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934章 回魂大法(合章5K5)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934章 回魂大法(合章5K5)

作者:剑从天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4: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这确实没有尸僵”

老礼官浑身颤抖,何止是没有尸僵,他甚至发现苏曜的肌肤也依然保持着弹性,面色毫无灰败的死气,若非没有呼吸和心跳,简直就像是睡着了一般。

“这这不合常理啊!”

老礼官哆哆嗦嗦的,表现一点都不比自己的徒弟好上多少。

要知道,他跟死人打了整整四十年的交道,见过的尸体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却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的状况。

小吏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凑近:“师傅,我听民间有传闻,说唐王乃是天将下凡,会不会.会不会是假死?”

“假死?!”

老礼官猛地打了个寒颤,浑浊的眼珠瞪得溜圆。他下意识地伸手探向苏曜的鼻息,又触电般缩回——那冰冷的触感分明是死人才有的温度。

“不不可能.”老礼官喃喃自语,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但确实确实有古怪.”

师徒二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动作快点!明日就是头七,务必让唐王走得体面!”

蔡邕的声音由远及近,吓得师徒二人慌忙站直身子,装作正在认真工作的模样。

吱呀一声,房门被推开,蔡邕带着几位礼部官员走了进来,目光落在苏曜身上顿了顿,见其面容与生前无二,还道是这两人工作得力,简单夸了两句然后就长叹一声,先行吊唁起来。

对于唐王苏曜,蔡邕非常敬重,从未因他出身与年纪而有所轻慢。

这位年少的将军不计前嫌,重用自己这个董卓余党,还把如科举等重大工作交给自己来做,让他一步步走到了如今礼部尚书的位置。

甚至,连自己的宝贝女儿都同样得到重用,负责女学事业,每天都过得充实又快乐,每次回家,蔡邕都能从女儿口中听到对唐王的赞誉与崇拜。

不得不说,望着女儿那副几乎冒着星星的眼睛,再想到每次一给她提及女大当嫁的事情,女儿就总是以“公务繁忙”为由推脱,眼神却总是不自觉地飘向唐王府的方向,就让蔡邕心中不由得怀疑,会不会是唐王偷走了女儿的心?

然而,现在一切都结束了。

“唐王啊唐王”

蔡邕望着苏曜的遗体,心中百感交集。

就在他吊唁结束,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那老礼官扑通跪地喊住了他:

“蔡尚书,唐王遗容风采依旧实在非下官之功”

“嗯?你这是什么意思?”

蔡邕眉头一皱,敏锐地察觉到老礼官话中有话。他挥手示意其他官员退下,待房门紧闭后,严肃问道:“唐王遗体究竟有何异常?”

“遗体么”

老礼官咬了咬牙,终究不敢隐瞒,颤抖着身子将之前他们的发现一一道来,把蔡邕听的是心惊肉跳。

“下官在这丧葬行当摸爬滚打四十年,别说寻常富贵人家就连真龙天子咱也送走了好几个了,可从未见过如此蹊跷之事。”

“下官闻蔡尚书博学广闻,见识远非我等可比,还望大人能指点迷津,看看眼下该如何是好。”

蔡邕神色凝重,在房中来回踱步。他摩挲着胡须,脑海中飞速思索着各种可能。

古籍中,确实记载过一些奇人异士死后尸身不腐的传说。

唐王横空出世,武艺绝伦,短短三年间便挽天之将倾,重造大汉,民间素有其乃仙人在世或天将下凡的说法。

或许,这等奇人本就不该以常理度之?

不过,蔡邕也不敢擅自判断,他一边严令两人不得外传此事,一边也不敢立刻打扰女帝陛下,而是先派人去城中医学院,请来华佗和张仲景,让他们亲自验尸,查看是否会回转余地。

华佗与张仲景匆匆赶到唐王府,在蔡邕的引领下进入停放遗体的内室。两位神医仔细检查后,脸上都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脉象全无,却肌肤如生.”张仲景轻抚苏曜的手腕,眉头紧锁,“这绝非寻常假死之症。”

华佗则取出银针,在苏曜周身要穴试探:“奇哉!经络虽无生机流动,却也不见丝毫僵化。”他忽然压低声音,“蔡尚书,此事恐怕非医理可解。”

蔡邕心头一震:“二位的意思是”

“唐王非常人。”华佗目光炯炯,“老夫行医数十载,见过西域高僧浴火坐化结丹,也闻南疆巫者假死还阳。但唐王这般倒像是魂魄暂离,肉身犹在等待归位。”

眼见话题走向玄学,蔡邕一时也是没了主意。

在这个时代,神鬼、谶纬以及长生求仙之说大行其道,蔡邕虽是儒门子弟,深知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这些玄妙之事自然也并非全然不信。

就在几人商议的时候,显然他们的小动作没有瞒过锦衣卫的眼线。

得知蔡邕秘传两位神医到了唐王府后,女帝万年当即放下了一切手边事务,匆匆赶来。

“朕闻两位神医到了,莫非唐王的事情还有转机?”

万年人未到声先至,随着内室的大门轰然打开,几人吓了一跳,慌忙行礼。

面对女帝的逼问,几人只能实话实说。

万年听过之后眼睛顿时亮起了希望的光芒,立刻就下令停止一切丧葬准备,好生保管苏曜遗体,在搞清发生什么前任何人都不接近。

“陛下不可啊!”

蔡邕面露难色,叩首说:

“唐王仙逝的消息已通传全国,明日便是头七大祭,若此时贸然中止,不但难以向天下臣民交代,更恐引发朝野动荡。”

“洛阳城中,百姓已自发筹备祭品,各地诸侯与藩属使臣也日夜兼程赶来吊唁,如今骤然生变,该如何平息众怒?怕是只会让人觉得反复无常啊。”

“可是——”

万年激动的握拳:

“难道就为了这所谓的交代,你们就要让朕在明知唐王还有一线生机的时候将他活活下葬吗?!”

“陛下莫急,臣等绝非此意。”

看着万年那如同要杀人的目光,蔡邕连忙解释。

蔡邕建议,他们大可以一边照常举行头七祭奠,一边紧急召于吉和左慈等个各路能人入宫查探,暗中寻找办法。

如此一来,若是事无转机,那一切流程都继续准备,也不至于怠慢了唐王的身后事,若是事有转机,唐王真能回魂,那么到时候再昭告天下,这样不但更加稳妥,而且还更能彰显唐王的神异之处,让天下人更加敬畏。

万年皱眉:“左慈和于吉?”

“没错!”

蔡邕连忙解释:

“此二人乃天下有名的方士,身怀异术奇技。”

“其中左慈精通炼丹之术,明五经六甲,兼通星纬,据传有役使鬼神之能,而于吉则常年在吴会间周旋,擅符水治病,在民间颇有声望,传说他能呼风唤雨,通晓阴阳之变。”

“若唐王真如二位神医所言是魂魄暂离,或许他们能有办法解此困局。”

万年先是一喜,然后又担心:

“这些方士向来神龙见首不见尾,如今事态紧急,如何能寻得他们来?便是那吉若如蔡卿所说也远在吴会之间,这一来一回,夫君他.”

万年话音没落,却见面前三人露出了笑脸。

不待万年询问,蔡邕便抱拳说:“陛下可还记得京师新设的格物院吗?”

万年怎么可能不记得?

那格物院乃是苏曜在去年征讨袁术前就开始筹办的机构,据说后来大放溢彩的火药便是格物院的成果。

而在平定了益州后,苏曜更是每天没事就往那边跑,与里面的人捣鼓些新奇的发明机关等等。

不过万年政事繁忙,倒从未关注过里面都是些什么人在,还以为都是些不受主流待见的墨家子弟。

“莫非.”

“没错,唐王建格物院,广召天下能人异士,除了擅长机关的墨家子弟外,还有很多研习金石之术的道士和方士等等。那左慈与于吉二人,如今便正在其中任职。”

万年闻言大喜:“速速宣他们前来!”

格物院既是苏曜所建,其选址位置就离唐王府颇近,很快两人便双双赶来。

然而,面对苏曜这个症状,这两位大能实在也是束手无策。

诚然,两人在各自的领域,造诣极深。

但是,通鬼神、修长生、活死人这种事情,外人吹吹也就得了,他们自己还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本事吗?

本来嘛,大汉朝仅三百年的察举制就让社会上浮夸吹捧之事成风,沽名钓誉之辈层出不穷。

左慈和于吉虽有几分真才实学,却也从未真正接触过这种“魂魄离体”这般玄之又玄的状况。

但是,皇帝的目光是那么的急切,谁也不敢在这紧要关头退缩。

现在你说你不行,让人家另请高明,你猜皇帝是会觉得你本事不到位,还是会觉得你为人倨傲,不愿意为皇家分忧?

想到强如侯生跟卢生两位先秦大能,勤勤恳恳为皇帝服务,结果摊到个寻找长生仙药的任务也不得不连夜逃遁,他们二人现在面对这个复活唐王的任务,那真是满心都是酸楚。

不过还好,二人既然身负盛名,你别管手上本事怎么样,那嘴上的功夫首先是绝对过关的。

于是乎,左慈与于吉对视一眼,心中虽无把握,面上却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只见于吉捻着胡须,朗声回道:

“陛下勿忧,唐王此症虽罕见,却也并非无解,首先要搞清楚此事到底是因何缘由,可有先兆与异样?”

这就是明知故问了。

那日天降异象,只要不是瞎子聋子,是个人都看到了。

问题的关键是那个异象究竟代表着什么意思?

左慈立刻接过话头:“陛下,贫道观那日天象,紫电横空,云层中隐现异纹,此乃天机大变之兆,若能解得此相,或可寻得唐王魂魄归位之法。”

万年沉默了一会儿,缓缓开口:“唐王过去曾与朕戏言,他在此间无父无母,乃是自天上而来。民间也传唐王离世乃是天庭召其归位,若果真如此,那你们是否还能唤他回来?”

“这”

左慈于吉皆是面色一喜。

没想到唐王竟然还说出过这样的话来。

当下他们便顺着说道:

“陛下明鉴,这天意难测,我等凡人岂能擅自揣度?倘若唐王真是应天命而来,如今天下太平,他功成身退或许正是天道轮回。”

“不过,陛下乃是真名天子,若心诚所致,未必不能感天动地,唤唐王返魂。”

万年猛地站起身,激动道:“你们说的没错,朕乃天子,可以上通天意,朕这就即刻在明堂设坛,亲自祭天,祈求唐王归来!”

蔡邕闻言大惊,瞪了眼左慈于吉,连忙说:“这,陛下明日唐王头七之礼.”

“不碍事,不碍事。”

左慈连忙走上前来,向女帝躬身一礼:

“头七之日正是死者回魂返家之时,陛下不必劳师动众去明堂设坛,只要让我等在这府中设阵,在唐王灵前作法,再配合陛下诚心祷告,或可事半功倍。”

万年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好!就依道长所言,需要什么法器、祭品,朕即刻命人准备!”

对此左慈也是毫不客气,直接找陛下要了三十六盏七星招魂灯和七十二根镇魂香,更有八十一名童男童女,说是要在唐王府中设下‘九转招魂大阵’。

见左慈那边声势浩大,于吉这边也不甘人下,连忙提出自己要求:

“陛下,贫道最后还需唐王生前贴身之物,最好是常佩戴的饰物或兵器,以此作为引魂之媒。”

万年略一思索,立刻命人取来苏曜的佩刀——那把伴随他征战天下的陌刀。

“此刀乃唐王最爱,随他南征北战,功勋无数。”

于吉接过陌刀,只觉入手沉重,刀身寒光凛冽,隐隐有股肃杀之气。他心中暗惊,此刀果然非凡物,难怪能助唐王所向披靡。

接下来,头七祭奠的工作继续进行,很快第二天群臣百官便来到了唐王府上参会。

且说头七祭奠与九转招魂大阵同时展开,殿外白幡翻飞,哀乐低回,满朝文武身着素服,神情悲戚地行叩拜大礼。殿内则烛光摇曳,香烟缭绕,左慈、于吉率领一众道童,口中念念有词,手持法器穿梭于阵法之间。

他们先是历数了苏曜往日功绩,然后又是由诸位亲近或受其恩惠之人来依次代表,表达对其的哀思之念。

其中,如云公主和红儿等苏曜的女人们哭的尤其激烈,而被他一手提拔的文武官员亦是一个个悲痛不已,轮番哭灵不绝。

就这样,众人一番忙活,很快的就日落西山,而理所当然的,唐王躺在大开的棺椁之中,一动也没有动上一下。

“你们这阵法到底管不管用?”

“总不会你们要说是朕的心还不够诚吧?”

心诚则灵,这句话可谓是他们这行的万用灵药,或者说是免责声明。

成则功在己身,败则推诿天意。

但这一套,显然在皇帝身上自然是不能乱用的。

不过两人显然还有后手,言说时辰未至,请陛下为唐王守灵。

“陛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苍天已降下吉兆,今日夜里唐王必会回魂,届时能否留住唐王,就全看陛下的诚意了。”

万年闻言沉默片刻,点头说:

“好,朕这就沐浴更衣,亲自为唐王守灵,倘若唐王回魂尔等必重重有赏,但倘若朕发现你们敢糊弄朕,那必让尔等知道欺君之罪的下场!”

左慈与于吉额头渗出冷汗,连忙叩首称是。

夜色如墨,唐王府内气氛凝重而又诡异。

万年女帝沐浴更衣后,身着素白长袍,捧着苏曜的陌刀,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苏曜的棺椁旁。

殿内烛光摇曳,三十六盏七星招魂灯散发着幽微的光芒,七十二根镇魂香烟雾袅袅,弥漫在整个空间,与殿外传来的隐隐哀乐交织,宛如一幅神秘莫测的画卷。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也不知是折腾了一日的疲劳还是怎地,万年只觉得眼前烟雾渐浓,自己的眼皮子却越来越沉。

她强撑着精神,紧握着陌刀,目光一刻也不敢离开苏曜的面容。

就在这恍惚之中,她似乎看见了,苏曜的身体动了一动。

接下来,就在万年一眨眼的功夫,苏曜就已来到了她的面前,紧紧的抱住了她。

“夫君.夫君!”

不待万年询问,那边苏曜已伏身下去,印上了女帝的唇。

两人紧紧相拥,情意缠绵,很快就不分彼此。

短短七日不见,万年自己都没想过,她对这个坏人的思念竟如此之深,很快她沉溺在苏曜熟悉的气息里,疯狂的所求着彼此,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

“成了吗?”

“成了成了,陛下已经睡了。”

灵堂上,一片云山雾缭中,左慈与于吉捂着口鼻,挥开烟雾,看到已熟睡的女帝,心中皆是长出口气。

回魂?

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办得到呢?

不过是给给陛下一个念想罢了。

左慈盯着那一脸幸福之色的万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所谓九转招魂大阵,不过是用迷香和幻术编织的骗局,那些童男童女早已在暗中服下特制的安神散,连同殿外的哀嚎声,都是为了营造出庄严肃穆的假象。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陛下日夜苦思唐王殿下,今日这么一睡,那两人必能梦中相会。

“快,趁陛下熟睡,把唐王的尸身运走。”左慈压低声音,指挥道,“明日就说唐王已羽化登仙,让陛下节哀顺变。”

这可不是欺骗。

人死不能复生。

虽然他们也不知道这唐王为何尸身不腐,栩栩如生,但太医已经在七日前便下了死亡证明,再让陛下纠结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只会让活人徒增烦恼。

唐王死了,那就让他死的有所价值,有一个羽化登仙的夫君,对于陛下日后的统治那也是大有裨益的。

于是乎,在他们的指挥下,几个徒弟连忙蹑手蹑脚的走向苏曜棺椁,然后就全都愣在了当场。

“怎么了?动作快点,唐王府的守卫可不是咱们的人,要是被发现了可就难交代了。”

几个徒弟却如同见了鬼一般,脸色煞白,手指颤抖地指向棺椁:“师、师父.“

左慈和于吉对视一眼,心中突然升起不祥的预感。他们快步上前,只见棺椁中空空如也,哪里还有苏曜的身影?

“这不可能!”于吉失声叫道,“刚刚明明还”

话音未落,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他们身后传来:

“你们找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