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神探1546 > 第三百零二章 唯一能见到天子的官员

大明神探1546 第三百零二章 唯一能见到天子的官员

作者:兴霸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5: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弟弟~弟弟~!”

海中诚踮着脚,围着摇篮打转。

忽而凑近嗅婴儿的奶香,忽而又害怕将他吵醒,鞋头在青砖上蹭出沙沙的轻响。

不远处的海玥笑吟吟地看着这一幕,刚出月子的朱玉英则来到身旁:“若是个姐儿,相公想必更开心吧!”

“儿女双全自是最好,两个小子闹腾了些。”

海玥握住妻子的手:“不过中诚如此懂事,由他看着中岳,也不会差。”

“哪有你这般,娃娃刚出生,名字就起好了……”

朱玉英眉眼含笑,看着丈夫和儿子,只觉得岁月静好,心满意足。

脑海中却又突然浮现出太后薨逝前,当今天子那副狰狞的表情,身子忍不住一颤。

海玥立刻转过头来:“怎么了?”

朱玉英迟疑了一下,低声道:“相公你觉得,世上有人会不喜欢自己孩子的么?”

“很少很少,但必然是有的……”

海玥目光微动:“你想到了谁?”

朱玉英朝着紫禁城的方向望了望。

海玥心领神会:“那是涉及到权力之争了,又有不同了。”

朱玉英轻声道:“可陛下当时的神情……实在难以想象,为何有父亲会将孩子视作……视作……”

海玥接上:“视作仇寇?”

这其实很正常。

别的皇帝,压力可能来自于方方面面,光是跟朝臣博弈,就够焦头烂额的了,亲情成了舒缓压力的方向。

而但凡能够拿捏群臣,执掌大权的,亲情往往都很淡薄,因为儿子成了皇权的威胁。

嘉靖对于皇权看得极重,又确实将朝堂掌控得很好,皇子就成了隐性的威胁。

历史上的陶仲文,通过修道与嘉靖密切接触,察觉到这种心理,于是提出二龙不相见。

陶仲文的思路,可能是逢迎,也可能是希望天子更加迷信于道教,但无形中也确实给朱厚熜这种高度敏感的性情,制造了一个压力的释放口。

父子不相见,冰冷的修道。

以致于最后孙子万历出生,隆庆都不敢上报,战战兢兢地隐瞒。

这在外人看来,是灭绝人性的做法。

可对于皇帝来说,说不定还维持了一个底线。

至少没有骨肉相残。

‘啧!’

‘如此想来,这位倒朝着另一位皇帝发展了……’

原本海玥看嘉靖,挺像宋徽宗。

弄权术、重奸佞、崇道教、贪享乐。

蔡京和严嵩到了九泉之下,估计还挺惺惺相惜,甚至连晚年让儿子执政,然后一定程度被儿子反噬的经历都如出一辙。

而嘉靖和宋徽宗最大的区别,就是嘉靖时期的外敌蒙古,远不如北宋末年刚刚崛起的金**事强盛。

所以庚戌之变只是耻辱,没到靖康之耻直接亡国的地步。

现在的嘉靖倒不至于拿宋徽宗去侮辱,毕竟灭交趾、收河套这两项功绩,就已是无可置疑的中兴之主。

这样看的话……

倒是像另一位死得太晚的皇帝了。

正想着呢,不远处传来笑声。

却是海中诚正在轻轻推着摇篮,里面的小弟弟睡醒了,轻轻动着小手,咯咯乐开花。

“别想那些糟心事,只要不参与到天家之争里,亲情厚薄,与我们何干?”

“妾身明白,娘去了,日后妾身也少入宫……”

夫妻俩相视而笑,一如往昔。

一家人正其乐融融,书童弓豪匆匆步入内宅,到了身后禀告:“公子,司礼监来人……”

“司礼监?”

朱玉英脸色立变:“他们来作甚?”

海玥眉头微动,若有所思地道:“我去迎一迎吧。”

在朱玉英颇为担忧的注视下,他不慌不忙地走向前堂。

短短半刻钟后,书童弓豪折返:“夫人,公子入宫了。”

朱玉英抿着嘴道:“为何?”

弓豪道:“司礼监是来通报,今日午后,讲学照常,公子为此入宫……”

“啊?”

朱玉英先是愣住,眼睛又下意识一亮。

虽然心里对于那位的印象早就不复最初的时候,可那终究是九五之尊,而众所周知,自太后薨逝,天子接连辍朝,已近两月。

在不见其他臣子的时候,突然恢复讲学,自家相公得以面圣……

这是何等的机缘!

海中诚哄好了弟弟,跑到面前,仰着头道:“娘!爹爹做什么去了?”

“你爹爹去办大事了!”

朱玉英揉了揉儿子的小脑袋,以一种喜忧参半的复杂情绪道:“就不知是福还是祸了!”

……

“海学士!”“海学士来了!”

海玥刚过金水桥,便被闻讯赶来的朝堂众臣堵住了去路。

“陛下再不上朝,南直隶的漕粮账目就要烂在通州码头了!”

“倭寇的军报积压大半月了,前线将士等不起啊!”

“西北的奏本积了五十七道,都是要务,万万不可再拖下去……”

“陛下乃圣君,万万不可复武宗故事啊!!”

不说一群六部堂官唾沫横飞,都察院御史捧着皱巴巴的奏疏,连平日最持重的老臣都急红了眼。

人群像潮水般涌来,七嘴八舌的惶急声音在耳边嗡嗡围绕。

不怪他们慌了。

当年正德皇帝也不愿见朝臣,耽乐嬉游,只在豹房玩耍,身边围绕的都是内侍和奸佞,以致于国家动荡。

而自从当今陛下继位后,推行新政,力除弊政,天下翕然称治,更有复交趾,收河套的壮举,令国朝中兴,四方臣服。

结果没想到太后一过世,陛下悲痛之际,竟然接连辍朝,有了怠政之势。

朝中刚正之臣就要一起进言直谏,绝不可让陛下懈怠。

结果有人提议去左顺门,顿时大伙儿都安静了。

思来想去。

终究没敢。

事实上,嘉靖也不是完全隔绝内外,还是通过司礼监,向外朝传递了意思。

朝政大事,内阁可酌情处置。

然而走到阁老这一步的,别说严嵩,就连夏言也知天子猜忌心极强,岂敢真的处置?

况且他们真的作主了,但凡事有不顺,接下来背锅的可就是他们两位了,下场自不必说。

所以只要没有正式的圣旨下达,两位阁老只当不知。

海玥此时被群臣簇拥在中心,却没有急着回应任何一位的请求,而是看向外围。

果不其然,与严嵩、夏言的目光对了个正着。

‘陛下不上早朝,不开廷议,偏偏经筵依旧。’

‘然侍讲学士、侍读学士有多位,只点名让海玥入文华殿……’

“这是只见一人啊!”

严嵩的眼神闪过一丝复杂。

经过这些年的阁老生涯,他对于嘉靖的心思揣摩,自忖超出了任何一位朝臣。

陛下突然不上朝,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但陛下不上朝后,第一个见的不是自己与夏言,而是海玥这位区区从五品的翰林侍讲学士,却意外地令严嵩并不意外。

因为放眼朝堂,选出一位性情最是沉稳,最为淡泊名利的,非此人莫属。

明明得天子亲赐表字,于国子监时期就创办一心会社,后得太后许配婚事,与得宠的义女成亲,诸般种种,都是寻常臣子求之不得的简在帝心。

可这位入仕之后,依旧如那些渴求得到陛下青眼的寻常翰林一样,勤勤恳恳地编书修撰,在翰林院一待就是八年。

虽然在此期间,于安南战事,收复河套上,这位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且证明是真知灼见。

但恰恰如此,完全可以入六部任实职,掌实权。

恐怕到如今,都已是六部堂官之下的第一人了。

偏偏对方放弃了这般大好机会,至今官品权势尚且不及同期的几位进士。

他就不怕一心会失控,那群在地方三司多掌实权的成员,不服这位会首?

理智上严嵩清楚,这般翰林养望,厚积薄发,日后的地位只会稳固,乃众望所归。

可实际行动起来,别说严世蕃忍不了,就算是严嵩自己,都觉得难以抵抗权势的诱惑。

偏偏这位好似能一直坚持,现在陛下要选一位最得心意的臣子相见,舍他其谁?

早知天子怠政的计划是不可能的,那么思来想去,唯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回报了……

“让一让!”

相比起严嵩的沉思,夏言则顾不上这些,来到海玥面前,正色交代:“海学士,西北诸务拖延不得,河套新复,千头万绪,都得陛下作主!”

收河套乃千古之功,名留史册之事,如今好不容易到了收尾,夏言可等不及了。

海玥也不含糊:“请夏阁老放心,下官定尽力劝谏!”

旋即望向严嵩,露出请示之色。

严嵩心头一定,想想换成别人上位,还真不如这位:“望海学士能向陛下请一道明旨!”

海玥颔首,又向着群臣团团拱手,举步迈出。

“定要恳请陛下速速临朝啊!”

可有臣子犹自不肯让开,更有人突然上前,欲将海玥的袍袖扯裂。

眼见情况不对,严嵩手里的木杖忽在青石板上重重一顿:“且住!”

他威严的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海玥身上:“去吧!莫误了面圣的吉时!”

“是!”

海玥再度拱手,群臣这才彻底散开,齐齐用一种复杂难言的眼神,目送着这位大袖飘飘,朝着文华殿的方向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