解财政,我大明必然危也!”

“自开海贸和边贸后,大明财政这才逐步恢复,而且这些年朝廷收入也因调整商税后不断增收,国家富裕,民生安定。可这样一来,就更触及了有些人的利益,你们可记得当年轰动一时的江南案么?这些人利欲熏心居然向建奴运输物资以从中牟利,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难不成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再行当年之事?”卫安定诧异轻呼。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马渊摇头道:“江南案才过去多久?当即圣上乃英明天子,眼中揉不进沙子,这些人也不是傻子,当然不会大胆到如此。”

“既然如此,那马兄为何又说……?”卫安定有些不明白地问。

“卫兄,马兄的意思是这些人暗中绕过朝廷行走私之实,避开朝廷商税增收,私下进行海贸,以其中获利。”聂炽在一旁解释道。

这句话一出,卫安定微微一愣,接着就反应了过来。

“还有此事?”

见卫安定诧异,聂炽苦笑点点头,其实这些事不是什么秘密,但凡家族中有同贸易有些业务来往的基本都知道。卫家肯定也清楚,不过卫安定平日不关注这些罢了,他不知晓也情有可原。

既然话说开了,马渊也不隐瞒,告诉他们这件事早就有了,甚至是不是什么秘密。

不要说江南了,就连福建和广东那边也有类似的情况,早在朝廷开海贸之前,这种事一直暗中进行着,等朝廷海贸大开后,类似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但相比已经较为成熟的北方海贸,江南和南方等地的海贸通常是绕过官府进行的,私下出海情况随处可见,尤其是海贸获利丰厚,再加上这些年从欧罗巴来的西洋人越来越多,商人运一船货物从江南出发,只要沿海而下抵达澳门或者南海区域某地交易,一个转手就是几倍甚至更多的利,天下那种买**这样更为丰厚呢?

靠着这些,这么多年来地方士绅、大族包括一些官员赚的盆满钵满,吃的更是满嘴流油。可自从朝廷决定设置通商口岸,并且设置海关和整顿海贸后,他们自然也就感觉到了危机。

其实大明的商税并不高,以前是三十税一,现在也不过仅仅是十税一,就算现在增收了三倍可相比后世动不动就三四成的税赋而言已经很低了。而且海贸包括进出口贸易的获利是极为丰厚的,一次贸易能获得几倍利益是轻而易举,可就算这样许多人也不愿意把到手的银子交给朝廷,情愿冒着风险绕过朝廷私下走私,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之前问题不大,官商勾结私下走私,只要地方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可,但通商口岸一开,海关设立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而且按照朝廷的设置,五大通商口岸不归地方管辖,直接由总理衙门管理,而总理衙门又直接向皇帝负责,这使得地方官府根本就没办法伸手进去,如此一来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几日前,听闻史德威在同人饮酒时对朝廷设置通商口岸的政策颇为不满,还大言不惭说什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类的话,更拍着胸脯向别人承诺,就算通商口岸和海关设置,他也有把握绕开之类的话。”

“居然还有此事?”聂炽等人大为惊愕,不由得面面相觑。史德威区区一个千户武官居然说这样的话,自然不会因为他千户的身份,毕竟一个千户能量有限,哪怕手中有些权也是不多。但史德威背后是谁,大家心里都清楚,再联想到史可法在官场清流的地位和地方士绅大族的联系,那么答案自然就揭晓了。

“砰”的一声,卫安定忍不住重重一掌拍下,怒骂道:“堂堂朝廷二品大员,清流大臣,居然如此不堪!他史可法身为读书人,读的是圣贤之书却做如此龌龊之事,难不成他要和朝廷对着干?”

“呵呵,对着干倒是不会,史大人可聪明着呢,何况这些话可是史德威说的,谁能保证是史大人的意思?再者,这件事和江南案不一样,并非资敌,而且私下海贸之事早就有之,哪怕最后追查出来无非就是个监督不严的责任罢了,更何况史大人又是刑部尚书,你可别忘了南京刑部执掌江南刑事缉拿之权,有无罪责,还不是刑部说了算?”

“这……。”卫安定一愣,脸上更是显露怒火,但不等他再骂,马渊开口劝住了他,说此事仅仅只是听闻,具体如何还不能确定,何况牵涉到朝廷大员不是他们能私下评论的,这件事听过也就算过,再者朝廷自有法度在,设置通商口岸和海关是朝廷的大事,又是由总理衙门负责的,别忘了总理大臣可是张锡钧,张锡钧张大人是什么人大家都清楚,这可是当年掀起江南案的主要人物,更简在帝心,绝对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