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神探1546 > 第三百三十一章 嘉靖想通了?

大明神探1546 第三百三十一章 嘉靖想通了?

作者:兴霸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5: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孙维贤在孙府大开杀戒?”

“看来孙家还真有人敢参与藩王谋逆啊!”

当消息传入陆炳耳中,他马上判断出真相,语气里也不禁有些佩服。

对待亲族挥起屠刀,不仅需要心狠手辣,更要有承担骂名的勇气。

但确实能保住一部分家人。

不然的话,真的有可能被九族消消乐。

毕竟一位前任锦衣卫指挥使,参与到藩王谋逆的大案里,陛下是决计不会放过的。

当然,孙维贤痛下杀手,陆炳可以允许。

关键的是要弄清楚南直隶即将爆发的乱子,还有哪些藩王有不臣之心。

所以算准了时辰,待得那边刚刚结束,陆炳就出现在了孙府后院。

孙维贤一身血污,尚且来不及清洗,见到陆炳,当即拜下:“都指挥救命之恩,老夫感激不尽!”

陆炳虚扶住,直截了当:“德辅兄不必多礼,南直隶事关重大,还需德辅兄相助!”

“请都指挥随老夫来!”

孙维贤在此前举起屠刀的时候,丝毫看不出年过半百的衰老之态,此时却特意多出了几分老迈的姿态,可以说作为前任指挥使,是十分懂事了。

所幸他脚下半点不慢,进了书房,开启机关,走入密室。

大户人家往往都有这类设计,尤其是孙氏世代锦衣卫,也需要这样的地方来存放隐秘。

可陆炳随之走入后,依旧有些无语。

孙家人将孙维贤软禁了快两年,自己都不换一个地方么?

还真的不换。

孙维贤轻车熟路地来到密室暗格前,指尖在某处轻轻一按,机关应声而启。

他信手取出一迭泛黄的信笺,稍作翻看后,递了过来:“此乃诸藩与各色人等往来的密函,请都指挥过目!”

孙维诚当然不可能以自己的名义,去和藩王联系,而是另有联络之人,但最后密信却保留了下来,更像是一种把柄。

理由还冠冕堂皇。

孙维诚在南镇抚司也有职位的,而锦衣卫确实有监察地方藩王的职能,因此保留信件,同样是一种工作的需要。

陆炳郑重接过。

信件的数目让人不安。

果不其然,当真正拆开几封,细细看了后,他的面色顿时如阴云密布:“竟有如此多藩王府豢养方士……”

实际上,明朝藩王勋贵招揽术士就是普遍现象,既为满足个人迷信需求,也为炼制丹药,以供纵欲。

当年宁王朱宸濠,就有术士谶言促成造反,“术士李自然、李日芳,妄言其有异表,又谓(南昌)城东南有天子气”,对此深信不疑,甚至在库房堆铸永乐通宝钱币,试图通过天命说为起兵造势。

这是请朱棣上身了。

让造反成功的朱棣来造朱棣子孙的反,也够抽象的。

按理前车之鉴在此,其余藩王应该不信术士了,可不然。

如今的术士,依旧被各王府视作座上宾。

不仅是先前怀疑的楚王,荆王、周王、潞王都有涉及。

要么是藩王本人,要么是藩王的子嗣,都想求一个前程。

甚至大咧咧地询问,有无天命,有何祥瑞等等。

陆炳起初看得仔细,越往后越快,最后深吸一口气,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这是广撒网?”

这种事情也能广撒网的吗?

但孙维诚偏偏就这么做了。

更可悲的是,藩王还真就上钩了。

或者说,他们本来就是一群百无禁忌的家伙。

《大明律》对这群王爷而言,早就是一纸空文,世俗的道德约束,也没有了效用,甚至连天子都不得不遵从的礼法纲常,藩王都能踩在脚下,不屑一顾。

因此明朝的宗室,多有弑父、弑兄、弑弟、辱母、辱祖母、逼奸,种种人伦不堪,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哦,之前那个被海玥选中的楚王朱显榕,历史上就是被楚王世子,他的大儿子给锤死了。

先是被楚王世子下毒酒,暗害未遂,后来楚王世子干脆带着一帮亲随,先用铜瓜猛砸楚王的头部,又让亲信一拥而上,活生生将楚王打死了。

史称“楚藩宫变”。

诸如这类离谱的事情不在少数,陆炳本就是藩王府出来的,当然更是清楚不过,因此极为头疼。

相比起宁王那种私蓄兵马,掠夺钱粮的,这些藩王的所作所为,也不见得就是有谋逆之心,真要造反。

问一问术士,寻一寻祥瑞嘛,有很可能就是日子过得太无聊了,在自家的王府里面作威作福惯了,将僭越之举作为寻找刺激的源头。

‘但陛下绝不容许!’

‘偏偏皇帝万万容不得这些……’

两任锦衣卫指挥使,此时视线落在信件上,做出了一致的判断。

孙维贤同样是服侍过嘉靖的。

和前任王佐、继任陆炳都不同,他属于纯粹的过渡。

心知肚明自己很快就会被取代,没有那种忠诚和抱负。

任上就是抄家捞钱,反倒自在,也看得更清楚。

当今皇帝属于你就算忠心耿耿,他都要疑神疑鬼,没事敲打敲打的主。

对于那些本就心怀叵测,还敢作死试探的,那是更不会有半点手下留情。

‘这些信件不能直接交上去,不然会在天下引发大乱!’

陆炳转瞬就有了决断,也有了轻重缓急:“南直隶不乱,藩王就作不了乱,当务之急是将兵变压下!”

说着目光灼灼地看了过来:“德辅兄,此番相救,全赖明威得你警示,全力周旋,如今南直隶安危系于你我之手,莫负所托啊!”

“岂敢!”

孙维贤肃然正色,重重抱拳,声如金石:“老夫这条命是两位所救,自当竭尽全力,保境安民!”

……

“孙维贤救出来了!”

金陵的大局还未彻底安定,但锦衣卫的快马已然北上,将营救行动的成功告知。

海玥松了一口气。

有了孙维贤的配合,陆炳在南直隶的行动不说是畅通无阻,至少也有了几分底气。

根除祸患办不到,安定大局应该没有问题。

而现阶段,北方与俺答汗的决战在即,内阁的重心多在那边。

同时还有一件朝野上下关注的事情。

长子朱载基出宫开府,一年之期已至。

昔日天子承诺的,考校学问,进而册立太子,也到了时候。

对此很多臣子都认为,这就是走个形式。

陛下终于从当年的宫变阴影里走了出来,该为国家立一位储君了。

甚至就连海瑞都有判断。

他不认为天子是意识到了储君对国家的稳定性,而是通过这段时间的主动讲学,察觉到天子恐怕对于皇长子的性情放心了。

朱载基的懦弱与畏惧,落在嘉靖眼中,恰恰是优点。

且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与调教,确定对方不是伪装,是真的惧怕他这位父亲到了极致。

如此一来,这样的皇长子,即便立为太子,也没有什么威胁。

还能在辩论上彻底压倒海瑞,让其无话可说。

朱厚熜这才准备在立储问题上让步。

毕竟他觉得自己春秋鼎盛,还有大好年头可以活下去,终究不可能拖着永远不立太子。

与其将来生出什么变数,倒不如先将这个懦弱的大儿子推上位。

对此海瑞只感到深深的失望。

选太子,不以嫡长的制度作为依据,不以贤明的判断作为标准,纯粹是看有无威胁。

朱厚熜就完全没想过,自己百年之后,大明天下交托到新君手上,又当如何?

“还能如何……”

“如果太子能够战战兢兢地活到那个时候,要么摆烂,要么反弹呗!”

海玥早就预见到了这种情况。

太子阶段过得越是如履薄冰,登基后越是要报复性地索求回来。

摆烂是一种,完全不顾国家事,只在宫内发泄自己的**,隆庆就是典型。

这甚至算好的,最可怕的是另一种,反弹。

这类皇帝,往往好大喜功,还要处理政事,甚至想要做千古一帝。

典型例子就是杨广。

杨广如果只享受,杨坚留下的家底怎么都败不光,偏偏还要努力,发动三征高句丽的战争,这下子彻底把大隋弄垮了。

朱载基如果能继位,将来会是哪一种呢?

海玥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他另有打算。

所以明面上,身为前翰林学士,现礼部右侍郎,对于立太子事宜操心至极,真正要册封要储君,也确实在其职权范围内。

但实际中,他心平气和地安排着政务,等待着考验之日的到来。

群臣的细微反应,通过暗卫的细致观察,清晰地传入朱厚熜的耳中。

有些不能传。

这个可以传。

“明威始终是对朕一心的……”

朱厚熜十分满意。

是不是太关注弟弟,忽视了哥哥?

话说相比起一心当谏臣的弟弟海瑞,还是兄长海玥更是性情中人嘛!

对朕的忠心一直未变!

相比起光干活不吃草的暗卫,这位是明里可以赏,暗里也可以赏,朱厚熜甚至考虑过,要不要让海玥入上书房,为众皇子讲学。

毕竟海玥的年岁渐长,礼部右侍郎的职位也足够了,不比当年初立的时候了。

不过念头稍动,就被压下。

年轻有为的一心会,还是离皇子们远些为好!

“一个懦弱无用的长子,周围聚着一群垂垂老朽的腐儒……”

“那便立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