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利益诱人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利益诱人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其实摆在朱慎锥面前的这套金银币已是第三个版本了,也是最后一个版本。

仔细看完这些货币后,朱慎锥颇为满意,拿起面值一元的银元把玩,突然心中微微一动,用两根手指捻着,竖起用力一吹,然后放在耳边聆听,随着清脆悠扬的嗡嗡声响起,朱慎锥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他这个举动引起了大家的好奇,见此朱慎锥笑着把手中的银元顺手给了洪承畴,点头示意他也试试。

洪承畴学着皇帝刚才的做法也吹了一下银元,而当清脆的声音响起时,他诧异之余不由得也笑了。

“这倒是有趣,莫非这是银元真假特有的鉴别方法?陛下如何知晓的?”

“无意中发现的,之前两版银元把玩时就发现了这个办法,如何?”朱慎锥笑问。

“如能以此鉴别真假,倒是简单,只不过不知有伪币是否能分辨出来。”洪承畴沉咛了下如此说道。

“首辅这可问错人了。”朱慎锥笑道。

洪承畴反应过来也乐了,他把目光投向下首的亢有福,亢有福起身道:“臣也是第一次见此法,容臣回去后尝试一下,以确定是否有用。”

“可!”朱慎锥点头道,其实真假银元都能吹响,但真银元的声音悠长清亮,假的因为含银不等显得尖锐刺耳或者短暂无余韵,这种法子朱慎锥知道,但其他人却是不知,等尝试几次就能搞明白其中差异。

洪承畴在一旁对此认可,接着开口询问亢有福:“这些金银币以目前铸造司的能力,一月能造多少?”

亢有福回道:“银币按不等面值每月约十万枚,金币铸造约八千枚,这些数量主要因为铸币机的限制,此外就是金银原料的需求。银币略好些,目前储银尚可满足,但黄金储备却是不多。”

随着亢有福的回答,众人心中都不由得计算了起来。按照银币每月十万枚,其中一元的银元为半数的话,那么就等于六万左右的数额,而金币如果两个面额数量相等,那么就是六千。

单以一月来计算,银币中的银含量为九成,每铸造一元银币,其中铸币获利在一角,六万左右的数额就是六千两获利。金币的获利以此类推,在六百两上下,如此计算仅一年铸币获利就是白银七万二千两,黄金七千二百两。

如此一算,众人顿时忍不住屏住呼吸,一个个眼中炙热。这可不是小数啊!目前大明的金银兑换在十比一,全部按照白银来计算仅目前铸币司光是铸币的每年获利就高达十四万四千两。当然这个数字只是估计,铸币中肯定还有一定的损耗和其他原料消耗,可就算去掉这些,以目前铸币司的铸币数量,每年铸币司在此项获利至少有十二万两甚至更多收益,而且这不是一锤子买卖,是长期的买卖,只要铸币司一直都在铸币,那么这个获利就源源不断,这哪里还是铸币司啊!分明就是聚宝盆呢。

而且这还是目前的铸币数量,假如解决了铸币机问题,仅以翻一番来计算,每年的获利就高达二十四万两之巨,假如再翻一番呢?想到这,大家的呼吸也不由得粗重起来,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啊!要知道大明目前全国财政收入才是多少?虽然自朱慎锥掌控朝政后,就对大明财政进行了多次整顿,尤其是大力发展内外贸易,更从中获利丰厚。

可就是这样,目前大明财政虽已扭转了当初崇祯在位时面临破产拮据,从当时的仅两百万两剧增到了目前的近一千九百万两,是之前的九倍有余,可大明的财政支出同样也是巨大的。

之前因为内有流寇,外有建奴,再加上天灾的缘故,大明可以说是千疮百孔。朱慎锥自监国后就着手处置这些情况,连年的战争包括对地方生产的恢复等等,都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而这些钱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假如没有朱慎锥果断展开边贸,并且在山东开海通过外贸获利填补漏洞的话,仅以大明当时的财政根本就支撑不下去。

目前这些情况都大大好转,但之前破坏的太过厉害,西北、中原等地的生产虽然逐步恢复,可暂时还无法反哺朝廷,前不久刚在辽东用兵,别看大明畅快淋漓地干掉了心腹之患建奴,但谁能知道为了支持这场战争朱慎锥付出了多少代价?其他的不说,仅钱粮上的耗费就几乎把之前几年的累积消耗一空,现在国库里已没多少钱了。

另外如今每年从地方所获得的税收并不算多,眼下朝廷最大的收入来源还是江南和内外贸的商税,尤其是这几年外贸发展极为迅猛,这才勉强填补了财政空缺,使得财政收入数额也在不断上升。

可就算这样,目前大明的财政收入还比不上神宗三十年的最高数额,也就是2295.3万两的数额。不过距离这个数字也不算远了,而且别忘了,目前大明的潜力还没挖掘出来,有些省份还没完全恢复,依旧要靠朝廷拨款扶持,地方收入增加反哺朝廷要等这些省份情况全部好转才行,情况自然不同。

再加上现在大明的商税收入不断增加,张锡钧的总理衙门对五大通商口岸和海关的设置即将全部完成。等到那时候,大明的财政收入更会大幅度增加,如此一直困扰大明的财政问题就能彻底解决了。

但就算这样,对于朱慎锥来说这依旧不够,大明的潜力有多大,朱慎锥比任何人都再清楚不过。要知道历史上的满清中期财政收入在每年八千万两左右,足足是大明的四倍,而在巅峰时期甚至超过了九千万两,这个数字实在是惊人。

连各方面落后的满清都能收取这么多的税收,比满清无论从思想还是科技都先进的大明怎么就不行呢?何况朱慎锥这些年一直都在调整朝廷的政策,不断打压江南地方世家大族,包括对商人的扶持和分化,以他对大明的了解,等几年后大明的财政收入应该能增加到每年三千万至三千五百万两的程度,这还远远不是最高额,按照目前的情况继续发展,最终达到甚至超越历史满清的数额是肯定的,至于上限究竟如何,这就不得而知了。

仅以目前的财政收入而言,大明到处都缺钱,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当算明白这个铸币司一年就能至少十几万两,后期还有几十万甚至近百万两的收益时,在座的人一下子全眼红了。

“陛下,臣以为铸币司的收益应当归户部,眼下各方面开支极大,尤其是前些时候总理衙门的五处通商口岸的设置,户部已前后支出了三百万两之巨,臣为阁老,又是户部尚书,自当为朝廷统筹规划,还请陛下以铸币司收益填补户部之需。”杨嗣昌第一个坐不住,起身对皇帝行礼道。

杨嗣昌虽已入阁,可他户部尚书的职务依旧还在,而户部执掌财政,朝廷包括地方的一应开支都由户部支出。他这个户部尚书说实在话这些年做的实在不容易,虽然在朱慎锥的手上大明财政不断好转,可同时各处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杨嗣昌这些年拆东墙补西墙,腾挪资金好不容易才维持平衡,可前不久辽东一仗下来把国库几年积攒下来的钱粮直接给打空了,杨嗣昌正头大呢,现在知道铸币司的这个收益他如何能放过?

“陛下,臣以为铸币司已不属户部执掌,自然无需把收益交由户部。”杨嗣昌的话语刚落,钱谦益就跳了出来。

原本钱谦益对自己入内阁是很是得意的,在他看来自温体仁至仕后,内阁增补人员,皇帝谁都不选特意让他增补入阁,钱谦益就此当了内阁阁老,春风满面志得意满。

当阁老,是钱谦益多年的夙愿,早在十多年前也就是崇祯朝的时候,钱谦益就有一次机会入阁,可惜当年因为杨嗣昌的缘故丢掉了这个机会,非但没能入阁反而被崇祯所不喜,直接被打发到南京养老去了。

这件事一直都是钱谦益耿耿于怀的,在他看来都是杨嗣昌害的自己丢了阁老的职务。但钱谦益却没想也是因为他的原因导致杨嗣昌同样没能入阁,两人的争斗最终两败俱伤,谁都没捞到半点好处。

不管如何,对杨嗣昌这个冤家钱谦益一直不怎么对付,所以他这次先一步入阁心中狠狠出了一口恶气。在他觉得,皇帝更看重于他,要不然为何只让他增补入阁呢?而自己成为了阁老,但杨嗣昌依旧是户部尚书,两人地位彻底发生了改变。

可没想到钱谦益得意了没多久,随着之后内阁调整后杨嗣昌居然也入阁了,这个结果让钱谦益心里无法接受。表面钱谦益虽没明着和杨嗣昌对着干,毕竟朱慎锥之前特意敲打提醒过两人,让其在内阁抛弃前嫌携手为国,可私下里钱谦益怎么能忍得下这口气?平时没事就罢了,一旦有事,钱谦益自然要给杨嗣昌找点小麻烦,哪怕自己从中没有什么好处,只要看着杨嗣昌吃瘪,钱谦益也心中高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