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873章 监军都督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873章 监军都督

作者:剑从天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4: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把袁氏兄弟一并收拾了?

苏曜的话听得众人皆是心头一凛。

贾诩立刻会意,补充说:“唐公英明。依某之见,我们还可派出一位监军都督赴其营中监视袁绍动向,同时联络徐州刺史陶谦和荆州刺史刘表动员其兵马出战,对袁术形成合围之势。”

“监军都督?这倒是个好主意、”

苏曜听了微微一笑。

监军,乃是古代战争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初现端倪,主要肩负着监督军队行动、确保军令畅通以及防范将领拥兵自重等多重使命。

在军队出征之际,监军如同高悬的明镜,时刻监察着军队的每一个行动环节。

小到士兵的日常操练和行军途中的纪律执行,大到作战时的战术部署与战略决策,监军都需密切关注,若有差池还有权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

对于将领而言,监军的存在宛如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来说,监军可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与丰富的经验,为主将提供参谋和建议,避免因将领个人的疏漏或偏见而导致战略失误。

而另一方面,监军的监督也是对将领权力的制约,分其事权,无法一言专断,不敢肆意妄为,尤其是对于有拥兵自重嫌疑的将领来说,监军的存在就更是碍眼。

故而,当中央威严不坠时,朝廷的监军便成为了维护军队稳定、保障战事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

如大汉的都督全称其实就是督军御史,是监督诸军、战事结束后要回师罢官的流官。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都督也逐渐从事毕即撤的流官变成了常任官制,就此变成了军事一把手。

而如今,袁本初既然领的是朝廷的诏令和军队,那再派个监军都督过去,自然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苏曜心中暗自思忖,目光在众人身上缓缓扫过,试图从他们的神色中寻找到那个最为合适的人选。

一时间,政事堂内一片寂静,众人皆在等待着苏曜的决断。

“唐公,依臣愚见,郭嘉郭奉孝可担此重任。”

荀彧见苏曜久久未语,率先开口举荐道:

“郭奉孝智谋过人,行事不拘一格却又能切中要害,且其对人心的洞察极为敏锐,定能在袁绍军中周旋自如,将其一举一动及时传报回来。”

苏曜微微颔首,郭嘉的才能他自然是知晓的,但且不说如今郭嘉还有审计司的任务要做,就单说这监军任务艰巨,他一时间就有点不太想放郭嘉过去。

这倒不是他觉得郭嘉办不好此事,而是如今毕竟不是和平年代,他与袁绍貌合神离,稍有差池这监军就会人头落地,让郭嘉冒这个险是否有必要呢?一时之间苏曜倒还有些犹豫。

正好,这时王允也对此提出了异议:

“荀侍郎,郭奉孝虽有大才,但行事过于跳脱,监军一职关乎战事全局,容不得半点马虎。若是因他的随性而误了大事,那可如何是好?老臣以为,还是稳重之人更为合适。”

朱儁也点头附和:“王大夫所言极是,监军既要监视袁绍,又要协调各方,还需应对战场的突发状况,稳重谨慎方能胜任。”

苏曜沉思片刻,目光落在了一直沉默不语的卢植身上:“卢公,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卢植缓缓抬起头,神色凝重,目光中透着深思熟虑。

他轻抚胡须,沉稳开口:“唐公,依老臣之见,皇甫嵩将军堪称监军的不二人选。”

“皇甫将军历仕两朝,战功赫赫,早年平定黄巾之乱,威名远扬,在军中素有威望,其为人刚正不阿,忠诚不二,对朝廷的忠心日月可鉴。”

“且皇甫嵩久经沙场,深谙军事谋略与战场局势,无论是行军布阵,还是应对突发变故,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袁绍虽野心勃勃,但面对皇甫嵩将军的威名,想必也不敢轻易造次。”

苏曜微微皱眉,陷入沉思。

皇甫嵩的威名他自然知晓,此人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将,在朝野威望极高,之前说服刘虞更是又立一功,足以见其可靠。

唯一的问题就是皇甫嵩毕竟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是否还能承受监军这份奔波劳累的差事,成为了苏曜心中的一大顾虑。

“唐公不必担忧。”卢植拱手道,“皇甫义真虽年过六旬,但每日仍坚持习武,前日还与老臣比试箭术,三箭皆中靶心。让他坐镇后方督军,绝无问题。”

正当苏曜准备应允时,贾诩突然轻咳一声:“唐公,下官倒有个两全之策。不如以皇甫将军为都督,郭奉孝为军师祭酒,再让关将军为其副手。如此既显朝廷重视,也可统合地方联军,不至于各自为战,为术贼所乘。”

苏曜眼前一亮:“文和此计甚妙!就这么办。”

说着转向荀彧:“即刻拟旨:车骑将军皇甫嵩加持节都督,郭嘉为军师祭酒,领关羽等诸军南下驰援,配合袁绍。”

“然后再给徐州刺史陶谦和荆州刺史刘表发信,让他们动员兵马,与朝廷大军配对袁术形成合围之势。”

“嗯?”

一直沉默听讲的侍中董承突然发出一声诧异的声音:

“荆州刘表不是据报与袁术暗通款曲吗?咱们给他下诏又有何用?”

“正因如此,才更要给他下诏。”

贾诩轻摇羽扇说:

“刘表若抗旨不遵,便是公然叛逆;若遵旨出兵,则与袁术反目成仇;若是阳奉阴违,那逃不掉一个事后问责的缘由,无论他在此次大战中如何选择,结果都对我们有利。”

“正是如此,不过徐州的话“

苏曜说话间将目光转向荀彧:

“文若,你还需再拟一道密旨给陶谦,就说朝廷知他徐州兵少将寡,许他量力而行,主要提供水师即可。“

荀彧会意,拱手应道:“臣明白。“

议事已毕,众臣纷纷告退,苏曜则独自站在沙盘前,双手抱胸,闭着眼睛,通过系统战略地图凝视着江淮地区的地形。

“唐公还有何吩咐?“贾诩去而复返,低声问道。

苏曜眼皮子都不动一下,直接问道:“文和觉得,袁绍此番能有几分胜算?“

贾诩沉吟片刻:“若论实力,袁绍兵马不足,又长途跋涉,胜算难有五成之数。但有皇甫将军和关将军等人的驰援,只要陆康能顽抗到底,大家齐心协力,胜算当在七成以上,只不过“

“不过什么?“

“救庐江容易,想灭袁术怕是很难。”

“袁术割据九江,占据合肥,得其地利,又有部分江东世家支持,若是全力防守,那也不是个把月就能拿下的。如此战事迁延日久,难保不会出什么变故。”

“不过无论如何,此战过后,袁氏兄弟必有一伤,对我朝廷而言都是好事。“

贾诩的回答非常谨慎,苏曜听得微微点头,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只是沉默片刻后睁开眼睛,大步流星的就往殿外走:

“走,随我去看看那位袁家小姐。本公倒要瞧瞧,袁本初舍得下多大本钱。“

“.”

不是说三日后设宴吗?

贾诩凝望着苏曜的背影,一时间目光有些发愣。

直到今天,这位大将军随心所欲的样子,他还是很难跟上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