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813章 苏曜回京,定策幽州,小别胜新婚(合章)

且说听到苏曜想要逼降刘虞,全收幽州大军的想法时,不少人都是为之咋舌。

“这,刘幽州拥兵十万,蓟城又是虎踞龙盘之地,加之他自命宗室分子,还有本地世家大族的支持,对如今朝廷成见极深,想要逼降谈何容易?”

荀攸都听傻了。

虽然跟苏曜回程的这一路上,他是亲眼看着苏曜运筹帷幄,连发命令,调动各地兵马欲对幽州形成四面包围之势。

但是,他也就以为苏曜是想要给刘虞来个下马威,震慑一下,再慢慢图之。

没想到苏曜竟然有如此雄心壮志,竟然想要一举逼降刘虞,直接解决这个问题。

这实在是难度太大了。

面对荀攸的疑问,苏曜还没说话,贾诩便笑着回道:

“公达所言确实不错,但你忽略一点,那就刘幽州乃君子是也。”

“这,这又有何干系?”

荀攸一脸疑惑,目光在贾诩和苏曜之间来回流转,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中找到答案,而贾诩则一摇手中的羽扇,狡黠说::

“公达你想啊,刘虞既然以君子自居,行事便会有所顾忌。”

“他重视名声,在乎百姓的生死,也不愿轻易背上叛逆的骂名。如今我们大兵压境,摆出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势,他若执意抵抗,幽州百姓必将生灵涂炭,这与他平日里的仁义形象背道而驰。”

“贾军师所言极是。”

紧接着,郭嘉接过话茬说:

“刘虞自恃为汉室宗亲,对汉室的忠诚不容置疑。但他却看不清如今的局势,错把大将军拥立女帝之举视为大逆不道之举。”

“只要我等能让他明白,如今的朝廷虽有变革,但本质仍是为了大汉的长治久安,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以他的性格,未必不会动摇。”

“而且,我们在军事上的包围之势,也能让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

荀彧也在一旁补充道:

“他若负隅顽抗,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全军覆没,不仅自己性命不保,还会连累麾下将士和幽州百姓。以刘虞的为人,他不会轻易做出这样的决定。”

荀攸听了众人的分析,沉思片刻后说道:

“话虽如此,但刘虞在幽州经营多年,根深蒂固,麾下将士对他忠心耿耿。想要让他轻易投降,恐怕还需要一些更为具体的策略。”

“这个自然。”

苏曜微微一笑,拿出几份文件:

“我已命蔡祭酒准备了一份讨贼檄文和劝降书多封,稍后就会分别送往刘虞的军中以及幽州的各个郡县。”

众人接过那文件一看,顿时是点头连连,不由佩服蔡邕的文笔。

那檄文里,历数了刘虞这些年拥兵自重、无视朝廷诏令的过失,着重强调他身为汉室宗亲,却在天下大乱之际,不协助朝廷平定四方,反倒与心怀不轨之人暗通款曲,妄图割据一方,不顾大汉江山社稷,将天下百姓的安危弃之不顾。

这份檄文,可谓是字字珠玑,如同一把把利刃,直刺刘虞的要害,将他的所作所为批判得淋漓尽致。

而那劝降书则是文风一转,言辞恳切又极具诚意,其以天下苍生为念,剖析如今局势的严峻,阐述朝廷变革的初心与愿景,着重强调大汉中兴需要刘虞这样的贤能之士携手共进,共同为百姓谋福祉,字里行间,尽显包容与诚意。

只要刘虞能够老实归降,朝廷便会既往不咎,不仅保留他的爵位,还会让他来朝廷中担任要职,且承诺对其麾下将士论功行赏,妥善安置。

荀攸率先拍手称赞:“蔡祭酒这文笔,真是让人拍案叫绝!这檄文能在道义上狠狠打压刘虞,劝降书又为他铺好了台阶,妙,实在是妙!”

郭嘉也是轻摇羽扇,眼中也满满的笑意:“如此一来,刘虞便被架在火上烤了。”

“没错,他若再负隅顽抗,那在天下人眼中,便是不顾大义、不顾百姓死活的罪人。”

众人纷纷点头,顿时是一通彩虹屁狂拍。

就这时,反倒是王凌干咳两声,站了出来,说:

“这一切都是理想情况。”

“只是据我锦衣卫情报所知,那刘虞广受世家拥戴,受他们影响颇深。”

“而如今,朝廷推行的新政,极大地触动了当地世家大族的利益。”

“那些世家,平日里就贪图特权,兼并土地,使得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眼下朝廷推行的均田令、科举制以及限制商业垄断等举措,在地方上被妖魔化严重,他们对朝廷又怕又恨。刘虞身为幽州之主,又受当地世家拥戴,他即便有心归降,那些世家也未必会答应。”

众人听后,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在座之人又岂能不知这些?

统治者能调动多少力量,根本原因取决于对基层的组织和控制力。

而如今时代,通过庄园制和土地兼并,掌握大量土地的世家豪强毫无疑问才是现今的统治根基。

除了像大将军这般以犯规一样的武力强行打破局面,震慑各方势力的,其他人想要坐稳统治的宝座,那就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

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当下,代表民心的绝非那些食不果腹、面朝黄土、毫无话语权的普通百姓,而是这些世家大族。

他们掌控着地方的经济、人口,甚至是舆论。

“所以说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回到这科举之上。”

在一片沉默中,苏曜站了出来:

“经济利益与政治地位孰轻孰重,我相信所有人都会心中有数。”

“幽州之地,地处边郡,虽偶有如卢太傅这般闻名天下的大儒,但长久以来,文教受限、人才匮乏,以及立国之基的缘故,他们完全无法与关东世家相提并论。”

“昔年世祖光武帝,册封云台二十八将,竟有二十三人出自关东豪族。”

“一以贯之,以至于当今朝廷官员,尤其是高官显贵,出身关东者已占十之七八,而其他九州各地,就如同被遗忘的角落,其士人虽有才学,却往往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提拔。”

苏曜的话一出,贾诩当即沉默的闭上了眼睛。

出身武威世家的他太清楚苏曜这句话的意义了。

凉州,在如今的大汉就像一片神弃之地,人才晋升之路几乎被关东世家的庞大势力所阻断,不要说百姓过得的像二等人,就是世家官员们在朝堂上也是广受排挤,因此凉州人才多愤愤不平,当地每次动乱都有大量士子们的参与。

而幽州,作为与凉州类似的边郡之地,其待遇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故而,当地世家,才多钻研生财之道。

“倘若我等的改革,能够向天下各地的学子们打开一扇大门,让他们看到凭借自身才学便能入朝为官、施展抱负的希望,那他们必然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

苏曜自信满满道:

“科举制的推行,不仅仅是一场选拔人才的考试,更是一场重塑天下格局的变革,我的目的是让天下英才都有机会为国家效力,让寒门士子、边郡子弟皆有机会崭露头角。”

“是在一隅之地捣鼓自己那点蝇头小利,还是放眼天下,投身于这改天换地的盛世大业之中,相信幽州的世家大族和有识之士,心中自有一杆秤。”

身为后世之人,苏曜的眼光自然不是当今这些能比。

科举制的普及,除了招揽人才外,最关键的就是对国家统一的意义。

在古代交通和通信极为不便的情况下,各地文化、经济差异显著,极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而科举制就像一座无形的桥梁,将九州大地紧密相连。

通过科举,来自不同地域的学子汇聚京城,他们在同一场考试中竞争,接受相同的文化熏陶和价值塑造,无形之中增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可以说是大大的打击了地方分离势力。

而显然,现在苏曜就要用科举制这个武器,来狠狠的收割一波地方士族的人心。

“可是大将军,这科举之事如今已经闹得沸沸扬扬。”

王凌眉头紧锁担忧地问道:

“寒门学子对结果极为不满,此事若是无法解决,别说收天下士子人心了,眼下咱们京中的局势就已经非常不稳了。”

“这正是我亲自回来的原因。”

苏曜双目中精光一闪:

“下来,就让我来看看这科举舞弊一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洛阳,北宫。

在盛大的迎接活动结束后,告别了百官的苏曜被请入偏殿面君。

快步走在太监的前面,苏曜刚一踏入殿内,还不及交出佩刀,等待多时的万年女帝就已出现在了门口。

常言说小别胜新婚,在得知苏曜北方大胜,即将返京的消息时,万年便已坐不住了。

她每天都在询问太监苏曜的行程,掐着时间过日子,日也盼来夜也盼。

待到昨日,得知苏曜已至孟津,今日便到的消息后,万年是翻来覆去,辗转难眠了一整晚,天刚微亮便在宫女们的伺候下开始梳妆打扮。

她描眉画黛,轻点朱唇,漆黑的长发高高挽起,梳成巍峨的堕马髻,几缕发丝在她白皙的脸颊边垂落,雍容妩媚中透着一丝俏皮的可爱。

如此娇丽的面容再配上一袭汉家玄色,绣有云纹与龙凤呈祥图案的华丽宫装,万年即便在一众容貌秀美的俏丽宫女的簇拥下也是艳光夺目,尽显皇家女子的高贵与柔美。

“大将军,你终于回来了。”

许是不想在情郎面前表现的太迫切,又许是碍于大汉帝王的身份与威严,万年本欲迈出的脚步微微一顿,站定身子,作端庄状,与苏曜招呼,话着寒暄。

“大将军北伐辛苦,此次大捷,大将军功不可没,朕日夜在宫中祈祷,惟愿盼君平安。”

“今见大将军无恙,朕心甚慰,本欲让大将军暂且休憩,以解连日奔波之劳。”

“然如今寒门士子举报科举舞弊一事,震动朝野,已成朝堂心腹之患,若不妥善处置,恐生大乱。”

“还请大将军能主持大局,彻查真相,拨乱反正,稳固朝纲.”

万年女帝说话的声音越往后越小,最后几是微不可闻。

因为,就在她说话的时候,苏曜在殿门口,就这样把武器一扔,靴子一踹,大步流星的就走了过来,眼睛还直勾勾的盯着她。

“陛下,想我没有?”

说话间,苏曜就是一个熊抱,把万年小小的身子拉的脱离地面。

万年女帝两只小脚悬空,惊慌的踢了几下,双手也猛捶苏曜肩膀,似是极为抗拒,然而小脸上却是一片羞红之色:

“大将军!”

“宫殿之中休要放肆,朕乃皇帝,这成何体统”

苏曜的动作不但万年公主惊慌失措,周围的宫女太监们也是一个个全都看傻了眼睛。

有那宫中旧人,见过苏曜昔日在朝堂上各种跳脱无礼的还算好些,其他新进入宫伺候的小太监、小宫女,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下巴都快惊掉在地上,他们从未见过臣子对皇帝如此的放肆。

“这,这这,这可以吗?”

“咱们是不是该叫卫兵?还是怎地?”

有两个小太监凑在一起,小声嘀咕声音里满是惊恐,目光在苏曜和门外反复变换。

这时,一位老太监赶紧上前,一把抓住两人,低声怒斥:

“你们傻了不是?都给咱家闭嘴!大将军和陛下的事,岂是你们能议论的?”

“不想掉脑袋就都给我老实点!”

小太监们这才噤了声,可目光依旧忍不住偷偷往苏曜和皇帝那边瞟。

他们虽然声音压得很低,但苏曜自然也听到了。

不过,他却依然我行我素,似是对一切都置若罔闻,不但没有收敛,反而一把抱起,在她唇上香了一口,在她耳边说:

“这段时间辛苦陛下了。”

“我回来了,一切自会解决。”

“稍后你把最近情况且和我细细说说,至于现在嘛”

那自然是小别胜新婚。

苏曜话没说完,他就抱着万年一个大跳飞过围观的宫女和太监们,直往内室而去。

一时间,偏殿内宫女太监们惊呼声此起彼伏,然后又迅速被他回了喉咙中去。

而那边万年则羞得将脸埋进苏曜怀里,闭目不言,一副完全放弃了的模样。

很快的,内室的大门哐当一声打开,然后又哐当一声关闭。

一众宫女太监们面面相觑,然后蹑手蹑脚上前,趴在门边,只听里面传来一阵阵的娇笑和低语,然后很快又变成了些激烈的声音,顿时一个个面红耳赤。

那老太监见状,又好气又好笑,赶忙上前,一边拨拉,一边甩手,压着声说:

“散了散了,赶紧散了!”

“你们在这儿杵着都像什么话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