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八百四十三章 羁縻之遗毒,附骨之沉疴

朝鲜的使者李后白不敢自杀,他要是敢自杀,就不会等到现在了,结束自己生命需要勇气,尤其是李后白这种读了很多书,明白事理,衣食无忧的人。

他有很多的自杀机会,比如倭寇一个月的时间如同秋风扫落叶一样,打到了平壤,国家破灭就在眼前;比如李昖被李舜臣杀死,李后白的君王已经死了,朝鲜实质性灭国,他也可以自杀。

但是他没有,但是他非要在大明收拾好朝鲜烂摊子的前夕,借着皇帝接见外国使臣的时候,不合时宜的提出一些条件,来让大明杀死他。

他没有勇气自杀,想要借皇帝的刀杀死自己的同时,还想青史留名。

朱翊钧看清楚了李后白的真面目,他其实自己都没想好要不要死,朝鲜到底该何去何从,如果朝鲜废王李昖是个值得追随的君王,如果朝鲜王室、文武两班兢兢业业的治理国朝国泰民安,朝鲜现在这般下场,李后白一定会随着国破殉国。

但不值得。

李后白深切的知道,一个月被倭寇打到平壤,是整体性的崩溃了,那个朝鲜王室,那个朝鲜不值得用命去追随。

朱翊钧不是很在乎李后白跑到朝鲜,带领朝鲜万民,反抗大明。

永乐宣德年间的安南国和现在的朝鲜完全不同,朝鲜九百万丁口在短短两年内下滑到了四百五十万丁口,这个血仇,是大明军帮朝鲜报的。

高启愚在和丰臣秀吉谈判的时候,丰臣秀吉就提出了一个条件,希望大明不要把朝鲜出身的军兵民送到倭国的矿山来,丰臣秀吉宁愿大明人驻守,也不愿意朝鲜人进入,因为在倭人看来,都是大明的附属国,但依然有高下之分。

倭人始终认为,他们是败给了大明,而不是朝鲜,朝鲜作为手下败将,没有资格驻军倭国。

另一方面,倭人怕,怕朝鲜人报复,这些朝鲜人根本不在意什么道德失范,杀人根本没有任何的犹豫。

受万士和蛮夷狼面兽心的影响,朱翊钧始终认为,这个年代的蛮夷,只能听得懂拳头这一种语言,揍一顿就老实了,他们会自适应。

其次,朱翊钧一点都不担心李后白回到朝鲜后,能折腾出什么动静来。

大明人是无法理解朝鲜、倭人、安南人、吕宋人这些人的想法,哪怕都是儒学圈,但是仍然有巨大的认知差别。

这些人,从来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只能由别人决定自己的命运,他们完全无法想象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样子,而他们的祖祖辈辈留给他们的经验,也不是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而是自适应认爹经验和思考模式。

即便是这些地方的肉食者、读书人也是如此,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张口闭口就是明爹、西班牙爹、洋爹,言必称父母之邦,就是这种典型的自适应认爹模式在作祟。

没个爹在头上,这些人反而觉得心慌古怪,一定要有个爹骑在头上,对他指手画脚,他才怡然自得。

连泰西人也是如此,红毛番、金毛番甚至连奥斯曼人也是如此,只不过他们头上的爹是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神,是宗教罢了。

这给大明礼部官员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为这些地方来的番夷使者,他们自己喜欢认爹,习惯性的认为别人也会认爹,因为这些番夷使者从来都只能做棋子和棋盘,所以他们特别喜欢选边站队,也天然的以为,大明也要选边站队。

但大明深切的知道,自己是棋手,不必选边站队。

比如在西班牙远征英格兰这场冲突中,大明和西班牙是友邦的同时,又为尼德兰誓绝同盟提供食盐,到法兰西集散货物、提供新式船只,也还会跟奥斯曼人做生意。

赚钱嘛,不寒碜。

万士和曾经定性过这种自适应认爹的思维定式,称之为羁縻之遗毒,附骨之沉疴,无灵无主,脊骨难直。

即:被殖民思维陷阱。

即便是当初因为种种原因,凝聚了反抗共识的安南,也从来没有摆脱这种被殖民的思维陷阱。

在嘉靖年间,安南国因为权臣作乱,选择了滑跪,永乐年间安南从属国变成了大明的内郡,在宣德年间从大明内郡重新变成了大明属国,在嘉靖年间,再次从大明属国变成了大明属地。

安南莫氏是大明安南都统使,秩从二品,世袭罔替的土司。

从头到尾,安南国都没有摆脱过大明这个前缀。

朝鲜同样深陷这种被殖民思维陷阱,没有普遍的反抗共识,李后白回到朝鲜,也没办法兴风作浪。

“宣西班牙特使佩德罗觐见。”冯保一甩拂尘,宣了使者觐见。

“参见大明皇帝,大明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佩德罗行礼觐见,即便是他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此次出使,依旧没能如愿,大明和西班牙友邦的关系,似乎渐行渐远。

这不怪西班牙,也不怪大明,岁月迁延,大明和西班牙在日不落归属上的争夺愈演愈烈,彼此在利益上不在趋同,才导致了这种现象,虽然拥有一些非常美好的回忆,但终究还是逐渐走到了今天这个局面。

“免礼,富饶银矿的火灾还没有结束吗?”朱翊钧问起了富饶银矿的情景。

大明和西班牙是友邦,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这一切是从富饶银矿的山火开始的,西班牙以富饶银矿的山火为由,减少了对大明的白银输入,这让大明的经济发展再次陷入了钱荒的恐惧之中。

佩德罗深吸了口气说道:“回禀陛下,富饶银矿的火灾已经熄灭,但恢复生产还需要一些时间。”

“一定要防备火灾,如果贵国无法防火,大明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哦,对了,富饶银矿的夷人暴乱,可曾平息?”朱翊钧笑着又问了一句。

这是西班牙给大明的另外一个理由,山火导致了田土产出降低,富饶银矿的土著开始暴乱,秘鲁总督府无法控制局面,富饶银矿的白银产出受阻,所以无法提供足额的白银了。

“动乱已经渐渐平息了。”佩德罗硬着头皮回答道。

“你也听说了,大明相继建立了金池总督府和大铁岭卫,一个产黄金,一个产铁,大明对倭征战也还算顺利,倭国已经答应移交所有的矿产,希望富饶银矿不会大火,也不会暴乱了。”朱翊钧又阴阳怪气了一句。

什么火灾,什么暴乱,都是借口,白银通过珍宝船队运回了西班牙,为发动远征英格兰做准备。

“陛下谈到的问题,我回到泰西后,一定禀告殿下。”佩德罗又不是个傻子,当然听明白了皇帝的不满。

朱翊钧又问道:“黎牙实给了你一沓的大明宝钞,你觉得这些宝钞如何?”

大明围绕着通和宫金库建立了全新的发钞制度,并且已经开始在顺天府试点,这些宝钞在民间普遍被看作是银票,银票和宝钞真的很像,但是仍然有不同,银票是记账货币,而宝钞是信用货币。

佩德罗想了想说道:“印刷十分精美,而且纸张耐磨防水,不容易损坏,防伪性极好,比京师许多钱庄里的银票还要精美,也比眼下西班牙通行的金债券更好。”

佩德罗实话实说,和大明宝钞一比,费利佩搞出来的金债券和擦屁股纸没什么区别,就是一张手写的债券,容易丢失还容易损坏,使用不便。

当然潜台词的意思也很明确,大明用自己的方式补充了流通性,白银不会是大明发展的阻碍。

黎牙实嘱咐佩德罗,不要用白银威胁大明,一来威胁没用,二来挑起对抗情绪对西班牙只有坏处。

“至高无上的大明皇帝,作为遥远的友邦,我们能否获得一些陛下的承诺?”佩德罗面色凝重的说道。

朱翊钧坐直了身子问道:“你要什么样的承诺?”

“不对英格兰出售火器、船只等军用物品。”佩德罗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朱翊钧点头说道:“无论西班牙是否要求,在英格兰没有满足大明要求,撤销私掠许可证之前,大明都不会对英格兰出售火器船舰火药弓弩甲胄长短兵,甚至不允许英格兰商人获得大明的货物。”

“当然,英格兰人从别人手中购买,那朕也无能为力,鞭长莫及。”

英格兰人当然可以通过转口获得一些商品,但转口的成本和溢价,都由英格兰人买单就是了。

在海上过一次手,就是30%以上的溢价,英格兰人现在没有多少殖民地,靠着圈地积累的那点财富,根本不够他们挥霍。

朱翊钧补充说道:“这是基于道德的共识,海上的风险已经足够大了,海盗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自由贸易,打击海盗维护海洋营商环境,是基本道德,而不是朕给费利佩的承诺,一旦英格兰收回私掠许可证,大明也要基于自己的立场,考虑大明和英格兰的关系。”

英格兰有可能取缔私掠许可证,但英格兰取缔私掠不太可能。

英格兰需要大明的货物,但大明远在天边,它面前站着一个要远征它的西班牙,而对付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英格兰只能使用私掠船队,所以,英格兰无论如何都无法取缔私掠许可证。

朱翊钧没有给出具体的承诺,但他告诉了佩德罗,大明做事的原则,打击海盗,维持海洋营商环境的有序和健康,这对大明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感谢陛下,哪怕是基于道德共识。”佩德罗松了一口气,这是他这次来大明另外目的,确保大明不会介入到英西战争之中。

哪怕是友谊的小船已经翻船,但费利佩不想大明影响到泰西的局势,尤其是英西战争,就像是大明不想西班牙插手南洋的任何事。

朱翊钧选择了尊重费利佩的选择。

“朕郑重告诫西班牙,大明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你们使用了白银购买,这是贸易,不是朕在欺凌压迫你们西班牙,不要总是摆出一副受害者的姿态,你们可以不到大明来购买商品,再喋喋不休,那就别怪朕封关了。”朱翊钧严重警告了西班牙的叙事风格。

这个警告包含了封关的惩罚。

什么叫西班牙到大明朝贡?什么叫西班牙到大明贸易损失巨大?什么叫巨大的贸易顺差引发了西班牙的价格危机?什么叫大明货物冲击,造成了西班牙乃至整个泰西手工工坊的破败?

可以不来!

西班牙这种是单边叙事,只看到了自己损失了白银黄金,没看到他们拉走了一船又一船的货物,这些货物,每一两都是大明百姓的劳动成果,每一两白银都是大明百姓的血汗钱。

朱翊钧重视白银,就是因为这些全都是百姓们用劳动换来的,每一两都值得被重视。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就是辜负。

大明皇帝之所以可以如此以训诫的口吻告诫西班牙,完全是大明现在可以发钞了,大明拿下了倭国的矿权,有这个底气,不用依赖泰西的白银流入了,才能站在实力的角度,训诫费利佩的虚妄叙事。

之前朱翊钧是不会这么做的,毕竟大明很多的政策,都和泰西流入大明的白银息息相关。

现在货币不再依赖泰西,朱翊钧开始否定这种叙事,泰西从来不是大帆船贸易的受害者,要不然不会十六年如一日,每年都要来一趟了。

西班牙这种风格,其实和此时西班牙的经济分配模式有关,西班牙的分配模式,归根到底就一个字,抢。

这里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班牙珍宝船队。

珍宝船队通常有两支,一支是加勒比船队,由西班牙王室和贵族们一起,组建船队,从本土前往美洲新大陆,停泊在加勒比海域,从新世界掠夺的货物,通常在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集结,陆运到加勒比海的埃拉克鲁兹港。

而另外一支则是马尼拉船队,从两个美洲出发,到吕宋的马尼拉。

西班牙王室对珍宝船队抽取五分之一作为税收,剩下的全部贵族、船东、船员们一起分赃,金债券的信誉也不是黄金,而是这些珍宝船。

人们普遍相信费利佩可以支付这些债券,就是因为珍宝船每年会带回无数的财宝。

费利佩通常出卖许可来维持自己的权力不受挑战,用珍宝船的许可,来奖励和拉拢自己的盟友。

抢习惯了的红毛番,到了大明,是打不过了,抢不动了,所以才老老实实的掏出了白银,递给了大明,然后换取需要的货物,却因为白银向大明流失,就胡说八道,单边叙事。

朱翊钧面色严厉的说道:“人不能如此的无耻。”

“如果担心因为贸易,白银向大明流失,你们应该想方设法的提高自己的商品的种类和质量;如果畏惧大明货物的冲击,就要想方设法的降低商品的成本来阻止大明商品进入泰西;如果畏惧大明货物的数量,你们就提高生产效率和办法。”

“而不是这番惺惺作态,这不是欺负大明人老实话不多吗!老实人就该被这么欺负吗?”

“陛下教训的对。”佩德罗被噎的说不出话来,愣了许久,最终还是认了这顿训诫,的确是公平的自由贸易,的确是你情我愿。

佩德罗很清楚的知道陛下说的每句话看起来都是对的,陛下人不老,实话也不多。

大明有保护自己的军事力量,打不过就抢不到,如果正常手段能够竞争的过大明,早就带着成船成船的货物到大明倾销了,还用在这里扮演受害者?

西班牙、英格兰,连五六岁的孩子都在钻烟囱了!

其实费利佩二世很清楚如何才能成为大明的强劲对手,那就是整个泰西紧密的团结在一起,有粮食的出粮食,有工匠的出工匠,有原材料的出原材料,齐心协力的不断的钻研,哪怕是松散的商业联盟,也能让泰西的竞争力大幅提高。

可惜的是,费利佩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却收效甚微,他很清楚这难以做到,想要整个泰西团结一致,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罗马闪电归来。

可是,罗马亡了,罗马人在意大利,都是少数族裔。

佩德罗这次面圣有得有失,和大明深厚的友谊正在变得稀薄起来,两国从合作变成了合作对抗,不过让人庆幸的是,大明皇帝对私掠许可证的不满,让英格兰人无法在大明获得任何的帮助。

今年甚至都没有允许英格兰的使者从松江府的万国城赶往京师面圣,英格兰使者白来一趟。

朱翊钧相继召见了法兰西、尼德兰等等各国的使者,履行了自己卖盐、和到大光明城集散大明货物的承诺,二者满意而归。

“沙阿特使,你提出的五万两银子交换永居大明自由活动的身份,朕不能答应。”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国书十分确信的说道:“蒙兀儿国的留学生,读完了书,就回蒙兀儿国吧,留在大明做什么呢?”

“朕不能重用他们。”

自从安史之乱后,宋朝和明朝都不怎么用胡人了,毕竟那么大个历史教训在那儿摆着,不能视而不见。

蒙兀儿人也是胡人,他们哪来的回哪里去,用白银换永居自由活动身份,朱翊钧是不可能答应的。

“我听闻大明国帑和内帑空虚,才斗胆提出了这个建议,如果陛下不需要的话,那我会告诉阿克巴殿下。”沙阿买买提不是特别在意,这件事是蒙兀儿国王阿克巴提出来的,就是问问皇帝是否准许。

一人五万两银子,真的很多了,而且就是买个身份,但皇帝不同意,也就算了。

大明是天朝上国,有些留学生读着读着就想着留下来,才写信回到了蒙兀儿国询问。

“联合缉毒之事,大明非常认可,可以沟通兵部和刑部,一起打击阿片贩运之事。”朱翊钧说起了沙阿买买提里另外一件事,打击阿片贩运。

“而且你的国王有些杞人忧天了,经过大明解刳院的研究,只要朝廷和衙门,还能履行基本职能,打击毒贩,压制毒品的流通,那么阿片的吸食者的死亡速度,会大于毒品的扩散速度。”

“最终,吸食者的规模始终无法扩大,而产地的规模也无法扩大,因为吸食者灭绝,大量的阿片会滞销。”

阿克巴听闻了大明如此严厉的禁毒,就想要学习成功经验,大明立刻表示了欢迎,并且分享了禁毒的技术,和蒙兀儿国一道缉毒。

不过阿克巴有点过分恐惧着阿片的危害了,他担心无法进入大明的阿片,统统跑到蒙兀儿国,造成危机。

沙阿买买提俯首说道:“尊敬的陛下,不是哪个朝廷都像大明,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一样在运转,在我们蒙兀儿国是松散的联盟,导致禁毒大事,很难向下推行,所以禁止阿片流出马六甲海峡,还是需要仰赖大明。”

这也是阿克巴准备买‘大明国籍’的目的,阿克巴就是送钱的想法,去留无所谓,送点银子给皇帝陛下,希望皇帝能继续在马六甲海峡禁毒下死力气,防止阿片向蒙兀儿国传播。

要是阿片大面积传到了蒙兀儿国,他阿克巴可没有能力去禁止。

织田市是最后一名觐见的使者,她呈送了一份矿产交割的细则。

这份细则就是将矿产的所有权都交给了大明,这份细则关于矿区的设立进行了非常明确的规划,比如矿山周围十里是大明疆域,组织倭奴开采等等相关事宜。

这本细则和高启愚呈送的一模一样,并没有什么欺瞒。

在织田市离开后,朱翊钧拿着手中这本细则说道:“这些倭国的大名们,非常支持这份细则,因为这些矿山,大明驻军后,总不能大明军自己开采吧,就需要这些倭国的买办经纪们,组织招揽工匠、倭奴开采。”

“经纪买办、甚至这些大名们,利益没有受损,甚至地位变得更加稳固了起来,百姓一揆会因为大明军驻扎,而变得胆怯。”

这份细则可谓是极其严苛,放到大明身上决计无法接受,就是放到鞑清身上,鞑清也不敢签字。

《京都条约》要求割让矿产,可是没有限期的,而且大明还拥有探矿权,探明的矿产,亦归大明所有。

这么一份条约,获得了许多大名的支持,因为这些大名们是受益者,而不是受害者,大明要用到他们,矿产放在那儿一文不值,开采出来的一切,都归大明所有,而大明会给倭国通行宝钞。

“大明理当引以为戒,过于禁商贸来往,言必称聚敛兴利、物欲横流,是贱儒腐朽之言,但如果过于重商,一定会国将不国,某种程度上,复古派的老学究们痛心疾首的呼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朱翊钧总结性的说道。

这些经纪买办和大名,是真的该死,出卖集体利益,根本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倭国狼子野心,现在倭人尊重大明,是因为大明造的快速帆船用于了战争,而不是用来捕鱼,若是真的完全听了这些贱儒所说的,修文德以柔远人,恐怕倭人现在喊着入唐。”朱翊钧觉得自己太过于肯定这些贱儒了,又补充了一点。

修文德以柔远人,既修不了文德,也柔不了远人,因为这些夷人,根本听不懂除了拳头之外的任何道理。

“陛下圣明。”张居正领着群臣歌功颂德,复古派的老学究们,也不是一点用处没有,过于打压商业,当然不行,可是过于重商,的确会国将不国。

廷议之后,大明皇帝朱翊钧换了一身常服,带着一群缇骑们,从大将军府出发,向着燕兴楼而去,蓬莱黄氏黄公子今天有一场聚谈要去听,讨论的内容是大明宝钞。

朱翊钧想知道,大明士大夫们对宝钞发行的看法。

大明再一次发钞,富商巨贾们在哄抢,士大夫们则掀起了对宝钞的讨论,最近的聚谈,都是围绕着宝钞在进行。

多数的士大夫表示了意外和震惊!

大明皇帝居然用内帑的黄金作为准备金,进行发钞,比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还要让人惊恐,甚至有人以为大明在倭国吃了万历维新以来的最大败仗,皇帝才舍得拿出黄金来为发钞做准备金。

人心里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

大明士大夫们普遍认为,过年宁愿在正衙钟鼓楼用千里镜看鳌山烟火会,也不肯打赏百艺的陛下,是非常尚节俭的,戚继光吃败仗,都比陛下拿黄金出来都合理。

这毫无疑问就是偏见!彻头彻尾的偏见!

一向尚节俭的陛下,为了大明国朝的繁荣,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让步!

黄金库是只进不出,而且每年会增加100万到150万两的黄金储备,增加宝钞的信誉。

朱翊钧站在了太白楼的门前,看着今日聚谈的课题,满脸的迷茫,他在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平日里过于慈眉善目了。

今日话题:‘每年给大明百姓发十二贯宝钞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