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956章 臣服或毁灭(合章)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956章 臣服或毁灭(合章)

作者:剑从天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4: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车师后国国都,浮图城。

在一尊金色的佛像下面,后国左将军摩虎罗此刻的心情却略显浮躁。

“还没有汉地消息吗?”

“他们朝廷大军现在到了何处?”

“咱们的计策有没有奏效?”

面对他一连串的问题,在场诸人皆是无言以对。

“左将军,汉地一点消息都没有,已经好几天了,玉门关那里连只鸟都飞不出来,咱们实在是探不到消息啊。”

摩虎罗的眉头皱得更紧,他重重地拍了一下桌案:

“废物!都是废物!连个消息都打探不到,我要你们何用?!”

厅内众人噤若寒蝉,无人敢应声。

摩虎罗来回踱步,心中烦躁不安。

他深知汉军一旦西征,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车师国,若不能及时掌握汉军动向,后果不堪设想。

而如今汉朝封锁了玉门关的消息,显然是有所图谋,这两眼一抹黑的现状让他脖颈后感到了丝丝凉意。

“那咱们的援军怎么样了?”

摩虎罗决定换个目标:

“鲜卑和乌孙人他们什么时候能来?”

这一下众人总算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为了应对咄咄逼人的大汉,乌孙国派出了足有万骑的援军,而鲜卑人的右部诸部更是派出了三万骑大军前来助战。

这实在是让他们为惊喜。

要知道,此时的鲜卑诸部还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右部诸部竟如此出力,车师国人自是不知,一切都是苏曜当年对鲜卑中部和左部的打击,使得右部的鲜卑人既趁势做大,又对苏曜的扩张警惕至极。

他们都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如今能在他人的地盘上组起联军,趁势打击一下死敌,而且还正逢这秋高马壮的时节,简直是再好不过。

若是此战能胜,狠狠打击汉国的气焰,那么显然他们鲜卑人的再次崛起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到时候,他们又可以快乐的南下牧马,抢钱抢粮抢女人了。

不过嘛,古代打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不但信息传递缓慢,没有常备军的现实从调兵动员到集结兵力都需要大量时间。

游牧民族虽然调动比汉军要快一些,但是他们联盟的特性又拖延了效率,至今各部首领仍在汇合兵力,大约需要半个月才能赶到车师。

而乌孙国虽然是西域历来的游牧强国,有骑军三万,但由于其在汉初的迁移和扩张时期占据了西域最水草丰美的伊犁河流域地区,富足的生活腐蚀了他们曾经尚武的雄心,如今的乌孙国虽然有着强大的国力,但对于南边那些小破城邦兴趣缺缺,一向不怎么干涉西域诸国事务。

这一次他们拿出一万骑大军支援,还是摩虎罗的粟特使者们费尽唇舌的结果。

“汉国的将军苏曜刚刚平定了他们国内的战乱,这人野心勃勃,妄图染指征服咱们这片十字之路口之地。”

乌孙王城,赤谷城王宫,粟特使者摇唇鼓舌:

“我听说贵国的诗歌中至今都在传唱,伟大的乌孙曾经在祁连山间的富饶地放牧,被可恨的匈奴人攻杀,一路历经千辛才来到了这片流着奶和蜜的土地。”

“今日汉国也盯上了这里,他们的铁蹄已踏入河西,下一个便是车师与乌孙!”

粟特使者猛然提高音量,震得王座下的青铜烛台嗡嗡作响:

“贵国以为偏居伊犁便能高枕无忧?可那汉国的贪婪又怎会轻易被满足?当年大宛王仅仅是拒售汗血宝马,汉国皇帝便遣他大将李广利西征。如今这苏曜挟灭国之威而来,贵国难道要等汉军兵临赤谷城,才想起要联合抗敌不成?”

“只怕到时我西域诸国皆已在汉国铁蹄下国破,再也无人能来援贵国了。”

年轻的乌孙王被这一番话激得面色阴晴不定。

他虽生长在大汉衰落的时代,见多了汉朝在西域的败退,却也听闻过汉朝昔日的强盛。

若真如使者所言,那个自诩中央王国的邻国再次从泥潭中走出崛起,汉家铁骑西进,车师覆灭后,乌孙确实难以独善其身。

到时候,最好的结果恐怕就是像自己昔日的祖辈一样,低头服软,求个汉家公主,然后听凭那遥远的异国皇室对自己指手画脚。

这显然不是早已习惯了万人之上的乌孙王愿意见到的事情。

于是乎,在一番思量后,他狮子大开口,要到不少好处之后终于决定派出一万精骑驰援,警告汉军不要恣意妄为,这西域早已非今非昔比,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染指的地方。

就这样,乌孙国内也开始了紧张的动员,一帐帐的抽丁,组织游牧骑手,准备驰援车师。

与此同时,在粟特商人的努力下,西域绿洲上的一些如疏勒、姑墨、焉耆等国也零零星星的派兵。

他们少则八百一千,多则三千五千的,也组成了一支约两万余人的联军部队,缓缓向车师国开进。

不过比起乌孙和鲜卑那样的大国,他们的出兵更多主打的是一个参与和表态,比起大动兵戈,他们更倾向于以武促和,在派出了大军的同时,各国使者已经先人一步,匆匆赶往玉门,求见那位远征大将军。

而正巧,此时苏曜刚带着他整编完的的八千余骑先锋抵达关下,进行最后的补水工作。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的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也就随之设立。

此关与南方百里之外同样位于今敦煌郡龙勒县境的阳关一同,成为大汉控扼西域的屯兵要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这两关。

而玉门关设置在此处,倒并非此地有什么群山险要,而是他旁边那条独具特色,自东向西流淌的倒流河——疏勒河,以及其背后一片巨大的湖泽。

玉门关之所以设置在这里,就是为了控制水源!

水乃生命之源,一切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水源,拥有水源者就拥有对当地周边的控制权,这一点对于黄沙戈壁的西域来说更是尤为重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条大河名曰疏勒,但它却和西域的疏勒国没有一毛钱关系,河流也流不到那里。

而这也正是这次西域诸国们抗衡大汉的底气所在。

你道为何大汉过去为何从来都没有自本土调动过大军征讨西域?

因为出了河西走廊,过玉门关后,当地的水源和耕地条件都急转直下,缺乏一条流通连接西域诸国的河流,使得大汉的对西域的控制成本直线上升。

仅靠当地西域诸国那原始的生产条件和水土资源,根本不足以承载大军的长期推进和驻扎。

所以不管是匈奴也好,大汉也罢,对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的这些绿洲国家都只是采用遥控控制的方式,以施加影响力为主,从未践行过直接统治一事,就是因为治理成本太高了。

而如今,西域诸国们也就是靠着自己这烂地的条件,硬是拿出了一副众志成城的架势来逼宫。

他们先是展示了自己的抵抗意志,表示不得人心的征服者必将葬身于戈壁大漠。

紧接着,他们又说对于大汉朝那当然又不一样了。

西域诸国早就沐浴王化,愿意臣服,保证会定期纳贡,并且提供对过往商旅和使者的保护云云。

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切如旧的要求,让朝廷许他们在当地自治,保证其特权,不要搞那些传说中很骇人的什么又是汉官监管,又是经营垄断云云。

“哦?说是一切照旧?”

玉门关塞,黄沙漫卷,秋风猎猎。

苏曜高坐在都尉府的大堂上,俯视着下方那些西域使者们。

他们身着各色锦袍,头戴金冠,在堂下排成一列,神情既恭敬又带着几分倨傲。

“大将军明鉴。”为首的焉耆使者上前一步,用流利的汉话说道:“西域诸国愿永世臣服大汉,岁岁纳贡。只求大将军退兵,一切照旧。”

“照旧?”苏曜冷笑一声,“那车师国勾结鲜卑、乌孙,意图阻我大军西进,又当如何解释?”

使者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疏勒使者硬着头皮回答:“此乃车师后国摩虎罗一人所为,与我等无关。若大将军肯退兵,我等愿合力擒拿摩虎罗,献于大将军帐下。”

苏曜眯起眼睛,目光如刀般扫过众人:“你们以为,我大汉兴师动众,就为了一个摩虎罗?”

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使者们额头渗出冷汗,他们这才意识到,眼前这位年轻的大将军,远比传闻中更加危险。

“大将军三思啊!”姑墨使者突然跪地,“西域路途遥远,水草匮乏。大军远征,耗费甚巨,您若执意征讨,这漫漫黄沙必将埋葬无数贵国英勇的战士,不如.”

“威胁我?不如什么?”苏曜打断说,“不如让你们继续在这丝绸之路上坐地起价,盘剥商旅?不如让你们暗中勾结鲜卑、乌孙,反反复复的继续威胁我河西安危?”

他苏曜的声音越发冰冷,表情则无比的坚定:

“孤告诉你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今日起,西域将不再有什么'照旧'!我大汉要在西域设郡国,置州县,修驿站,开水渠,建城池!”

使者们顿时脸色大变。

这样的变革,毫无疑问将意味着他们这些西域贵族要失去世代享有的无数特权。

“大将军!”焉耆使者急道,“西域沙海茫茫,绝非中原可比。强行设郡,只怕.”

“怕什么?”苏曜冷笑,“怕你们失去作威作福的权力?”

苏曜站起身来,伸出手指:“我告诉你们,现在你们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就乖乖臣服,接受朝廷派遣官吏,开放商路,划拨耕地,推行汉制,我可以仿汉地郡国旧制,保留尔等王族地位。”

“要么,就洗干净脖子等着,待我汉家铁蹄踏破你们的城池,尔等王公贵胄,届时一个不留!”

“这”

使者们闻言,无不面色惨白。

面对这臣服与毁灭的选择,没有一个人敢擅作主张,他们互相飞快的交换着眼色,最终还是由疏勒使者颤声开口:

“大将军,此事可否容我等回国商议一下?”

对此,苏曜倒也没有为难他们,大手一摆表示同意。

不但如此,这些使者们临行前,苏曜还特意下令好好招待他们一番,并且让这些使者参观了一下已入驻玉门关内的铁骑大军。

那纪律严明,威武雄壮的大军给了使者们深刻印象,第二天诸使者便匆匆告退,仓皇回返。

“殿下的条件,他们恐怕不会这么轻易的就答应。”

关城上,曹操微微皱眉说。

显然,他不相信只靠军威就能让西域诸国臣服。

毕竟他们自恃的水源补给的问题,不是大军威武就能解决的。

此去往西,若是没有当地人的支持,很快他们就会陷入补给困难的境地。

这一点,曹操在随苏曜来到玉门后就已经和当地关都尉商谈确认过了。

若没有当地配合的向导,往西的路绝少有人能够走通。

曾经楼兰国就因其王反复,故意使坏,拒不派遣向导,害的一支数百人的队伍迷失在沙漠一个人都没有回来。

如今大将军来势汹汹,几乎把所有西域诸国一口气全部宣战了,到时候如何进军就是个极为棘手的问题。

倘若一个不好,数万大军有去无回那可真不是在开玩笑。

为此,曹操也好,刘备也罢,包括随行的贾诩等人,在他们来到玉门关,实际通过当地驻防将领和身后敦煌太守的口中了解到西域的情况后都曾力劝苏曜,暂时先不要锋芒太盛,最好采用分化拉拢的方式,来一点点的解决西域的问题。

对此,苏曜其实内心也是赞同的,这确实是个稳重的方法。

毕竟,虽然他系统的战略地图解锁了,但战术小地图上,西域区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处在战争迷雾当中,若是贸然深入进去,只看大地图参考,苏曜也没把握能准确的找到适合大军休息补给的场所。

现实可不是游戏,沙漠地形恶劣的环境和温差真的是比任何敌人都恐怖的杀手,这就是大自然的威力。

不过,苏曜也不准备停下脚步。

现在时间对他来说尤为重要。

如果自己不需要一路西征到波斯甚至欧洲,他也没必要跟西域死磕,非要把这里化为汉土,保持羁縻,慢慢加强控制就好。

但想要西征打过葱岭,就必须保证西域的稳定,他就不能容这些墙头草存在,以防前线大战的时候后面横生波折,被拦腰斩断。

所以,能一次解决的麻烦最好还是一次解决。

“不用担心,孤也没指望这些人能这么轻易的就答应咱们的条件。”

苏曜面色冰冷说:

“关键还是在这车师国找来的乌孙与鲜卑的联军身上。”

“只要咱们能把这些域外强国的干涉军干掉,西域诸国最后也就只有一个选择。”

“而完整的拿下车师,我就不信咱们还能找不到几个靠谱的当地向导了?”

于是乎,就在那些使者匆匆告辞后不久,苏曜也提起大军,直奔车师国而去。

与此同时,鲜卑与乌孙的联军也都纷纷上路,三路大军皆以车师国为目标,即将在这片西域大地上展开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