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825章 高柳城破,代郡收复,希望之种(合章6K6)

高柳城外,雪花纷飞,喊杀震天。

“妈呀!”

“将军死了,将军死了!”

嘈杂的战场上突然爆发出一阵阵惊呼。

鲜于银的突然战死瞬间让幽州骑士们的士气崩溃。

原本还试图突围的骑兵们,眼见主将阵亡,顿时乱作一团,纷纷四散奔逃,而张飞率领的汉军将士们则步步紧逼,将这支先锋部队团团包围。

围攻的战士们身披战甲,手持长矛,其长枪如林推进,一点点将这些骑士们绞杀。

必须要承认的是,这些幽州骑士们无疑是非常勇猛的,此刻为了逃命,拼死之下他们更是爆发出了十足的勇气与力量。

然而,失去了主将的组织,沦为散兵游勇的他们只能盲目的四处出击,于是这最后的努力很快就在汉军的严密包围中化为了一缕泡影。

张飞的丈八蛇矛每次出击都如死神在索命,一枪又一枪的给这些骑士们带往深渊。

与此同时,鲜于辅率领后续而来的主力部队也陷入了困境之中。

他原本以为马休的倒戈会为他们打开胜利之门,然而当他率领大军鱼贯而入时却发现营中罕有敌影。

这时,他便已察觉不对,下令全军戒备,但还不及他们展开像样的阵型,就听前方喊杀暴起,一队队汉军自阴影中出现,切断了他们与先锋部队的联系。

“稳住,不要乱!”

“突击,快去接应吾弟!”

鲜于辅挥舞佩刀,惊慌大喊。

这场面如何不知自己遭到了算计,然而他顾不上怒骂马休的无耻,赶忙匆匆下令大军反击,欲接应友军。

不过,战场形势已如脱缰野马,岂是他一声令下便能轻易掌控?

只见汉军的伏兵训练有素,配合默契,宛如一道道铁闸,将鲜于辅的大军分割得七零八落。

那些从阴影中涌出的汉军,一边怒吼一边挥舞着手中的刀枪剑戟,如汹涌的波涛猛烈的冲击着鲜于辅大军的两翼。

且说这汉军大营,营门本就不大,他们大军无法一次入内,限流之下拥挤的队伍反而成了汉军伏兵的活靶子。

在近战士兵冲杀的同时,暗处的远程部队也纷纷出手。

“放箭,放箭!”

徐晃一声令下,只见羽箭如蝗,自四面八方射来。

不但营地内人挤人,摆出个倒三角阵型的幽州军被射的咿呀乱叫,营门外那些排成长龙,准备入内的幽州士兵们更是避无可避,纷纷中箭倒地。

一时间,雪白的大地被染得一片血色,惨叫哀哭声响彻天地。

“杀,杀,杀!”

骑在高头大马上的鲜于辅看着这惨烈的场景,双眼通红,却也无计可施,只能拼命挥舞着手中的武器。

结果,这绝境搏杀之下,倒还真让他杀出了些许威风,动摇了一下拦截大军的阵型。

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

“找到你了.”

“关云长在此,贼将受死!”

混乱的战场上,突然爆出这样一声低喝。

之前隐于汉军队伍,不见踪迹的关羽突然骑着战马杀出,在人潮中直奔鲜于辅而去。

幽州军阵中,鲜于辅正挥舞大刀左右冲杀,完全没注意侧后方突有一将斜杀进来。

“小心,将军小心后面!”

“挡住他,快保护将军!”

身旁亲兵们纷纷高声呼喊,然而他们还是迟了一步。

身披绿袍,骑着枣红神驹的关羽在雪夜下那是迅疾如电。

他的青龙偃月刀左右劈砍,轻松在混乱的人群中杀出一条通道,裹挟着凛凛杀意,瞬间欺近鲜于辅身边。

“贼子受死!”

只见一道寒光闪过,青龙偃月刀裹挟着千钧之力,自上而下呈半月形迅猛劈下。

那鲜于辅虽然听到呼喊后已紧急俯身想要闪避,但关羽的攻击范围极大,速度又快,根本不是他能避开。

无奈之下,鲜于辅只能拧着身子,匆匆举起手中大刀,试图格挡,亦或者减缓这一刀的攻势。

在这生死一瞬间,他的本能反应救了他一命。

只听铛得一声,两刀相交,发出一声令人振聋发聩的响声,鲜于辅接住了这一击。

然而,他还未来得及高兴,就发现一切还没有结束。

虎口上,那强烈的冲击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源源不断的施加上来。

“糟了!”

“救命,快来人!”

鲜于辅惊呼一声,但一切都来不及了。

“纳命来!”

关羽见这一刀未能建功,眼中寒芒更盛,大喝一声,双臂肌肉瞬间隆起,猛地发力下压。

那青龙偃月刀本就沉重,此刻裹挟着关羽的全力,所蕴含的力量愈发恐怖。

鲜于辅只感觉自己像是在承受一座巍峨大山的重压,双臂颤抖不已,手中大刀竟似乎都逐渐弯曲变形。

“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

鲜于辅心中狂吼,他用尽全身力气想要抗衡,双脚死死蹬住马镫,却仍无法阻止身体一点点下沉。

最终,在漫长的仿佛一个世纪的时间之后,随着咔嚓一声脆响,鲜于辅终究还是刀毁人亡。

“不!”

“怎么会这样?!”

关羽这一招斩首把周围的人都看呆了。

他们只见鲜于辅的大刀在关羽的巨力下不堪重负,断裂成两截。

那青龙偃月刀顺势而下,劈开了鲜于辅的胸膛,瞬间喷涌出无尽的鲜血。

遭此重击的鲜于辅瞪大眼睛,痴痴的望着自己胸前的伤口,随即从马背上跌落,重重地摔在地上,气息全无。

“贼将已死,投降不杀!”

“将军死了,将军死了!”

鲜于辅的亲兵们眼见主帅阵亡,顿时惊慌失措,纷纷大喊起来。

汉军的突袭本就让幽州军陷入混乱,如今主帅一死,他们更是彻底崩溃,再也无法组织抵抗。

营地中,落入陷阱,被汉军重重包围的兵士们见此是纷纷跪地投降,以求活命。

而那些未曾直面汉军,只是跟着人潮涌进来还没参战的兵士们则一个个削尖脑袋想往外那营门外跑。

但是却不料外面的人还多是不明就里,想往里冲,结果两相人马一下子撞在一起,在狭窄的营门口相互冲突,踩踏一片的同时很快就将这个绝望的消息扩散。

“快跑,快跑啊!”

“我军败了,我军败了啊!”

雪夜下,高柳之战迅速落幕。

偷袭的幽州军战士们惨遭伏击,被杀得丢盔弃甲,亡命而逃。

汉军则派遣骑兵,自其他营门杀出,一路追击尾随,疯狂砍杀,收编降卒。

一晚上的功夫,刘虞派来支援的四万大军便一败涂地,汉军仅斩首便有五千余级,俘一万余人,其余贼兵可谓是尽皆溃散。

如此噩耗,天亮后便被送到了高柳城刘恢的案头,把这位精明的太守震惊的差点晕厥过去。

“不可能!”

“怎么会这样?!”

“你说四万人的援军?!”

“就是四万头猪,那也不能杀得这么快吧!!!”

刘恢愤怒的咆哮震得天花板扑扑的掉灰,他脸色苍白,双手颤抖着抓住案头的劝降书,死死的瞪着报信的斥候,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确实,昨夜他们都听到了城外的喊杀声。

但是夜晚风雪不小,视野受限,刘恢恐汉军计谋便按兵不动,坐在郡守府瞪着眼睛想等天亮再说。

结果,不曾想天刚擦亮,城外汉军便送来劝降信一封,言说其援兵覆灭,劝他不要负隅顽抗,速速开城投降。

顿时,刘恢只觉得天都塌了。

怎么可能会有这么离谱的事情?

且不说他目前根本不需要什么援军,你大雪天突袭敌营还能给自己搞到全军覆没?

这是开什么玩笑啊?

然而,很遗憾,这并不是什么玩笑,而是残酷的事实。

斥候跪在地上,颤抖着声音,惶恐说:

“太守.千真万确啊。”

“小的随那使者亲自走了趟敌营。”

“城外营地周围那是尸横遍野啊!”

“甚至鲜于辅和鲜于银两位将军也都横死沙场。”

“现在,贼兵正在一个个耀武耀威的收编降卒”

说罢,那斥候递上两个血淋淋的包裹,刘恢亲兵打开一看,可不正是那鲜于兄弟二人?

嘶——

瞬间,刘恢倒吸一口凉气,脸色铁青。

局势的恶化超出了想象。

援兵的覆灭给了高柳城军民沉重一击。

本来他们闭门死守,粮食充足,在知道外有强援的情况下,他们关起门来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那坚持一年半载是毫无问题。

如今,援军的覆灭让高柳军民们如坠冰窖,恐惧如同潮水般蔓延。

就在城外汉军们欢声笑语,载歌载舞的欢庆胜利的时候,高柳城内那是人心惶惶,兵士们脸色苍白,百姓们也是议论纷纷。

刘恢虽然言辞拒绝了关羽的劝降,但显然高柳的防御再也没有之前那般稳固。

隔日,高柳城中赵氏大宅。

十余位身着华服的男子围坐在昏暗的烛光下,神色凝重。

那屋外风雪呼啸,屋内却是一片死寂,只有偶尔传来的低声交谈打破了沉默。

“不行了,咱们必须要想个办法才好!”

“刘太守一心与城俱亡,难道我等也要陪他一起送死不成?”

说话的人是李成,虽非豪门大户,但其家也是世代在高柳经商务农,有些许影响,平日里与刘恢关系也还算融洽,但如今局势危急,他也不得不为自己和家族的安危考虑。

“李兄所言没错。”

赵氏家主赵明沉吟发声:

“常言说孤城不守,如今援军覆灭,我等必须早做谋划才行。”

赵家家主发话后,顿时场面就热闹了起来,座下人们便开始纷纷议论起来。

这就是赵家的影响力。

且说,代郡地处边郡,战事频繁,不似中原那般遍地世家。

代郡赵氏,就是这里最大的世家兼豪强,一直对刘恢是非常支持。

如今有了他发话,其他人的讨论也就愈发的大胆起来。

甚至还有人直言不讳问:

“赵老爷,听您这意思,莫非是想要献城不成?”

“不可,万万不可啊!”

听了这话,一个肚子滚圆的土财主当即摇着手仓惶喊道:

“你们大家都没听过那逆贼苏曜的新政吗?”

“他可是搞均田的啊,均田!”

这均田二字一出,屋内顿时又是一片沉默。

如今,已经开元年末,即便信息传播再是低效,苏曜的新政之风也已吹边全国。

在座这些幽州的世家、豪强和富商们自然也都听说了中原传来的种种传闻。

大将军苏曜锐意改革,废三公九卿,推均田、考成、科举等事自然也有耳闻。

这均田可说是最令他们害怕的事情。

毕竟,当今时代田地就是最好的资产,哪怕是商贾之人,赚钱以后做的第一件事那也是买地。

“我听说了,河东的世家因为不服他,被他杀得血流成河。”

“中原那些上好水田都被白白的分给了那些泥腿子们。”

“我等锦衣华服者倒毙于野,那些卑鄙之徒却是一个个沐猴而冠。”

“开城投降,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尖脸的富商满脸愤慨的呐喊,屋内众人闻言,脸色则更加难看。

这谁不知道呢?

他们力劝刘恢守城,那不就是防着这一手么。

“但如今贼军压境,若不投降,城破之日,咱们的家产恐怕也是难保,甚至连性命都堪忧。”有人小声反驳道。

“哼,投降?若真降了,苏曜那厮推行均田制,我们的土地还不是一样得被夺走。与其到时候一无所有,不如拼死一搏,守住高柳城,兴许还有转机。”那土财主是奋力拍桌。

就这样,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愈发激烈,却始终拿不定主意。

眼瞅着议论陷入僵局,如此争执,恐怕难得什么共识。

都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即便有个别人能保持理性,也很难说服其他人做出背叛自己屁股和阶级的事情。

这一点,也正是如今甄姜与王凌等人负责的情报局安插内应迟迟无法发作的缘故。

不过现在,在外力的影响下,在关羽等人大胜的作用下,高柳城士绅们心中的坚壁还是出现了一丝裂痕。

李成当即说道:“苏曜的均田令确实让人望而生畏,但要说那科举,那可就是个实打实的善政了呀。”

众人听闻,皆是一愣,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缓和了几分,纷纷将目光投向李成,眼中满是疑惑。

“李兄,这话从何说起?这科举与我们当下困境又有何关联?””

那土财主忍不住撇嘴。

科举他知道的,京师办的考试嘛,很多太学生参与,具体他不甚了解,只听说最后闹得弘农杨氏的家主都人头落地,想来又是那贼子苏曜排除异己的手段罢了。

见有人配合,李成当即长身而起,清了清嗓子,抚须道:

“不瞒诸位所说,某家中长子求学太学,已将京中情况如实告明,这科举制,对我等幽州士民来说那可是天大的好事一件啊!”

李成的话音刚落,屋内众人顿时一片哗然。

有人皱眉思索,有人面露疑惑,还有人则直接开口质疑:

“李兄这么说,莫非是要作那贼兵们的说客?”

“这科举制不是苏曜用来打压我等世家的手段吗?怎么反倒成了好事?”

李成微微一笑,环视众人,缓缓说道:“诸位有所不知,科举制虽说是苏曜推行,但其本质却是为天下士子开辟了一条上升之路。”

“以往察举制下,世家大族,尤其是那些关东世家们垄断仕途,寻常学子即便有才,也难有出头之日。”

“就如我等边郡子弟,即便数代积累,也不过困于一隅之地,世为郡吏,难有作为。”

“而如今,苏曜这科举制一出,那不论出身,唯才是举,这对我等边郡士民来说,岂不是天大的机会?”

“机会?”有人冷笑一声,“李兄莫不是被那苏曜蛊惑了?科举制虽说是唯才是举,但那些考题、考官,还不是被世家大族掌控?我等边郡士民,如何能与中原世家抗衡?”

“此言差矣!”

李成摇了摇头,正色道:

“诸位可知,此次科举,三甲之中有两人皆是寒门出身,其中一人更是来自边郡扶风的不知名之辈。”

“这说明什么?说明苏曜的科举制并非虚设,而是真正为天下士子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况且,”李成继续说道,“苏曜在科举制中特意为边郡士子划定了名额,确保我等边郡士民也能在科举中占得一席之地。这等举措,难道不是对我等边郡士民的优待?”

屋内众人闻言,纷纷陷入沉思。

李成的话确实让他们心中有所触动。

以往他们作为边郡士民,仕途上总是被中原世家压制,难以出头。

如今科举制一出,似乎真的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可是……”那土财主依旧不甘心,皱眉道,“即便如此,苏曜的均田令又如何解释?他若是真为我等边郡士民着想,为何又要推行这等损害我等利益的政令?”

李成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均田令确实触及了我等的利益,但诸位不妨换个角度想想,苏曜推行均田令,目的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缓解百姓的困苦。”

“如今天下渐乱,那是流民遍野,反贼遍地,多少豪门大户毁于战火,数代积累付之一炬?”

“倘若大将军的政策真能够使得天下大治,让百姓能安居乐业,令社会安定,我等又何尝不能从中受益?”

“再者,”李成顿了顿,继续说道,“苏曜虽推行均田令,但也并非一味打压我等,还是允许保留一定数量土地的,其更多的还是限制那些豪门巨富。”

“按他的标准要求来看,以某之间,实际上再在座各位受到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只要我等遵纪守法,不再肆意兼并,便不会受到过多影响。”

“况且,苏曜还推出了特许经营制,允许我等参与造纸、印刷等新兴产业,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商机啊!”

李成的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众人心头。

他们原本对苏曜的新政充满敌意,但经过李成这一番分析,似乎也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李兄所言极是。”

赵明终于开口,缓缓说道:

“苏曜的新政虽有些激进,但也并非全无好处,我等若是固守成见,坐失良机是小,枉送性命那就得不偿失了啊。”

“赵老爷的意思是……”有人试探性地问道。

赵明环视众人,沉声道:

“如今高柳城危在旦夕,我等若是继续负隅顽抗,恐怕城破之日,便是家破人亡之时。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开城投降,或许还能为家族谋得一线生机。”

“可是……”那土财主依旧犹豫不决,“若是投降,苏曜会不会对我们秋后算账?”

李成当即摇头说道:

“苏曜虽手段强硬,但也并非滥杀之人,对于主动归顺者优待颇多。”

“只要我等诚心归顺,遵从他的新政,想来必不会为难我等。”

“况且,我等若是主动献城,或许还能在朝廷中谋得一官半职,总比城破后一无所有要强。”

屋内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于是乎,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他们终于达成共识,决定开城献降。

当夜,赵明等人便拜托李成,秘密联络了城外的汉军,表示愿意献城投降。

关羽得知消息后,当即大喜,总算等到了这个时候,那是立刻允诺,表示只要高柳城开城投降,便保证城中百姓和士绅的安全,朝廷大军乃是正义之师,必秋毫无犯云云。

就这样,在刘恢还一脸苦情,为如何坚守城池而焦头烂额时,城内的世家豪强们已经暗中达成了共识。

次日清晨,刘恢刚刚起床,便听到城外传来一阵喧哗声。

他急忙登上城楼,只见城外的汉军已经列阵整齐,旗帜鲜明,而城内的百姓和士兵们却纷纷涌向城门,杂乱如菜市场一般。

“怎么回事?城门重地,何人在此造此?!”

刘恢大惊失色,急忙下令亲兵前去查看,驱散人群。

然而,他的亲兵们还未赶到城门,便见赵明、李成等人带着一众家丁和士兵,已将那里控制,正缓缓打开城门。

城外的汉军骑士们顿时寻疾如风,狂飙突进,直奔城门而来。

这一幕把刘恢看傻了眼睛,大喝:“混蛋!”

“赵明!李成!尔等竟敢背叛投敌?!”

城门口,看着城头上涨红脸色的刘恢,赵明面色平静,拱手大喊:

“识时务者为俊杰!”

“大将军横扫四方,朝廷天兵赫赫兵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我等所为皆是为了城中百姓的安危,还望太守体谅,切莫负隅顽抗。”

“混蛋,混蛋!”

刘恢气得浑身发抖,怒吼道:

“来人,快给我把反贼拿下,守住城门啊!”

刘恢仓促下令,然而他却已成孤家寡人,除了其身边的那几十个亲兵外,根本没人听从他的号令。

很快的,汉军骑士便蜂拥入城,控制各处要道,把刘恢五花大绑,押了起来。

就这样,高柳城告破,幽州代郡也回到了朝廷的掌中。

就在几乎同时,晨光下的洛阳宫中,仍躺在床上的苏曜突然抬眼:

“哦?云长干的不错啊。”

“公孙瓒那边进展的也比预料的要快。”

“看来刘虞果然不用我亲自出手了。”

“嗯?大将军你在嘟囔什么呢?”

此刻,屏风后,正在宫女的服侍下沐浴更衣的万年暮然回首,好奇问道。

苏曜则只是微微一笑,撇开话题:

“没事。”

“我只是在考虑,回来孩子们该叫什么名字才好。”

苏曜话音一落,不但万年羞红了脸色,一旁的红儿和小春等女也都纷纷低头,悄悄摸着小腹。

在那里,在这战火纷飞的乱世之中,一个个小生命正在孕育成长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