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879章 袁女入府,战场生变(合4K6)

“什么?!”

“汝阳君?”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君乃女子封号,虽不及公主、郡主尊贵,但也远高于寻常命妇。更重要的是,这等于公开认可了袁筱语与苏曜的关系!

袁筱语更是呆立当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封君对她来说,更重要的意义还是给了一层身份,有这汝阳君的封号,她入唐公府就不会是一个普通的侍妾,而是仅次于正妻的孺人或者按改制后的说法,那就是唐公府侧妃。

侧妃,没错。

封建时代的一大特征便是其森严的等级制。

按周礼,皇帝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诸侯诸侯则一妻九妾。

到了汉代,后宫制度又有所变化,皇帝后宫除皇后外,还有昭仪、婕妤、娙娥、容华、美人等众多位份。而对于诸侯及贵族之家,妻妾的位份也有着严格区分。

如诸侯王与侯爵之家,嫡妻称王后、侯夫人,妾室依地位从高到低分为孺人、媵妾等。

如今苏曜突破大汉规制,初升国公,朝廷对于其封地和官制、乃至其府中妻妾位份等都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讨论。

最终决定,国公府中,正妻称夫人,地位尊崇,统摄府中诸事;侧室中地位最高者为孺人,协助夫人管理内宅,且在诸多场合有相应的礼仪规格与权力;往下还有侍妾等不同层级,各自有着明确的身份界定与职责范围。

与此同时,既是因为其正妻乃皇帝,同时也为了凸显苏曜这一公爵地位的超然性,朝廷特旨说明,唐国公名为国公,实际上位在诸侯王上,国公府内礼仪用度等,一切比照王制,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为尊崇。

比如,对于普通国公来说,除正妻国夫人外,另有侧室规制与列侯基本等同,都是两位侧室名额与数量不限的普通侍妾,其侧室称孺子或孺人,且只需向官府报备即刻,无官方册封。

而到了苏曜这个唐公这里,他不但侧室名额多至4人,且特许其侧室称妃,与诸侯王同,受朝廷册封,享有俸禄不说,还另有8个不受册封的庶妃名额,在人数上比普通诸侯王的配置还要高上些许。

如此一来,袁筱语被封为“汝阳君”,实际上就是被朝廷正式册封为唐公府的侧妃,地位仅次于正妻万年女帝,与匈奴云公主和中山君甄姜平级,远高于普通侍妾。

这一安排,既给了袁绍足够的面子,又巧妙地将袁氏女纳入了朝廷的管束之中。

袁筱语愣在原地,一时不知该如何反应。她偷偷瞥向苏曜,只见他神色如常,似乎对这个安排并不意外。

“怎么,汝阳君不满意朕的安排?”万年女帝的声音将袁筱语拉回现实。

“民女.不,臣妾叩谢陛下隆恩!”袁筱语慌忙跪下行大礼,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万年满意地点点头,亲手将她扶起:“从今往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唐公府规矩不多,你且安心住下,有什么需要尽管与小春去说。”

小春,这个昔日的鲜卑公主,由于战俘的特殊身份,一直仅是个侍婢,且与苏曜的态度若即若离。

但在,不久前,为苏曜诞下一女后,她也终于正式融入了国公府的生活,甚至担负起了大妇不在时,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国公府管理重任。

不过其实按说,在国公府当家,怎么也轮不到小春这个小小侍婢来的。

但苏曜的国公府自有其特殊情况在:正妻夫人居于宫中不可能管理家务,而两位侧妃,云公主身为外藩公主,不熟悉,也一向不参与这些事务,而有能力的中山君甄姜,则又事务缠身,除了偶尔被苏曜传诏外,根本就在府中见不到人。

故而,国公府的管理就落到了苏曜身边最亲近的婢女红儿身上。

但是,红儿管家也没干多久,她就被万年喊入宫服侍,且如今又临盆在即

这诺大的国公府家事,也就依次递补,落到了小春这个鲜卑侍婢的身上。

如今,袁筱语即将过门,显然不管从出身还是地位来说,这位袁家嫡女都将担负起国公府日常管理的工作。

这时,万年把小春安排到了她的身边,既是负责照顾袁筱语的日常起居,同时自然免不得也有一层暗中监视的考量。

这一切,小春自然已是心知肚明,她走上前来,恭敬的向袁筱语行礼,两人便算是互相见过了。

接下来,宴会继续进行,但众人的注意力已经全被这突如其来的封君之事吸引。

袁筱语坐在席间,只觉得如坐云端,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真实。

她本以为自己这次入京,不过是冠军侯府一侍妾,没想到短短的不到半月的时间里,苏曜称公,陛下还封她为君,使其一跃成为了唐公府侧妃。

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袁筱语一时有些不知所措,只能强撑着镇定,应对周围或艳羡或嫉妒的目光。

而做完了这一切的万年则很快便以需要照看皇子为由,先行离席退场。

接下来,见已无事件的苏曜也很快准备撤退。

“今日你也累了,我这就让人送你回府休息,待准备完成后我便尽快迎你过门。”

袁筱语微微低头,脸颊泛红:“多谢唐公体恤,臣妾臣妾会好好准备的。”

苏曜点点头,转身对身旁的侍卫吩咐了几句,便离开了宴会。

袁筱语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既紧张又期待。她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与这位权倾天下的唐公紧密相连,未来的路虽然充满未知,但至少此刻,她感到了一丝安心。

回到袁府后,袁筱语独自坐在闺房中,回想着今日发生的一切。从初见苏曜时的惊慌,到宴会上的种种考验,再到被封为“汝阳君”的惊喜,一切都如同梦境一般。

“小姐,您在想什么呢?”小翠轻声问道。

袁筱语回过神来,微微一笑:“没什么,只是觉得这一切都太突然了。”

小翠笑道:“小姐,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唐公如此看重您,将来您必定能在唐公府中站稳脚跟。”

袁筱语点点头,但心中仍有一丝隐忧。她知道,自己肩负着袁家的期望,而苏曜与袁绍之间的关系微妙,她夹在中间,未来的路恐怕并不轻松。

就在袁筱语回府休息的时候,苏曜也已将注意力重新转回到了战场之上。

如今,距离庐江求援已有近半月,皇甫嵩与关羽等人的大军刚刚出发,暂时指望不上,只能看提前出发的袁绍到底能表现怎样。

而由于距离遥远,战略地图无法详细显示当地信息,朝廷的八百里加急就成了他获取情报的主要途径。

于是乎,接下来几天里,苏曜每日都在关注南方战线的进展情况。

“今日南方可有战报送来?”

大清早,苏曜一进政事堂便问道。

“启禀唐公,南方战报刚至。”贾诩迅速从怀中掏出一封用火漆密封的信函,双手呈递给苏曜。

苏曜接过战报,拆开封印,展开信纸,目光快速扫过上面的字迹。

目前的局势不太乐观。

袁术虽然在中原大战中表现的好似拉了一坨,被自己连斩数将,连金牌打手孙坚都折在了南阳。

但是,跑到了淮南后,袁术马上就变了一副模样。

身为汝南袁氏嫡子,袁术本人在当地颇有号召能力,一路逃窜中就拉了不少赞助。

与此同时,江南远离中原,野蛮发展,虽然世家不多,但豪强甚众。

这些人听风是雨,对于苏曜的新政敌意极大,袁术以四世三公的威名在其间纵横捭阖,很是拉拢了当地世家豪强的支持。

在这些人的支持之下,袁术很快就得到了新的粮草和兵源,重新组建起一支颇具规模的军队。

短短时日,袁术便在淮南站稳脚跟,其以九江郡的寿春城为基业,不仅加固了各处关隘、城池的防御工事,还对周边郡县展开大肆掠夺,扩充势力范围。

西边的庐江,南边的丹阳,都被其重点渗透,有大量豪强依附,甚至其自行任命庐江与丹阳太守,去当地争夺统治。

那丹阳太守周昕,虽是为人正直的两朝元老,却徒有虚名,面对袁术大军与当地豪强作乱,不敢死战,竟在郡吏们的劝说下自行下野,回了会稽老家。

而庐江陆康,则对袁术坚决抵抗,也因此受到了袁术力量的重点关照。

在当地世家豪强的帮助下,蓄谋出击的袁术很快就攻破了庐江东北的数个县城,大军直取庐江治所舒县。

一时之间,庐江外有强敌,内有叛党,郡中属官纷纷劝降,眼看着丹阳周昕的故事就要再次上演。

但是,所幸庐江陆康并非常人,其年轻时就义烈之名,不但曾在大汉北方边疆历练,就任庐江时也是赏罚分明,大破当地群贼。

面对袁术咄咄逼人的攻势,陆康顶住了压力,他封锁郡城,一口气逮捕、斩首了上百名立场不坚定,有暗中勾结袁术嫌疑的豪强与官吏,同时动员城中军民,誓死守城。

袁术见陆康如此强硬,便命麾下大将纪灵率军围城,日夜强攻,而陆康早有准备,城中粮草充足,军民齐心,纪灵连攻数日,死伤惨重,也无法破城。

于是乎,两军暂时就在这庐江城下陷于了一段僵持。

不过,虽然舒县这座治所袁术拿不下来,但庐江其他郡县可就没有那么坚固了。

袁术大军一边围困庐江,一边纵兵深入其郡内,绕过舒县,沿着长江一路南下,攻城破县,大肆抢掠。

一时间,庐江百姓惨遭涂炭,哭声震天。无数村庄被洗劫一空,农田荒芜,流民如潮水般涌向庐江城,使得城内本来尚算充裕的物资供应逐渐变得捉襟见肘起来。

而就在这时,袁绍大军终于抵达北方战场。

他们自南阳出击,在大将颜良文丑的率领下先是横扫了袁术在汝阳南部的据点,渡过淮水,然后一路南下入庐江郡中,一口气收复雩娄和六县,逼近舒县西北的龙舒,一口气将战线推到了大别山脚下。

“嘿,这袁本初还蛮可以的嘛。”

苏曜轻笑一声,对左右道:

“我本以为他会畏首畏尾,没想到这次居然这么尽力,莫非转了性子不成?”

荀彧微微摇头,捻着胡须说道:“唐公,袁本初向来野心勃勃,此番如此卖力,恐非真心为朝廷效力。依我看,他是想借此次平叛之名,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为日后的图谋做准备。”

“倘若他此番讨伐袁术立下大功,那不仅能提升自己在朝廷与士林间的威望,还可趁势对朝廷提出安插亲信担任地方要职的要求,借此间接掌控汝南、庐江乃至九江之地。”

听荀彧一说,苏曜就懂了。

这是汉末军阀割据前期最常见的套路之一。

拿下一块地,就表某某某为当地刺史或太守。

因为这块地是他打的,功是他立的,朝廷本身控制力有限,往往对这种上表都会予以追认。

“袁本初如意算盘打的挺好,只可惜时代变了,我又岂能让他遂了心意?”

“自古以来人事权就是断不可让他袁绍肆意拿捏。”

当即,苏曜便准备让中书省拟旨,明确地方官吏任免的权责问题。

不过这时,卢植站了出来,建议苏曜不要太过于着急。

“唐公此举,定能有效遏制地方诸侯的野心膨胀。不过,袁军此刻已在庐江战场,若是强行干预其后续行动,恐动摇军心,对战事不利,还是暂缓行之为好。”

与此同时,贾诩也提出,袁绍虽然这次兵进神速,但其抢功的用意太过明显,袁术并非草包一个,眼前的顺利,恐怕暗藏危机。

苏曜闻言,眉头微皱:“文和此言何意?”

贾诩拱手道:“唐公明鉴,袁公路虽在中原败于唐公之手,痛失大将孙坚,但其麾下仍有纪灵、张勋等宿将,更有淮南豪强支持。”

“袁本初此番进军如此顺利,恐怕是袁术故意示弱,诱敌深入之计。”

言罢,贾诩便请苏曜尽快给皇甫嵩下令,让他们加快行军,同时严令袁绍不得轻敌冒进。

对此,苏曜从善如流,当即命人快马加鞭给皇甫嵩和袁绍送去加急文书,调兵遣将,应对可能的变故。

然而,古代交通不便,洛阳与庐江相距遥远,就在苏曜这边着手应对的同时,南方战局已如贾诩所言,发生了大变。

龙舒城位于大别山东麓山脚下的河口之间,袁绍大军高歌猛进,还未抵达城下,便遭遇伏击。

袁术麾下大将张勋佯装败退,将袁军引入山谷,一时间伏兵四起,箭如雨下,袁绍先锋军大乱,伤亡惨重,多亏大将文丑拼死突围才得以逃出生天。

然而,袁术的攻击却不止这一下,刚刚逃出山谷,准备重整旗鼓的袁绍大军没过一日,便遭到袁术军主力的猛攻。

连那本来围困庐江城的大将纪灵都被调来对袁绍军发起夹击。

刚刚遭逢大败,军心不稳的袁绍军不敌,不得已只能断尾求生。

在丢弃了大量的辎重和装备,以及付出无数兵士的代价后,袁绍军一路退至六县方才堪堪稳住了阵脚。

“唐公可有要事?”

深夜,唐公府的苏曜寝室,刚刚过门没两日的袁筱语掀起被子,从被窝中探出头来,睡眼惺忪。

苏曜看了一眼,坐回床上,将被子重新盖好,摸了摸少女的脑袋:

“南方战事有变,看来我怕是要去见上你老爹一趟了。”

“什么?!”

“可是我父亲出了什么事情?”

一瞬间,袁筱语也顾不上身上的酸痛,蓦地蓦地坐直了身子,紧紧的抓住了苏曜的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