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神探1546 > 第二百九十五章 完美应对

大明神探1546 第二百九十五章 完美应对

作者:兴霸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5: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文华殿外。

黄锦静立。

圆嘟嘟的脸上没有笑容。

眉宇间偶尔闪过几分担忧。

陆炳赴河套前夕,与黄锦相见,念叨过一件事。

他平生朋友无数,多少人赶着结交,但自觉最是不求回报,反倒对之有大恩之人,便是海玥。

远行之际,最放不下的便是这位至交好友。

所以如果宫中有什么凶险,针对海玥,陆炳还望黄锦能尽自己所能照拂一二。

当时黄锦就有些莫名。

总觉得陆炳话里有话。

远走河套,也非纯粹为了军事功绩,是另有缘由。

但这件事,他记下了。

而就在刚刚,他意识到事情不妙。

黄锦看不透朝政,不明白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

但熟悉嘉靖。

毕竟是从小服侍到大的主子,哪怕面无表情,是喜是怒,是怨是恨,他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今日主子就很焦躁愤怒。

尤其是入文华殿前,冷冷地瞥视了一眼海翰林。

是冲着对方去的。

想到陆炳的关照,黄锦原本有意提醒一下,偏偏找不到机会。

故而此时在外焦躁不安,担心辜负了好友的嘱托。

可也只能耐心等待。

盼着等到今日的讲经结束后,能通过察言观色,弄清楚天子为何会突然恼怒,再告知海玥,让他起到补救之法。

不知是否心理作用。

此番讲经的时间,格外的长。

就在黄锦都忍不住探头朝里面望时,终于结束了。

“明威不愧为朕之股肱,所言皆是以国朝为重!”

朱厚熜踏着余音而出,带着笑意:“来日将中诚带入宫,他的皇祖母挂念着呢!”

海玥紧随其后,低语应承着什么。

黄锦眨了眨眼睛,快步迎上。

瞥见朱厚熜眉宇间罕见的舒展,心下暗诧——

主子的心情……

似乎突然变得很不错?

黄锦不通四书五经,不知道殿内到底说了什么,却也如释重负。

海翰林是好人,能通过讲经消解误会,那是再好不过了。

不敢自作聪明地询问,黄锦默默跟随,一如寻常。

待得摆驾回了乾清宫,却再度愕然地发现,主子没有回到殿内,而是来到乾清门内东侧,目光巡视着周遭的殿宇,露出思索之色。

直到这时,黄锦才轻声道:“陛下?”

朱厚熜道:“海卿给朕出了个主意,在这里设上书房,统一教导皇子,你觉得如何?”

黄锦赶忙缩了缩头:“这是大事情,奴婢可不敢言语……”

朱厚熜失笑:“不就是一个学堂么?瞧你怕的,胆子太小了,忘了昔日在王府里面,咱们也是去学堂读书的!”

确实只是一个学堂,但意义又有不同。

历朝历代对于皇子的教育皆有侧重,而明朝皇子的学习,一般分散于大本堂与文华殿之中,缺乏统一管理。

当然之前也用不到。

好几位皇帝膝下要么是独苗,要么干脆没有子嗣。

人丁如此稀少,哪里还要专门为皇子开设一个书房?

恰恰是如今的天子,才需要这番考虑。

这话说得朱厚熜就爱听了。

正德朝有这烦恼么?

没有!

也就是他多子多福,为老朱家的主脉开枝散叶!

当然皇子学堂的设立也有讲究。

海玥以《春秋》为切入点,看似讲的是君臣,其实从三传的引申谈及亲亲之道。

一番老生常谈的兄友弟恭后,提出解决之法。

“乾清宫旁设立上书房。”

“择醇儒日授经史。”

“近在御前,以便稽察。”

朱厚熜起初觉得新奇。

越想越是赞许。

事实上,海玥就是将清朝培养皇子的办法改良后搬过来。

不得不承认,清朝对于继承人的要求,远比其他朝代规范。

毕竟清朝是以少数满族统治大量汉族,他们希望通过提高皇位继承人的文化素养,来削弱汉族士大夫的文化优越感,加强统治基础。

同时又通过严格教育,来保持满洲的传统特性,防止过度汉化,其中骑射的加入,也使得清朝皇子多文武双全,确实有不少才干之辈。

反观朱元璋自蒙元手中光复华夏,江山鼎革,自无须忧心正统之争。

但由此大明天子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放到历朝历代,都是属于很拉胯的。

即便如此,朱厚熜所虑的,也不是皇子的课业优劣。

而是“早立储贰”与“礼法祖制”之间,那道难以弥合的裂痕。

立储思想的核心意义,在于通过礼法祖制,维护政治的稳定。

明确的继承人,能避免权力真空引发的动荡。

同时礼法祖制也能约束皇权,减少君主主观导致的随意性。

这其中自然也有过度强调名分导致僵化的情况,但整体来说,积极意义远超过缺陷。

可嘉靖既恋权又多疑,明明自己担心儿子跟自己抢权,却要把责任全部推到臣子身上。

这种时候说什么都是错的,不如抛出一个制度。

上书房选于乾清门内东侧,靠近乾清宫。

凡皇子年届六龄,即入书房读书。

选学士三人,为上书房总师,皆以德高望重的大儒出任;

又选先生数人,以擅于教书育人的稳重臣子出任。

轮流入值,与皇子皇孙们相见,仅以捧手为礼。

每日寅时来到书房早读,卯时开课,午时下学。

各大节日放假一天,暑期上半课。

以上就是海玥初步给出的建议。

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可朱厚熜已然颇为心动。

蒋太后正担心日后这些皇孙们成长起来,会为了空悬的储君之位争斗,兄弟阋墙,做出种种残忍之事。

现在上书房一出,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

显然没有。

但嘉靖觉得,可以籍此好好宽慰一下母亲,让她不至于胡思乱想,能够安心养病。

这就很难得了,更重要的是,统一教学也避免了臣子在皇子身上争相押注,同时堵住悠悠之口。

群臣不是摆出礼法祖制,让他速速立储嘛,现在设上书房延请耆儒,既全了皇长子教育,又有兄友弟恭,避免再生汉王宁王之乱,防微杜渐。

如此。

日后张皇后无子,哪怕皇长子是庶出之身,只要才德服众,承继大统亦无不可。

至于何时立储……

那就完全由天子说了算了。

把给诸皇子招收侍讲学士的乱子,转化为制度的确立,朱厚熜对此极为满意,当即表态:“海卿,皇子予你教导,朕可安心矣!”

“臣惶恐!”

然海玥竭力推辞:“臣尚未至而立之年,岂敢僭居帝师之位?此番进言,绝无半点私心,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唔!也罢!”

朱厚熜说这话的时候,是真的和颜悦色,露出几分罕见的体谅,难得地为别人考虑了一回:“朕总不能把你架在炭火上烤,待得来日皇子开府,再由你讲经不迟!”

那就是十年后的事情了。

到时候想必以海玥的威望,只去皇子府上讲学,反倒是屈尊纡贵。

此事定下,回到乾清宫,支开了黄锦,昔日那个矮小瘦弱的内侍默默来到身后。

朱厚熜收敛其笑容,取出之前的密卷,直接掷于地上:“母后认的义女,岂是这等轻狂性子?竟敢挑拨离间,欲让朕残害忠良,其心可诛!”

他根本不屑查证,言语里流露出浓浓的戒备与怒火:“此番参与污蔑的,统统杖毙,你亲自监刑!”

……

‘这老登越来越自私多疑了!’

回到翰林院的桌案前,海玥摇了摇头,神色里倒也没有诧异。

事关太子,历朝历代的皇帝,表现得没几个像人。

李世民那样的千古一帝都不能免俗,李承乾可以说是其真正的人生污点,更何况其他。

海玥早早就清楚,在嘉靖朝,与任何皇子走得近,都是自讨苦吃,甚至自绝于仕途。

历史上严嵩父子刁难裕王,连王府的补给都不全,一方面固然是示好景王,希望这位次子继承大宝后,延续严家的富贵,另一方面也是做给嘉靖看的。

而后徐阶真正向裕王示好,也是等到扳倒严嵩,嘉靖的政令已经开始不管用,景王又死了,才敢施恩下一任天子。

这也是隆庆帝只对高拱亲近的原因,高拱是真正在王府里面陪着他一起吃苦,雪中送炭,患难与共的,徐阶充其量就是锦上添花。

如今倒没有那般激烈,正常下担任侍讲学士,并没有什么关系。

可一来朝堂上的局势不太对劲,似乎有人在推波助澜,激化矛盾;

二者教导幼年皇子并不容易,朱厚熜的前两个儿子并没有继承其聪慧,想要引其成才,严厉不好,宽松也不成,稍有不顺心,来日就是反目成仇。

所以海玥并不想培养下一任皇子,更不准备建立所谓的师生感情,走张居正的老路。

与其寄希望于和新君缔结私人感情,培养出一个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圣明君主,他更相信实际看得到的进展。

比如收河套的战略准备;

比如一心会成员于京师各部,天下两京一十四省的具体任职。

所以此时此刻,他取出两封书信来,目露异色。

一封来自海瑞。

一心会在外的成员,多与其沟通,再综合各地局势,反馈到自己面前。

已成惯例。

另一封,则来自于严世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