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黄家兄弟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黄家兄弟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两位小哥!”堵胤锡突然开口道。

正在聊天的那两人听到身后堵胤锡插话招呼,下意识扭头望去,当见到穿着文士服饰的堵胤锡时,那两人慌忙起身,朝着堵胤锡行礼:“这位老爷,您可是喊我等?”

“呵呵,我可不是什么老爷,只是读了几本书的秀才罢了。”堵胤锡摆摆手笑道。

“那也是老爷。”两人连忙说道,对于他们这种来说就算是普通的秀才公自然也是老爷,而且堵胤锡虽穿着的文士服普通,可瞧着样子气度不凡,他们怎能怠慢?

和颜悦色让他们坐下,堵胤锡这才开口询问刚才他们所聊关于台湾府的事,并打听所谈到官府的告示。

对于堵胤锡的询问,这两人自然实话实说,而且这件事并不算什么秘密,就算他们不讲堵胤锡找其他人打听也能打听得到,何况秀才公问他们,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件有脸的事,怎能不答呢?

“这样说来,这告示是前几日刚贴出来的?”

“回您的话,具体出的时间小的实在不知,小的是前日听乡里的秀才老爷刘老爷说的,小的也不识字,前日刘老爷在和旁人聊这个事说衙门那边贴了告示,小人恰好在一旁听了这么一耳。”最早说话的那年轻人恭恭敬敬回答道。

另一人也点头表示就是这样,当初他们正好在场听闻了此事,不过具体的也只是听说刘秀才和旁人所说的内容罢了,具体的情况知道的并不多。

“原来如此……。”堵胤锡微微点头明白了缘由,接着询问了告示中的内容,两人当即回了话,不过他们自己也没见着,只是听人在说,所以知道的基本也是刚才所聊的那些。

听完了对方的讲述,堵胤锡心中有了数,点点头正打算过会去找这个告示来看看。正当他准备结束谈话,谢过这两位小哥的时候,其中一位也就是最初有意台湾的那年轻人神色迟疑,犹豫了下对堵胤锡拱手道:“这位老爷,小的能不能请教您一件事。”

“哦,有事问我?呵呵,什么事但说无妨。”堵胤锡笑道。

“谢老爷。”那人再是一礼,接着略微忐忑道:“小的是个农户,不过家中早就失了田,靠租乡里钱老爷的地为业,前些年兵荒马乱再加天灾,日子过的艰难。这几年多亏天子厚待百姓,灭了流寇后大伙的日子好了不少,这灾荒也缓解了许多,小的靠这把子力气,平日里在渡口寻活也能赚些钱养家,不过小的心中……。”

那人结结巴巴地说着,边说边琢磨,还时不时打量堵胤锡的表情,生怕这位老爷厌烦自己,不想继续听自己往下讲。好不容易说了这么一番话,那人一咬牙终于提到了想问的事:“老爷,小的没读过书,也没什么见识,但这次官府的告示实在令小的动心。我等农户一辈子就琢磨着有一块自己的地,如果能有地传家,哪怕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

“老爷,您是读书人,见识自然比小的高了不知多少,小的想请教您,这台湾府究竟能不能去?官府告示所说的是否真的?去了那边真能分地?还能免减税赋?”

当他终于问出心里话的时候,一旁的同伴也带着期待望着堵胤锡。虽然两人刚才讨论了一番,一个动了心,另一个却觉得不保险,可不管怎么说假如这是件真实,他们这样的农户怎能不动心呢?哪怕嘴上说有风险,可真要有地有优厚条件,还是值得搏一搏的啊。

“两位小哥怎么称呼?”堵胤锡笑问道。

“不敢不敢,小人姓黄,家中排行第七,您喊小的黄七就行了,这位是小的族兄黄五。”

“哦,原来是两位黄小哥。”堵胤锡点点头,想了下道:“我虽未见过官府的告示,但却也听说过台湾建府一事,前不久朝廷发兵灭了盘踞小琉球的红毛夷,收复了此地。随后朝廷决议在小琉球建府派驻流官,设置衙门教化百姓,开垦荒地,进行治理,此事千真万确,不会是假。”

“请问老爷,何为流官?”黄七疑惑地问了一句。

听到他这样问,堵胤锡顿时就笑了,他刚才解释的时候用了官场上的说法,但对于黄家兄弟这样的老百姓是听不明白的,所以他解释了下什么叫流官,等听明白了后,黄家兄弟恍然大悟。

接着堵胤锡继续说道:“朝廷既在小琉球设置官府,那么自然是要移民的,另外小琉球已改名为台湾府,此乃陛下之意。按照我大明制度,移民开荒一直都有政策,当年洪武时以民填边就有先例,而且台湾府在海外,但气候温暖四季如春,虽说是一岛可岛上面积却不小,其地几乎相当于一省,如今岛上百姓再加夷人也不过几万人而已,地多人稀,移民是必然的。”

“既然官府有了告示,那么依我看来这个告示应该出自于陛下的首肯,其中所言当不会有假。至于告示中所提及的一应待遇,比如分地,给与安家费用,下拨农具种子,甚至结户自保等等,应当均是事实。而且台湾设府是陛下所关注,政策推行有陛下看着,此外陛下还会派专门能臣前往台湾府为官,此事重大没人敢阳奉阴违。以我之见,此事对尔等倒是一个机会,出海虽略有风险,可却也值得。只要在台湾辛苦数年,就能拥有可传家的田地,这可是普通百姓一辈子都求不来的,至于究竟去还是不去,这个就你们自己考虑了。”

听着堵胤锡这番话,黄家兄弟心中大动。假如说这些话的人是普通老百姓的话他们或许不会全信,可问题是堵胤锡不仅是一个秀才公,更是瞧起来气度不凡,绝对不是寻常人,而且他话语中分析的头头是道,虽然有些东西他们因为见识的缘故听不明白,但最终那句“普通百姓一辈子都求不来的”机会却是能理解,想到这这两人眼睛一亮,心中有了决定。

正当黄七还琢磨着要再追问几句的时候,堵胤锡的老仆急冲冲地回来了,见了堵胤锡就禀报道渡船已经找好了,请堵胤锡前往渡口。听到老仆这么讲,堵胤锡点头起身,对黄家兄弟笑笑,接着喊了一声店家,掏出一文茶钱放下,上了马车由老仆牵马朝着渡口而去。

等堵胤锡走后,黄家兄弟依旧保持着行礼的姿势,过了好一会儿这才直起身来。

“五哥,我想好了,决定去台湾府!”黄七终于下了决心,对黄五认真道。

“老七,你可真想清楚了?”

“想清楚了!”黄七用力点头:“刚才那位老爷说的对,这等好事你我一辈子恐怕难碰上一回。如果错过了,我等再也不可能有第二次机会。你我祖辈都在地里刨食,却没自己的田地,能有分地的好事怎能错过?再说了,这性命算什么?前些年兵荒马乱又是天灾**,人命如草,我等这样的贱命根本算不了什么。能搏上一搏,为家人争一份机会,就算死了又如何?我可不想错过这个机会,以后后悔莫及啊!”

“这……。”黄五无话可说,说实话他也心动,尤其是听了堵胤锡的解释后同样起了这个念头,而且黄七说的的确没错,他们这样的老百姓一辈子又能有几次机会呢?再说了,他们的命根本不值钱,就算真冒风险丢了命不还有田地留给子孙么?这就足够了。

何况生死难料,如果朝廷给与的一切都是真的,或许也没那么危险呢。与其和现在这样,倒不如出海搏一搏,这可是一个机会啊!

“既然这样,我同你一起去吧。”

“五哥……?”

黄五摆摆手道:“毕竟都是族人,你一家去了那边可立不起来,万一分到了旁姓村子里必然被人排挤。亲族亲族,没有亲族就靠你自己是寸步难行,倒不如我同你一起去台湾,两家在一起也能照应,就算有事你我兄弟联手,也不会让人欺凌。”

“对对对!五哥说的对!有五哥一起我可放心多了。”黄七连连点头,笑容浮现在脸上。

黄五还说,既然是机会,除了他们两家外族中的各家也要通知到,总不能只顾自己不顾族人吧?何况族里去的人越多,等到了那边大家抱团也越可靠。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嘛,宗族在这个时代可是纽带,没了宗族依靠要在台湾立足可不容易。

回去后就把此事告诉族老,让族老召集大伙讨论一番,愿意去的就全去,不愿意去的可以继续留下来,等到了台湾黄氏宗族可以在那边再开一支,如此一来是最好的选择。

这样一说,黄七连声拍手赞好,既然做了决定他们也不耽搁,就连渡口那边的活都暂时顾不上了。拿起面前的茶碗一饮而尽,丢下两个大子就急冲冲地离开朝着家方向而去了。

几日后,黄氏族人在族老的主持上做了决定,当地黄氏族人中有近十一户共计六十八人决定去官府报名前往台湾府。而随着他们的离开,留下来的黄氏族人继续在老家生活,而去了台湾府的黄氏族人们不仅拿到了官府发放的安家费,还在官府的安排下先从河南去了江南,等到了江南后被送往宁波,再从宁波坐船一路南下抵达泉州,再在泉州转船前往台湾。

这一路花费了足足四个多月的时间,六十八人的黄氏族人中除去路上有两个年老体弱的不幸病死外,其余六十六人最终安然抵达台湾府。

等到了台湾府后,考虑到他们同为黄氏宗族,台湾府把他们这些人安置在了台湾府下的台湾县,并给他们划分了田地给了农具和种子,随着代表官府的地契在手,看着那虽然还没开荒出来的田地,所有人激动的泪流满面,在大家看来,这一路的艰辛和付出是值得的,自己终于拥有自己的田地了,未来的日子终于有盼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