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九百四十八章 高启愚真的太想进步了!

在安东尼奥做了国王不方便出海,马尔库斯依旧带着各种各样农作物的种子到了大明,增加大明餐桌的多样性。

马尔库斯不止一次,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死在战场上,以忠诚和荣誉的名义死去,这是他剑圣的尊严,但他却死在了卑鄙的刺杀之中。

朱翊钧对费利佩二世的观感变得极差。

西班牙这个日不落帝国,正在不可逆的堕落,从海洋贸易秩序的守护者,向海洋秩序破坏者的身份堕落,这种堕落,对大明同样有些影响,因为大明的商船前往泰西将会面对更多的危险。

费利佩老了,六十四岁的费利佩,因为身体机能的退化,变得越来越多疑,他的体力、精力、注意力都在不断的衰弱,这种对身体的不受掌控,让他不再信任任何人,他变得孤僻且易怒起来。

佩德罗带着十分惶恐的心情再次出使大明,根据佩德罗的描述。

费利佩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就杀死了六名宫廷秘书,而原因仅仅是这些宫廷秘书,在远征英格兰上发表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金债券在崩溃,而停止远征英格兰,可以阻止这种崩溃,一场漫长、消耗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却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的远征,让人们普遍丧失了对费利佩二世的信心。

金债券最重要的就是信心。

佩德罗也是费利佩的宫廷秘书,他不敢说真话,他本人甚至反对增加对大明的关税,因为他长期在海上,他清楚的知道,总督府和本土之间的利益矛盾,正在随着没有意义的远征,变得越来越剧烈。

而在佩德罗离开西班牙的那天,费利佩又干了一件大事,他宣布解散了国务委员会,这个国务委员会是费利佩二世父亲最重要的遗产,国务委员会是费利佩管理国家的支柱。

国王的担任议会的国会会长,五个地区委员会的贵族担任议员,这五个地区委员会分别是:卡斯蒂利亚、阿拉贡、印度群岛、意大利和尼德兰。

而现在,这个国务委员会被解散了。

这不是西班牙国务委员会第一次解散,这是第三次,所有人都知道费利佩打算对金债券赖账,并且一意孤行,继续进行对英格兰远征。

军事失败,让费利佩恼羞成怒。

“愤怒之下做的决策,会让人后悔终身,没有人可以例外。”朱翊钧眉头紧蹙的敲着桌子,这个日不落帝国,老老实实死去,就这么慢慢的衰弱下去,对大明而言,是最好的结果。

大明正在取代西班牙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如果秘鲁总督能够来到大明,大明就可以间接控制世界最大银矿,这对大明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让大明完成从贵金属货币到钞法的过渡。

但费利佩偏偏就是要折腾。

而葡王派遣了使者来到了大明,询问皇帝陛下的意见。

葡萄牙打算对刺杀进行报复。

首先是收回当初独立战争时候,租赁给西班牙的港口城市波尔图,这个北方港口城市专门画出了一块作为西班牙远征英格兰的军港;

其次是停止对西班牙远征的支持,西班牙的舰队在波尔图进行补给,葡萄牙为此出人出力出货物粮食,当然葡萄牙在远征中也赚了许多的黄金和白银;

最后的报复,则是将金债券全部抛售,在大帆船起航之前,安东尼奥已经完成了对金债券的全部抛售,这一条不是询问意见,而是告知大明。

费利佩已经把国务委员会给解散了,就是明晃晃的要赖账了,金债券彻底崩盘前,安东尼奥完成了止损。

但前面两件事,安东尼奥都还没有做,因为他很担心,这么干,费利佩会把怒火从英格兰转移到葡萄牙身上,收拾不了英格兰,还收拾不了你葡萄牙?

西班牙大方阵从地面推进的话,会付出更多的伤亡,但结果一定是:安东尼奥只能继续做海盗而不是国王了。

国力军力在那摆着,大光明教左右护教军,不是西班牙大方阵的对手。

安东尼奥准备软弱一点,既不收回港口,也不停止提供支持,让费利佩继续把怒火宣泄到大西洋的风暴里,这种软弱是无奈之举,但这就是小国的悲哀。

安东尼奥本人是个很勇敢的人,但他选择了软弱。

葡萄牙国力不够强盛,能够左右逢源,是大明皇帝仁善。

作为大明册封的葡王,安东尼奥和西班牙眉来眼去,却从来没有招致圣怒,陛下仍然把里斯本选为了货物的集散地,告诉泰西人,葡萄牙和大明关系极好。

葡萄牙这个藩属,和大明的关系,更像是比较纯粹的利益关系。

葡萄牙欠着一笔一千五百万银,展期四十年,年息只有4%的战争借款,只要按期还钱,大明似乎很少对葡萄牙指手画脚。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指手画脚,比如皇帝就训斥安东尼奥把里斯本搞得太脏了,四处都是粪便、垃圾、臭水沟,这样容易弄出瘟疫,让里斯本干净点。

自那之后,里斯本就成了整个泰西最干净的城市,号称鲜花之城。

这一次,安东尼奥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希望有圣训。

朱翊钧准许了安东尼奥的软弱,其实安东尼奥跨越重洋询问,本身就是在拖延,他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葡萄牙真的顶不住西班牙大方阵的冲击。

烂船还有三千钉,西班牙的确在衰弱,但他还是那个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

“冯大伴,你说,朕到了晚年,会不会和这个费利佩一样,变成这样的混蛋?明知道是错的,非要继续做下去?”朱翊钧整理好了基本外事奏疏,下章鸿胪寺,忽然开口问了一句。

“不会!陛下英明神武,岂能是番邦小国国君可比?”冯保立刻马上,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犹豫说道,从外事奏疏送到陛下面前,陛下的情绪变化,冯保就精准的感受到了。

“西班牙的殖民地遍布全球,他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不小了。”朱翊钧看向了堪舆图,虽然这些殖民地不是实土郡县,但完全可以算成领土的一部分,西班牙从这些殖民地上获得了足够多的利益。

冯保非常确信的说道:“陛下弘毅,绝不是费利佩可以比拟的!”

克终之难,可能是每个皇帝都要面对的难题,老年身体机能的下降,对身体不受掌控的恐惧,逐渐演化为对一切人的不信任,刚愎自用,几乎是每个君王最终的宿命。

秦始皇的寻长生,汉武帝的巫蛊之祸,李世民晚年的反复无常执意亲征、李隆基的怠惰、道爷的玄修,似乎都无法摆脱这个宿命。

就连朱元璋选择朱允炆,也不是明智之举。

“弘毅,费利佩就不弘毅了吗?西班牙在他手里成为了日不落帝国,他父亲留给他的国务委员会,他说解散就解散,这代表了他的弘,他的功绩。”

“他是个十分勤奋的君王,一天要处理四百多封书信,时至今日也是如此。”朱翊钧看着世界堪舆图和大明堪舆图,愣愣的出神。

费利佩能把管理国家的支柱国务委员会解散三次,西班牙还不散架,这是他个人的威望足够的高,可以如此胡闹,可以这么折腾。

费利佩已经足够心怀天下,也足够有毅力了,但这眼看着越来越昏聩的样子,多少让人唏嘘不已。

朱翊钧还年轻,但他变成了大明的威权人物,年纪越大,他的威权就越重,张居正活着还能阻拦,张居正走了呢?

大明皇帝的权力可比费利佩要强的多,一旦昏聩,折腾起来,闹出的动静,比费利佩要大的多的多。

冯保深吸了口气明确的说道:“费利佩眼里没有百姓,更没有平民,陛下把百姓放在心里,而不是嘴上,这是陛下和费利佩最大的区别,也是臣坚信陛下没有克终之难的原因。”

“费利佩会为了万民亲自种地吗?他不会;费利佩会廊庙陈民念,丹墀问政典吗?他不会;费利佩会为了万民不惜身,不惜名吗?他不会。”

“费利佩从来没有杀过一个倚强凌弱的贵族,他甚至还不如安东尼奥,安东尼奥能为了葡萄牙的平民,忍下刺杀的恶气,马尔库斯死在了安东尼奥面前,他还是选择了隐忍。”

“费利佩之所以变得昏聩,是因为他心里从来没有万民,从来没有。”

冯保说着话看向了叶向高的位置,叶向高但凡是敢写一个字,冯保就把他写的起居注撕了,他这话里话外的意思,连着道爷一道骂了。

其实海瑞的治安疏之所以闻名天下,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勇敢,还是因为海瑞的治安疏把道爷心里没有万民、没有江山社稷,才会如此怠惰焚修这个根本原因,给点了出来。

冯保又不是骨鲠正臣,他也不要什么好名声,他就是提醒陛下,没必要觉得自己晚年,会是费利佩的模样。

费利佩也配和陛下相提并论?

如果是陛下,孩子不明不白死去,陛下一定会把通和宫搬到北大营去,然后搞军管配给,斗,斗的你死我活!

连皇帝都朝不保夕,这些该死的虫豸,折腾百姓该多么心狠手辣?

冯保欲言又止,最后没讲出来心里话,陛下多抠…节俭啊!

一场漫长、消耗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却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的远征,陛下会干这个赔本买卖?

连百事大吉盒都要三个并到一起发,要不是顾庄妃临产在五月份,陛下敢把四个大吉盒并到一起去!

而且冯保很清楚,陛下的节俭,可不是张居正在皇帝小的时候管得严导致的,张居正从万历六年开始鼓励皇帝多花钱,皇帝也没铺张浪费过。

节俭,是陛下八大美德之一。

“冯保!你是不是在腹诽朕抠门?!朕省那点银子,还不是想着多修几里驰道,多建几个学堂?”朱翊钧看着冯保的样子,立刻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了!

冯保立刻说道:“陛下,这不是正好和臣说的陛下心里装着万民,对应上了?”

“干活干活,还有这么多奏疏呢,笔墨伺候。”朱翊钧摆了摆手,没跟冯保一般见识,奏疏不处理,也没人帮他处理,他也不允许别人帮他处理。

朱翊钧也想明白了,没有自己跟自己较劲儿,老了的事儿老了再说,至少现在,他不会这样。

“石星言居然没有欺君,中盛粮薯真的丰收了。”朱翊钧拿着奏疏,这是宝歧司徐贞明、徐光启的联名奏疏,中盛良薯在南苑已经开始收获。

在只靠天浇灌,甚至没有太多施肥的情况下,每亩地干重四百二十余斤,如果施肥浇灌,能达到惊人的八百斤!干重是五折一,湿重水分太大。

两分种,三分管,五分肥,显然中盛良薯育种大成功,这代表着,天变的危害会进一步降低,只要陕甘绥晋这些干旱的地区,人口没有剧烈爆炸式增长,大明顺利挺过天变的可能性,又增加了三成。

“陛下这话说的,谁敢当着陛下的面儿欺君。”冯保满是笑容的说道,陛下总是在小瞧九族的羁绊!

陛下杀性这么重,石星言怎么可能当面欺辱君王?中盛良薯是陛下亲自盯着,陛下每过一旬就会亲自去看看,农事上,没人敢糊弄陛下。

“叫上先生,再把王国光王司徒叫上,王司徒自从去年知道天变之事后,一直忧心忡忡,再把戚帅叫上,叫上都叫上。”朱翊钧站了起来,让冯保喊人,去收获现场看看。

中盛番薯是土豆,在农业技术尚不发达,经常饿死人的年代,相比其他作物,毫无疑问,土豆可以更加容易收获让所有人都能吃饱的分量。

土豆的营养十分丰富,只要再加上乳制品,土豆几乎可以满足人所有的营养需求。

恰好,陕甘绥山西这些地方,有大量的牲畜,不缺乏乳制品的生产。

当然,土豆有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病毒退化,表现就是次代减产,越种收获越低,朱翊钧第一次种地就是种的番薯,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大明在各地营造火室进行育种。

对于番薯退化的问题,朱翊钧不谦虚,这里面他有功劳,而且他有极大的功劳!火室可是他不务正业的重要产物,杀青也是他发现的办法。

王国光坐在转椅上,他的身边站着大将军戚继光、元辅张居正,缇骑在陛下身边警戒,陛下在一筐一筐的抬着土豆,放在秤上称重,每收获一个地块,陛下都会让冯保记下产量。

陛下走来走去,皇长子朱常治也跟着跑来跑去,问这问那,收获的喜悦充斥着田间地头。

“以前我还以为陛下种地,是元辅教的手段,但你看陛下的笑容,是真心喜欢。”王国光看着皇帝是十分欣慰的,王国光以为种地,是张居正教的笼络人心的手段,但陛下那阳光灿烂的笑容,显然不是为了笼络人心。

陛下眼里,农事就是国事。

作为士大夫,王国光通读史书,作为大司徒,他位高权重。

他其实很清楚的知道一件事,中国这片土地,从来不畏惧天灾,但最怕的就是**。

而律法、纲纪、道德,往往是从上位者开始败坏的,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商鞅这句近两千年的话,时常照进现实。

而陛下以自己的意志,守住了这种败坏,君王修德,是十分重要的,但君王只修德,就会变成提线木偶,任由礼法的摆布。

毫无疑问,陛下修德,但陛下绝不是提线木偶。

“王司徒,我又不会种地,怎么教陛下种地?陛下开始也不会种,也是一点点学来的。”张居正也是颇为感慨的说道:“当初,我还以为陛下小孩子心性,胡闹几日就忘记了。”

张居正当初答应皇帝亲事农桑、习武,完全是当小孩子胡闹,这都是吃苦的事儿,但陛下都坚持了下来,而且做得很好。

“缺水缺肥的地块,还是不太行,还是得兴修水利,也要加大水肥和精绝盐的生产。”朱翊钧满头是汗,一边走一边对着冯保说着,让冯保记下。

缺水缺肥的地块,土豆普遍偏小,而且长得不圆润,这土豆吃起来,口感肯定很差,土豆不沾荤腥,是很难吃的,而且产量并不是特别高,所以朱翊钧觉得还是能浇灌就浇灌,能施肥就施肥,水肥和水利工程不能停。

在没得吃的年代里,有口吃的就不错,但有吃的,能好吃点,就更好了。

工兵团营给百姓打井这件事很好,但如果这些井被乡贤缙绅给占了,那就很不好了,朱翊钧一边走,一边让冯保记下这些他想到的事儿。

“参见陛下。”张居正、戚继光见礼,王国光要站起来行礼,被皇帝扶着坐下。

“坐下休息,私下谒见,这些俗礼就免了。”朱翊钧笑着说道:“王司徒,丰收了,老天爷,终究是给咱们大明留了一线生机咧,明天让定国公徐文壁去趟天坛,祭祀感谢老天爷。”

老天爷既然给大明留了一线生机,那去还愿自然理所当然。

王国光今年已经七十八岁了,他这个年纪古来稀,活着就是人瑞,这般岁数,王国光心心念念的依旧是大明江山社稷,甚至肯做那个蛊惑君上的‘奸臣’,背负发行驰道特别国债的责任,毫无疑问是忠臣。

“臣看到了。”王国光看着皇帝爽朗的笑容,忽然开口说道:“陛下,稳健、圆滑、平衡、懂得人情世故,看起来是做大事的模样,但这种人真的掌握了权柄后,做不了任何大事,反而是那些看起来比较激进、决绝、果断,似乎不太稳重的人,反而能做事。”

“臣年纪大了,有点教师爷,又在这里教陛下做事了,还望陛下恕罪。”

王国光这话说的有点矛盾,看起来能做大事的人,反而做不了事儿,看起来不稳重,反而能成事。

其实王国光的话很好理解,看起来能做大事的人,他具备了一切做大事的能力,但他不会去做,他会和光同尘、会相忍为国。

“无碍无碍,朕倒是听明白了,王司徒在说朕,让朕不要圆滑起来。”朱翊钧笑着说道:“朕记下了。”

其实王国光的话,解开了朱翊钧内心深处的疑惑,当初,王国光为何会对晋党倒戈相向。

国势衰亡,真让晋党这些相忍为国的人执掌了权柄,就是一事无成,反倒是颇为激进不稳重、离经叛道的张居正,能博取一线生机。

“陛下,臣僭越了。”王国光在请罪,他又看了眼陛下,虽然看不太清楚,但陛下应该是完全听懂了。

王国光这话里还有一层意思,他其实很担心一件事发生,皇帝和张居正之间发生决裂。

分歧很正常,但如果发生了决裂,那等于天塌了,万历维新中晋升的臣子,无论支持张居正还是支持皇帝,都是输。

因为万历维新无法继续,这些臣子就失去了继续晋升的可能,势变了,做再多,都是徒劳。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大明国朝的运势,在陛下手中掌控,大明的官僚体系十分精密,但也十分脆弱。

王崇古的离世,打破了朝中颇为微妙的平衡,首辅是张居正,次辅是一个没有明显党派的凌云翼,大将军是张居正门生。

一旦皇帝开始怀疑元辅,国势,就会向不可控的方向滑去。

现场所有人都是人精,王国光突然说了这么一段莫名其妙的话,无论怎么过度解读都不为过。

朱翊钧并没有过多的谈论这个问题,因为王国光已经老迈致仕两年了,他对朝中局势的走向,把握的并不是特别清楚,朱翊钧当然不会怪罪王国光说这些,他担心的是大明国势。

皇帝从田间地头直接去了北大营操阅军马,教朱常治和朱常潮习武,朱常潮大病痊愈,但他体格弱,朱常治能做的训练,朱常潮并不能做。

等到皇帝回到通和宫的时候,就收到了一本没有浮票的奏疏,来自张居正。

没有浮票,没有披红,司礼监的太监们,实在是不明白这奏疏的含义,直接呈送皇帝了。

皇帝和先生的事儿,还是让皇帝亲自处理妥当。

“先生完全多虑了,不过先生这好胜心啊,高拱都死了多少年了,他还要赢高拱一次。”朱翊钧看着面前这本奏疏,选择了留中不发,这并不常见,奏疏不过夜才常见。

张居正给了皇帝一本致仕的奏疏,里面全都是些套话,年纪大了,精力不济,难堪大任这类的话。

之所以没有浮票,是张居正没给别的廷臣看过。

这就是先生给皇帝的一张一招定胜负的牌,如果皇帝真的不满意张居正的意见,拿出来一批,他张居正就会和高拱一样,顺利滚蛋了,怎么也要注重一下师生情谊,不要弄得大家都不体面。

他比高拱体面,是自己走的,不是皇帝赶走的,这就是张居正奇怪的好胜心,就是政治生命结束的方式,也要比高拱强。

人就是很奇怪,有些奇怪的执着。

朱翊钧把奏疏放在了最角落,他也没扔,但他很有信心,用不上这本奏疏。

王国光的担心是有些多余的,他没和凌云翼共事,他不清楚,凌云翼不是没有明显党派,凌云翼是地地道道的铁杆帝党,他比王崇古还要独臣、孤臣。

朝中依旧能维持微妙的平衡。

“高启愚这是要做什么?”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奏疏,颇为惊讶。

高启愚真的太想进步了!他真的太想立功了!

高启愚是礼部左侍郎,少宗伯,他主管礼部诸事,如果不是因为当年没有避讳,他现在该做礼部尚书了。

他在和泰西使者会面的时候,把兰奇洛特这个案犯拉到了鸿胪寺,要求西班牙就此事进行赔偿。

高启愚要求西班牙使者佩德罗签订一份协议,包括三个重要内容。

第一:大明船只,自由通航麦哲伦海峡;

第二:墨西哥、秘鲁、智利、新格拉纳达、巴西总督府开放自由贸易;

第三:允许这几个总督府和大明单独签署贸易协议;

如果西班牙不肯答应,明年起,大明将开始对等报复,对英格兰进行武备支持,包括五桅过洋船、三十六斤舰炮、颗粒火药、箭镞等物。

哪怕是朱翊钧都觉得,这个条约是有些过分了,西班牙只是在衰弱,又不是死了,日不落帝国还没衰退,高启愚居然提出了这么过分的要求。

礼部把柔远人那套陈规陋习彻底抛开,开始变得越发的不要脸了。

“高启愚确实没有礼貌,但这是西班牙先没有礼貌的,大明的确帮助了葡萄牙赢得了独立战争,如果西班牙支持安南也就罢了,他居然走私硝石到倭国,不可饶恕!必须赔偿!”朱翊钧对高启愚提出的条件,十分认可。

安南和葡萄牙更加类似,倭国和英格兰更加类似,如果费利佩往安南倒腾火药,才更符合对等报复。

其实都一样,都会触怒大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